石岛镇(位于山东胶东半岛东南端)
石岛镇位于山东胶东半岛东南端,濒临黄海,因“背山靠海,遍地皆石”而得名。石岛以港闻名,以渔强镇,经济实力雄厚。辖50个行政村,总人口为100568人,其中非农人口28260人,农业人口72308人。200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1‰。有蒙、满、土、朝鲜等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69人,占人口总数的0.07%。石岛镇历史悠久,民间艺术源远流长,世代相传。石岛镇对外开放成绩显著。石岛名胜古迹众多。石岛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名胜古迹众多。赤山法华院由韩国人张保皋建于唐代,"张保皋纪念塔",成为许多韩国及日本友人的朝圣之地。此外还有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天后宫等20多处人文自然景观。
中文名石岛镇
1644年
93平方公里
100568人(2007年)
位于山东胶东半岛东南端,濒临黄海,东与宁津镇、东山镇相接,西与人和镇交界,北与王连镇接壤
花卉、瓜果、蔬菜、药材
机械、化工、食品、建材、造船等
中共地方组织
1931年秋,中共党员孙季周在石岛建立中共荣成特支,孙季周任书记。1935年11月29日(农历十一月四日),中共胶东特委举行半岛大暴动,荣成大队进攻石岛,因被发觉而撤离,王良璧等8人壮烈牺牲,中共党组织遭到破坏,时称“一一·四”暴动。1936年,上级党组织在原六区成立分区委,赛风同志任书记,地址设在尹格庄。到1940年,有夏家泊、尹格庄、大泊子、南窑、盛家等25个支部,党员发展到292名。1945年8月石岛全境解放,共有党支部25个,党员552人,至1949年底,发展到49个党支部,921名党员。2000年全镇共有基层党组织106个,有党员4772人。
基层政权
石岛于1945年8月解放,成立石岛特区。1949年成立石岛市。1951年改划荣成县石岛区。1954年设立石岛县。1956年撤县划为荣成县石岛镇。1958年9月由32个高级社联合成立石岛镇人民公社。1982年2月撤销人民公社改为石岛镇至今。
科教文卫
1995年石岛镇大鱼岛幼儿园成为山东省实验和示范幼儿园,南车幼儿园和玄镇幼儿园成为威海市实验和示范幼儿园。2000年全镇共有各类中小学校32处,其中,高中1处,职业中学3处,初中6处,小学22处,在校学生16114名,教职工1232名。各中小学校已全部实行电化教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累计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3200名,其中本科生1200名,大专生400名。
2000年境内有荣成市水产科学技术研究所、石岛气象台等科研机构。石岛镇共有专科学历以上人才300多人。1978年以来获奖科技成果100多项,于1991年3月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9月获国家级“七五”攻关集体荣誉奖,1992年11月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另有石岛渔业机械厂与荣成水产研究所协作开发的XTL型裙带菜烫煮机、大鱼岛渔业公司与荣成水产研究所完成的远东沙丁鱼流网生产试验、石岛红光电器厂与荣成水产研究所开发的SY1-2渔船舱底水位报警器获省(部)级奖。
石岛镇历史悠久,舞蹈、地方戏、曲艺、书法、绘画、雕刻、剪纸等民间艺术源远流长,世代相传。京剧爱好者甚多,是荣成京剧兴起的发源地。2000年石岛已形成以大鱼岛为代表的现代化“渔村”,南车、西车为代表的“花村”,以牧云庵为代表的“画村”等四个文化特色村,以及根艺、书画、奇石、剪纸、女红创作、盆景和各类收藏为主的文化典型户和艺术创作群体,逐步构筑起了镇、村、户三级联动,以点带面的文化网络结构。
截止2000年,全镇有市级医院1处,镇级卫生院2处,村级及个体大型卫生院4处,有门诊、病房楼12幢,医务工作者1200人,病床2000多张,年门诊病人74000人次,住院诊疗9100人。此外有村卫生所47个,个体诊所11处,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09人。其中大鱼岛村的王秀珍获得全国乡村医生先进个人称号。
小镇荣誉
石岛以港闻名,以渔强镇。早在民国初期,孙中山在《治国方略》里就将石岛与上海、广州并列为中国东方三大港口。中国北方最大的渔港-石岛渔港和国家一类开放港-石岛商港在内的17处各类渔港、码头。石岛地处黄海中部,海洋渔业资源丰富。至2000年,渔业纯益连续17年、工业利润连续8年、财政收入连续20年居荣成市首位。1994年被列为全省百强乡镇第九名。全镇荣获的荣誉称号主要有:全国小城镇建设先进镇、全国文化艺术之乡、剪纸之乡、山东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山东省中心镇、山东省安全文明镇、山东省“三八”先进集体、山东省计生工作先进单位、威海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威海市党建先进镇、威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
参考资料1.石岛个人资料·缺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