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廓长歌行(王君廓是好是坏)
得瓦岗者得天下。
虽然瓦岗军中并没有演义小说中的贾家(柳)楼四十六友,但却有当时最杰出的军事家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政治家魏征、第一猛将秦琼,唐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郧国公张亮、卢国公程咬金、英国公李勣、胡国公秦琼都是瓦岗军出身。
>王君廓长歌行(王君廓是好是坏)
除了早年投唐而画像凌烟阁的这四位开国公,还是好几位瓦岗英雄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加入唐军或加入后又离开,也有人因过早牺牲而未能成为凌烟阁功臣,如果他们都活到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年间,那么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至少会有十人出自瓦岗军。
秦琼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最末的原因有两个:其一,他从李世民登基就开始请病假,而且一病就是十二年;其二,他可能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或者参与了而没有对建成元吉下死手。
秦琼是唐初第一猛将,这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均有记载——秦琼用的虽然是马槊,但却是李世民的杀手锏:“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
第一猛将只在凌烟阁中排名居末,看起来比较委屈,但是与同为瓦岗出身的五位悲剧英雄比起来,他还算是幸运的:生前为上柱国、开国公、左武卫大将军,薨逝后追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谥号为“壮”,还成了唐朝贞观之后的门神,作为一位武将,也算是登峰造极了。
秦琼辞世后,唐太宗李世民给了秦琼超常的待遇:“诏有司琢石为人马立墓前,以旌战功。”在昭陵安息的所有大唐开国公爵中,只有秦琼墓前有石人石马——在贞观十一年,也就是秦琼辞世的前一年,李世民已经下令除了立有大功的宗室亲王,任何人墓前不得有石人石马,亲王没有大功也得不到的石人石马,秦琼却得到了,这份殊荣是独一无二的。
与秦琼的名垂青史不同,那五位没有荣登凌烟阁的瓦岗英雄,却因为不同的原因过早谢幕,而身后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很多人都认为王伯当走得可敬,罗士信牺牲得可惜,而另外三位瓦岗出身的英雄,则是褒贬不一,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有“小关羽”、“赤发灵官”之称的单通单雄信了。
王伯当比秦琼更早加入瓦岗军,而且也没有被俘投降的经历(魏征李勣归唐后都曾被窦建德俘虏而投降效力),但是却被李密坑死了。
正史中的李密并不像小说和电视剧里演得那样好色无能,他死后“故人哭之,多有呕血者。”
李密降唐而后复叛,其中原因很复杂,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人对此人此事的评价是“礼贤得士,乃田横徒欤,贤陈涉远矣!噫,使密不为叛,其才雄亦不可容于时云。”
李密有雄心雄才,自然不会屈居人下,但是他的能耐,还是远不如李渊李世民,降而复叛等于作死。这一点,已经在大唐荣任左武卫将军的王伯当看得很清楚:“义士之立志也,不以存亡易心。伯当荷公恩礼,期以性命相报。公必不听,今祗可同去,死生以之,然终恐无益也。”
王伯当以死相报李密的知遇之恩,最后跟李密一起传首长安,其实他才是真正的田横——义不负心,忠不畏死,死得其所,死得可敬。
王伯当是否跟错了人暂且不论,他从一而终不变节的忠义,似乎就比其他瓦岗英雄更可敬。
王伯当死得可悲而又可敬,秦琼的好兄弟罗士信,则是死得十分可惜:他原本没有必要牺牲,结果却被李世民指挥失误断送了性命,而他舍命救出来的另一位瓦岗英雄,最后居然当了叛徒。
罗士信牺牲于洺水之战,那一战李世民指挥失当,老天爷也不帮忙:“士信已入,贼悉众攻,方雨雪,救军不得进。城陷,黑闼欲用之,不屈而死。”
牺牲了罗士信,救出了一个叛徒王君廓,李世民做了一笔赔本的买卖,如果罗士信不是二十出头就过早牺牲,其成就绝对不在苏定方之下——所有瓦岗英雄中,罗士信是年纪最小的一个,如果罗士信尚在,就不用程咬金年近七旬还远征西突厥了。
罗士信牺牲得很不值,也很可惜,他救出来的王君廓,就是小说中的“大刀王君可”,也是一员瓦岗出身的虎将,他比秦琼还早受封上柱国:“归李密,密不甚礼,乃归国(唐)。授上柱国、假河内太守、常山郡公。”
王君廓屡建奇功,李渊不但将其进爵彭国公,还把自己所乘的御马赐给了王君廓,让他骑着初入宫廷(这可能就是最早的“赐紫禁城骑马”了——当然,唐朝皇宫不叫紫禁城):"昔蔺相如叱秦王,目眦皆烈。君廓往击建德,李勣遏之,至发愤大呼,鼻耳皆流血,其勇何特古人哉!朕当不以例赏。"
王君廓是好人还是坏人,这个还真难以评价,但是他最后叛逃突厥,却是不可原谅的:“居职不守法度,长史李玄道数以法绳督,猜惑不自安。会被召,至渭南,杀驿史,亡奔突厥,野人斩之。”
洺水之战的三个主要战将,罗士信和王君廓是瓦岗出身,他们打的那个刘黑闼,原先也是瓦岗将领:“隋末亡命,从郝孝德为群盗,后归李密为裨将。密败,为王世充所虏。世充素闻其勇,以为骑将。”
刘黑闼生擒罗士信后好言劝降,也是顾念瓦岗军那段香火之情,但是罗士信更有骨气,他宁肯牺牲,也不肯像李勣魏征那样先保性命再图归唐(李勣找到机会,抛下被窦建德扣为人质的父亲徐盖而逃归唐营,魏征似乎想在窦建德那里呆下去,结果跟窦建德一起,又被唐军俘虏了)。
刘黑闼跟窦建德是好朋友,在窦建德被擒斩后,原本已经解甲归田的刘黑闼听说李唐对窦建德余部在赶尽杀绝,这才重整旗鼓登高一呼,给唐朝制造了很大麻烦,不但擒斩了罗士信,还大败淮安王李神通、幽州总管罗艺联军,生擒薛万钧、薛万彻,斩杀了定州总管李玄通、冀州总管麹棱、魏州总管潘道毅。
隋唐的某州总管相当于方面军或军区司令,刘黑闼一度成了唐朝的心腹大患,最后是太子建成用了魏征的攻心计,才离散了刘黑闼部众,将其生擒后押到洺水城斩杀,以祭罗士信在天之灵。
王君廓和刘黑闼在加入瓦岗军之前,人品似乎就不太好,史料说王君廓“无行,善盗”,刘黑闼“无赖,嗜酒,好博弈,不治产业”,但不管怎么说,这两人都是乱世英雄,如果他们一直帮着李渊李世民打天下,凌烟阁上肯定会有他们一席之地,因他们而死的罗士信勇悍不在秦琼之下,在凌烟阁上的位置,也不会太靠后,那位忠义而死的王伯当,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人物,如果不被李密拉了垫背,其成就也不会小于郧国公张亮。
前面咱们说的四位瓦岗英雄都有可能进入凌烟阁,而单雄信能否进入凌烟阁,那就得看李世民的心胸是否宽阔的——事实证明,李世民有时候也是心狠手辣睚眦必报,单雄信曾饶他不死,但他却不肯放单雄信一马:“秦王围东都,雄信拒战,枪几及王,徐世勣呵之曰:‘秦王也!’遂退。后东都平,斩洛渚上。”
这五位瓦岗悲剧英雄,争议最大、最难评说的就是这位单雄信:有人说单雄信反复无常出卖了瓦岗军,也有人说单雄信是为了替故友、旧主翟让复仇而忍辱负重,终于找到机会对李密反戈一击,看在老战友李勣的面子上放弃了斩杀李世民这件盖世奇功,正彰显了单雄信的义薄云天。
武则天立无字碑,是认为“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但是不同的人看不同的资料(包括演义小说和官修正史),对同一个历史人物,也会给出不同的评价。读者诸君细看这五位瓦岗悲剧英雄的的登场与谢幕,是否也会思考这样的问题:如果罗士信、单雄信、王伯当、王君廓、刘黑闼一直为大唐战斗到李世民修建凌烟阁,有几人的画像会挂在那里让后人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