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前顾后(汉语成语)

瞻前顾后汉语成语

瞻前顾后(拼音:zhān qián gù hòu),瞻:向前望;顾:回头看。原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现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出自,战国·楚·屈原《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拼音

zhān qián gù hòu

近义词

左顾右盼

反义词

一往直前

名称

瞻前顾后

出处

屈原《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释义

瞻:向前看;顾:回头看。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用法

中性,谓语

结构

联合式

例句

我们的日子过好了;仍须~;不要把余钱一下子全部用光。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怀才不遇,在官场上屡遭排斥,楚怀王对他的提议置之不理,他内心十分痛苦,他只有通过诗歌来宣泄自己,在《离骚》中他写道:“夫惟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士。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2]

参考资料

1. 瞻前顾后·在线成语词典

2.瞻前顾后·古诗集

关键词:瞻前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