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麻鳽(鹳形目鹭科动物)

大麻鳽鹳形目鹭科动物

大麻鳽(jiān)(学名:Botaurus stellaris)属大型鹭类,体长59-77厘米。身较粗胖,嘴粗而尖;颈、脚较粗短;头黑褐色;背黄褐色,具粗著的黑褐色斑点;下体淡黄褐色,具黑褐色粗著纵纹;嘴黄褐色;脚黄绿色。栖息于山地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河流、湖泊、池塘边的芦苇丛。除繁殖期外常单独活动,秋季迁徙季节也集成5-8只的小群。夜行性,多在黄昏和晚上活动,白天多隐蔽在水边芦苇丛和草丛中,有时亦见白天在沼泽草地上活动。主要以鱼、虾、蛙、蟹、螺、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分布甚广,欧洲、非洲、亚洲均有。

拉丁学名

Botaurus stellaris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鸟纲

鹳形目

鹭科

麻鳽属

亚种

2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中文学名

大麻鳽

别称

大水骆驼、蒲鸡、水母鸡、大麻鹭

英文名称

Eurasian Bittern

Botaurusstellariscapensis

2.

大麻鳽指名亚种

Botaurusstellarisstellaris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常成对孤立的单独营巢。通常置巢于沼泽和水边芦苇丛和草丛中,也在灌木丛中或灌木下营巢。巢的结构简单,由草茎和草叶构成,呈盘状。大小为50-90cm,高30-50cm。每窝产卵4-6枚,卵为橄榄褐色,呈卵圆形,大小为48-58mm×36-41mm,平均52mm×38mm。产卵期不同步,甚至在同一地区不同对之间产卵期亦不一致,最早5月初即有个别开始产卵,大量在5月中下旬,少数迟至6月初。产出第一枚卵后即开始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雄鸟有时亦参与孵卵活动,孵化期25-26天。雌鸟孵卵时甚警觉,亦甚恋巢,当人走到很近时,才弃巢而逃。雏鸟晚成性,孵出后由雌雄亲鸟共同喂养,2-3周雏鸟能行走时即离巢躲在巢附近草丛或芦苇丛中,晚上仍回巢中由亲鸟喂养,1个半月到2个月,雏鸟才能飞翔和进行独立生活。

种群状况

大麻鳽的种群数量较为丰富,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在中国长白山山脚丘陵地带的河边沼泽是常见的,因为农田开发和环境破坏,在中国其他地方种群数量亦明显下降。据国际水禽研究局组织的亚洲隆冬水鸟调查,1990年中国有893只,1992年230只,种群数量明显下降。在整个亚洲,1990年东亚893只,东南亚14只,南亚83只,西南亚1只。总计991只;1992年西亚8只,南亚11只,东亚233只,东南亚6只,总计258只。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参考资料

1.大麻鳽·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

关键词:大麻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