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马鞭(蔷薇目豆科胡枝子属植物)

铁马鞭蔷薇目豆科胡枝子属植物

铁马鞭,中药名。为豆科植物铁马鞭Lespedeza pilosa (Thunb.)Sieb.et Zucc.的带根全草。

中文名

铁马鞭

拉丁学名

Lespedeza pilosa (Thunb.) Sieb. et Zucc.

别名

野花生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蔷薇目

豆科

胡枝子属

铁马鞭

保护级别

易危(VU)IUCN标准

分布

产云南(昆明,宾川,大姚)。

毒性

无毒《四川中药志 第3册》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全株密被长柔毛,茎平卧,细长,长60-80(100)厘米,少分枝,匍匐地面。托叶钻形,长约3毫米,先端渐尖。

叶柄长6-15毫米;羽状复叶具3小叶;小叶宽倒卵形或倒卵圆形,长1.5-2厘米,宽1-1.5厘米,先端圆形、近截形或微凹,有小刺尖,基部圆形或近截形,两面密被长毛,顶生小叶较大。

总状花序腋生,比叶短;苞片钻形,长5-8毫米,上部边缘具缘毛。

总花梗极短,密被长毛;小苞片2,披针状钻形,长1.5毫米,背部中脉具长毛,边缘具缘毛。

花萼密被长毛,5深裂,上方2裂片基部合生,上部分离,裂片狭披针形,长约3毫米,先端长渐尖,边缘具长缘毛。

花冠黄白色或白色,旗瓣椭圆形,长7-8毫米,宽2.5-3毫米,先端微凹,具瓣柄,翼瓣比旗瓣与龙骨瓣短。

闭锁花常1-3集生于茎上部叶腋,无梗或近无梗,结实。荚果广卵形,长3-4毫米,凸镜状,两面密被长毛,先端具尖喙。花期7-9月,果期9-10月。

产地生境

产云南(昆明、嵩明、宾川、大姚)。生于山坡林中,海拔1800-2400米。模式标本采自云南大姚白盐井。

药用价值

全株药用,有祛风活络、健胃益气安神之效。

异名

金钱藤、野花草。

来源

为豆科植物铁马鞭的全草。

性状

性状鉴别

茎枝细长,分枝少,被棕黄色长粗毛。三出复叶,总叶柄长0.5-2cm,完整小叶片广椭圆形至圆卵形,长8-20mm,宽5-15mm,叶端圆或截形,微凹,具短尖,叶基近圆形,全缘。

总状花序腋生,总花轴及小花轴极短,蝶形花冠黄白色,旗瓣有紫斑。荚果长圆状卵形,先端有长喙,径约3mm,表面密被白色粗毛。气微,味微苦。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密布非腺毛,长208-325μm,直径8-16μm,壁疣细小,顶端细胞细长,基部1-3短细胞,末端明显膨大。

下表皮具气孔,直轴式或不定式。叶脉处细胞中草酸钙方晶较多,排列整齐。

功用主治

功能主治清热散结,活血止痛,行水消肿。用于颈淋巴结结核,冷脓肿,虚热不退,水肿,腰腿筋骨痛;外用治乳腺炎。[1]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5~6钱。

外用:酒浸后捣敷。

选方

①治体虚长热不退(俗称脱力伤寒):铁马鞭一两,寒扭根、金腰带(豆科山蚂蝗)、仙鹤草、天青地白草(菊科)各五至六钱。

水煎,早、晚饭前各服一次。

②治腋痈疽:鲜铁马鞭二两,鸡蛋三个。

煎水服。

③治水肿:铁马鞭全草或根、山楂根、白茅根各三至七钱,猪肉半斤。

蒸服,连服三次。

④治痧症或腹胀肚痛:铁马鞭根或全草五钱至一两。

煎水服。

⑤治指疔:铁马鞭用酒浸后,把酒倒掉,捣烂敷患处。

参考资料

1.铁马鞭· 52石斛网

关键词:铁马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