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掇(整理)
拾掇是指整理,收拾等意思的一个词语,也是某些地方的方言口语。
中文名拾掇
shi duo
整理
收拾
词目:拾掇[1]
拼音:shí duo
⒈[tidy up]∶整理;收拾
把屋子拾掇一下吧
⒉[fix]∶修理
这机器有点毛病,你给拾掇一下好吗?
⒊[punish][口]∶惩治
谁敢进行破坏,就把谁拾掇了
⒋[pick up]∶采集;拾取
详细解释
⒈收罗;拾取。
晋葛洪《抱朴子·审举》:“而有党有力者,纷然鳞萃,人乏官旷,致者又美,亦安得不拾掇而用之乎!”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然学问肤浅,所见不博,专拾掇崔杜小文,所作不可悉难,难便不知所出,斯则寡闻之病也。”唐陆龟蒙《杞菊赋》序:“前后皆树以杞菊……及夏五月,枝叶老硬,气味苦涩,旦暮犹责儿童辈拾掇不已。”宋王令《原蝗》诗:“寒禽冬饥啄地食,拾掇谷种无馀遗。”梁斌《播火记》八:“常说破家值万贯哩,叫人随便拾掇了去我心疼。”
⒉整理;修理。
《金瓶梅词话》第二三回:“你别要管他,丢着罢,亦发等他们来拾掇。”《醒世姻缘传》第四九回:“我把这重里间拾掇拾掇,你合媳妇儿来住。”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三章:“农具损坏了,要你主任找人拾掇哩。”
⒊谓惩治;处死。
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二折:“休假温存絮叨叨取撮,佯问候热剌剌念合,更怕我不趲你那冷气虚心廝拾掇。”峻青《海啸》第二章:“半夜里,我派人去要拾掇他。”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吕司令给发了好几打‘插锁盒子’,谁要反对抗日,就把谁拾掇了。
分字解释
拾
⒈shè:蹑足而上。如:拾级[2]
⒉shí:
A、十,数目,九加一所得,汉字数目“十”的大写。如:陆柒捌玖拾
B、形声。从手,合声。本义:捡取,从地上捡起来
C、同本义/拾,掇也。——《说文》/犹拾遗于涂,摭弃于野。——《论衡·逢遇》/故周之夺殷也,拾遗于庭。——《韩非子·安危》/犹拾渖也。——《左传·哀公三年》/俯有拾,仰有取。——《史记·货殖列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后汉书·列女传》/拾视之,非字而画。——《聊斋志异·促织》
D、又如:拾粪;拾麦穗儿;拾毛(拣界外球。毛:用毛充塞内部的球);拾芥(拾取地上的小草。比喻取之极易);拾石为砚(从地上拾起一块石头用作砚台);拾夺(拾掇;收拾);拾拣(拣取);拾翠(拾取翠鸟羽毛以为首饰);拾沈(拾取汁水)
E、收敛,收集/妇人拾蚕。——《韩非子·说林下》/拾发以将乘矢。——《仪礼·大射仪》/请拾投。——《礼设·投壶》/萧何入秦,收拾文书。——《论衡·别通》
F、又如:拾骨(收拾遗骨改葬);拾菜(采撷野菜);拾尘(本指捡起饭中的灰尘,后借为引起误会而猜疑);拾集(收集);拾摭(收集);拾纂(收集编纂)
G、碰撞。如:一头拾将去(一头撞过去);拾头打滚(撒泼吵闹。拾头:碰头)
掇
⒈duō
A、掇,拾取也。——《说文》/患至掇也。——《易·讼》/承蜩犹掇之也。——《庄子·达生》/览取挢掇。——《淮南子·要略》/成益惊喜,掇置笼中。——《聊斋志异·促织》
B、又如:掇撷(采摘,拾取);掇桂(折桂);掇蜂(喻离间骨肉)
C、挪;搬取/旁边只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告了门。——《水浒传》
D、选取/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宋·沈括《梦溪笔谈·采草药》/凡所著述五十八篇,掇其切于世事者著于传云。——《汉书·贾谊传》
E、得到。如:掇青拾紫(获得高官厚禄);掇醍(受教而觉悟)
F、端/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水浒传》
G、又如:掇臀捧屁(掇:端、捧之意。形容诌媚者的丑态)
H、考取。如:掇芹(考取秀才)
I、哄骗。如:掇赚(哄骗;诱诓);掇骗(哄骗);掇送(劝诱)
J、掉转。如:掇转(掉转;扭转)
参考资料
1.拾掇词语释义·字典网
2.拾单字释义·字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