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之夜(1938年纳粹党袭击犹太人事件)

水晶之夜1938年纳粹党袭击犹太人事件

水晶之夜(德语:Reichskristallnacht),或译为:碎玻璃之夜,是指1938年11月9日至10日凌晨,纳粹党员与党卫队袭击德国全境的犹太人的事件。这被认为是对犹太人有组织的屠杀的开始。“帝国水晶之夜”也成为纳粹迫害犹太人的标志性事件。巧合的是,11月9日也是51年后柏林墙倒塌的日子。

中文名

水晶之夜

外文名

Crystal Night、the Night of Broken Glass

发生时间

别名

玻璃之夜、十一月大迫害

事 件

纳粹对犹太人有组织的屠杀的开始

事件起因

1938年10月28日,1.7万名德国犹太人在没有得到任何通知情况下在午夜被德国政府驱逐到波兰。一开始波兰政府拒绝收容他们,于是这批犹太人只好停留在德国和波兰边境,直到德国当局说服波兰政府同意他们入境。

在被驱逐的人群中,有一个波兰犹太移民家庭,曾在1911年在汉诺威定居。他们的儿子赫舍·格林斯潘(Herschel Grynszpan)住在巴黎的叔叔家里。11月3日,他收到了一张来自他妹妹贝尔塔的明信片,叙述了她在被驱逐期间的可怕经历。于是格林斯潘开始求助德国驻巴黎大使馆秘书恩斯特·冯·拉特(Ernst vom Rath),不过冯·拉特没有帮助他。

1938年11月7日,格林斯潘向冯·拉特腹部连开三枪,11月9日,冯·拉特重伤不治死去。这个事件成为了“水晶之夜”的导火索。

事件经过

1938年11月8日,纳粹德国政府宣布境内的犹太报纸和杂志立即停止出版,以作为枪击事件的惩罚。

1938年11月9日晚,希特勒和纳粹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正要出席慕尼黑举行的庆祝啤酒馆政变15周年的活动。在听到冯·拉特死亡的消息后,希特勒把头凑到戈培尔一边,商量了一阵,丢下一句“应当放手让冲锋队(希特勒青年团)行动”随后离去。戈培尔怂恿说,“今晚估计要发生反对犹太人的自发性示威,党对此不应干涉”,使将要发生的暴力事件看起来像是民间“自发的”。

1938年11月10日1点20分,纳粹党卫军保安处和秘密警察的头子海德里希,立即用特急电报指示手下:“不得阻拦即将发生的示威”,“犹太人教堂可以烧毁,但不得危及德国人的财产”,“犹太人的店铺与私人住宅可以捣毁,但不得劫掠”,“犹太人,特别是有钱的犹太人应予逮捕,人数视现有监狱能容纳多少而定”。

1938年11月9日至10日凌晨,在纳粹的怂恿和操纵下,德国各地的希特勒青年团、盖世太保和党卫军化装成平民走上街头,他们疯狂挥舞棍棒,对犹太人的住宅、商店、教堂进行疯狂地打、砸、抢、烧。这一夜给犹太人造成了巨大的灾难,约267间犹太教堂、超过7000间犹太商店、29间百货公司遭到纵火或损毁。奥地利也有94间犹太教堂遭到破坏。

许多犹太人的窗户在当晚被打破,破碎的玻璃在月光的照射下有如水晶般发光。所以,有德国人讽刺地称之为“水晶之夜”。这一夜仅砸毁的玻璃,损失就达600万马克。其价值相当于比利时全国半年生产玻璃的总价值。

事件中遇害的犹太人数目是不确定的,估计有91人死亡。大约3万名16岁至60岁的犹太男子在自己家里被捕,送往达豪、布痕瓦尔德和萨克森豪森集中营。估计死于集中营的,大约有2,000-2,500人,多数人在3个月内被释放,但他们必须离开德国。事件之后,大约有10,000 个孩子被迫离开了父母和家庭,多数去了英国,只有1000人能再与父母重聚。

事件后续

“水晶之夜”事件很快传到了世界各地。美国为此事件召回了驻德国大使,许多国家的政府也选择与德国断交以示抗议。《纽约时报》等媒体为这个事件创造了一个新名词“反犹太主义”。

“水晶之夜”事件发生后的第3天,1938年11月12日,纳粹德国的多名部长就在纳粹二号人物戈林的召集下,制定出剥夺犹太人尊严和权利的措施。具体内容包括:迫使犹太人把焚毁的教堂清除干净,修成停车场供德国人使用;强制每个犹太人佩带有“J”字母的侮辱性标记;甚至还强迫受迫害的犹太人向纳粹赔偿10亿马克。这些措施使得犹太人的生活陷入了绝境。

事件影响

犹太人的家庭和商店遭洗劫

给犹太人造成巨大灾难

1938年11月9日晚,希特勒和纳粹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正要出席慕尼黑举行的庆祝啤酒馆政变15周年的活动。在听到拉特死亡的消息后,希特勒把头凑到戈培尔一边,商量了一阵,丢下一句“应当让冲锋队行动”随后离去。戈培尔当时怂恿说,“今晚估计要发生反对犹太人的自发性示威,党对此不应干涉”,使将要发生的暴力事件“看起来像是民间自发的”。[1]

会后,纳粹党卫军保安处和秘密警察的头子海德里希,立即用特急电报指示手下“不得阻拦即将发生的示威”,“犹太人教堂可以烧毁,但不得危及德国人的财产”,“犹太人的店铺与私人住宅可以捣毁,但不得劫掠”,“犹太人,特别是有钱的犹太人应予逮捕,人数视现有监狱能容纳多少而定。”

在纳粹政权的怂恿和操纵下,德国各地纳粹狂热分子走上街头,他们疯狂挥舞棍棒,对犹太人的住宅、商店、教堂进行疯狂地打、砸、抢、烧。这一夜给犹太人造成巨大灾难,约400人被杀害,1400多间犹太教堂、超过7000间犹太商店、29间百货公司等遭到烧毁。奥地利也有94间犹太教堂遭到破坏。当晚,3万多名从16岁至60岁的犹太男子在自己家里被捕,押往达豪、布痕瓦尔德和萨克森豪森集中营。一些人被殴打致死,多数人在3个月内被释放,但他们必须离开德国。

许多犹太人的窗户在当晚被打破,破碎的玻璃在月光的照射下有如水晶般发光。所以,有德国人讽刺地称之为“水晶之夜”。这一夜仅砸毁的玻璃,据称损失就达600万马克。其价值相当于比利时全国半年生产玻璃的总价值。

这次事件很快传到世界各地。美国召回了驻德国大使,许多国家的政府也选择与德国断交以示抗议。当时的《纽约时报》等媒体还纷纷使用了新名词“反犹太主义”。

“纳粹集中营大屠杀”的开端

奥斯威辛集中营里的尸体焚烧炉

事件发生后的第3天,纳粹德国的多名部长就在纳粹二号人物戈林的召集下,制定出剥夺犹太人尊严和权利的措施。具体内容包括:迫使犹太人把焚毁的教堂清除干净,修成停车场供德国人使用;强制每个犹太人佩带有“J”字母的侮辱性标记;甚至还强迫受迫害的犹太人向纳粹赔偿10亿马克。这些措施使得犹太人的生活陷入了绝境。

1939年9月,纳粹德国侵占波兰,大肆杀害犹太人。1941年春天,纳粹头目策划进攻苏联的同时,也在策划对犹太人的种族屠杀。这项任务拟由党卫军的保安处和秘密警察组织的特别行动队来完成。

1942年1月2日,在柏林万湖旁边的一座别墅里,纳粹秘密警察头子海德里希召集了包括盖世太保头子缪勒在内的14个部门的高级官员,研究布置了大规模系统屠杀犹太人的计划。会议通过了“最终解决”案,就是把犹太人运到东方劳动,“其中大部分毫无疑问将通过自然减少的方式消灭”,“对于最后留存的抵抗最强的那部分人,必须以相应的方式处置”。

“万湖会议”后,纳粹开始全面实施这项庞大的杀人计划,出现了像奥斯维辛集中营那样采用毒气室、焚尸炉成批屠杀犹太人的地狱。根据当时负责搜捕和消灭犹太人的纳粹高官艾希曼后来供述,那时死于灭绝营的人有400多万,被用其他方式杀死的人有200万。而且绝大多数是犹太人。

51年后,同样是11月9日,柏林墙倒塌。但因为“帝国水晶之夜”的“羞耻”,德国将统一纪念日定在10月3日。在今年“帝国水晶之夜”70周年纪念日前,德国联邦议院通过一份打击反犹主义的联合声明。根据声明草案,德国将设置专家机构,定期提交有关德国国内反犹主义情况的报告。

外国反应

这次事件很快传到世界各地。经过这次事件,欧洲和北美的许多偏纳粹团体的名声遭到败坏。美国召回了大使(不过并没有断交),不过许多其他国家的政府选择与德国断交以示抗议。

这次事件并没有停止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这个事件创造了一个新名词“反犹太主义”。虽然在当时只有很少人知道,不过水晶之夜是后来对全欧洲犹太人有组织迫害和集体屠杀的第一步。

悼念活动

许多年后,一些团体抗议将11月9日柏林墙倒塌的日子定为国定假日,所以后来德国统一纪念日定在10月3日。

奥地利纪念“水晶之夜”70周年

奥地利纪念“水晶之夜”70周年

2008年11月9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犹太广场上,一名当地人在遇难奥地利犹太人纪念碑前点燃蜡烛。奥地利当日举行纪念纳粹迫害犹太人“水晶之夜”70周年活动。1938年11月9日夜,纳粹分子以德国一外交官被犹太人所杀为借口,在德国和奥地利同时对犹太人进行疯狂报复。当夜纳粹暴行过后,被洗劫的地方到处是破碎的玻璃,于是人们将这血腥的一夜称为“水晶之夜”。

捷克新纳粹分子在布拉格寻衅滋事

捷克极右的新纳粹主义组织青年国家民主联盟不顾布拉格市政厅和法院的禁令,2007年11月8日下午在他们的网站上宣称仍然要在11月10日臭名昭著的“帝国水晶之夜”69周年之际举行穿越布拉格原犹太人居住区的游行。

德国“水晶之夜”75周年纪念

2013年11月,德国总统高克参加了埃伯斯瓦尔德“与记忆成长”纪念碑交接仪式等一系列纪念“水晶之夜”的活动,并在法兰克福发表了演讲。他在演讲中表示,“纪念包含着一种特殊的责任,否则纪念就只剩下空洞的感觉和话语。”

德国总理默克尔此前发表网络电视讲话说:“1938年11月9日是德国历史上最黑暗阶段的开始,随后发生的大屠杀和文明中断使这段历史变得更加沉重。我们必须牢记历史,才能负责任地构建未来。”

参考资料

1.国际观察:牢记历史才有未来·人民网

关键词:水晶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