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兴隆(黑龙江的国营农垦)

红兴隆黑龙江的国营农垦

红兴隆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中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29°55’~134°35',北纬45°35'~47°17'。东西长330公里,南北宽170公里。分局海拔在40米--800米之间,区域东临乌苏里江,西至倭肯河畔,南靠完达山,北涉松花江、挠力河。2005年管理局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局”。辖区控制面积965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16万亩,林地240万亩,草原牧地30万亩,水面草塘106.5万亩。

区域内国家级挠力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93.97万亩。下辖12个国有农场,含4个上市农业股份分公司,总人口44万人。管理局自开发建设以来,累计生产粮豆1243.7亿斤,上交商品粮1160.4亿斤,商品率达93.3%,上交国家利税32.06亿元。神奇北大荒、魅力红兴隆的知名度影响力显着提升,在2014年亚太环境保护协会组织开展的全球百座避暑旅游名城评选活动中,以红兴隆新城镇群为标志地的黑龙江垦区入选,名列第68位。建成了中国首个以现代化大农业为主题的“中国农业公园”,赢得了“世界农都”“全国低碳国土试验区”等美誉。

管理局党委被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创业、创新、创优”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14年,管理局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推进“五局”战略,粮豆总产力争实现85亿斤,生产总值增长5%,农场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4%,计划实现招商引资8亿元,同比增长11%。

别名

北大荒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师部

中文名称

红兴隆

外文名称

bei da huang hong xing long

行政区类别

国营农垦

所属地区

黑龙江垦区

下辖地区

十二个农垦团场

电话区号

与地方共用

地理位置

中国 黑龙江垦区东部

面积

9650平方公里

人口

345452

方言

标普

气候条件

适宜

机场

各团场作业机场

车牌代码

黑R

面积

始建于一九五零年代,1968年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编为第三师师部,1976年改为农垦体制。黑龙江农垦总局系统红兴隆管理局总面积880810.5公顷,其中耕地41.8万公顷,牧地草原2万公顷,林地16万公顷,苇塘1.2万公顷,水面5.9万公顷。总体结构为两山、三平、五分低洼地,土质肥沃,集中连片,盛产大豆、玉米、水稻、小麦、大麦等,经济作物有甜菜、西瓜、药材等。2004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红兴隆

地型地貌

农垦红兴隆分局地貌概况为:低山丘陵、岗坡地、平原和低洼沼泽四种地貌的类型。各场海拔为40--800米之间,总的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松花江、七星河、挠力河、安邦河等顺应着地面的总倾向发育。河道在宽广的滩地上蜿蜒曲折的向东北流去,异常弯曲,中小河多数有头无尾,俗称无尾河,形成典型的沼泽性河流和湿地。

低山丘陵。处于海拔150--650米之间,面积300万亩,占总面积的21%,其中耕地32万亩。山区水量充沛,生长着茂盛的天然林和草本灌木植被。

岗坡地。处于海拔75--150米之间。面积230万亩,占总面积的16%,其中耕地55万亩,地面坡降在1/10--1/500,是垦区农业高产区。

平地。处于海拔60--75米之间,面积230万亩,占总面积的24%,其中耕地240万亩。这类地区地下潜水位距地面较近,壤中水不易排出,1990年以后,江川、二九一、宝山农场水利工程初具规模,遇涝能排,是分局粮豆主要产区。

低洼沼泽地。海拔40--60米之间,主要分布在挠力河、七星河中、下游和松花江南岸泛滥区。面积567万亩,占总面积39%,其中耕地237万亩,1990年前是分局产粮拉腿田,1990年以后,提倡种水稻,这部分田地大多改造为水田,变成稳产高产田。

沼泽。主要有河漫滩沼泽和阶地沼泽两大类。九十年代开垦比较严重,1995年以后国家规定湿地自然保护区不准开发,有长林岛湿地和雁窝岛湿地保护区。

山脉。分局地处完达山北麓,海拔150--860米之间。呈弯月形环抱分局所辖红旗岭、八五三、八五二、五九七、二九一、友谊、宝山、双鸭山、江川九个农场,山的南麓是曙光农场,岭部有北兴农场。完达山山势平缓,山间盆地,谷地开阔,山峰浑圆。山区雨量充沛,是寒温带植物的良好生长地区。

河流。分局地上和地下水都教丰富,地面上有大小河流30余条。属乌苏里江水系有挠力河、七星河、七里沁河、蛤蟆通河等,属松花江水系的有倭肯河、八虎力河。区内河流纵横形成天然水泡,可蓄洪、滞洪发展养鱼业。

气候

分局地处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常年以偏西风为主,最大风速出现在春季。全年平均气温3.6度,平均降水量525.3毫米。全年日照数为2276.9小时,年平均无霜期为133天,适合大田作物生长。

自然资源

农垦红兴隆分局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全局有耕地40万公顷,平原地带地势平坦,水利设施齐全,基本上达到旱能灌涝能排。土质肥沃,集中连片,黑土、草甸土占70%,粮豆产量潜力大,盛产大豆、玉米、水稻、小麦、大麦等。经济作物有甜菜、西瓜、药材。

分局有牧地草原2万公顷,可垦荒地7万公顷,水草丰盛,主要有羊草、茅草、厥草、芦苇、蒿草、水稞草、马兰草、大叶樟、小叶樟、乌拉草,适合发展畜牧养殖业。

分局有林地16万公顷。树木种类有柞树、桦树、松树、黄菠萝、杨树、柳树、榆树、椴树、水曲柳。灌木有榛条、笤条、蒙古柳等。

分局地处完达山丘陵地,林木茂盛,野生动植物比较丰富。有价值的植物,药材类有大黄、桔梗、苦参、白芍、五味子、刺五加、平贝、益母草、冬青等。野生动物有东北虎、梅花鹿、獐子、黑熊、野猪、狍子、马鹿、獾子、乌苏里貉、狼、松鼠、野兔、黄鼠狼、刺猬等。在江河湖泡和湿地中有天鹅、丹顶鹤、野鸭、鸳鸯等珍禽,还有水獭、麝鼠。鱼类有鲑鱼、皇鱼、鲤鱼、鲢鱼、鲫鱼、粘鱼、胖头鱼。

据组委会介绍,首届北大荒文化旅游节之所以选择在红兴隆管理局举办,是因为红兴隆管理局位于世界著名三大黑土带之一的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中南部,是北大荒的旅游资源大局,是全垦区自然生态组合较好、区位独特的旅游区域之一。[1]

人口民族

人口

红兴隆农垦分局辖友谊农场,八五二农场、八五三农场、五九七农场、北兴农场、饶河农场、二九一农场、红旗岭农场、江川农场、双鸭山农场、曙光农场、宝山农场共十二个直属农场。据2004年统计,垦区实有人口345452人,其中从业人员146791人。

民族

分局居民属移民性质,全国各地、各民族居民迁移于此,人口最多为汉族,其次为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苗族、壮族、彝族、布依族、侗族、赫哲族。由于民族杂居在一起,其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基本一样,只有回族还保持着少量的风俗习惯。友谊农场六分场是朝鲜族的聚居地,仍保持朝鲜族的风俗习惯。家庭以3口之家居多,即一对夫妇一个孩,过去那种几代同堂的家庭已不多见。

旅游

2012年红兴隆入选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之一,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红兴隆景色秀丽,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是旅游、疗养、科考和避暑的佳地,但旅游行业才刚刚发展。

参考资料

1.首届北大荒文化旅游节将在红兴隆举行 - 中国在·央视网

关键词:红兴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