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养毅(日本政治家)
犬养毅(1855年6月4日—1932年5月15日),号木堂(ぼくどう),日本政治家,第29任内阁总理大臣。冈山县出生,是孙中山在日本相识数十年好友。犬养与法西斯组织黑龙会来往密切。犬养与中国的关系向来友好,1931年底就任内阁总理大臣之后,对于九一八事变始终希望采取和平的途径解决;对于关东军所成立的满州国,犬养也抱持着反对的立场。就在处处都与主战派军人意见不合的情形下,犬养终于在1932年5月15日遭到右翼分子闯入官邸枪杀身亡(详见五一五事件)。其逝世亦终结日本战前的政党内阁历史。
中文名犬养毅
冈山县
男
日本
1855年
1932年
日本第29任首相
背景
五一五事件是发生于1932年(昭和7年)五月十五日由日本帝国海军基层军官发动的流产政变。同时参与政变者还有日本帝国陆军候补生与血盟团事件的残存分子。
在伦敦海军条约签署后,日本海军的规模遭到更进一步的限制,引起基层官兵的不满,兴起推翻政府的风潮与运动,并改为由军法统治。这项运动与日本帝国陆军内部的秘密组织“樱会”的宗旨目的不谋而合。这些海军军官与日莲团的井上日昭以及由井上所带领的血盟团(keitsumeidan)搭上线,他们认同井上日昭对于发起昭和复兴的看法,并认为“铲除”政府首长与财阀人物是有其必要的。
1932年3月,血盟团事件爆发,井上的人马原本预定大规模刺杀二十个目标人物,不过最后只刺杀了前任的财务大臣兼立宪民政党党魁井上准之助,以及三井集团的局长团琢磨。
犬养毅过程
1932年5月15日,日本帝国海军军官,日本陆军候补生,以及民间右翼分子(包括大川周明,头山满等人)将策划已久的暗杀行动重新搬上台面,以筹血盟团未竟之志。
当时的日本首相犬养毅就是被11名廿岁出头的海军军官在首相府刺杀。首相临终前的遗言“話せば分かる”(有话好说)以及暴徒的答复“問答無用、撃て!”(毋须赘言,下手!)成为着名语录。早先的刺杀计划还包括刺杀著名的谐星查理·卓别林,当时他刚好拜访日本。不过就在首相不幸遇害的同时,首相的三子犬养健正在跟卓别林观赏相扑而逃过一劫。
暴徒也攻击了内大臣牧野伸显的住处,还有警视厅,立宪政友会会长西园寺公望的住处与办公室,对三菱银行还有几个东京周围变电所投掷手榴弹。
撇开杀害首相不谈,由于政变规模小,预谋的政变到头来还是一无所有;又缺乏建立政权的具体计划,所以完全失败。发动政变的暴徒事后搭乘出租车到警察总部,被宪兵队围起来之后束手就擒。
这十一个杀害犬养首相的冷血凶手遭到以军法起诉;但是,在审判前,一份由三十五万人以鲜血署名的请愿书被送到法庭,请愿书是由全日本各地的同情凶手的民众发起签署,请求法庭从宽发落。在审判过程中,凶手们反而利用法庭作为宣传舞台,“弘扬”他们一片对天皇的赤诚与耿耿忠心,激起大众更多的同情心,呼吁改革政府与经济。除了请愿书之外,法庭还收到另一份求情书,是由十一位新潟县的年轻人寄来的。他们请求代替十一位军官一死,并同时附上十一根手指表示他们的衷意。
法院最后果然“从(极)宽发落”,媒体也对杀害首相的凶手关没几年就会被放出来表示毫无疑问。对于这个五一五事件的阴谋者日本军部来说,这样的重案却有这样的轻判就是对与军权对抗下的法制与民主政府更进一步的侵蚀。五一五事件的结果就是在同年5月26日成立以海军大将斋藤实为首的所谓“举国一致”的内阁,日本政党内阁时代结束。间接地,五一五事件导致了1936年的二二六兵变的发生,以及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
历史背景
犬养毅1931年狂热的军国主义者林铣一郎,独断地派出三万多人的军队增援关东军,使关东军占领全东北。关东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政府实行了不抵抗政策,试图通过外交的方式解决问题,中国政府9月21日向“国际联盟”提出起诉。日本政府并不赞成关东军搞独立的“满洲国”计划----日本当时是“国际联盟”的常任理事国,日本代表9月25日在“国际联盟”宣布了日本政府的方针:1:日本对中国没有领土野心。2:日本的军事行动是为了保护当地的日本居民。3:日本军队将立刻开始撤退。
日本陆军大臣和总参谋长都支持立刻撤军,但关东军的军官们却根本不理会上面的指示,使出了“下克上”的手法,反而在10月18日又向在锦州的张学良军队发动猛攻。当时在沈阳的日本总领事曾找关东军的高层交涉,试图解释政府希望和平解决的方针,但关东军的军官竟然拔出军刀来威胁说:“你是不是想要干涉我们的事?”。
犬养毅内阁
由于无法解决东三省危机,1931年12月11日,若榇内阁倒台,犬养毅新内阁成立。由于犬养是孙中山的密友,而且曾对流亡日本的孙中山等人进行过多方关照,和国民政府的很多上层人物都有较好的私人关系,所以犬养毅打算通过和平的手段来解决当时的东三省危机。
12月20日,犬养毅秘密派出特使前往南京与中国政府高层会谈。但首相的秘密和谈工作被泄露(据说是电报被军方截获),激怒了军队内的激进派,这对于当时暗潮汹涌的日本军界无异于火上浇油。
1932年3月1日,在关东军的策划下,“满洲国”宣告成立,而与此同时,犬养首相当政的日本政府却没有对“满洲国”予以承认,这更激怒了包括激进派军人在内的右翼民族主义分子。
1932年5月15日,一伙狂热青年将校明火执仗地闯入首相官邸将犬养毅杀害。犬养毅死亡导致了之后的大的悲剧。
犬养首相被杀后,以后的文职内阁政府变成了对军人战战兢兢的畏缩政权,使日本失去控制而走向自爆的军国主义道路。
1932年9月15日,日本政府正式承认“满洲国”,1933年3月27日,日本宣布退出“国际联盟”。从此日本走上军国主义的侵略扩张道路,亚洲的战争策源地正式形成。
评价
舆论对犬养毅的看法大致为毁誉参半。第一次护宪运动中与尾崎行雄被并称“宪政之神”,东京朝日新闻的记者中野正刚褒美二人称:咢堂之雄辩令玉珠转于盘上,闻木堂之演说若霜夜听松籁(“咢堂が雄弁は珠玉を盘上に転じ、木堂が演说は霜夜に松籁を闻く”。咢堂为尾崎行雄的号)。据说,犬养毅的演说思路明晰,不讲废话,其迫力令听者无不感到背后发冷。可是,同样是犬养毅,却也落得过“变节者”的骂名。
当时,他曾呼吁宪政会与政友会联合提出对寺内正毅内阁的不信任案。然而,由于政友会对于不信任案总体持反对态度,这种吁请实际上是在挖苦两党在政治上的互相攻讦。之后,又将围绕政权问题态度上摇摆不定的宪政会晾在一旁,直接解散众议院,给宪政会在总选举上造成严重打击。此外,竟然还应寺内正毅邀请,加入了其内阁的临时外交调查委员会。
尽管犬养也曾在山本权兵卫和加藤高明的内阁中担任大臣,但如果仅因此就称其为“变节者”则未免过于偏颇。实际上,他曾致力于实现普通选举,也提出了所谓“经济性”军备论、东南亚进军论(“南方进出论”)、产业立国论等独自的政策理念。而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他抛开所属政党,干脆加入既成内阁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举动。
在明治时期的政界曾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山县有朋曾说,朝野的政治家中,没拜访过他家的只有头山满和犬养毅。举例来说,和犬养毅同样对藩阀政治抱有敌意的原敬却主动接近山县,以谋求自己势力的扩张。然而,犬养则一心行自身之道,甘愿不辞辛苦地领导少数党。
犬养毅的另一个特点是说话尖锐犀利,容易伤人。这与犬养意志倔强、疾恶如仇的性格不无关系。好友古岛一雄眼见犬养总是因为失言而增加政敌,曾拜托他的夫人,要她在每次犬养离家前务必叮嘱他要谨慎发言。
私生活上几乎是无欲无求,对“不重要的”事物并不放在心头。倘若吃饭时端上来不喜欢的食物也决不抱怨,衣服则给什么穿什么。然而,遇到困难的人定会伸出援手:曾有一名在议会事务局工作的少年患了病,于是把他接到自己家照顾,还给他安排了学校。对革命派的宫崎滔天等人也曾施以援手。
后来在宫崎滔天的请求下,曾庇护过从中国的孙中山与蒋介石等人。宫崎滔天最早因为犬养与大隈重信关系密切而对他抱有警戒感,可后来在自家首次与之面会时,看到瘦瘦的犬养一手拿着烟草盆(一种兼具点烟和烟灰缸功能的器具)出现在自己面前、然后翘着二郎腿坐下、悠然地吸烟的样子,令他直觉上判断是自己喜欢的一类人。又据孙女、散文家安藤和津说,犬养十分讨女人喜欢。
参考资料1.犬养毅——日本第29任首相·趣历史
2.犬养毅·词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