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脚什么用四字成语(40个)(什么什么什么脚的成语)

什么脚什么用四字成语(40个)(什么什么什么脚的成语)

什么脚什么用四字成语(什么什么什么脚的成语)(40个))

什么脚什么用四字成语(什么什么什么脚的成语):不一而足,不可开交,不壹而足,不步人脚,不苟言笑,儿女英雄,兵精粮足,卑不足道,多手多脚,安分知足,富在知足,得马折足,打成一片,拊膺顿足,挨肩并足,捶胸跌足,捶胸跺脚,捶胸顿足,搓手顿足,搬石砸脚,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杜口裹足,椎胸跌足,椎胸顿足,比下有余,比手划脚,点手划脚,画蛇添足,碍手碍脚,笨手笨脚,赤绳系足,跌脚槌胸,跌脚绊手,车尘马足,重手累足,高材捷足,高材疾足,鬼鬼祟祟,鼎分三足,鼎足三分。

1、不一而足  bù yī ér zú

释义:不一而足  足:充足;足够。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后指同类的事物或现象很多;反复出现;不能一一列举。

出处:《公羊传 文公九年》:“始有大夫,则何以不氏?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2、不可开交  bù kě kāi jiāo

释义:不可开交  开:解开;交:纠缠。不能解脱纠缠。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4回:“吴赞善听到这里,便气的不可开交。”  

3、不壹而足  bù yī ér zú

释义:不壹而足  见“不一而足”。

出处:《汉书·陈汤传》:“御使大夫财禹、博士匡衡以为《春秋》之义‘许夷狄者,不壹而足’,今郅支单于乡化未醇,所在绝远,宜令使者送其子至塞而还。”颜师古注:“言节制之,不皆称其所求也。”  

4、不步人脚  bù bù rén jiǎo

释义:不步人脚  不跟着别人的脚步走。比喻不因循守旧。

出处:明 李贽《又与从吾》:“苏长公片言只字与金玉同声,虽千古未见其比,则以其胸中绝无俗气,下笔不作寻常语,不步人脚故耳。”  

5、不苟言笑  bù gǒu yán xiào

释义:不苟言笑  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指态度庄重、严肃。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  

6、儿女英雄  ér nǚ yīng xióng

释义:儿女英雄  儿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为的男女英雄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7、兵精粮足  bīng jīng liáng zú

释义:兵精粮足  兵:兵士。指兵士精锐,粮草充足。形容军队十分强盛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  

8、卑不足道  bēi bù zú dào

释义:卑不足道  道:说,讲。指卑下得不值一提

出处:绍剧《龙虎斗》第三场:“此身卑不足道,惟恐奸贼心存异志,宋室难安。”  

9、多手多脚  duō shǒu duō jiǎo

释义:多手多脚  指人手脚忙乱或动手动脚给人添麻烦

10、安分知足  ān fèn zhī zú

释义: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出处:宋·洪迈《容斋随笔·三笔·人当知足》:“其安分知足之意终身不渝。”  

11、富在知足  fù zài zhī zú

释义:富在知足  有了财富之后,要知道满足,不要贪得无厌。

出处:汉 刘向《说苑 谈丛》:“富在知足,贵在求退。”  

12、得马折足  dé mǎ shé zú

释义:得马折足  见“得马生灾”。

出处:典出《淮南子·人间训》。见“得马生灾”。  

13、打成一片  dǎ chéng yī piàn

释义:打成一片  原指把各种感情或遭遇都看成是同一回事。现多指人与人相互间关系密切;如同一体。

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顺道,打成一片。”  

14、拊膺顿足  fǔ yīng dùn zú

释义:拊膺顿足  捶胸跺脚。形容哀痛之极。

出处:明·沈鲸《双珠记·母子分珠》:“叹骨肉拊膺顿足,曷胜哀痛。”  

15、挨肩并足  āi jiān bìng zú

释义:挨肩并足  形容人群拥挤。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那山中远近人家,都晓得高家新女婿才貌双全,竞来观看,挨肩并足,如看神会故事的一般热闹。”  

16、捶胸跌足  chuí xiōng diē zú

释义:捶胸跌足  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

出处:《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老翁捶胸跌足道:‘眼面前错过了仙缘,悔之何及!’”  

17、捶胸跺脚  chuí xiōng duò jiǎo

释义:捶胸跺脚  捶:敲打。捶击胸口,用脚跺地。指十分悲伤或痛愤

出处:茅盾《春蚕》:“‘真正世界变了!’老通宝捶胸跺脚地没有办法。”  

18、捶胸顿足  chuí xiōng dùn zú

释义:捶胸顿足  捶:敲打;顿:跺。两拳捶打胸部;两脚跺着地。形容焦急、痛楚、悔恨的神态。

出处:明 李开先《闲居集 昆仑张诗人传》:“有告之者,殊不之信也;已而知其实然,捶胸顿足,若不欲生。”  

19、搓手顿足  cuō shǒu dùn zú

释义:搓手顿足  形容焦急不安的样子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4回:“‘你要把老爷的大事误了那可怎么好!’说着急得搓手顿足。”  

20、搬石砸脚  bān shí zá jiǎo

释义:搬石砸脚  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

出处:卧龙生《镖旗》第26回:“我说了怕你赌气,拂袖而去,那岂不自己搬石砸脚,得不偿失。”  

21、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bān qǐ shí tóu dǎ zì jǐ de jiǎo

释义: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搬:移动。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自食其果

出处: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我在1938年十月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曾经说过:‘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这就是张伯伦政策的必然结果。’”  

22、杜口裹足  dù kǒu guǒ zú

释义:杜口裹足  杜口:闭住嘴;裹足:止步不前。闭着嘴不敢说,停住脚不敢走。比喻有顾虑而不敢接近,远远避开。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三》:“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23、椎胸跌足  chuí xiōng diē zú

释义:椎胸跌足  犹言椎胸顿足。形容人悲痛、悔恨等时的情状。

出处:明·贾仲名《金安寿》第三折:“蚩蚩蚩碎俺姻缘簿,忽刺八掘断俺前程路,空没乱椎胸跌足,揉腮瞪目。”  

24、椎胸顿足  zhuī xiōng dùn zú

释义:椎胸顿足  形容人悲痛、悔恨等时的情状。

出处: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第二节:“无以少异于平时,乃椎胸顿足,痛恨于我国民之心既已死尽也。”  

25、比下有余  bǐ xià yǒu yú

释义:比下有余  比:比较。对所处的中等地位感到知足。形容满足现状,不求进取

出处:清·沈复《浮生六记》第六卷:“古人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此最是寻乐妙法也。”  

26、比手划脚  bǐ shǒu huà jiǎo

释义:比手划脚  比:比拟。形容说话时用手势示意或加强语气

出处:杨朔《金字塔夜月》:“老看守却像没听见,紧自比手划脚说。”  

27、点手划脚  diǎn shǒu jí jiǎo

释义:点手划脚  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多形容说话放任不拘,或轻率地指点、批评。

出处:《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只见知观指点扛棺的,正在那里点手划脚时节,公人就一把擒住了。”  

28、画蛇添足  huà shé tiān zú

释义:画蛇添足  画蛇时添上脚。喻指徒劳无益;多此一举。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29、碍手碍脚  ài shǒu ài jiǎo

释义:碍手碍脚  碍;妨碍;阻碍。指多方受阻;难以顺利做事。也指妨碍他人做事;使人感到不方便。

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2卷:“后边有些嫌忌起来,碍手碍脚,到底不妙。”  

30、笨手笨脚  bèn shǒu bèn jiǎo

释义:笨手笨脚  形容动作不灵活

出处: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24回:“才是笨手笨脚,无啥人来搭耐装烟。”  

31、赤绳系足  chì shéng jì zú

释义:赤绳系足  赤绳:红绳;系:结、扣。旧指男女双方经由媒人介绍而成亲。

出处:唐 李复言《续玄怪录》:“固问囊中何物,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则潜用相系,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逭。’”  

32、跌脚槌胸  diē jiǎo chuí xiōng

释义:跌脚槌胸  以足跺地,以拳敲胸。表示气愤、着急、悲痛等感情。

出处:《水浒传》第一○四回:“众人跌脚槌胸,好似掀翻了鸡窠,弄出许多慌来。”  

33、跌脚绊手  diē jiǎo bàn shǒu

释义:跌脚绊手  指受到阻碍或牵制。

出处:《孽海花》第二八回:“自从第一步踏上了社会的战线,只觉得面前跌脚绊手的布满了敌军,第二步再也跨不出。”  

34、车尘马足  chē chén mǎ zú

释义:车尘马足  ①指车马奔波。亦喻人世俗事。②指代车骑。敬称对方时亦用之。

出处:宋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  

35、重手累足  zhòng shǒu lèi zú

释义:重手累足  两手相重,两足相迭,不敢有所举动。形容十分恐惧的样子。

出处:宋·王安石《广西转运使李君墓志铭》:“故所在豪人猾吏,重手累足,以终君去,不敢有所触。”  

36、高材捷足  gāo cái jié zú

释义:高材捷足  高材:才能高;捷足:迈步快。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

出处:《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37、高材疾足  gāo cái jí zú

释义:高材疾足  高材:才能高;疾足:迈步快。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38、鬼鬼祟祟  guǐ guǐ suì suì

释义:鬼鬼祟祟  迷信的人指鬼怪;或指鬼怪害人。形容行为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别叫我替你们害臊了!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些事,也瞒不过我去。”  

39、鼎分三足  dǐng fēn sān zú

释义:鼎分三足  见“鼎足三分”。

出处:《水浒传》第二十回:“今番克敌制胜,谁人及得先生良法。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先生不必推却。”  

40、鼎足三分  dǐng zú sān fēn

释义:鼎足三分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