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耳的词语四字词语(40个)(关于耳的成语有哪些)

关于耳的词语四字词语(40个)(关于耳的成语有哪些)

关于耳的词语四字词语(关于耳的成语有哪些)(40个))

关于耳的词语四字词语(关于耳的成语有哪些):东风马耳,耳提面训,不堪入耳,不知不觉,不绝于耳,不闻不问,东风吹马耳,东风射马耳,东风过耳,充耳不闻,出口入耳,垂头塞耳,垂耳下首,垂首帖耳,当耳旁风,当耳边风,杜耳恶闻,洞心骇耳,盗钟掩耳,盗铃掩耳,稗耳贩目,耳不忍闻,耳不旁听,耳不离腮,耳后生风,耳听心受,耳提面命,耳染目濡,耳根清净,耳满鼻满,耳濡目击,耳濡目染,耳熏目染,耳熟能详,道听耳食,避人耳目,长目飞耳,闭目塞耳,顿足捩耳,鼎铛有耳。

1、东风马耳  dōng fēng mǎ ěr

释义:东风马耳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出处: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钓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2、耳提面训  ěr tí miàn xùn

释义:耳提面训  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出处:《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3、不堪入耳  bù kān rù ěr

释义:不堪入耳  堪:忍受;入耳:听进耳里。难以听下去。形容声音或语言非常难听;令人听着不舒服或起反感。

出处:明 李开先《市井艳词序》:“哗于市井,虽儿女子初学言者,亦知歌之。但淫艳亵狎,不堪入耳。”  

4、不知不觉  bù zhī bù jué

释义:不知不觉  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20卷:“圣贤之学是掯掯定定做,不知不觉自然做得彻。”  

5、不绝于耳  bù jué yú ěr

释义:不绝于耳  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这是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  

6、不闻不问  bù wén bù wèn

释义:不闻不问  闻:听。不听也不问。形容对有关的事情不关心;不过问。也作“不问不闻”。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首回:“(唐明皇)除了选色征歌之外,一概付之不闻不问。”  

7、东风吹马耳  dōng fēng chuī mǎ ěr

释义:东风吹马耳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出处:唐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8、东风射马耳  dōng fēng shè mǎ ěr

释义:东风射马耳  射:射出。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充耳不闻,无动于衷。

出处:唐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9、东风过耳  dōng fēng guò ěr

释义:东风过耳  见“东风射马耳”。

出处:清·容闳《西学东渐记》:“学生在美国……绝无敬师之礼,对于新监督之训,若东风之过耳。”  

10、充耳不闻  chōng ěr bù wén

释义:充耳不闻  充:塞住;闻:听。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

出处:清 李渔《奈何天 闹封》:“边陲告急,司转运者,充耳不闻。”  

11、出口入耳  chū kǒu rù ěr

释义:出口入耳  指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出处: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年》:“王曰:‘言出于余口,入于尔耳,谁告建也?’”  

12、垂头塞耳  chuí tóu sāi ěr

释义:垂头塞耳  谓不问不闻,装聋作哑。

出处:《后汉书·殇帝纪》:“刺史垂头塞耳,阿私下比,‘不畏于天,不愧于人’。”  

13、垂耳下首  chuí ěr xià shǒu

释义:垂耳下首  犹俯首帖耳,形容驯服听命。

出处:宋·陈亮《酌古论·李愬》:“故虽驱而用之,而垂耳下首,卒不敢动。”  

14、垂首帖耳  chuí shǒu tiē ěr

释义:垂首帖耳  垂:低下;帖:同“贴”,顺从,服帖。形容非常驯服恭顺的样子

出处:元·陶宗仪《辍耕录》第15卷:“稍遇贬抑遽若丧家之狗,垂首帖耳,摇尾乞怜,惟恐人不我恤。”  

15、当耳旁风  dāng ěr páng fēng

释义:当耳旁风  见“当耳边风”。当做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对所听的话不放在心上。

出处:语出汉 赵晔《吴越春秋 吴王寿梦传》:“富贵之於我,如秋风之过耳。”  

16、当耳边风  dāng ěr biān fēng

释义:当耳边风  比喻对听到的话毫不在意。

出处:汉 赵晔《吴越春秋 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17、杜耳恶闻  dù ěr è wén

释义:杜耳恶闻  塞住耳朵不愿听。

出处:《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中》:“怀忠抱直之人,虚心谒见;便佞诡随之说,杜耳恶闻。”  

18、洞心骇耳  dòng xīn hài ěr

释义:洞心骇耳  形容使人震惊。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金鼓迭起,铿锵铛鼞,洞心骇耳。”  

19、盗钟掩耳  dào zhōng yǎn ěr

释义:盗钟掩耳  盗:盗窃;钟:古代一种乐器。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20、盗铃掩耳  dào líng yǎn ěr

释义:盗铃掩耳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同“盗钟掩耳”。

出处:清 伤时子《苍鹰击 戕藩》:“你看他盗铃掩耳欺天下,卖国甘心作帝皇,有甚商量。”  

21、稗耳贩目  bài ěr fàn mù

释义:稗耳贩目  比喻见闻浅薄的人

出处: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北朝经学》:“此可见诸儒师资有自,非同后世稗耳贩目之学也。”  

22、耳不忍闻  ěr bù rěn wén

释义:耳不忍闻  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9卷:“却都是上路逃难来的百姓,哭哭啼啼,耳不忍闻。”  

23、耳不旁听  ěr bù páng tīng

释义:耳不旁听  两耳不往旁边听。形容专心致志的神态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8回:“因见他姐妹们说笑,便自己走到阶下竹前,挖心搜胆的耳不旁听,目不斜视。”  

24、耳不离腮  ěr bù lí sāi

释义:耳不离腮  两种关系十分接近、亲密

出处:李文元《婚事》:“别人说他俩是耳不离腮,影不离形,好的活像一个人。”  

25、耳后生风  ěr hòu shēng fēng

释义:耳后生风  像耳后刮风一样。形容激烈、迅速运动时耳后根产生的感觉。

出处:《梁书·曹景宗传》:“景宗谓所亲曰:‘我昔日在乡里,骑快马如龙,与年少辈数十骑,……觉耳后生风,鼻头出火,此乐使人忘死,不知老之将至。”  

26、耳听心受  ěr tīng xīn shòu

释义:耳听心受  用耳朵听,并记在心里。

27、耳提面命  ěr tí miàn mìng

释义:耳提面命  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严厉而又恳切的教导。

出处:《诗经 大雅 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28、耳染目濡  ěr rǎn mù rǔ

释义:耳染目濡  染:沾染;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7回:“一来也是秉赋了浇漓的薄气,二来又离了忠厚的祖宗,耳染目濡,习就了那轻薄的态度。”  

29、耳根清净  ěr gēn qīng jìng

释义:耳根清净  耳边无事噪聒。指无事打扰。

出处:《圆觉经》上卷:“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  

30、耳满鼻满  ěr mǎn bí mǎn

释义:耳满鼻满  满耳朵满鼻子都是。形容听得烂熟。

出处: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你在南京时,人说你周舍名字,说的我耳满鼻满的,则是不曾见你。”  

31、耳濡目击  ěr rǔ mù jī

释义:耳濡目击  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明 李东阳《刘公神道碑铭》:“古者重世臣将家,盖其韬略技艺,耳濡目击,有不习而能者。”  

32、耳濡目染  ěr rú mù rǎn

释义:耳濡目染  濡:音如;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唐 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33、耳熏目染  ěr xūn mù rǎn

释义:耳熏目染  指见闻熏染多了就能不自觉受影响

34、耳熟能详  ěr shú néng xiáng

释义:耳熟能详  听得多了;就可以说得详尽细致。耳熟:听熟了;详:细说。

出处:宋 欧阳修《泷冈阡表》:“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35、道听耳食  dào tīng ěr shí

释义:道听耳食  对传闻之辞不加去取,盲目轻信。

出处:清·叶燮《原诗·外篇下》:“村学究道听耳食,窃一言以诧新奇,此等之论是也。”  

36、避人耳目  bì rén ěr mù

释义:避人耳目  指避免走漏消息。

出处:?  

37、长目飞耳  cháng mù fēi ěr

释义:长目飞耳  看得远,听得远。比喻消息灵通,知道的事情多。

出处:管仲《管子 九守》:“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  

38、闭目塞耳  bì mù sè ěr

释义:闭目塞耳  堵塞视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或不了解。

出处:《隋书 东夷传 高丽》:“王乃坐之空馆,严加防守,使其闭目塞耳,永无闻见。”  

39、顿足捩耳  dùn zú liè ěr

释义:顿足捩耳  形容束手无策的困态。

出处:宋·王銍《默记》卷上:“晋公候于阁门,见其甚久。则顿足捩耳云:‘无及矣。’”  

40、鼎铛有耳  dǐng chēng yǒu ěr

释义:鼎铛有耳  鼎、铛:均为两耳三足的金属炊具。电鼎和铛都有耳朵。指某人或某事影响大,凡是长耳朵的都应该听说、知道。

出处: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太祖宠待赵韩王(普)如左右手。御史中丞雷德骧劾奏赵普擅市人第宅,聚敛财贿。上怒叱曰:‘鼎铛尚有耳,汝不闻赵普吾之社稷臣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