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量多少是如何划分的,地理降水量多少是如何划分的?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降水量多少是如何划分的,以及地理降水量多少是如何划分的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搜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更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降雨量划分标准是什么

雨量等级划分标准:24h降雨量小于10mm为小雨。24h降雨量10~25mm为中雨。24h降雨量25~50mm为大雨。24h降雨量50~100mm为暴雨。24h降雨量100~200mm为大暴雨。24h降雨量在200mm以上为特大暴雨。

降雨量是一种重要的灾害数据,具有混沌特性,对于降雨量等级的划分,不同部门有不同的标准。

气象部门的标准是:降雨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到地面的水层深度,单位用毫米表示。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称降雨强度。降雨强度用降雨等级来进行划分。

防汛部门的标准是:降雨量是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在地面上的某一点或某一单位面积上的水层深度,以毫米计算。根据国家防办《防汛手册》规定,凡24小时的累计降雨量超过50毫米者定为暴雨。

水文部门的标准是:通常说的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一般以日降雨量衡量。其中小雨指日降雨量在10毫米以下;中雨日降雨量为10~24.9毫米;大雨降雨量为25~49.9毫米;暴雨降雨量为50~99.9毫米;大暴雨降雨量为100~250毫米;特大暴雨降雨量在250毫米以上。

雨量等级划分标准是什么

我们平常在看天气预报时常常能够看到天气播报员用降水量来对将于进行等级划分,而所谓的降雨量等级是指二十四小时内降落到地面形成的水层深度。根据降雨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0.1毫米到9.9毫米为小雨,10毫米到24.9毫米为中雨,25毫米到49.9毫米为大雨,50毫米以上为暴雨。除了根据数据化的降雨量等级之外,大家也可以通过观察将于情况来进行雨情的判断,雨点清晰可辨为小雨,雨水成线为中雨,雨水模糊成片为大雨,雨水持续不断且雨势磅礴,易深积,多伴有狂风为暴雨。

降水量等级划分标准是什么?

降雨量等级是按照降雨量来划分的。降雨量是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在地面上的某一点或某一单位面积上的水层深度,以毫米计算。

小雨:24小时降雨量小于10毫米。

中雨:24小时降雨量10~25毫米。

大雨:24小时降雨量25~50毫米。

暴雨:24小时降雨量50~100毫米。

大暴雨:24小时降雨量100~250毫米。

特大暴雨:24小时降雨量在250毫米以上。

降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带来的危害:

1、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的发生是由于大雨、暴雨造成的水过多或过于集中引起的。而特大暴雨还会引洪暴发、河流泛滥等。洪涝灾害不仅危害农作物、林果业和渔业,而且还能冲毁农舍和工农施,甚至造成人畜伤亡,经济损失严重。我国历史上的洪涝灾害,几乎都是由暴雨引起的。

2、涝渍灾害

涝渍灾害包含涝和渍两部分,涝是雨后农田积水,超过农作物耐淹能力而形成,而渍主于地下水位过高,导致土壤水分经常处于饱水状态,农作物根系活动层水分过多,不利于农生长,而形成渍灾。但涝和渍灾害在多数地区是共存的,有时难以截然分开,故而统称为涝害。渍涝灾害是由于暴雨急而大,排水不畅易引起积水成涝,土壤孔隙被水充满,造成陆生根系缺氧,使根系生理活动受到抑制,产生有毒物质,从而使作物受害而减产。

降雨量可分为几个等级

分为6个等级。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

小雨:1d(或24h)降雨量小于10mm者。

中雨:1d(或24h)降雨量10~25mm者。

大雨:1d(或24h)降雨量25~50mm者。

暴雨:1d(或24h)降雨量50~100mm者。

大暴雨:1d(或24h)降雨量100~250mm者。

特大暴雨:1d(或24h)降雨量在250mm以上者。

扩展资料:

降雨的基本要素

(1)降雨历时和降雨时间:降雨历时是指一次降雨的持续时间,即一场降雨自始至终所经历的时间。降雨时间是指对应某一降雨量而言的时段长,在此时间内,降雨并不一定是持续的。降雨历时和降雨时间均以min、h计。

(2)降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以mm/min或mm/h计。

(3)降雨面积:指某次降雨所笼罩的水平面积,以km2计。

(4)暴雨中心:指暴雨强度较集中的局部地区。

雨的成因多种多样,它的表现形态也各具特色,有毛毛细雨,有连绵不断的阴雨,还有倾盆而下的阵雨。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

水汽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都很小,直径只有0.01~0.02毫米,更大也只有0.2毫米。它们又小又轻,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在空中。就是这些小水滴在空中聚成了云。

它主要依靠两个手段,其一是凝结和凝华增大。其二是依靠云滴的碰并增大。在雨滴形成的初期,云滴主要依靠不断吸收云体四周的水气来使自己凝结和凝华。

如果云体内的水气能源源不断得到供应和补充,使云滴表面经常处于过饱和状态,那么,这种凝结过程将会继续下去,使云滴不断增大,成为雨滴。

雨通常以四种形式出现:

1、锋面雨(梅雨):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来自陆地的冷空气相遇,由于冷空气重,暖空气轻,暖湿气流被迫上升,遇冷凝结,形成一条很长很宽的降雨带,这就是锋面雨。

2、对流雨:夏季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局部地区暖湿空气急剧上升,遇冷凝结,形成降雨, 这就是对流雨,气象学上叫“雷阵雨”,我们通常叫“爆天”,另外,台风雨也是属于对流雨的一种。

3、地形雨: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遇到山脉,被迫上升,遇冷凝结,形成降雨。

4、台风雨:热带洋面上的湿热空气大规模强烈地旋转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气温迅速降低,水汽大量凝结成云雨,这就是台风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雨量等级

降水量多少是如何划分的和地理降水量多少是如何划分的的问题分享结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