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桓公(卫桓公与州吁)
庄公上任之后,跟自己的爷爷一样,也生了好多个儿子,其中一个是太子姬完。另外,还有一个宠妾生的儿子,叫做姬州吁。州吁的年龄应该比姬完小。
>卫桓公(卫桓公与州吁)
对于这两个儿子,庄公的教育方式完全不同。对待姬完,他比较严苛,就是把他当成继承人来教育;对待姬州吁,他比较放纵,毕竟是庶子,身上的担子没那么大,而且还是自己心爱的小妾生的,自然也是疼爱有加。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所以庄公在位的时候,州吁也就比较任性妄为。在他十来岁时,因为喜欢兵事,所以,庄公就给了他一支军队,让他当将军。庄公的想法可能比较简单,就是因为宠爱他,给他支军队让他玩而已。但是,“兵者,国之大事”,本身就不是能拿来玩的。因此,当时的大臣石碏就对庄公说:“庶子好兵,使将,乱自此起。”
在石碏看来,庶子喜欢打仗,这不见得是件好事。如果他不听国君的,四处征战,这会动摇国家根本。即便他没有外出作战,手中握着这么一支军队,将来要是起了反意,那也是一件麻烦事。当然,如果将来州吁能够和自己的哥哥姬完同心协力,一文一武,共同为卫国的发展努力奋斗,那倒是没啥!
但是,州吁的觉悟有这么高吗?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他从小就被庄公溺爱,早就养成了骄纵跋扈的性格,哪里能够想得到国家发展的艰辛。庄公去世之后,州吁就变得更加无法无天了,天天在那里作威作福。
于是,继任为卫桓公的姬完就收走了他的兵权。卫桓公此举,既有为国着想,也有公报私仇的意味。收了他的兵权,他想作乱,就没那么容易了。而且,同样是庄公的儿子,凭什么一个要被严苛教育,一个可以被溺爱着作威作福,桓公心里估计早就对这个弟弟不满了。
州吁被罢免兵权之后,就出逃了,后来遇到了郑庄公的弟弟姬段,也被称为共叔段。共叔段跟州吁一样,都是被溺爱着长大的。区别在于,共叔段是被他的母亲溺爱的。所以,当他父亲去世之后,他就放飞了自我,最后甚至想要发动叛乱,杀死自己的哥哥。只是,他不知道的是,他哥哥郑庄公是故意放纵他,等他真正叛乱了,才有正当理由除掉他而已。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共叔段发动叛乱失败后,逃离郑国,遇到了州吁。一番交流之后,两个人瞬间有一种找到了知己、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他俩就抱团取暖,准备联合起来,推翻他们的哥哥的统治。
州吁被免职了十六年后,终于收拢了一批同样从卫国流亡出来的人。他让这些人潜伏回到了卫国。自己则是光明正大地回去,把卫桓公约出来见面。就在双方会面的时候,他派来潜伏的人偷袭杀死了卫桓公。
于是,他便自立为卫国君主,后来被称为卫废公。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为什么是“废”呢?
因为他不是一个能得民心的国君,百姓根本就不拥戴他。
他当上国君之后,不但不安抚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反而时刻记着和共叔段的约定,让人联合宋、陈、蔡三国,和他们一起派兵帮助共叔段去攻打郑国。
打仗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而且还是用卫国的军队去替别人打仗。州吁自己确实是很讲义气,可他的义气却要用卫国百姓的命来填。用孟子的理论来讲,这叫舍大义而取小义。
当了一段时间国君之后,州吁也感觉到了不对劲。自己杀兄自立,本来就名不正言不顺,现在发动战争,更让百姓不满意了。于是,他就找来了自己的心腹石厚。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石厚是石碏的儿子,跟州吁也算是从小到大的好哥们儿。州吁当将军的时候,石厚就是他的小跟班。当时,石碏曾经劝阻自己的儿子跟州吁来往,但是石厚就是不听。后来,州吁逃亡,石厚也跟着去了。
对州吁来说,石厚可谓是忠心耿耿。不管大事小事,州吁都会找他商量。两个人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让石厚回家去向他爹石碏请教一下。毕竟石碏是卫国的老臣了,前后辅佐过卫庄公和卫桓公。虽然他现在赋闲在家,但是根基深厚,知道得多啊!
然而,他俩不知道的是,正是这个决定断送了他们的性命。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石厚回去之后,就向他爹请教:“怎么样才能让州吁名正言顺地统治卫国,让整个卫国都为他效力呢?”
石碏一听,心里顿时就有了计划。他对儿子说:“只要能得到周天子的承认就可以了。”
石厚又问:“那怎么样才能得到周天子的承认呢?”
他说:“陈桓公跟周天子关系不错,你们去找陈桓公,让他去替你们说说话就行了。当然,一定要你们俩亲自去见陈桓公。”
为什么要他俩亲自去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因为他想借陈桓公的手除掉他们。
石厚走后,石碏立刻写了封书信,让人送到陈国去。卫桓公的生母是陈国人,州吁杀了卫桓公,这就和陈国结下了仇怨,只不过他并没有想到这一点,他只记得陈国和卫国一向关系不错。所以,听了石厚转述的话后,立刻就动身前去陈国了。
原本以为,去一趟陈国,自己就能坐稳国君的位置了,让州吁万万没想到的是,刚到陈国国都,他就被抓起来了。任凭他怎么说,都没人搭理他。
过了一段时间,卫国派来了右宰丑,亲自监刑,杀死了州吁。至于石厚,大家都知道他是石碏的儿子,没人敢动他,还派人去给石碏送信,看看要怎么处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石碏知道,州吁做的那些坏事,都有自己儿子的影子,他虽然不是主犯,但同样铸成大错。于是,他就派了个人过来,让他亲自监刑,杀死自己的儿子。
石碏大义灭亲的行为,让很多人都称赞不已,《春秋·左传》里评价他:“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大义灭亲”的典故,便是从这里来的。当然,可能在州吁他们杀死卫桓公的时候,石碏就在自己的心里给石虎判了死刑了。那时候,他就已经不指望自己的儿子能得到善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