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版图(北宋版图和南宋版图)
北宋开封,这是一个拥有百万人口的繁华富庶大都市。“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破开封,北宋一百多年积累的财富瞬间化为乌有。只见满目疮痍,到处都是父母、夫妻抱着哭泣的声音。一些富豪不得不化妆成穷人保命,妇女用灰、墨水涂面逃生。百姓靠吃水藻、野菜生存,城中猫、狗多饿死。北宋皇家珍藏的冠服、礼器、祭器、八宝、九鼎、玉器、浑天仪、铜人、书籍,遭金人劫掠一空。这一场劫难都缘于宋徽宗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决定。
>北宋版图(北宋版图和南宋版图)
政和五年(1115年)辽国人马植来投奔宋朝,宋徽宗接见了他。马植告诉宋徽宗:现在辽国皇帝荒淫无道,女真趁机兴起攻城略地,辽国将要灭亡。如果趁此机会攻打,辽国人一定会不战而降。否则将会让女真人捡了便宜。宋徽宗听完很高兴,他要完成父亲的愿望,收复燕云十六州。宋神宗是他的榜样,年号“崇宁”就因此而来。此前宋徽宗派兵收复了湟州、鄯州、廓州,扩大宋朝版图万余里。军事上的胜利,增强了他的信心。
此时大臣们分成两种观点,童贯、蔡京、部分守边官员力主伐辽。如河东经略使(地区军事长官)薛嗣昌,经常提供一些有利于伐辽的假情报,迎合宋徽宗。每次轮到他和宋徽宗见面时,他都慷慨激昂地请求北伐。此前薛嗣昌曾经多次因为说假话,遭到贬职处罚。
另一派反对伐辽,太宰(宰相)郑居中认为:“此时伐辽国没有必胜的把握,即使胜利国家也没钱拿出来奖赏将士们,百姓们又要受苦,承担运输物资的劳役,伐辽对百姓对国家都没有好处。”知枢密院事邓洵武认为:“北宋的实力还不足以战胜辽国,一旦开战将会旷日持久,百姓不能休养生息。北宋和辽一直是友好邻邦,开战师出无名。现在北宋能作战的军队,在和西夏人的战争损失严重,已经无法再应付一场战争了。”
宋辽边境地区真定安抚使洪中孚也反对伐辽,他认为:“所谓燕云十六州望风投降的说法不成立,辽国人一向重视此地,租税只收取他们三分之一,此举深得燕云十六州民心。现在国家的财政也不足以支撑这场战争,军队兵骄将惰,根本不能作战。”
说真话的官员很快就遭到调离或者免职,郑居中、邓洵武不久去世,中央决策层也失去了制衡力量,此时的宰相王黻只知道一味迎合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宋徽宗决定收复燕云十六州。仍然有部分官员上书反对北伐,如真定路安抚使赵遹认为应该帮助辽国打败女真。秘书监翁彥深认为此时应该按兵不动,辽国是宋朝的友好邻邦,女真人是宋朝的劲敌,不如帮助辽国抵抗女真人,否则女真人一旦打败辽国,宋朝也要危险了。宇文虚中也认为如果不能拿下燕云十六州,女真人就会趁虚而入,这样会让女真人轻视宋朝。即使打下来燕云十六州军费、粮草国家也承担不起。就连北伐主将种师道也反对此次出兵,他說:“此次师出无名,就像邻居家有盗贼进入,不能帮忙打跑盗贼,反而趁火打劫。”他们说的以后都应验了。
此前宋徽宗调动15万大军,历时一年方镇压下去方腊起义。史载方腊起义造成平民死亡两百万,此时北伐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具备。然而宋徽宗还是觉得可以赌一赌,他任命童贯为陜西、河东、河北宣抚使(主帅),种师道为都统制领兵15万北伐。并且下旨谁敢再反对北伐,必严惩不贷。此时仍有人冒险反对北伐,朝散郎宋昭说女真人靠不住,灭掉辽国对宋朝没有好处。此时内忧外患不断,北方都是平原地带无险可守。宋昭说真话很快就付出代价,除名(毁掉此人的官职履历记录)、免职就流放到偏远的连州(今广东连县)受监视、管制。
第一次伐辽,童贯派去招降的使臣都遭到杀害,宋军遭到辽军顽强抵抗,所谓望风投降,燕云十六州百姓热烈欢迎宋军的场面并没有出现。不久宋军只能选择撤退。虽说打了败仗宋军损失不大,按说此时应该见好就收。宋徽宗却像赌博输了还想再玩一次,又派出军队北伐,不久宋军大败,自宋神宗以来积累的武器装备、粮食丧失殆尽,50万大军死亡过半,北宋最精锐的陕西军一蹶不振。军事上无法达到目的,宋徽宗又通过外交手段,花费百万贯从女真人手上购买了燕京六州之地。此时已隶属女真的平州守将张穀,想要投降北宋。宋徽宗贪图平州土地接受了张穀投降。此举惹怒了女真人,他们很快占领了平洲,并且缴获宋徽宗给张穀的亲笔委任书。女真人认为宋徽宗违约,随即兵临开封城下。
宋徽宗在国家军事、经济实力不允许的情况下发动收复燕云十六州战争,第一次北伐失利后,本应休养生息,却再次北伐,暴露了北宋军事上不堪一击的弱点。那么为什么没人能阻止宋徽宗呢?根本原因在于北宋纠错机制失效了,一方面没人敢说真话,一方面宋徽宗的权力不受制约。
宋仁宗曾说“事正不欲从中出。不如付之公议,使宰相行之,有过失则台谏得以言之,改之易耳。”宋徽宗以前北宋形成了君主、宰相、台谏三权分立,军国大事由宰相们商议好,交给君主过目,获得君主许可了,才形成正式的公文。如果有错误的地方,台谏官员可以提出批评意见。如果宰相认为可以,台谏官员认为有问题,那就不执行。
不经宰相们商议,皇帝直接下达的命令叫“内降”,对于皇帝破坏纠错机制的行为,大臣们可以不执行。例如嘉祜元年(1056年),宋仁宗未经宰相同意,直接下旨派殿中侍御史吴中复审理李仲昌修河事,一日连续下七封“内降”催促他。吴中复面见宋仁宗,直接说此命令未经宰相商议通过,不能执行。
宋徽宗时期这一纠错机制遭到破坏,首先宰相只知道迎合宋徽宗,台谏官员多由与宰相关系好的人担任,这样一来皇帝的不合理命令畅通无阻的得到执行。此时出现了一种叫“御笔”的皇帝命令,宋徽宗用“御笔”直接干涉国家大事,无论事情大小都亲自处理,有时候一天之内连下好几道“御笔”,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大臣们也不敢说真话。
为了压制反对意见,宋徽宗还制定法律,违抗御笔以十恶不赦之一的“大不恭”罪名处罚,最高可以判处死刑。例如淮南运使张根上书宋徽宗,指出花石纲劳民伤财,他获得的罪名就是大不恭,受到郴州安置的处罚。在这种高压的政治气氛下,士大夫们只能缄默不语。宋徽宗在联合金灭辽的过程中,曾下御笔不许守边大臣发表反意见。
宋徽宗还通过御笔遥控指挥北伐:上策是燕云十六州不战而降,中策是辽国向宋朝称臣,下策是在宋辽边境演习,全师而还。童贯看出宋徽宗的命令是按兵不动,没有作战的意图,他给宋军下的命令是不许杀一个辽国人,宋徽宗、童贯这种荒唐命令让北宋将军士兵无所适从,面对辽国人的进攻,只能选择撤退,即使抵抗也不敢使用全部力量,失败在所难免。
假如纠错机制尚在,就能避免进一步损失。例如宋神宗时期爆发与西夏的战争,永乐城之战死亡官员230人,士兵死亡12000多人。宋神宗马上意识到反对意见说的正确,鼓励大臣们说真话,不久就听取大臣意见停止战争。宋徽宗在第一次失败之后,只想着要挽回皇帝的威信,很快就发动第二次北伐,并且下令谁敢反对直接斩杀。正是此举导致宋徽宗的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他更看重自己的威信,在他心中皇帝不可能犯错,即使错了为了面子也不能承认。宋徽宗一错再错昏招迭出,北宋因此灭亡,宋徽宗自食其果,可怜的是开封城的百姓跟着一起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