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显陵(湖北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显陵(The Xianling Tomb of the Ming Dynasty)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北5公里的纯德山上,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迄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历时47年建成,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献皇帝朱祐杬、母亲慈孝献皇后的合葬墓。
明显陵由王墓改造而来,是中国中南六省唯一的一座明代帝陵,占地面积大,达183.13公顷,是明代帝陵中单体面积最大的皇陵;其规划布局和建筑手法独特,在明代帝陵规则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尤其是“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中绝无仅有。
1988年元月明显陵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一部分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8年4月,显陵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中文名明显陵
The Xianling Tomb of the Ming Dynasty
湖北省钟祥市城东北处
全年:08:30-17:00(最晚入园16:30)
亚热带季风气候
AAAA级
门票价格65元/人
183.13公顷
瑶台、双茔城等
世界文化遗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
2~3小时
中国
钟祥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明显陵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北5公里的纯德山上,地处北纬31°12′20″-31°13′00″,东经112°37′50″-112°38′09″之间。围陵面积183.13公顷,整个陵园双城封建,其外罗城周长3600余米,蜿蜒起伏于山峦叠障之中。[2]
气候特点
明显陵所在的钟祥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共享、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气候温和等特点,处在湖北省东西气候过渡带(东经112°),临近南北气候过渡带(北纬31°),春季冷暖交替,早春气温回升缓慢,春寒退得较迟;夏季梅雨较多,间有短时酷热和伏旱;秋天时有秋旱和阴雨相间出现,有时秋寒来得较早;冬季雨雪较少,严寒期短,常年多有干旱、渍涝、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出现。
设计布局
总体要点
明显陵规划总占地183.13公顷,其中陵寝部分占地52公顷,在这广阔的区域内,所有的山体、水系、林木植被都作为陵寝的构成要素来统一布局和安排。[3]
陵区后部的自然山丘为祖山,作为陵寝的依托;两侧的山体作为环护,中间台地安排建筑,九曲河婉蜒其间;前面山丘为屏山。四面环山构成“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格局,体现了“陵制与山水相称”的原则。
陵园内各建筑物的基础,大部分采用须弥座式的石雕台基,上刻简练精美的纹饰。门券石多以汉白玉刻龙纹贴面。
具体设置
陵园外罗城依山势而建,蜿蜒起伏,周长3438米,纵深1656米,有陵门两座,新、旧2门均以砖石砌筑,门前左右各立下马碑1通,碑上刻字为严嵩手笔,门内石板铺成的神道,直抵内城,经旧红门越御桥,神道正中鼎建着高大的睿功圣德碑亭,平面呈方形,占地344平方米,汉白玉石台基,下设须弥座,上为重檐歇山顶,四边各开有券门,正中立龙首龟蚨无字碑,碑亭后63米处设御桥,过桥便是陵区主要的墓饰建筑,迎面为汉白玉望柱,通高12米,下设方形须弥座,柱身为六棱形,望柱头为二层束腰云盘托着圆柱形云龙浮雕。
内城正门为祾恩门,面阔三间;其后为祾恩殿,面阔五间,均仅存殿基;祾恩门两侧,尚存琉璃琼花、双龙壁。
茔城分前后两圈城墙,中以瑶台相接,平面形状如哑铃,城墙周设堞垛和以汉白玉雕成的蟠首散水。前城直径112~125米,墙高5米,后城直径103米,墙高5.5米,茔城前砌方形城台,下设券顶甬道,上建明楼。明楼平面呈正方形,楼内置“恭睿献皇帝之陵”碑,两侧列立正德年间为兴献王制作的圹志。城台之前,设石雕五供台和望柱一对,柱顶各立獬豸一只。
名称简介
图片
瑶台与双茔城
在明代帝陵中,前后两个宝城的建置绝无仅有;明显陵前后两个宝城的形成与其主人身份的变化紧密相关。
前宝城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是朱祐杬死后按藩王规制建兴献王坟时建造的。朱厚熜登基后,追封其父为“兴献帝”,嘉靖十七年(1538年),其母病故,围绕是迁葬北京还是合葬显陵,嘉靖帝派人调查并打开了显陵地宫,发现地宫出水。嘉靖十八年(1539年),世宗亲临钟祥,并亲自策马登上宝城,在显陵后部立表,选定新址,出示新的地宫宝城图纸,按图修建,将其父母合葬于新寝,两宝城之间用很长的平台连接起来称为“瑶台”。所以在明代陵寝中,唯独显陵出现了“有两个宝城,中间有一瑶台”的特殊格局,且每个宝城都建有一套月牙城、哑巴院和琉璃影壁,并有独立的排水系统,这是显陵的独特之处。
瑶台与双茔城双龙琉璃影壁
明显陵棱恩门两侧精美的琉璃影壁,为明代各帝陵所无。从现存墙体看,为琉璃仿木形式,上部为瓦檐,檐下是琉璃仿木构件,下部为须弥座,花心正面为琼花图案,背面为双龙图案,其做工较为精美。[4]
双龙琉璃影壁外罗城
明显陵的外罗城修筑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以新红门为起点,围绕整个陵园,随山峦起伏建有一道庞大的外罗城。根据史料记载,“红墙周回一千零四十七丈五尺五寸(约合3489米)”,墙高4~6米不等,厚1.6米,黄琉璃瓦覆盖。罗城南北两端较窄,宽约300米,中间最大宽度达464米,南北通深1656.5米,呈“金瓶”形状。显陵的增筑系仿天寿山七陵之制,而此七陵只有陵宫区围墙,每座陵寝并无单独的外罗城,只是在天寿山陵区周围建有防卫森严的城墙。显陵之后,世宗在为自己修建永陵的时候,在陵宫区围墙之外,加建了外罗城一道,并为后世的定陵所仿效,形成了独特的帝陵制度。因此,显陵的外罗城是永陵、定陵外罗城的先声。[5]
外罗城内罗城
内明塘之北为内罗城,取“前方后圆”的平面图形,其内主要建筑有祾恩门、东西燎炉、东西庑、祾恩殿、陵寝门、二柱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前后莹城等,是陵寝重要祭祀场所和帝后寝宫重地。[5]
内罗城九曲御河
九曲御河是明显陵陵区的主要排水设施,始修筑于明嘉靖二年(1523年),为砖、石结构,全长1687米,由东北向西南蜿蜒而过,贯通整个陵园。从神厨、神库北上,引松林山泉水(现为老虎冲水库),经外罗城下3个“三旋三扶”的水口而入陵内,泉水由神库房(现管理处)东南角斜穿,经内明塘南沿五号桥,然后转向西北,尔后向南,经过神宫监宫门,于南侧又转向东,穿过神道中部四号桥,紧靠棂星门,南下绕石像生,于望柱处向西横穿中心石拱桥三号桥,尔后向南绕过御碑楼,向东穿过二号桥,至旧红门东侧内罗城下穿出,向西穿过一号桥,于新红门西侧为出水口至外明塘。河道宽均4米,上游深约2米,下游近3米,呈“凵”形垂直墙体。河底由不同形制的青石板、青砖铺底,河道根据高差建有9道拦水坝。[6]
九曲御河以其形式明确结合风水意向的“弯曲有形”,被当地称为“九曲河”,显陵御沟排水体系较为完善、体现了“风水理论”,这与明前七陵形成了较为显著的区别。
九曲御河外明塘
在明显陵的规划布局中,按风水意向设计了内、外明塘。“明塘”取“明堂”谐音,明堂是风水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原意为陵区内部开阔的空地。靠近核心——“穴”的,为内明堂,不宜太宽阔,可“藏风聚气”;靠近外围的,为外明堂,要宽阔而忌狭窄,以为长久发展之计。外明塘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因处在风水术中外明堂的位置,故称“外明塘”,外明塘位于新红门西侧,东西与外罗城相连接,空档之间的距离有80米,上接九曲御河出水;现外明塘是1999年复原的,东西长120米,南北长98米,呈椭圆形。根据《兴都志》记载,外明塘应“南至山曲脚下”,如今外明塘实际上只有原始面积的三分之一。[7]
外明塘内明塘
内明塘的位置在棱恩门前,在较为开阔的广场中凡设置一池塘,《兴都志》与《承天大志》记载均称作“内明塘”。[7]
内明塘新红门和旧红门
新红门为外罗城的门户,是明显陵陵区入口的标志,也是显陵由王墓扩建为帝陵的重要标志之一。与之相对应是旧红门,旧红门是显陵为王墓时的门户。最为独特的是,新旧两重红门不在一条中轴线上,这在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较为少见,同时它也成为中国明代“陵制当与山水相称”的陵寝建筑文化的成功范例。[8]
新红门和旧红门龙形神道
从龙凤门再越御桥便是一条长达290米的神道,该神道一反左右对称和通直的原则,作弯曲龙行状,是为龙形神道。神道两旁,排列着石像生群,计有狮子、獬豸、卧骆驼、卧象、麒麟、立马、卧马各一对;文臣、武将各二对,接龙形神道的是最后三座御桥。[9]
龙形神道文物保护
简介
图片
瑶台与双茔城
在明代帝陵中,前后两个宝城的建置绝无仅有;明显陵前后两个宝城的形成与其主人身份的变化紧密相关。
前宝城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是朱祐杬死后按藩王规制建兴献王坟时建造的。朱厚熜登基后,追封其父为“兴献帝”,嘉靖十七年(1538年),其母病故,围绕是迁葬北京还是合葬显陵,嘉靖帝派人调查并打开了显陵地宫,发现地宫出水。嘉靖十八年(1539年),世宗亲临钟祥,并亲自策马登上宝城,在显陵后部立表,选定新址,出示新的地宫宝城图纸,按图修建,将其父母合葬于新寝,两宝城之间用很长的平台连接起来称为“瑶台”。所以在明代陵寝中,唯独显陵出现了“有两个宝城,中间有一瑶台”的特殊格局,且每个宝城都建有一套月牙城、哑巴院和琉璃影壁,并有独立的排水系统,这是显陵的独特之处。
瑶台与双茔城
双龙琉璃影壁
明显陵棱恩门两侧精美的琉璃影壁,为明代各帝陵所无。从现存墙体看,为琉璃仿木形式,上部为瓦檐,檐下是琉璃仿木构件,下部为须弥座,花心正面为琼花图案,背面为双龙图案,其做工较为精美。[4]
双龙琉璃影壁
外罗城
明显陵的外罗城修筑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以新红门为起点,围绕整个陵园,随山峦起伏建有一道庞大的外罗城。根据史料记载,“红墙周回一千零四十七丈五尺五寸(约合3489米)”,墙高4~6米不等,厚1.6米,黄琉璃瓦覆盖。罗城南北两端较窄,宽约300米,中间最大宽度达464米,南北通深1656.5米,呈“金瓶”形状。显陵的增筑系仿天寿山七陵之制,而此七陵只有陵宫区围墙,每座陵寝并无单独的外罗城,只是在天寿山陵区周围建有防卫森严的城墙。显陵之后,世宗在为自己修建永陵的时候,在陵宫区围墙之外,加建了外罗城一道,并为后世的定陵所仿效,形成了独特的帝陵制度。因此,显陵的外罗城是永陵、定陵外罗城的先声。[5]
外罗城
内罗城
内明塘之北为内罗城,取“前方后圆”的平面图形,其内主要建筑有祾恩门、东西燎炉、东西庑、祾恩殿、陵寝门、二柱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前后莹城等,是陵寝重要祭祀场所和帝后寝宫重地。[5]
内罗城
九曲御河
九曲御河是明显陵陵区的主要排水设施,始修筑于明嘉靖二年(1523年),为砖、石结构,全长1687米,由东北向西南蜿蜒而过,贯通整个陵园。从神厨、神库北上,引松林山泉水(现为老虎冲水库),经外罗城下3个“三旋三扶”的水口而入陵内,泉水由神库房(现管理处)东南角斜穿,经内明塘南沿五号桥,然后转向西北,尔后向南,经过神宫监宫门,于南侧又转向东,穿过神道中部四号桥,紧靠棂星门,南下绕石像生,于望柱处向西横穿中心石拱桥三号桥,尔后向南绕过御碑楼,向东穿过二号桥,至旧红门东侧内罗城下穿出,向西穿过一号桥,于新红门西侧为出水口至外明塘。河道宽均4米,上游深约2米,下游近3米,呈“凵”形垂直墙体。河底由不同形制的青石板、青砖铺底,河道根据高差建有9道拦水坝。[6]
九曲御河以其形式明确结合风水意向的“弯曲有形”,被当地称为“九曲河”,显陵御沟排水体系较为完善、体现了“风水理论”,这与明前七陵形成了较为显著的区别。
九曲御河
外明塘
在明显陵的规划布局中,按风水意向设计了内、外明塘。“明塘”取“明堂”谐音,明堂是风水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原意为陵区内部开阔的空地。靠近核心——“穴”的,为内明堂,不宜太宽阔,可“藏风聚气”;靠近外围的,为外明堂,要宽阔而忌狭窄,以为长久发展之计。外明塘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因处在风水术中外明堂的位置,故称“外明塘”,外明塘位于新红门西侧,东西与外罗城相连接,空档之间的距离有80米,上接九曲御河出水;现外明塘是1999年复原的,东西长120米,南北长98米,呈椭圆形。根据《兴都志》记载,外明塘应“南至山曲脚下”,如今外明塘实际上只有原始面积的三分之一。[7]
外明塘
内明塘
内明塘的位置在棱恩门前,在较为开阔的广场中凡设置一池塘,《兴都志》与《承天大志》记载均称作“内明塘”。[7]
内明塘
新红门和旧红门
新红门为外罗城的门户,是明显陵陵区入口的标志,也是显陵由王墓扩建为帝陵的重要标志之一。与之相对应是旧红门,旧红门是显陵为王墓时的门户。最为独特的是,新旧两重红门不在一条中轴线上,这在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较为少见,同时它也成为中国明代“陵制当与山水相称”的陵寝建筑文化的成功范例。[8]
新红门和旧红门
龙形神道
从龙凤门再越御桥便是一条长达290米的神道,该神道一反左右对称和通直的原则,作弯曲龙行状,是为龙形神道。神道两旁,排列着石像生群,计有狮子、獬豸、卧骆驼、卧象、麒麟、立马、卧马各一对;文臣、武将各二对,接龙形神道的是最后三座御桥。[9]
龙形神道
新中国建立后,明显陵的保护工作得到加强。
1958年,被列入第一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起,明显陵的文物修缮保护工作大幅展开,主要修缮的建筑物有明楼、新旧红门、圣号碑、棂星门、龙鳞道、睿功圣德碑楼、石像生、九曲河、外明塘、前后双茔城等;主要加固的建筑物有外罗城;主要安装的安全设施有电视监控预警系统、消防设施、防盗设施、通信设施等。
2000年,明显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一部分被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9—2013年,钟祥明显陵管理处对显陵的外罗城进行了维修保护工作。
文物价值
明朝同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一样提倡“厚葬以明孝”,每临皇帝死去,不惜用大量的财力、人力为其建造巨大的陵墓。这些陵墓是中国封建时代对灵魂信仰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一个时期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审美趣味;同时,这种动用国家力量建造的陵墓,也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科学技术水平和营造工艺水平。
明显陵为“明清皇家陵寝”的一部分,并且是明嘉靖初期重大历史事件“大礼仪”的物证,其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对于研究明嘉靖初年的社会思想、信仰和一些政坛首脑人物的命运具有重要作用。
陵园文化
古代诗文
相关诗赋(部分)
《麦浪》(明·朱厚熜)、《扈驾谒显陵》(明·夏言)、《谒显陵》(明·童承叙)、《谒显陵》(明·郭正域)、《松林山上》(清·卫良佐)
碑文砖刻(部分)
《御制兴献王圹志文》、《御制睿功圣德碑文》、圣号碑、加上皇考尊谥记碑、《纯德山祭告文》碑、《纪瑞文》碑、敕谕碑、清咸丰十一年示禁碑
现代活动
“三月三”庙会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湖北钟祥人都会在明显陵举行传统的"三月三"庙会,主要有"皇家祭祖"、民俗表演等活动。
钟祥人对于三月三这个传统节日的热衷,和明嘉靖皇帝有关。明显陵是嘉靖皇帝的亲生父母恭睿献皇帝及慈孝献皇后蒋氏的合葬墓,也是我国明代帝陵中最大一个单体陵墓;在明显陵建成之后,嘉靖帝曾经在农历三月初三率领全朝文武大臣前往祭拜;此后,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守陵人都会组织祭拜活动,慢慢这个活动就一直延续至今,成为钟祥地区人们祭祀先祖、祈求幸福安康的一种纪念活动。
旅游信息
票价
成人票:65元。现役军人、残疾人、1.2米以下儿童、年满70岁以上老年人免票;60岁以上70岁以内的老年人、中小学生半票。
1、钟祥市民游览明显陵时,凭本人居民身份证一律享受半价优惠。
2、实行年票制。凡钟祥市民可凭本人居民身份证到明显陵办理旅游年票卡(元/人/年),限本人当年使用(含三月三、九月九庙会)。
3、凡朱姓公民来明显陵寻根祭祖可凭本人身份证(护照)免票优惠。
交通
湖北省钟祥市市内6路公交直达,从长途汽车站可先步行至承天东路乘坐。武汉市内各长途汽车站都有高速大巴直达钟祥,票价约50-60元/人,行驶时间3.5-4小时,在钟祥转巴士便可至显陵。
襄(阳)荆(州)高速公路(二广高速),从襄阳方向出发经陈安收费站驶入景区约40分钟,从荆州方向出发经钟祥出口驶入景区约45分钟。
武(汉)至荆(门)高速公路(沪蓉高速),从武汉出发约需1个半小时,经钟祥收费站驶入景区约18公里。
长荆铁路,钟祥火车站在距离明显陵景区约6公里,从火车站先乘坐2路公交至地税局,再换乘6路公交即可。车站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杭州、重庆、成都、宜昌、荆门、襄阳等城市客运列车。
参考资料1.世界文化遗产——明清皇家陵寝·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明显陵·博雅文化旅游网
3.明显陵·钟祥市人民政府
4.琉璃影壁·世界文化遗产
5.内外罗城·世界文化遗产
6.九曲御河·世界文化遗产
7.内外明塘·世界文化遗产
8.新旧红门·世界文化遗产
9.龙鳞神道·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