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谦之简介(寇谦之对道教的影响)

阴符经又名黄帝阴符经,唐代以前尚未闻于世,据唐李筌【黄帝阴符经疏·自序】载,李周游名山,到处访道,在河南洛阳嵩山少室虎口岩石壁中发现的此经,经文写在白色的丝绸上面,有朱红色的轴,封在石匣之中,封口有字为“魏真君二年七月七日,上清道士寇谦之藏诸名山,用传同好”。此后才传抄流行于世,但具体作者不详。阴符经全篇虽仅有四百余字,但言深意远,可谓参透天人玄机,其意旨与道德经相通,也可看作是道德经总纲,故作者无疑是与老子境界相仿的高人智者,或是由神直接启示而作。笔者认为后者可能性更大。后世对此经多有诠释,但多视为内丹、兵法或奇门经典而解读,实则偏执一端,贻误后学。【阴符经】有多种版本,文句不完全一致,笔者认为应以唐初名臣书法家褚遂良奉敕写本为准。此经很多传本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名之为【神仙抱一演道章】、【富国安民演法章】、【强兵战胜演术章】,笔者认为纯属多余,不足采信。

关于此经名称,李荃认为:“阴者暗也,符者合也。天机暗合于行事之机,故称阴符。”而同时代的张果则认为:“心深微而无所不见,故能照自然之性,性惟深微而能照,斯谓之‘阴’。执自然之行,无所执也,故不执之以手,而执之以机。机变通而无所系,故能契自然之理。夫惟变通而能契,斯谓之‘符’。照之以心,契之以机,而“阴符”之义尽矣。清张清液认为:“‘阴’字,昔称分阴、寸阴,乃时字之义也。”也即时机契合之意。笔者认为三人所说皆有道理,不必执着。

【题解】阴,隐含,内藏。符,符合。通过内在修炼,以符合天地之道。

>寇谦之简介(寇谦之对道教的影响)

【上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复。】【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之,谓之圣人。】

【中篇】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下篇】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愚,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其圣,我以不奇其圣。】【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推而变化顺矣。】【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尽乎象矣。】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观察天体的运行规律,掌拥其规律并按其规律去做,则天地阴阳动静之道就全包括在内了。即识天然王道,执规律行事就到位了。)

【字解】观,观察,体悟。执,按照,执行。

【释义】观察天道运行之规律,并按照天之运行修炼自身,一切修道的内容都可以包括在其中了。

修道所追求的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天人合一的程度越深,修炼的层次也就越高。故此明白了天人合一,也就等于明白了修道。这句话点明了全经主题,是全篇总纲。

【白话文】观察天体的运行规律,掌握其规律并按其规律去做,则天地阴阳动静之道就全包括在内了。

此句是全篇总纲。古人往往天、道不分,天之道三字在这里泛指宇宙万物及其相关规律。道德经告诉我们,道是本源,天是衍生物,道大于天,即老子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又是什么?是神,是上帝,是宇宙世界的绝对本源,具体解释见笔者另文【老子说的道是什么】,此不赘述。宇宙万物及其相关规律,都出于道(神)的创造,神借自然万象启示祂的存在,如自然之象的星系运转、日往月来、风云雷雨、昼夜寒暑、二十四节气变换,人事之象的生老病死、兴衰成败、吉凶祸福等,以及各种事物间的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等等,人要寻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就去观察大自然和各种人事反映出来的规律,遵循这些规律,这是最简易、完善和稳妥的,故曰“尽矣”。《周易·系辞·下传》中说:“古者包牺氏(即伏羲)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察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即是此意。读道德经、易经、阴符经和圣经都可使我们了解道的规律。

性命之道,一天道也。天之道,阴阳之道耳。修道者能知天道之奥妙,而神明默运,窃阴阳之气,夺造化之权,可以长生不死,可以无生无死,然其最要处,则在能观能执耳。何谓观?格物致知之为观,极深研几之为观,心知神会之为观,回光返照之为观,不隐不瞒之为观;何谓执?专心致志之为执,身体力行之为执,愈久愈力之为执,无过不及之为执,始终如一之为执。观天道,无为之功,顿悟也,所以了性;执天行,有为之学,渐修也,所以了命。能观能执,用阴阳之道以脱阴阳,依世间法而出世间,性命俱了,心法两忘,超出天地,永劫长存,只此二句,即是成仙成佛之天梯,为圣为贤之大道,外此者,皆是旁门曲径,邪说淫辞,故曰尽矣。

故天有五贼,见之则昌。(天体有五行之气,五行相生顺时而行,则万物昌盛。)

【字解】贼,贼害,戕害。见,识别,发现。昌,精进,成功。

【释义】天上有金木水火上五大行星,喻指五行。五行生克制化,莫不戕害我身,使我随入其中,尝受生老病死之苦,不能做自己命运的上人。而在修练之人。则可识其贼性。探得造化之根源,使五行颠倒,造化逆行,自能反夺五行之造化,使”贼”化为"昌”,反而促使我之道成。

【白话文】天体有五行之气,五行相生顺时而行,则万物昌盛。

大自然有五类物质元素,统称为“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行是造就各种事物的元质。五行化为自然界的气候为风、寒、暑、湿、燥。五行化为季节就是春、夏、秋、冬,再加长夏,即五季。如春为木,木能生火,故火者应于夏季,火能生土,土应于长夏;土能生金,金应于秋;金能生水,水又应于冬季。自然界的方位也有五行特质,即东属木,西属金,南属火,北属水,中属土。其他如事物有五色青、赤、白、黑、黄,声有五音宫、商、角、征、羽,味有五味酸、咸、苦、辣、甜。事物本身的变化过程则是生、长、化、收、藏。应之为人身,则是心、肝、脾、肺、肾五脏,眼、耳、口、舌、鼻五官,形体为筋、骨、肉、皮、脉,情志为怒、喜、思、悲、恐。在人伦规范则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五行中互有相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相生即相互滋生助长。五行中互有相克,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相克即相互制约克制。正常情况下,五行的生克关系同时存在,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一般在暗中,不知不觉,故称五贼。若五行中的某一行的能量强弱发生变化,则会打乱这种平衡。如金能克木,若木的能量大于金,金非但不能克木,反而会被木反克而受伤。如用一把普通的刀砍坚硬的铁桦树,会使刀卷刃。又如树木有水滋润才能正常生长,但大洪水可使树木连根拔起冲走。其他类推。徐大升的五行诀供参考: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赖金生,金多水浊。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多水缩;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弱。

金能克木,木坚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能克火,火炎水灼;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金衰遇火,必见销熔;火弱逢水,必为熄灭;水弱逢土,必为淤塞;土衰逢木,必遭倾陷;木弱逢金,必为断折。

强金得水,方挫其锋;强水得木,方缓其势;强木得火,方泄其英;强火得土,方敛其焰;强土得金,方化其顽。

物物不同,事事不等,故五行相生相克的形式规模亦不一,能发现此五行生克规律并按此规律行事者,就能昌盛、成功,故曰:见之者昌。五行是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哲理,因其客观实际的价值,千百年来被广泛传承运用在易学、算术、历法、医学、兵法、武学、建筑、风水、化学、音律等领域,如善易者可借助五行推演事物成败兴衰,中医以五行理论诊治疾病。但一些基督徒一知半解,断章取义,对传统阴阳五行哲理包括与之相关的传统学术如气功、中医(草药、针灸)、易学、建筑风水、内家武学(如太极拳、八卦掌等)等,皆以巫术视之,斥之仇之,令人啼笑皆非。

五贼者,金木水火土也。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人即受此气以生以长,但自阳极生阴,先天入於后天,五行不能和合,自相贼害,各一其性,木以金为贼,金以火为贼,火以水为贼,水以土为贼,土以木为贼,是谓天之五贼也。惟此五贼,百姓日用而不知,顺行其气,以故生而死,死而生,生死不已。若有见之者,逆施造化,颠倒五行,金本克木,木反因之而成器;木本克土,土反因之而生荣;土本克水,水反因之而不泛;水本克火,火反因之而不燥;火本克金,金反因之而生明;克中有生,五贼转而为五宝,一气混然,还元返本,岂不昌乎!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了解和掌握了五行生克制化之理,合天而行。即五行在心得,改造天然为已用。)

【字解】心,指修练人之心。天,指身外之宇宙。

【释义】反夺五行造化,在于一心之运用。此乃空空洞洞,不执不失之道心,非世俗顽恶之人心。其所反夺之源,在于体外之宇宙。由于色身有限,宇宙无限,要从宇宙之中施行反夺,才能获取无穷之造化。修成恒古不灭之先天元神,长生久视,"天地有坏,这个不坏"。大道之奥妙,早已揭示无遗矣。

【白话文】了解和掌握了五行生克制化之理,合天而行。

人心能发现体察五贼生杀之机,故谓“五贼在心”,但五贼生杀之机是被上天也就是神所掌控,故谓“施行于天”。也就是人能发现和利用自然规律,但不能创造自然规律,自然规律的创作者是神。五行顺,则身心安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业兴盛。五行逆,则疾病发生,四时乖逆,旱涝不均,灾害并起。五色和五音、五谷、五味之类,善用者,以适量恬淡为上,如此则能目明肠清,心性调和,身体健康。不善用者,以浓厚利欲为快,不但无益,反致耗伤肠胃,昏乱迷性,疾病发生,早衰早死。故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人际关系、国际关系亦然。如仁、义、礼、智、信此五常失调(逆),则人际乖悖、社风不正、盗贼四起、官民敌对、天下不泰、国家互侵。如仁、义、礼、智、信五常适宜(顺),则人际融洽、社风淳朴、官清民安、国家和睦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则宇宙就掌握在手中,万物就生乎身上。即时空在手造,社会万化由己出。)

【字解】手,手掌,手通心,亦指自心。

【释义】人能认清五贼,追根溯源,还归本来,求得宇宙总持之门,自然成为造化主人。此时无穷宇宙,如同在我掌中:万物变化,亦好似生于自身。又手通心,亦指宇宙变化。自心了然可知。这等气魄。若非修道之士其谁人能之。

【白话文】则宇宙就掌握在手中,万物就生乎身上。

此句有二层意思。一是指神为宇宙万物之主,宇宙万物包括人类皆出自祂的创造,而且其演变也都掌控在祂的手中。再是指人为万物之灵,人身即一小天地,能借手和身体感应出自然万物的变化,此即宇宙全息。如中医的手诊手疗、耳诊耳疗,气功修炼有素者能用手感诊病,用心灵遥感预测各种事物,皆是宇宙全息的表现。老子曰: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人秉五行之气而生身,身中即具五行之气。然心者身之主,身者心之室,五贼在身,实在心也。但心有人心道心之分;人心用事,则五贼发而为喜怒哀乐欲之五物;道心用事,则五贼变而为仁义礼智信之五德。若能观天而明五行之消息,以道心为运用,一步一趋,尽出於天而不由人,宇宙虽大,如在手掌之中;万化虽多,不出一身之内;攒五行而合四象,以了性命,可不难矣。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性即是人性,人性即是天机,天人合一。天道定了,人道也就定了。立官道遵规律,以规范民道行为。)

【字解】机,时机(此经重在"机"字,包括所有的道功、法、道妙。吾人修道,采药得丹,全在火候,全在掌握时机)。立,遵循。

【释义】吾人未生之前,不过元神混沌之体,谓之天性;既生我后,化为后天气质之性,谓之人心。天性既可化为人心,吾人自可明通此机,遵循天道,去掉人心,返归天性。老子谓之“归根复命”,大道之根源在此。

【白话文】天性即是人性,人性即是天机,天人合一。天道定了,人道也就定了。

【圣经】创世纪:“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这生气就是人的灵魂,人有了灵魂之后才是活人,才有别于其他动物。这灵魂自神而来,是天赋之性,故人性也带有神性。人类不论西方人还是东方人,都对善良、邪恶、公平、偏狭、虚伪、诚实、勇敢、懦弱、慷慨、自私等等道德观念有共同的认知,说明人类有共同的道德律,这道德律来自神。“我(神)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希伯来书8章10节)机为机关枢纽,为核心环节,人心即灵魂,是人的核心枢纽,故也称为机,这机来自神。

后面这句有二层意思。

一是神起初创造宇宙自然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人得享安定美好的生存环境,因为神在最后一日才按自己的形象造了人类,并赋予人其他受造物所没有的特权:“神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可知神把人放到受造物中的最高地位。老子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二是神创造宇宙自然的同时也创造了其运行规律,即天道,人遵循天道即得安定,否则就会发生悖乱、灾祸。如日月星辰的运行轨道,地球物体的重力制约,二十四节气的变换,人体经络之气的子午流注,以及生老病死,潮涨潮落等等皆为神制定的自然规律。此外,神又为人制定了一些特殊的诫律,也为天道。如神对亚当说:“园(伊甸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遗憾的是,亚当的妻子夏娃受撒旦引诱,偷吃了分善恶树上的果子,违背了神的诫律犯了罪,于是神将他们赶出伊甸园,神的救恩计划也随之展开。又如神在西奈山上对摩西颁布十项诫律,约束引导以色列人过圣洁生活。进入新约,神的诫律则是谁信耶稣基督钉十字架是为世人作了赎罪祭,谁就可得救。这条诫律将一直延续到末日——耶稣的再次降临。

天性者,天赋之性,即真如之性,所谓真心,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而人得以为人者是也;人心者,气质之性,即知识之性,所谓机心,见景生情,随风扬波,而人因之有生有死者是也。天性者,天机,即是天道;人心者,人机,即是人道。守天机者存,顺人机者亡。惟大圣人观天道,执天行,中立不倚,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修真性而化气性,守天道而定人心,不使有一毫客气杂於方寸之内也。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五行进行则天发杀机,星体移位,黑白颠倒,灾难将至;地发杀机,则山崩水溢,龙蛇不安其位;人发杀机,则翻天覆地,山河动摇。若是人合天机回发,则万物将在一个新的基础上定下来。官道起革命,圣贤崛起:民道起革命,社会动荡;官民共革命,万变定国基。)

【字解】易、变易、变化、龙蛇、指水患地震。

【释义】天发杀机,日月相蚀,陨星坠落、地发杀机、洪水地震,起于四野。人发杀机。天翻地覆,灾异横起。要在人能合乎天道,天人齐发。则万种变化。可以定其基矣,以上虽言杀机,但生杀立根,杀机即是生机。人能发杀机于天地,即是反夺生机于自身,丹道谓之"大死再活"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也。

以上越言杀机,但是生杀互根,修练人须出此悟去。杀机却是生机。人能发杀机于天地。即是反夺生机于自身。丹经调之"大死再活”。"冒之死地而后生

【白话文】五行进行则天发杀机,星体移位,黑白疯倒,灾难将至;地发杀机。刘山期水溢,龙蛇不安其位:人发杀机,则翻天覆地,山河动摇。将是人合天机问发,则万物将在个新的基础上定下来。

杀机者,阴肃之气,所以伤物也;然无阴不能生阳,非杀无以卫生,故天之杀机一发,则周而复始,而星宿移转,斗柄回寅;地之杀机一发,则剥极而复,龙蛇起陆,静极又动;惟人也亦俱一天地也,亦有此阴阳也,若能效天法地,运动杀机,则五行颠倒而地天交泰,何则?人心若与天心合,颠倒阴阳只片时。天时人事合而一之,则万物变化之根基即於此而定矣。中庸所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者,即此也。

1.上天发动杀机时,则星辰移位,陨星坠落。即上天要降大灾(包括大的自然灾害、国事、人事事件)与世人之前,必有异常天象出现。《易经》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即指天象,包括恒星、行星、变星以及云气等的形状变化。古人很重视观察天象,目的就是要得知国事、人事吉凶,并传有专门的占星术。对古代帝王而言,就是要得知天象所预示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的变化,如果天象有异,那一定是上天的警示,或将有大灾发生。所以古代帝王多设专门占星官职,以观天象,查灾异,甚至建观星台以利观星。如2008年底,考古学家在陕北发现的面积为2.8万平方公里的秦朝全天星台遗址,是由秦朝大将蒙恬主持建造,历时6年才完成。它由1424个圆形或椭圆形土台组成,分别与天空332个星宿或星官对应,还分别对应着秦帝国的疆域山川、郡县城郭、宫廷苑囿、文武百官、军队、监狱、社会百业、日常生活等,着实让今人叹为观止。不过,在敬畏上天的同时,秦始皇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苛政和暴虐,致使百姓怨声载道。在秦始皇去世前一年,即公元前211年),秦国东郡有一块陨石由天而降,石头上竟然刻有六个大字:“始皇死而地分。”此前,还有一块石碑上刻了一则谶语“亡秦者,胡也”。两则预言预示了秦始皇之死以及死后王朝的分裂,这让秦始皇寝食难安。根据他个人的理解,灭秦者乃是北边的胡人,因此多次发动针对胡人的战争。但事实上使秦朝灭亡的却是他儿子胡亥。

日食对古人来说是一个重要异象。唐代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写道:“日食,阴侵阳,臣侵君之像,救日食所以助君抑臣也。”即发生日食就是权奸欺君当道之象。春秋时晋人伯瑕还认为日食是“不善政之谓也。国无政,不用善,则自取谪于日月之灾。”即日食象征皇帝违背天意,不善朝政,因此天显异象以示警告、谴责。日食期间,皇帝素服斋戒,贬膳、废乐、退避正殿;有的皇帝还下异常天象诏,除了自责外,还进行大赦、求直言、人才选拔等,朝臣也常趁异常天象、自然灾害之际,向皇帝上奏,批评国事,甚至批评皇帝本人等。公元前178年,发生日食之后,汉文帝下诏:“朕获保宗庙,以微眇之身托于士民君王之上,天下治乱,在予一人,唯二三执政,犹吾股肱也,朕下不能治育群生,上以累三光之明,其不德大矣。”汉文帝把日食原因归咎自己,并广泛征求进谏者,成为后世帝王遇重大灾异时下罪诏的先例。

在【圣经】启示录中清楚的预表神启示的末日异象。如:“揭开第四印的时候,有一匹黑色的马,骑在马上的名字叫做死,阴府也随着他,可以用刀剑、饥荒、瘟疫、野兽,杀死地上四分之一的人。”“揭开第六印的时候,地大震动,日头变黑象毛布,满月变红象血,天上的星辰坠落于地,如同无花果树被大风摇动落下未熟的果子一样。天就挪移,好像书卷被卷起来。山岭海岛都被挪移,离开本位。”“第四位天使吹号,日头的三分之一,月亮的三分之一,星辰的三分之一都被击打,以致日月星的三分之一黑暗了,白昼的三分之一没有光。”

此句有的注本认为是地发杀机时,地震洪水,旱涝不均,蝗鼠肆虐,瘟疫流行,龙蛇本是阴性之物,在大地震前弃穴而起陆。笔者认为真正的含义是指【圣经】启示录中的预表:“在天上就有了争战,米迦勒同他的使者与龙争战,龙也同它的使者去争战,但没有得胜,天上在没有它们的地方。龙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也叫撒旦,是迷惑普天下的,它被摔在地上,它的使者也一同被摔下去。”“一位天使从天降下,手里拿着无底坑的钥匙和一条大链子,他捉住那龙,就是古蛇,也叫撒旦,把它捆绑一千年,仍在无底坑里,将无底坑关闭,用印封上,使它不在迷惑列国。”这里的争战是末日争战,米迦勒是天使长,他的职责是保护神的信徒。龙就是魔鬼撒旦,就是在伊甸园中诱惑夏娃的,是堕落的天使,末日来临之前它暂时统辖着世间,末日到来时,和其手下使者要做垂死挣扎,与神的使者做最后争战,并且屠杀人类,但最后失败,被捆绑扔到无底坑里。

此句是指末日到来时,民众暴乱,国家相侵,饥荒遍野,地震频发,邪恶猖獗,天下大乱之象。“民要攻打民,国要攻打国,多处必有饥荒、地震,这些都是灾难的起头”【马太福音24:7】“因为那时必有大灾难,从世界的起头直到如今,没有这样的灾难,后来也必没有。”【马太福音24:21】待天、地、人杀机合发的时候,天灾人祸并起,万般变化已到极点,是物极必反,乱极必治,否极泰来之象。末日大审判之后,神要创造一个永恒的新天新地,将祂的子民全都安置在里面。“我又看见圣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里从天而降,预备好了,就如新妇装饰整齐,等候丈夫。”“看哪!神的帐幕在人间,祂要与人同住,他们要做祂的子民,神要亲自与他们同在,作他们的神。神要擦去他们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启示录21:2、3】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人性资质高低,收获多少有别。)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人有聪明智慧的一面。也有愚钝笨拙的一面,但都不要显示出来,要善于隐藏。人有九窍,能招惹邪恶是非。其中唯有耳、目、口这三者是最重要的,耳能听,目能视,口能说,它们可以动也可以静。官能作用在资本、能力和机遇。人的动、静都取决此三大要素。)

【字解】性,指人心。邪,邪妄。三要,指耳、目、口三宝。

【释义】修练之人,要在杀机中反夺生机,必须人天合发,即人性合平天性。但人性有巧有拙,务使伏巧为拙,使外拙而内巧,拙中藏巧,才合乎天性。但是人心有巧有拙,务使巧伏为拙,使外拙而内巧,拙中藏巧,方才合乎天性。伏藏之道,在于九窍(即耳、目、口、鼻、脐、外肾、谷道。)九窍皆邪妄出入之门户,而关键更在于耳、目、口三者。精通于耳,气通于口,神通于目,动则外漏,静则内藏,使动化为静,则三要皆成为三宝矣。

【白话文】人有聪明智慧的一面,也有愚蠢笨拙的一面,但都不要显示出来,要善于隐藏。人有九窍,能招惹邪恶是非,其中唯有耳、目、口这三者是最重要的。耳能听,目能视,口能说,它们可以动也可以静。

人秉阴阳之气以成形,具良知良能以为性,性无不善,而气有清浊。秉气清者为巧,秉气浊者为拙。性巧者多机谋,性拙者多贪痴。巧性拙性皆系气质之性,人心主事,非本来之天性。修真之道,采先天,化后天,而一切巧拙之性,皆伏藏而不用矣。九窍者,人身上七窍,下二窍也;三要者,耳目口也。人身九窍皆受邪之处,而九窍之中,惟耳目口三者为招邪之要口,耳听声则精摇,目视色则神驰,口多言则气散,精气神一伤,则全身衰败,性命未有不丧者。人能收视,返听,希言,闭其要口,委志虚无,内念不出,外念不入,精气神三品大药凝结不散,九窍可以动,可以静,动之静之,尽是天机,并无人机,更何有邪气之不消灭哉!

人性情有巧有拙,性巧者多机谋,性拙者多贪痴,但皆非本来天性(即自神而来之灵性),人要修养自身,即使聪明技巧也应伏藏不用,以使天性发露。老子说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光而不耀”“和光同尘”,与此意略同。

人身有九窍(眼、耳、口、鼻、二阴),但其最重要的是眼、耳、口,因眼能见,耳能听,口能说,人的思想、情志、行为主要由此三窍而生,眼观而神驰,耳听则精散,口开则气耗。若三窍动而妄用,轻则心神燥动不安,伤精耗气,更甚者因所见、所听、所说而招致灾祸。若三窍静而善用,则可保精、养气、安神,带来吉祥。故老子曰:塞其兑(口),闭其门(耳、眼),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神火生于魂木,祸事能克服:):奸生于国,时动必溃。("以智治国",动乱必溃败。)知之修炼,谓之圣人。(火生于木,火燃烧起米木就变成灰烬了。好贼生于国内,若奸贼得逞则国家就要灭亡。唯有圣人能修身炼性,防微杜渐。)

【字解】火,指人之心火。木,木能生火,喻为元神。

【释义】钻木取火,古人经验。但火性太炽,则木反为火伤。比喻人之心火过旺,必伤无神。推之治国,其理亦同,国家出了奸臣,祸国民、动荡之时,必然崩溃。犹人炼意不净、滋生妄念,定有伤丹之度。可见祸福生杀,太过不及,差之宅厘,谬之千里。识得其机。修之炼之,才是圣人。

【白话文】火生于木,火燃烧起来木就变成灰烬了。好贼生于国内。若奸贼得逞则国家就要火亡。唯有圣人能修身炼性,防微杜渐。

火喻邪心,木喻性,奸譬阴恶,国譬身。木本生火,火发而祸及木,则木克;邪生於心,邪发而祸及心,则性乱;国中有奸,奸动而溃其国,则国亡;阴藏於身,阴盛而败其身,则命倾;身心受累,性命随之,於此而知潜修密炼,观天道,执天行,降伏身心,保全性命,不为后天五行所拘者,非圣人其谁与归?

木本生火,火发而祸及木,则木焚;国中有奸,时机一到则奸动,而国亡。圣人知道任何祸事的产生皆是从微弱状态而发展至显著,最终才得以爆发,所以能反省修养,防微杜渐,对己则身心安泰,对外则消奸恶、灾祸于未发。此句“知之修之”,有版本作“知之修炼”,故不少人视其为内丹修炼之意,谬也。

【中篇】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然生杀,是规律的道理)

天道阴阳而已,阳主生,阴主杀,未有阳而不阴,生而不杀之理。故春生夏长秋敛冬藏,四时成序,周而复始,循环不已,亘古如是也。

生杀者,阴阳也。道生万物,也可杀万物。春生夏长为生,秋敛冬藏为杀;出生、壮盛为生,衰老、病死为杀;成功、发达为生,失败、萧条为杀等等。有生就有杀,有阴就有阳,不易之理,这是神制定的法则。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三盗均衡,天、地、人均安)

【字解】盗,逆取,反夺。宜,平衡,协调。

【释义】天生天杀,阴阳消长,乃顺行之自然。但天杀之机,即是反夺生气之机也,又为逆行修道之枢要。天地从万物中反夺,万物从人中反夺,人从万物中反夺。三者互相反夺,合平衡,才合乎生杀之道,成为自然。

【白话文】天生万物(春生夏长),天亦杀万物(秋敛冬藏),这是自然规律。天地生万物亦杀万物,万物生人亦杀人,人生万物亦杀万物。三者相互为盗又寓相生之理,使天、地、人各得其位,各司其职,万物有生。

天地生成万物,如树苗生于大地之土,又得雨水滋润,阳光温煦才能长成大树,而万物又在天地中不知不觉由少至壮,由壮而衰,这是天地盗万物。人因贪恋美食、声色、货利、权名而自伤其身,以至衰病早死,这是万物盗人。人生在天地之间,得五谷、五味以养其体,得财货以富其家,得五色、五声以悦其耳目,这是人盗万物。天地、人与万物三者相互为盗又相互资用,这种盗用若是协调平衡,三者才能长久安泰。此三盗主要指人与万物之间的相盗。现代社会,人类物欲空前膨胀,疯狂开发大自然资源,已引起严重的生态问题:如绿化减少、土地沙漠化、沙尘暴、地陷、泥石流、空气污染、水源污染、温室效应等,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空前危机,这就是人与万物之盗不相宜,终会自尝苦果。

天以始万物,地以生万物,然既生之,则又杀之,是天地即万物之盗耳;世有万物,人即见景生情,恣情纵欲,耗散神气,幼而壮,壮而老,老而死,是万物即人之盗耳;人为万物之灵,万物虽能盗人之气,而人食万物精华,借万物之气生之长之,是人即万物之盗耳。大修行人,能夺万物之气为我用,又能因万物盗我之气而盗之,并因天地盗万物之气而盗之,三盗归於一盗,杀中有生,三盗皆得其宜矣。三盗既宜,人与天地合德,并行而不相悖,三才亦安矣。三才既安,道气长存,万物不能屈,造化不能拘矣。然此盗之秘密,有一时之功,须要不先不后,不将不迎,不可太过,不可不及,坎来则离受之,彼到而我待之,阳复以阴接之,大要不失其时,不错其机,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食其时者,趁时而吞服先天之气也;动其机者,随机而扭转生杀之柄也。食时则后天之气化,百骸皆理,可以全形;动机则先天之气复,万化俱安,可以延年。时也机也,难言也。要知此时即天时,此机即天机,苟非深明造化,洞达阴阳者,乌能知之?噫!八月十五翫蟾辉,正是金精壮盛时,若到一阳才起处,便宜进火莫延迟。

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

【字解】食,掌握,采取。动,发动。

【释义】欲求修炼,贵在能知生杀予夺之时机。按时采取,从天地万物中反夺生机,陶铸自身筋骨,才能成为乾健之躯。乘机发动,借生杀变化之机,反夺造化,安定自身。丹功每次提高阶段,都在掌握时机。

平常人只知后天思虑之神为神,不知先天不神之神,才是真神。大要修道,先使后天识神归于先天不神,空空洞洞,虚灵不妹,才能时至神知,机动觉随,反夺造化。调理百骸。得成修炼之动。

【白话文】所以古语说:"饮食得其时,则人体得到调养生息;行动符合天机。则万物安泰”人只知道万物从阴阳而生,将这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称之为“神”;却不知道这个“神”是从至道虚无的"不神”而来的。

古今学人,皆认昭昭灵灵之识神,以为本来之元神,故着空执相,千奇百怪,到老无成,有死而已,殊不知此神为后天之神,而非先天之神,乃神而实不神者。先天之神,非色非空,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乃不神之神,而实至神者。奈何世人只知后天之神而神,甘入於轮回,不知先天不神之神,能保乎性命,无怪乎万物盗我之气而罔觉也。

纳兰山有注解应该是人知道其然之所以然不知道不然是如何能做到所以然的(包含内在意思应该是大家都做到或者知道的一些常规定律的来由但是有大智的人呢不但能知道和做到那些常规定律的来由而且那些看似不合理和无常规的也能识其有理可循有律可依谓之能为他人不能为能知他人不能知)

人非饮食而不能生活,但要五味调匀,荤素合宜,按时适量,如此可以调理百骸,安和五脏,延年益寿。故内经有言:“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是谓知道。故君子饮天和以润神池,德以滋形也。”此外,一切兴作动止皆要合乎天道,把握时机。如天时逢春夏,万物生长之时,农夫应动于耕作,如失机,必误农时。人伦亦然,男女发育成熟,要娶嫁成家,过早则精血不足,身体有损,迟则阴阳过胜,双方难守。每日起居亦是如此,白昼属阳,故清晨就得早起劳作,黑夜属阴,日落必须休息就寝,如此才能保持身体机能正常,若昼伏夜作,必会萎靡不振,早衰早老。其他如个人事业、商业营谋、治理国家、战事攻守等等,皆要见机行事,如此方可趋利避害,获得成功,长治久安。

人们往往稀奇那些神奇灵妙的事物,或以为那些供在堂上的神灵和偶像才是真神,却不知熟视无睹、极为寻常的天地万物,以及创造这天地万物和人类自身的,很多人不明白、不敬拜的神——上帝、耶和华,才是真正的神奇所在,这正表明了神的伟大和奇妙。“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罗马书1章20节)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

【字解】数,定数。定,周期。圣功,即修练之功

【释义】太阳东升西降,月亮晦朔弦望,皆有定数。小往则大来,大往则小来,阳大阴小。与日月之出没相同。我能知往推来,食其时而动其机,采日精月华,夺天地正气,自可完成修真成圣之动。神明出此而出

【自话文】日月之行必有常数,日月之大小也有定数。圣人掌握其规律推而测之,就能配示神明之道。

日月运行,昼夜往来,节气变换,四季交替,无论大小多少,皆有定数,神妙难言。这些都是神做的功,神藉着这些彰显祂的存在,故曰:圣功、神明。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字解】固,固然。躬,躬敬,谨慎。轻,丧失,天折。命,生命。

【样义】盗机即反夺之机也,反夺造化之功,皆无形象可言,若有形象,便落后天,故天下无见之知之者。先有见知,便失真机。采炼之时,若为"救然不动,够而遂通”之先天元肖。无形无象,不可得见,到可成丹,此时若动情识。认即化为后天浊质。可以见们,必有走漏之危,即使追问采炼,亦不能成丹。此反夺之机,君子得之固然谨慎,倍受奉行,可以长生久视。小人得之轻视造化,修功差驰,反促其寿也。

【自话文】三盗的实现都是在寂静中完成的,形迹未露,人们看不见、摸不着,求知知者对它认说不一。君子得之能顺时而行,用以健壮身体、修牙养性:小人得之则违时而行,恃才妄为,反而害身。

此句很多人按唐代李筌译本作如下解释:“阴阳消长,物极必反,是大道运化的自然规律,常人只知事物已形成的现象,而不知形成事物之机,早隐含在事物反面,并在暗处向反面转化,因其微妙难晓,故谓盗机。仁人君子明此之机,能洞察幽微,预知事物发展结果,从而未雨绸缪,暗设机谋,可处事治家,兴邦治国,更可保固身命。小人明之此机,以求生之厚,妄贪世味,姿情纵欲,滥用权谋,胡作非为,乃至轻生玩命。”此段解释虽有道理,但与经文之意不符。因盗字已在前文出现,联系上下文,其意甚明,即盗的枢机和来源,如此而已。阴阳转化之道虽然幽微高深,但还不至于无人能知、无人能见。再者,君子明阴阳之道固然能“得之固躬”,小人若能真正明了阴阳之道岂能“得之轻命”?“得之轻命”者岂能真正明了阴阳之道?所以,若以阴阳之道来解释“盗机”显然为谬。

此句真义应为:这个盗的来源和枢机,就是创造天地万物的神——道,但天下没有人能见到、能知道的。仁人君子若听说这个道,就会勤勉躬行,力求近道合道,于是身安事成,与道长存。小人若听说这个道,就会认为是荒谬不经而漠视其存在,从而离道远道,乃至让道抛弃,永远灭亡。老子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人之所以能盗天地万物之气者,以其天地万物有定数焉;天地万物不能盗人之气者,以其圣道无形无象焉。如日月虽高,而有度数可推,日则一年一周,天有春夏秋冬之可见;月则三十日一周,天有盈虚朔望之可窥,大为阳,小为阴,阳极则生阴,阴极则生阳,大往小来,小往大来,阴阳循环,乃一定不易之道。至人於此推阴阳造化之消息,用功於一时辰内,采鸿蒙未判之气,以为丹母,夺天地亏盈之数,以为命基,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圣功於此而生,神明於此而出,此功此明,其盗机也,虽天鬼神不可得而测度,而况於人乎!天下乌得而见,乌得而知?如其能见能知,安能盗之?此其所以为圣,此其所以为神。是道也,非忠臣孝子大贤大德之人不能知,非烈士丈夫俯视一切万有皆空者不能行。果是真正修道君子,得意忘言,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不到了性了命之后,不肯泄漏圭角,固穷而如无知者也。至於薄福小人,偶尝滋味,自满自足,又不自重性命,无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适以自造罪过,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下篇】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字解】师。只事。修道与用兵理同。

【样义】双目失明的人,视不外漏,专一于耳,所以听觉灵敏。两耳夫聪的人,听不外漏。专于目。因而视觉灵敏。专心用于一处,便可得到用兵十倍的效力。反复昼夜地不断用心,则可得到用兵万倍的效力。丹法与用兵相同,两者一理。运用之妙。都在专一。

【白话文】瞎子有目不能视,却善长于听:聋子有目不能听,却善长于视,不能听或不能视就杜绝:外界的种种诱惑。胜于众人十倍:如若再能昼夜反省自己,则就胜了众人万倍了。

瞽者善於听,非善听也,以目无所见,而神藏於耳,故其听也聪;聋者善於视,非善视也,以耳无所闻,而气运於目,故其视也明。即此二者以观,闭目而耳聪,塞耳而目明,况伏先天之气,舍假修真,存诚去妄者,何患不能长生乎?清静经曰: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妄想贪求,乃利之源也,人能绝此利之一源,则万有皆空,诸虑俱息,胜於用师导引之功十倍,又能再三自返,存诚去妄,朝乾夕惕,昼夜殷勤,十二时中,无有间断,渐归於至善无恶之地,胜於用师导引之功万倍。盖师之功,能革其面,而不能革其心;能与人规矩,而不能使人巧;绝利自返,正心地下功,戒慎恐惧於不睹不闻之处,师力焉得而及之?至圣云: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正此节妙谛。

失明的人,目力不外漏,心专于听,所以听觉灵敏。失聪的人,听力不外漏,心专于视,因而视觉灵敏。人若能绝除快利耳目,牵引身心的声色名利,心思精纯地专注于所从事的技能和学术,则胜于师授十倍的功效。若能再收视、返听、希言,昼夜不断地精纯用心,则精义入神,感而遂通,胜于师授万倍。此句是说人若能专心致志于某种技艺,可突破师承局限,作到无师自通,若将一个问题集中思考三日三夜,必能得到可喜的成果。所谓“思之思之,鬼神通之”。“用师”有解为用兵者,谬也。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

【字解】心,指人心。目,指眼睛。

【释义】人生之初,心本虚空,渐为外物所扰,因而产生各种念想,损人心性,损尽则死。修道下手,还虚第一,盖"魔由心生,境由心造",心若不虚,反而自惹魔障,坏我功修。故须收心利境,聚性止念。其机在目,神生于心,发于二目,乃丹动之枢机。内视、采药、烹炼、养胎及至出神等等,均以目力机。

【白话文】心(人的思想)来源于客观事物,并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发展而发展、灭亡而灭亡,其机关就在于目(目是“三要”之首)。

心如主人,目如门户。本来真心,空空洞洞,无我无人无物,与太虚同体,焉有生死,其有生死者,后天肉团之心耳。心不可见,因物而见,见物便见心,无物心不现。是主人或生或死,物生之,物死之,其所以使物生死心者,皆由目之开门揖盗耳。盖目有所见,心即受之,是心生死之机,实在目也。人能返观内照,外物无由而受,生死从何而来?古人云:灭眥可以却老,此至言也。

人产生的种种心思,是贪恋各种物景的缘故,而不知不觉又被物景盗入死地,产生心思的关键——机,在于眼目,目开心动,心动神驰,追逐物景,迷于世情,纷扰灵根,不能清静。故老子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盖是此意。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字解】天,指天空,于天道。

【释义】天本空空洞洞,无识无知,毫无施恩之意,而其行四时,育万物,大恩遂生焉。迅雷烈风受其驱使,而蠢蠢然不能自主。此乃大道隐含之力量,不可思议,修真悟道之士,当由此参证之。

【白话文】宇宙天体按着自己的规律运行着。无意施恩于万物,而万物却得其恩泽雨露而生长。阴阳相交,产生了雷电风雨,使万物自由自在地发育生长。

上天(内在之意是指道——神)表面看来空空洞洞,无识无知,无亲无情,但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照临,雨露滋润,万物均获上天的恩惠而生长,故曰“大恩生”。迅雷烈风发于春夏,一切之飞潜动植莫不因之蠢然而生,故曰:“迅雷烈风,莫不蠢然。”又大道掌生杀之机,施迅雷烈风使世人对上天产生敬畏之心。

至乐性馀,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字解】至,到,真正。余,余闲。廉,清廉。

【释义】至乐的人,心胸坦荡,性有余闲。至静的人,心性收敛,廉而不失。修炼的人悟到虚静之时,心忽开朗,舒适畅快,妙不可言,就是达到至乐至静的境界了。

天道驱风使雷、运行四时,看似至私,而作用于万物生化,却无偏无倚,一视同仁,实为至公。犹天性降之于人,虽为个人所私,实际贤愚皆同,人人均有。天性与太虚等量,人公无私,若至私而实至公也。

【白话文】人的性格有“至乐”“至静”之分。至乐者性格开朗,宽裕优容:至静者思维缜密,廉洁无染。天也有“至公”和“至私”两个方面,它将天地万物都包容于一身,似其自私:然而万物又无偿地使用它,则又大公无私。

天至高而万物至卑,天与物相远,似乎无恩於物矣。殊不知无恩之中而实有大恩生焉。天之气鼓而成雷,嘘而成风,迅雷震之而万物发生,烈风吹之而万物荣旺。发生荣旺,万物皆蠢然无知,出於自然,此无恩而生大恩,天何心哉?故至乐者,万物难屈,无拘无束,性常有余;至静者,万物难移,无贪无爱,性常廉洁。乐者无心於余而自余,静者无心於廉而自廉,亦如天之无恩而有大恩。无心之用,神矣哉!

1.“愚”字很多版本写为“余”,为谬。常人以为吃佳肴,穿美服,看美色,闻好音,追求感官享乐、富贵安逸,是为至乐,但这些会使人陷入愚昧,远离真道,而清心寡欲能使人廉洁明辨,易认识真道。故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清静为天下正。”

2.此句天字是指道,私为私有。道生成万物,大则日月星河,小则虫蚁菌卵,无不属于道,故可谓至私。天覆地载,日月运行,风雨雷电,昼夜往来,其作用普及万物,或生或杀,从不偏施,故可谓至公。又道(神)爱世人,差派其子耶稣降临世间,被钉十字架,为世人舍命作了赎罪祭,也可谓至公。

禽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字解】禽,通"擒",制服之意。

【释义】制服的决窍在于肖,肖聚则生,肖散则死。生与死互为本根,生于何处,死于何处,人由男女而生,亦因男女而死。恩害相生,亦同于生死。由人心返还天性,为死处求生,是谓逆则成仙,即恩生于害;由天性降落人心,为生老病死,是谓顺则生人,即害生于恩。

【白话文】统摄万物者,制造万物卡,都在于一气。万物有生必有死,则生乃死之根源:有死必有生,则死又是生的根源。人们社会也是如此,无要则无恩,因救害而有了恩:若知恩不报,则害又生于恩。

鸟类能在空中飞翔在于天地之间有气的存在。万物生杀皆关乎气,一气上升,万物皆随之生长,一气下降,万物皆随之敛藏。故得气则生旺,失气则衰死。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老子曰:抟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中医讲:宗气、元气、中气、五脏之气;得胃气则生,失胃气则死;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病安从来?风水学注重藏风聚气,即能留住生旺之气的地方是风水好,利于人居。做生意注重聚人气,到人气旺的地方开店。气功修炼注重采天地之气,以祛病健身,开发潜能。内家武学注重养气,以蓄养内劲,克敌制胜,有的轻功高手甚至能水面行走,腾空飞行。气虽然无形,但的确是客观存在,智者能通过辨识气的状态来趋利避害,把握进退。很多版本将禽字解为擒纵之意,谬也。

2.万物有生必有死,则生乃死之根源;人死后灵魂不灭,又进入另一种生命状态,故死又是生(另一种生命状态)的根源。人死后灵魂有二个去处,一是天堂,一是地狱。新约之后,进天堂或下地狱则取决于是否信耶稣基督钉十字架是为世人作赎罪祭。“岂不知我们这受洗归入耶稣基督的人,是受洗归入祂的死吗?所以我们藉着洗礼归入死,和祂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藉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罗马书6章3、4节)此句很多版本从养生角度来解释,认为贪生恶死,厚养其身,取万物为己私用以致招祸患,则难长寿,而轻生死守本分,以道德修身则能长生。不确。

3.此句多作如下解释:人生恩害相生,祸福相因,君子患难得助,怀恩行善以报答,是恩生于害,小人承君子之恩,一时得志而忘恩胡为,终至身陷罗网,是害生于恩。其实此句大有深意:神看世人犯罪不能自拔,就将祂的儿子赐给世人,舍身钉十字架为世人赎罪,是恩生于害;世人蒙此大恩而不信,依旧任意妄为,陷在罪中,将来被打入地狱,与魔鬼同受永刑火苦,是害生于恩。

天之道行於无象,运於无形,为物不贰,其至私与。然其四时行而万物生,其用又至公焉。推其奥妙,其一气流行,禽制万物乎?禽者,擒也,统摄之谓;制者,造作之谓;言统摄万物,制造万物,在乎一气也。一气上升,万物皆随之生长,一气下降,万物皆随之敛藏,生长敛藏,总是一气擒制之,一本散而为万殊,万殊归而为一本。私而公,公而私,非私非公,即私即公,一气流行,循环无端,活活泼泼的也。天道生物,即是一气。上下运用一气,上为阳,下为阴。阳者,生也,恩也;阴者,死也,害也。然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是生以死为根,死以生为根也;有恩必有害,有害必有恩,是恩在害生,害在恩生也。若人死里求生,则长生而不死,人能害里寻恩,则有恩而无害,出此入彼,可不慎乎!。愚人不知生死恩害,是天地造化循环之秘密,直以天地文理为圣矣。我则谓天文有象,地理有形,著之於外者,可见可知,未足为天地之圣。若夫时物之文理,无象无形,乃神运之道,藏之於内者,不可见,不可知,正天地之所以为哲也。盖物有时而生,有时而死。当生之时,时生之,不得不生;当死之时,时死之,不得不死。生者,恩也,死者,害也,生而死,死而生,恩而害,害而恩,生死恩害,皆时运之,亦无非天地神道运之。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

【字解】愚人,常人,一般的人。我,指修道之人

【释义】愚人以天文地理为神圣,我以随机应变为原则。人以愚弄欺骗为神圣,我以不言而信为神圣。人以惊世核俗为神圣,我以和光同尘为神圣,这些都是修德之要,无德便不能培道。道家认为,道在我身上就是德没有德也就人去了道,有人做功出魔,或功夫停滞,就

因为不注重修德之缘故。

【白话文】愚蠢的人认为,天地万物都是无形的,是不可知的神圣之物:而我却认为天地万象都是有形的,是可知的。有的人用愚蠢的办法揣测、预料天地的表面现象,以为自得,自称为圣人:我却认为,聪明智慧,能体察万物之理的人为圣人。人们以为能够推度出神奇事物的出现是圣人:我却认为,能体察天地、成就万物“不奇期”者是圣人。

1.日月星辰、风云雷雨,是天文;河海山川,金石草木,是地理。星辰有顺,山河稳静,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是天地文理之顺;日月失色,星辰移位,雷电震怒、寒暑失常、河海不静,山崩地裂,旱涝饥荒,这是天地文理之逆。愚人认为天地文理的顺逆是天地造就,本来如此,不可改变,只能生畏惧之心,无可奈何。世间的各种人事现象,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等,是时物文理。君王体道,臣忠为民,民风淳朴,政通人和,这是时物文理之顺。君臣放荡淫逸,贪权谋利,压迫民众,民风奸诈浇薄,淫乱贼盗猖獗,这是时物文理之逆。时物文理的顺逆决定着天地文理的顺逆,如时物文理顺则天象清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时物文理逆则天显异象,地理亦然。历史上的邹衍下狱,六月飞霜;齐妇含冤,三年不雨;荆轲刺秦,白虹贯日等,正为天人感应的写照。这里为何用一“我”字?笔者认为,此为神之自称,神以时物文理之顺逆而降福祸也!

2.愚为愚弄,虞为欺骗。一些版本把“其”字写作“期”,为谬,“其”此句为助词。世人把善搞愚弄欺骗,耍小聪明的人看为明智,我则看那些不行愚弄欺骗,诚实笃信,敬拜真神的人为明智(世人多视那些信仰真神,诚信行善的人为不明智,甚至为愚蠢。);世人以惊世骇俗的神迹奇事为神圣,我则以常闻常见的寻常事物为神圣。后句之意与“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所以神也。”略近。

天地神道不可见,因物以见之,观於物之生死有时,而天地神道之明哲可知矣。性命之道,始於有作人难见,及至无为众始知。故古来修真上圣,当有作之时,黜聪毁智,韬明养晦,斡天关,回斗柄,采药物於恍惚杳冥之乡,行火候於无识无知之地,委志虚无,神明默运,虽天地鬼神,不可得而测度,而况于人乎?乃人不知其中奥妙,或以愚度圣人,彼岂知良贾深藏,若虚而实有,不愚之运用乎?当无为之时,和光同尘,积功修德,极往知来,一叩百应,神通广大,智慧无边,而人或以奇期圣人,彼岂知真常应物,而实非奇异之行藏也。圣人不愚,亦如时物文理之哲,圣人不奇,亦如天地文理不圣。圣人也,所参天地之化育,而德配天地者也。

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字解】水,指肾水,在易象为坎卦。火,指心火,在易象为离卦。

【释义】以坎水填入离火之中,使后天坎离复为先天乾坤,则人心灭亡,而天性复现,到此筑基完成。

【白话文】故古语说:“(追求“愚虞”和“奇期”的)如同于投于水火之中,自取灭亡。”

此句水火,有解为内丹取坎填离者,有解为酒色财气者,皆谬。沉水入火其实暗指神降灾于世人的二个事件。一是神发大洪水毁灭全地(全球),仅留挪亚一家。“凡有血气的人,他的尽头已经来到我面前。因为地上满了他们的强暴,我要把他们和地一并毁灭。”(创世纪六章13节)“水势在地上极其浩大,天下的高山都淹没了。水势比山高过十五肘,山岭都淹没了。凡在地上有血肉的动物,就是飞鸟,牲畜,走兽,和爬在地上的昆虫,以及所有的人都死了。”(创世纪七章19~21节)二是神降天火毁灭蛾摩拉、索多玛二城,仅留亚伯拉罕的侄儿罗得一家,因为这二城的人不敬拜真神,反敬拜各种偶像,且淫乱不堪。“耶和华说:索多玛和蛾摩拉的罪恶甚重,声闻于我。”(创世纪十八章20节)“亚伯拉罕仍旧站在耶和华面前。亚伯拉罕近前来,说:无论善恶,你都要剿灭吗?假若那城里有五十个义人,你还剿灭那地方吗?不为城里这五十个义人饶恕其中的人吗?将义人与恶人同杀,将义人与恶人一样看待,这断不是你所行的。审判全地的主,岂不行公义吗?耶和华说:我若在所多玛城里见有五十个义人,我就为他们的缘故饶恕那地方的众人。”(创世纪十八章23~26节)“罗得到了琐珥,日头已经出来了。当时,耶和华将硫磺与火从天上耶和华那里降与所多玛和蛾摩拉,把那些城和全平原,并城里所有的居民,连地上生长的,都毁灭了。罗得的妻子在后边回头一看,就变成了一根盐柱。亚伯拉罕清早起来,到了他从前站在耶和华面前的地方,向所多玛和蛾摩拉与平原的全地观看,不料,那地方烟气上腾,如同烧窑一般。”(创世纪十九章23~28节)无论是沉水还是入火,都是世人悖逆神的诫命,任意妄为导致的结果,故曰:自取灭亡。

人之悭贪恩爱,如水渊也;酒色财气,如火坑也。一切常人,不穷天地造化之道,不究圣功性命之学,自暴自弃,以假为真,以苦为乐,沉於水渊而不知,入於火坑而不晓,自取灭亡,将谁咎乎?

自然之理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字解】浸,浸润,充满。胜,主宰。

【释义】自然之道,主静立极,空空洞洞,无中生有,《老子》曰:"清静为天下正。"天地万物遂得以生化。天地之道充满其中,天为阳。地为阴,因此阴阳之道主宰于万事万物之中。静极生动,阴极生阳,阳极消长。互资互根。如此相推,则天地万物生生化化,顺其自然,不失其序也。

【白话文】天地日月依其自然规律静静地运行着,故天地万物得以生存、生长。天地之道是浸润渐进的,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阳相互转化,而四季成序,万物生长,都按照一定的规律自然顺畅的运动。

浸为浸润、充满,胜为主宰、统御,推为运行、转化。大道的本质是静,故能静极生动,无中生有,产生天地万物。《老子》曰:"清静为天下正。"大道浸润充满于天地之中,阴阳统御于万物之中且相互转化,阴极生阳,阳极生阴,万物的生长变化都按照一定规律有序运行。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名,长养万物。无形无名,自然至静之道。然静者动之基,静极而动,天地万物即於此而生焉。一生天地,而天地即得自然之道以为道,故天地之道浸。浸者,浸润渐入之谓,亦自然之义。惟其浸润自然,动不离静,静不离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故阴阳胜。动为阳,静为阴,动极而静,静极而动,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阳相推,四时成序,万物生成,或变或化,无不顺之,造物者岂有心於其间哉?盖以自然之道无形,无形而能变化,是以变化无穷也。

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

【字解】违,违抗,改移。制,制订,采用。契,契合,规定

【释义】圣人明白自然之道不可随意违抗,因而采用至静之法,只有静才能体悟天道、才能识别五贼,才能天人合发,才能反争造化。一切修为,都是从静中自然生出。能静片刻字,可以攒足一年之气候,这是律历所不能规定的。

【白话文】所以。有人知道天地自然规律是不可违背的,人应该与天地合,顺其道而行之道是无形的,而天文历法是有形的,却无法提示和包括无形的“至静之道”

圣人明白大道不可随意违背,因而创立至静之道,用来修养己身,体悟大道,进而入道得道。契为契合、符合。因为大道无形,是刻板、有限的世间律法和历法所不能测度和契合的,只能以至静之道去体察。

至静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观念。在道德经中老子多次提到静:“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在圣经中也多次提到静:“你们得救在乎归回安息,你们得力在乎平静安稳(以赛亚书三十章十五节)”。“凡有血气的,都当在耶和华面前静默无声(以赛亚书2:13)。”“耶和华必为你们征战,你们只管静默,不要做声(出埃及记14:14)。”“你们要休息(安静),要知道我是神(诗篇46:10)。”“你当信靠神,安息在祂安排的环境中(传道书)。”其实,静不但对人身心大有裨益,而且也是基督徒灵命成长的重要方式。盖恩夫人在著名属灵书籍【更深经历耶稣基督】一书中将静默灵修法作了深入详尽的介绍,她说:“人不能靠自己的努力活动来达成与神的联合,因为只有神主动与人相交,而祂(神)是照着人安静或被动的程度来与人相交的,因此人越安静被动在神的面前,就越容易更深的与神联合和沟通,人只能在单纯与安静中与神联合沟通。借着安静来就近基督,这条路是最好的,一点危险也没有。”至静之道其实相当于中国传统气功的静功修养法,也是传统气功的核心法门。一提气功,很多基督徒会反对,斥其为交鬼之法,是巫术,认为练习中会与魔鬼沟通,误入歧途。笔者认为有这种看法的基督徒不了解真正的传统气功,其属灵生命也很是稚嫩。气功修养的核心就是静,不必非要摆什么姿势,限制时间地点等等,传统气功早就有“行住坐卧,不离这个;二六时中,皆可入道。”的说法。“这个”即是静,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稍有空闲皆可放松身心进入安静(安息)状态,只要能安静即是练功,就能身心获益。那些反对气功的基督徒,难道你们在生活中一点时间都静不下来吗?如果是,那可以肯定你们没有真正与神的联合和沟通。至于交鬼之说则更为荒谬,因为只要是真正的基督徒,一定有圣灵内住同在,圣灵即神赐下的保惠师,住在信徒身体里面保护引导信徒,既如此,又有何惧?若安静就是交鬼或异端,盖恩夫人就不会说借着安静来就近基督,这条路是最好的,一点危险也没有了!老子曰:“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至哉斯言!

圣人者,与天地合其德者也。惟与天地合德,故不违天地自然之道,因而裁制变通,与天地同功用。何则?自然之道,非色非空,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有无兼该,虚实并应者也。故以言其无,则虚空一气,无声无臭,其为道也至静,静至於至,虽律历之气数,有所不能契。夫律历能契有形,不能契无形,至静则无形矣,律历焉得而契之?[囟/比]陵师所谓有物先天地,无名本寂寥者是也。

爰有奇器,是生万象(于是圣智造逻辑,万象更新。)。八卦甲子,神机鬼藏。(信息通的甲等学子,神机韬略。)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明明白白地进入现象中了)。

【字解】奇器,奇异之器。万象,万象变化。象物象,指事物的本来面目。

【释义】有奇异之器,才能产生万象。八卦甲子之中,藏有鬼神莫测之机。阴阳相胜的法则,昭昭然可以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了。

《参同契》、《悟真篇》等类丹经,多以卦象干支描述自身修练中的阴阳变化、亦宗此义也。

【白话文】

于是,圣人就发明了一种神奇的东西,用以昭示天地万物之象。这就是阴阳八卦和六十甲子。神之中机,鬼之屈藏,无不包括在内。阴阳相生相克之术。与天地之道暗合(阴符),故能昭示天地之间的万象。

此句“万象”多写为万物者,“尽”多写为进者,不确,应依褚本。“爱”为于是之意。“奇器”有解为阴阳者,有解为丹田者,有解为奇门遁甲者,皆非。有人认为此句突兀,难以解释,其实联系上文,自然明了。易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器即有形质的器具。因圣人借助至静之道修养,久之自然可以入道得道,此道入于人身,人即成为载道之器,此器非凡器,故曰奇器,对基督徒来说,即是圣灵内住。八卦甲子即各种易学术数。神机鬼藏即隐显莫测、变化无方的灵界事物。阴阳相胜之术即阴阳之道,世间各种事物、有形无形皆可用阴阳之理模拟、分析、判断。阴阳相胜之术千百年来被广泛运用在易学、算术、历法、医学、兵法、武学、建筑、风水、化学、音律领域,现代复杂的计算机系统也只是用0、1二进位制法则分析处理各种复杂的信息数据,此二进位制即是阴阳之术的应用。因圣灵来自神赐,具有神性,世间万象森罗,有形无形,无不尽显其中(即宇宙全息),甚至八卦甲子之学,神鬼运化之机,阴阳相胜之术也可穷尽无遗地显明其中,故曰昭昭乎尽乎象矣。当然,这需要高深的灵修层次才能作到,也要视乎神的拣选和恩赐。

有人会问:所谓的得道者,是否就是那些自古以来气功修炼层次很高并具有超常功能的人?答:不然,在旧约时代,得道者指的是那些信靠独一真神(即上帝、耶和华)并遵行神的律法的人,进入新约时代,只有信靠耶稣基督(耶稣钉十字架是为世人作了赎罪祭)才是真正的得道,才能有圣灵进入,获得永恒生命,任何通过气功修炼具有超常功能的人(包括佛道修行者),若不信靠耶稣基督,断不可谓得道。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这里说的到父那里去,就是进入神(道)的国度与神联合,也就是得道。

以言其有,则造化不测,包罗一切,其为器也最奇,器至於奇,是谓神器。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故万象森罗,八卦相荡,甲子循环,神之伸机,鬼之屈藏,无不尽在包容之中。[囟/比]陵师所谓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者是也。静道者,无名天地之始;神器者,有名万物之母。老子所谓无欲以观其妙者,即观其始也;有欲以观其窍者,即观其母也。非有不能成无,非观窍难以观妙。观妙之道,万有皆空,无作无为;观窍之道,阴阳变化,有修有证。圣人不违自然之道,因而制之,观天道,执天行,从后天中返先天,在杀机中盗生机,颠倒五行,逆施造化,以阴养阳,以阳化阴,阳健阴顺,阴阳混合,由观窍而至观妙,由神器而入至静,由勉强而抵自然,有无一致,功力悉化,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於色象之外矣。要知此术非寻常之术,乃窃阴阳、夺造化之术,乃转璇玑、脱生死之术。昔黄帝修之,而乘龙上天;张葛许修之,而超凡入圣;以至拔宅者八百,飞升者三千,无非由此道而成之。吁!阴符经三百余字,句句甘露,字字珠玉,示性命不死之方,开万世修真之路,天机大露,后世丹经子书,虽譬喻千般,无非申明阴阳相胜之术,有志者若见此经,诚心敬阅,求师一诀,倘能直下承当,大悟大彻,勤而行之,以应八百之谶,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