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头鸭(鸭科潜鸭属动物)
青头潜鸭(学名:Aythya baeri):是雁形目鸭科潜鸭属的鸟类。体圆,头大,雄鸟头和颈黑色,并具绿色光泽,眼白色。上体黑褐色,下背和两肩杂以褐色虫蠹状斑,腹部白色,与胸部栗色截然分开,并向上扩展到两胁前面,下腹杂有褐斑;两肋、淡栗褐色,具白色端斑。雌鸟体羽纯褐色。
很少鸣叫,为深水鸟类,善于收拢翅膀潜水。杂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和鱼虾贝壳类为食。繁殖期雄鸭协助雌鸭选择营巢地点,在地面刨出浅坑或集一堆苇草筑巢。雌雄共同参与雏鸟的养育。在沿海或较大的湖泊越冬。
中文名青头潜鸭
Aythya baeri
白目凫、东方白眼鸭、青头鸭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鸟纲(Aves)
今鸟亚纲(Neornithes)
今颚总目(Neognathae)、雁形目(Anseriformes)
鸭科(Anatidae)
鸭亚科(Anatinae)
潜鸭属
花头鸭
无亚种
极危(CR)IUCN标准、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
栖息环境
繁殖期主要栖息在富有芦苇和蒲草等水生植物的小湖中,在山区森林地带多水草的小型湖泊、水塘和沼泽地带也常出入。冬季多栖息在大的湖泊、江河、海湾、河口、水塘和沿海沼泽地带。不喜欢水流湍急的河流。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在水边水生植物丛中或附近水面上。
生活习性
青头潜鸭为迁徙性鸟类。每年3月中旬即从南方越冬地迁往北方繁殖;秋季于10月中旬开始迁往南方,少数迟至11月初。迁徙时集成10余只或数十只的小群飞行,队形常呈楔形。飞行高度一般不高,多呈低空飞行。
秋季和冬季也集成数十只甚至近百只的大群。有时也与凤头潜鸭或其他潜鸭混群栖息。性胆怯、翅强而有力,飞行甚快、也能很快的在地上行走。善潜水和游泳,在水面起飞也甚灵活。受惊时能立刻从水面冲起。
主要以各种水草的根、叶、茎和种子等为食,也吃软体动物、水生昆虫、甲壳类、蛙等动物性食物。觅食方式主要通过潜水,但也能在水边浅水处直接伸头摄食。
分布范围
分布范围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印度、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蒙古、缅甸、尼泊尔、泰国、越南。
旅鸟:日本、大韩民国、巴基斯坦、菲律宾。
产地不确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南部贝加尔湖以东地区,越冬在朝鲜、日本、缅甸、印度、泰国、孟加拉国等亚洲东部和西南部地区。中国主要繁殖于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及河北东北部等地区,越冬在长江中下游以及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偶尔飘泊到台湾省。
青头潜鸭
繁殖方式
繁殖期为5-7月。也有少数迟至8月初。营巢于水边地上草丛中或水边浅水处芦苇丛和蒲草丛中。巢用干草构成。每窝产卵6-9枚。卵为淡黄色或淡褐色,大小为27-40毫米×50-55毫米。雌鸟孵卵。雄鸟在雌鸟开始孵卵后即离开雌鸟前往换羽地换羽。孵化期27天。雏鸟♀成性,孵出后不久即能跟随亲鸟活动和觅食。大约经过150多天的雏鸟期生活后即能飞翔。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ver3.1:
1994-2004年——易危(VU)
2008年——濒危(EN)
2012-2018年——极危(CR)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第62项)。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一级。
种群现状
由于过度狩猎和生境恶化,其繁殖和越冬的湿地被破坏等原因,总体数量在衰落。在一些情况下,该物种在从前生活的重要领域,已经由之前的水位降低或水体完全枯竭(如繁殖种群的的向海保护区和越冬种群的白泉湿地)。从经证实的狩猎报道,有很高的死亡率,其中包括在江苏省如东县每年被枪杀3,000只的报告,数量已变得很稀少。
发现记录
2015年3月,全球仅存500只不到的极危鸟类青头潜鸭在中国成都平原现身。
2019年2月16日,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在山东高密一处水库中被观鸟爱好者发现。青头潜鸭为全球极危物种,数量不足1000只。
2019年4月中旬,房山区大石河滨水公园首现两只“青头潜鸭”。
2020年2月,云南省保山市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在青华海东湖巡护时,监测到一只全球极度濒危物种青头潜鸭。
2021年1月23日,拍鸟爱好者在四川攀枝花市首次拍到了世界极危鸟类青头潜鸭。
2021年2月14日下午,观鸟爱好者在腾冲北海湿地进行观鸟拍摄时,发现一只类似青头潜鸭的鸟。经中科院昆明动物所专家鉴定,确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这是距青头潜鸭在保山隆阳青华海被发现后,首次现身腾冲。
2021年11月21日,重庆市梁平区双桂湖鸟类AI监测平台自动识别出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堪称鸟中“大熊猫”的青头潜鸭。自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有观鸟记录以来,青头潜鸭已连续4年来双桂湖越冬。
2021年12月,河北大学鸟类学研究团队和白洋淀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调查人员在白洋淀淀区观测到近30只青头潜鸭,本次发现为白洋淀秋季候鸟迁徙季节首次记录,是白洋淀有青头潜鸭记录以来的最大种群数量。
2022年1月15日,在云南省大理市洱海西南部洱海月湿地,监测到一只世界极危鸟类青头潜鸭。
根据2020年全国青头潜鸭越冬期同步调查结果显示,青头潜鸭数量仅存1500只左右,堪称鸟中的“大熊猫”,2021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022年3月,山东泰安东平湖发现了1500多只青头潜鸭。
2022年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国内首个青头潜鸭人工种群在北京动物园宣布建立。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动物园内已有“祖孙三代”青头潜鸭,数量达到54只。
2022年5月16日,江西省瑞昌市赛湖湿地发现多只世界极度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
2022年5月,从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获悉,该局组织野生动物专家在对白洋淀湿地鸟类进行观测考察时,发现10余只全球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青头潜鸭成体。这是继2021年发现青头潜鸭越冬后,白洋淀首次在鸟类繁殖季发现该物种成体。
参考资料1.青头鸭·红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