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性遗传(遗传形式)

获得性遗传遗传形式

获得性遗传是“后天获得性状遗传”的简称,指生物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产生带有适应意义和一定方向的性状变化,并能够遗传给后代的现象。由法国进化论者拉马克(C.Lamark)于19世纪提出。强调外界环境条件是生物发生变异的主要原因,并对生物进化有巨大推动作用。

传播途径

遗传

中文名

获得性遗传

全称

后天获得性状遗传

提出者

拉马克

提出时间

19世纪

最新资讯

新一轮改良计划重点是要解决“好不好”“强不强”问题。力争用10—15年的时间,建成比较完善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显著提升种畜禽生产性能和品质水平,自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突破性品种。畜禽遗传改良计划覆盖三个发展领域,包括生猪、肉牛、羊等家畜品种,蛋鸡、肉鸡、水禽等家禽品种,以及蜜蜂、蚕等。该计划实施后,还将建立健全动态调整和跟踪评估机制,及时查漏补缺,努力实现预期目标。[1]

参考资料

1.畜禽遗传改良计划·人民网

关键词:获得性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