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鳍鲷(一种海鱼。)
黄鳍鲷,学名sparuslatus,又名黄脚立、赤翅。适应力强,生长快,为中国南方网箱养殖的重要对象。黄鳍鲷体长椭圆形,侧扁,背面狭窄,腹面钝圆。体高,头部尖。背鳍鳍棘部与鳍条相连。尾叉形。体色青灰带黄,体侧有若干条灰色纵走线,沿鳞片而行。背鳍、臀鳍的一小部分及尾鳍边缘灰黑色,腹鳍、臀鳍的大部及尾鳍下叶为黄色。该鱼广泛分布于日本、朝鲜、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红海及中国台湾、福建、广东沿海。在河口半咸水域亦有分布。
中文名黄鳍鲷
Grey Bream、Yellowfin Seabream、Yellowfin porg
黄鳍
黄鳍鲷
黄鳍棘鲷、黄鳍
Acanthopagrus latus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辐鳍鱼纲 Actinopterygii
鲈形目 Perciformes
鲈亚目 Percoidei
鲷科 Sparidae
棘鲷属 Acanthopagrus
黄鳍棘鲷 A. latus
广泛分布于红海、阿拉伯海、印度、印度尼西亚、朝鲜、韩国、日本(本州、四国和九州岛)、菲律宾、澳大利亚和中国的东南沿岸海域。中国广东省沿岸分布甚为普遍。
习性
生活於1~50公尺水域,常在河口区的蚵棚、红树林或堤防区的消波块附近活动,属广盐性鱼类。杂食性,以藻类及小型底栖动物为主。冬季繁殖,集结至河川出海口处产卵,春季时幼鱼开始出现於河口,并能溯河至淡水域。
产地:主要分布于南海沿海及河口区,偶尔进入淡水。在广东已有人工养殖。
习性
生活於1~50公尺水域,常在河口区的蚵棚、红树林或堤防区的消波块附近活动,属广盐性鱼类。杂食性,以藻类及小型底栖动物为主。冬季繁殖,集结至河川出海口处产卵,春季时幼鱼开始出现於河口,并能溯河至淡水域。
产地:主要分布于南海沿海及河口区,偶尔进入淡水。在广东已有人工养殖。
鱼苗的运输
放苗
1、运输前鱼苗的处理由海区捕来的鱼苗,要经过筛选,除去鱼体瘦弱和受伤的鱼苗,因为受伤的鱼苗容易感染细菌引起皮肤发炎红肿,或发生水霉病,患病后会很快蔓延,造成大量死亡。起运以前,要吊养2-3天,使鱼苗受到锻炼和排泄掉粪便,减少运输中水质的污染。
2、掌握好运输用水装运鱼苗的用水应与吊养池水的盐度相接近,运输途中加水也要保持盐度相对稳定。
3、装运密度海水鱼苗的耗氧量比淡水鱼苗高,故装运密度要少一些。一般一个350公斤容积的大木桶,可装体长1.5厘米的幼苗5-6万尾,或2.5厘米的幼苗3-4万尾。
4、增氧增氧是运输途中的重要环节,可采用人工击水和空气压缩机增氧补充相结合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经过12-16小时的运输,成活率可达90%左右。
5、运输到达目的地后的处理鱼苗运抵后在下池之前,要调好水温、盐度,不能与运输用水相差太大。鱼苗卸下后先稍稍清洗,在池中吊养,让鱼苗休息1-2小时,再清理死鱼和污物,然后点数移往放养池。
网箱养殖
放养密度放养鱼苗规格要整齐,以避免相互残杀,一般在标粗阶段,每个网箱可放养2000尾,经过1-2个月后,放养密度减至1000尾,当体长长到3-5厘米时,调整密度为200-500尾,在养成阶段,保持8-10公斤/米3。在海区环境较好,管理水平较高的条件下,最大放养密度可达20公斤/米3。
黄鳍鲷为浅海暖水性底层鱼类。幼鱼的适温范围较成鱼窄,生存适温为9.5~29℃,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7~27℃;致死低温8.8℃,致死高温为32℃。成鱼则可抵御8℃的低温和35℃的高温。适盐范围较广,在盐度为5°~43°之间的海水中均可生存。黄鳍鲷可以从海水中直接移入淡水,在半咸水中生长最佳。[1]
黄鳍鲷有明显的生殖迁移活动,在产卵期来临之前约2个月,从近岸半咸水海区向高盐的深海区移动,产卵后又回到近岸。一龄鱼性腺开始发育,至二龄即发育成熟。在我国南方近岸产卵适温为17~24℃,最适温度为19~21℃。10月下旬至翌年2月产卵,盛产期为11~12月,1~2月份可见鱼苗。
卵为浮性分离卵,圆形,无色透明,卵径0.69~0.87毫米,油球径0.22~0.23毫米。在水温21~23℃时,经过35个小时即可孵化出仔鱼。
黄鳍鲷食性较广,对饵料要求不严格,仔鱼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成鱼以植物性饵料为主,主要为底栖硅藻,也摄食小型甲壳类。仔鱼在饥饿时,常发生相互残食的现象,因此在人工育苗时要特别注意,饵料投喂一定要均匀。
黄鳍鲷适应力强,生长快。自然界中的黄鳍鲷一龄鱼体长16.9厘米,重150克;二龄鱼体长21.8厘米,重325克;三龄鱼体长26.2厘米,重550克左右。
病害防治
锚头蚤病
病原:由锚头蚤寄生引起。
病状:病原体主要寄生于鳃部和头部,有时体表两侧也有发现。
流行季节:每年10月至翌年4月发病较严重。
突眼症
病原:由细菌性感染引起。
病状:发病初期,体表无损,也无异常现象,但眼球产生白内障,瞳孔放大,后水晶充血突出,随着病情发展,眼球脱落。
流行季节:主要发生于6-10月。
巴斯德氏菌病
病原:由巴斯德氏菌感染引起。
病状:病鱼沉卧箱底。肛门附近红肿突出,消化道内膜充血,并有黄色粘液,肝脏有许多白点,病发不久即死亡。
流行季节:主要发生在8-10月水温较高时期。
体表溃烂病
病原:由一种弧菌感染引起。
病状:鳍条等发病部位产生粘液,充血,鳍条发红和散开,随着病情发展,患部溃烂,表皮脱落,出血,严重者肌肉外露,不摄食,多在水面晃游。
流行季节:主要发生于10月至翌年5月。
常用药物和防治措施
一、外用消炎药物高锰酸钾:8-10PPM,浸泡3-5分钟,防治体表溃烂病。漂白粉:3-5PPM,浸泡3-5分钟,防治细菌性病。硫酸铜:20-30PPM,浸泡15-20分钟,防治蠕虫病。
二、内服药物和一般使用剂量磺胺类:100-200毫克/公斤鱼,每2-3天投喂一次(与饲料混合)疗程7-9天,对巴斯德氏菌病有效。土霉素:25-30毫克/公斤鱼,每2-3天投喂一次,疗程7-9天,对防治各种细菌性病有效。四环素和金霉素:30-40毫克/公斤鱼,疗程7天,可防治各种细菌性病。
美食菜肴
火腿白肉蒸黄鳍鲷用料:火腿、黄鳍鲷调料:料酒、盐、姜做法:1、鱼买的时候已经刮鳞、除腮、去内脏。2、回来洗净、两面切斜刀(可以加快入味时间),淋料酒、抹盐腌一会。3、这个时候,切几片姜、把火腿和肥肉切成长方形的薄片。4、盘底放姜片,把鱼装盘,鱼身上间隔摆好火腿和肥肉。5、上屉蒸熟即可。豆腐黄鳍鲷鱼汤主料:豆腐(北)200克,加吉鱼350克辅料:海带(鲜)100克调料:鸡精3克,盐4克,料酒10克,香油5克,胡椒粉2克,姜5克做法:1.海带芽泡水5分钟;2.豆腐切片;3.鲷鱼(加吉鱼)去骨,切片用料酒泡着;4.鲷鱼上面铺上姜丝,蒸约10分钟备用;5.高汤加1碗水放入海带芽,20分钟后加入豆腐,调味料,烧开后放入蒸好的鲷鱼融入汤里即可。[2]
酥炸薰衣草鲷鱼
材料:鲷鱼100公克,水20公克,脆酥粉30公克,新鲜薰衣草1株,新鲜茴香3公克
做法:
1.先将2:1的脆酥粉及水搅拌均匀。
2.将鲷鱼沾上作法1的面煳后,放入油锅煎至金黄色。
3.将作法2加入薰衣草、茴香,放入烤箱(预热至200℃)烤3分钟即可。
参考资料1.黄鳍鲷养殖技术·我要创富网
2.鲜美黄鳍鲷汤·香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