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城市群(郑州为中心的紧密联系圈)

中原城市群郑州为中心的紧密联系圈

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以洛阳为副中心,开封、新乡、焦作、许昌、漯河、平顶山、济源等地区性中心城市为节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是中国7大国家级城市群之一。中原城市群也是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承接发达国家及中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资源输出的枢纽和核心区域,并将成为参与国内外竞争、促进中部崛起、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城镇化战略中“强化核心、沿轴发展、梯度推进”的关键与核心区域,只有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才能提升城市功能,壮大优势产业,放大城市群整体优势。

中文名

中原城市群

别名

中原

所属地区

河南

地理位置

河南省中部

面积

7.8万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

郑州、洛阳、开封等9城市

政府驻地

郑州市郑东新区金水东路22号

电话区号

0371、0379、0370等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少林寺、龙门石窟、嵩山、白马寺、黄帝故里、应天书院等

机场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等

火车站

郑州站、洛阳站等

车牌代码

豫A、豫B、豫C等

英文名

Central Plains Urban Agglomeration

行政类别

国家级城市群

人口

5300万人(2013年底)

方言

中原官话

地域范围

2016年12月,国务院将郑州设为国家中心城市,随后又正式批复了《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自此,中原城市群正式确立。目前,中原城市群跨越了河南、安徽、山西、山东和河北5个省份,一共包含30个县市。[1]

中原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开封为新兴副中心,包括新乡、焦作、平顶山、漯河、济源、巩义、新密、禹州、新郑、偃师、荥阳、登封、舞钢、汝州、辉县、卫辉、沁阳、孟州、长葛等26个城市,33个县城,340个建制镇,土地面积5.87万平方公里,人口3950万,分别占全省土地面积和总人口的35.3%和40.3%。

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68亿元,位居中部地区第一位,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89.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470.3元,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544.3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31.19亿元。在中国15个城市群中综合实力名列第7位,位列中原地区第一位。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承接发达国家及中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资源输出的枢纽和核心区域之一,并将成为促进中部崛起、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中原城市群的形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提供了有力支撑。

城市体系

第一层次:郑州都市圈,包括郑州下辖的中牟以及郑汴一体化区域;

第二层:以郑州都市圈为中心,以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巩义、禹州、新郑、长葛、汝州等中心城市为结点,构成中原城市群紧密联系圈;

第三层:外围带。

序列构建

2020年设市城市非农业人口优化指标,按城市非农业人口规模依次为郑州、洛阳、平顶山、新乡、焦作、开封、漯河、许昌、济源、禹州、长葛、卫辉、巩义、新郑、汝州、沁阳、舞钢、荥阳、辉县、新密、偃师、登封、孟州、尉氏、长垣、临颍、新安、宝丰、温县、原阳、武陟、孟津、博爱、栾川。共36个设市城市,34市城市非农业人口总数达到2500万人。

中原城市群的城市体系基本架构为:构建以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开封为新兴副中心,其他省辖市为支撑,大中小城市相协调,功能明晰、组合有序的城市体系。

2010年,预期郑州、洛阳两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分别达到400万人以上和260万人;商丘、开封、新乡、焦作、平顶山5市人口规模超过100万人,进入特大城市行列;许昌、周口和漯河3市人口规模超过80万人进入大城市行列;人口规模超过20万人的中等城市达到11个,人口规模2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31个。

2020年,郑州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突破500万人,成为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洛阳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350-400万人;许昌、漯河两市也进入特大城市行列;济源、禹州、巩义、长葛等进入大城市行列;城市群体规模进一步发展壮大,与周边城市实现融合发展。

2013年9月10日,中原经济区涉及的5省30个市在郑州举行了中原经济区首届市长联席会议,各省省辖市市长签署了共同推进中原城市群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全力打造跨省级行政区域的中西部城市群,使之成为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南北呼应、引领中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空间布局

结构特征

城镇分布相对密集。中原城市群是中国中部地区城镇最为密集的地区,设市城市数量约占河南省城市总数的60%,23座城市的平均密度为3·9座/万km2,略低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4座/万km2),高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9座/万km2)。431个城市和建制镇分布密度为7·3座/千km2,低于珠三角(9·8个/千km2),高于长三角(6·8个/千km2)。

城市布局呈集聚型,交通指向和圈层状特征明显。城市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分形几何特征,经计算得到该区域城市空间分布的集聚维数为0·5127(测定系数R2=0·9791),说明城市分布集中程度较高,城市的地域分布属集聚型。而且,交通指向性非常明显。另外,城市分布以郑州为核心向外展开,具有较为明显的圈层式空间分布特征,有利于中心城市扩散效应的发挥和各城市之间功能的分工与协调。

4条动脉为主干的初级城市网络格局。一条主轴和3条副轴构成了中原城市群城市网络的4条动脉,而那些分布于由发达的省级公路和密集的县乡级公路构成的交通网上的城镇,构成了城市网络的支脉。众多的支脉与4条动脉相互交错,构成了城市网络雏形。其间东部地区网络支脉不够发育,城市网络密度相对较小,城市群整体网络功能降低。

优化目标

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城镇化战略中“强化核心、沿轴发展、梯度推进”的关键与核心区域,只有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才能提升城市功能,壮大优势产业,放大城市群整体优势。空间布局优化的目标是: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建成一批特色鲜明、适宜居住、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形成多层次、网络状的城市体系;促使中原城市群成为功能完善,可持续发展潜力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化城镇密集区;将中原城市群建成全省对外开放、承东启西、联南通北的主要平台,形成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带动中原崛起,促进中部崛起;确立中原城市群在全国城市群中的重要地位,使其真正成为中国陇海—兰新地带经济重心区和重要城镇密集区。

据此城市体系空间布局应在总体上体现城市空间发展的中心集聚、轴线拓展、网络联系格局,着眼于未来,逐步形成以各级中心城市为依托,以快速交通干道、工业都市带为发展轴线,以各种生产要素流、各级交通和通讯线路为联系网络的城市体系空间布局形态。

优化方案

中原城市群的空间布局优化要有整体和局部之分,在城市群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应有所侧重。2020年前后,中原城市群要努力形成“两圈、双核、四带、一个三角”的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发挥的整体格局。

两圈。第一圈层是郑州都市圈,第二圈层是以郑州都市圈为中心,以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巩义、禹州、新郑等城市为结点,构成的中原城市群紧密联系圈。中原城市群正在形成以郑州为中心,以周围7个卫星城镇为节点构成的郑州都市圈,以除郑州以外几个中心城市为节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以及除中原城市群城市之外的河南省其他中心城市,包括周围邻近省份部分城市在内构成的外围辐射圈。在城市圈层状空间分布基础上采取以郑州为中心的“圈层”式空间整合发展模式,应是城市体系空间布局优化的总体模式。

双核。即主核心城市郑州、副核心城市洛阳。依靠郑州牵引中原城市群进而牵引全河南省,显得势单力薄,势必形成弱核牵引状态。而且,在短时期内急速扩张郑州市的规模,靠行政力量“催生”其综合实力,或者靠“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创造“商业奇迹”,都是不现实的,甚至是危险的。在这种状况下,西距郑州117km的十三朝古都、从“一五”起即是国家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城市洛阳,自然就理应进入空间布局优化的视线。如果以郑州为主核,以洛阳为副核,形成双核牵引的局面,中原城市群的雄起,乃至河南省在中部崛起中地位的改观,将会更有说服力。

四带。第一带为沿黄河由东向西的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310国道组成的复合发展轴;第二带为自北向南由京广铁路、京珠高速、107国道组成的复合发展轴;第三带是由连接新乡、焦作、济源、洛阳的铁路和公路构成的复合轴线;第四带是由连接漯河、平顶山等市的漯阜铁路和正在建设的洛阳至平顶山、漯河、周口、阜阳至上海高速公路组成的复合轴线。与此对应,分别建设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陇海产业发展带)、新郑漯京广产业轴、新焦济南太行产业轴、洛平漯产业轴等4个产业发展轴带。这4条轴线和4个产业发展轴带相对应,构成中原城市群整合发展的4条重要的“经脉”。

一个三角。指以平顶山、许昌、漯河三市为节点,依托其产业发展形成带动城市群西南部发展的“成长三角”。中原城市群北部有郑州—开封—商丘—新乡—焦作—济源—洛阳组成的成长多边形,南部有平顶山—漯河—周口—许昌组成的成长三角形。相比之下,南部平-许-漯成长三角区位条件便利,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可进一步加强三市之间的经济联系,重点搞好产业整合和基础设施整合,做到一体化发展,形成城市群南部地区的“金三角”。

指导意见

2011年9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提升郑州作为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地位,发挥洛阳区域副中心城市作用,加强各城市间分工合作,推进交通一体、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开放型城市群。支持郑汴新区加快发展,建设内陆开发开放高地,打造“三化”协调发展先导区,形成中原经济区最具活力的发展区域。推进教育、医疗、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电信、金融同城,加快郑汴一体化进程。加强郑州与洛阳、新乡、许昌、焦作等毗邻城市的高效联系,实现融合发展。推进城市群内多层次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建设,促进城际功能对接、联动发展,建成沿陇海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和全国重要的城镇密集区。

发改委意见

国家发改委2010年8月25日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意见指出,将支持重点地区发展,包括落实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方案和相关规划。实施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安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国家发改委指出,要抓紧研究中原城市群发展有关问题。指导编制湖北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研究调整完善中部地区“两个比照”政策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体系。落实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健康发展的意见,研究制定加快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意见还提出,加快构建沿长江经济带、沿陇海经济带、沿京广经济带和沿京九经济带,大力发展武汉城市

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环鄱阳湖城市群、太原城市圈。支持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此外,意见提出建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准备金,支持资源型城市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加大对资源枯竭型城市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支持,促进矿山地质环境明显改善。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加强小城镇建设。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继续推进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继续实施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高起点建设一批精品旅游区。

建设目标

郑州都市圈建设

大郑州的中心组团要集中精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要向外围卫星城市转移、扩散。郑东新区要发展为中央商务区和“新经济”聚集区,而外围卫星城如巩义、新密、新郑、中牟及桥北新区等要以发展产业为主,共同支撑大郑州作为河南乃至中部地区产业空间组织中心的功能区。争取在不远的将来,将郑州发展成为一座集行政、商贸、交通、旅游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大都市。大郑州的范围包括郑州市区及其紧密联系的卫星城市。基本思想是催育大郑州,强化核心城市的地位、职能和经济的空间组织作用。

以发展成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以建设郑东新区为契机,着力发展“三港五区”,使其城市人口逐步增加到500万,成为中国大郑州中部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将荥阳市纳入郑州市区范围,作为城市功能区进行建设和发展;突出巩义市在大郑州发展中的地位,使其成为郑洛之间的支撑点;调整行政区划,将黄河以北的桥北新区和温县、武陟、原阳等县的部分地区纳人大郑州的发展范围,实现跨河发展,使大郑州人口规模达到1000万左右,成为能够与武汉、西安、成都、重庆等城市相比肩和互补的特大都市。

郑州市积极向东和向北方向发展,重点建设郑东新区(圃田组团),加快花园口组团发展,继续搞好中心城区组团、须水组团和航空港区组团建设。城市街区、道路的建设努力体现文化特征,建筑造型突出个性。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把生态建设放在重要地位,体现以人为本。2020年,郑州都市圈人口规模将达到1000至1200万人.中心市区人口超过500万人,市区面积500平方公里。在郑州都市圈范围内率先消除二元结构,把郑州市建成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都市。

充分发挥郑州交通、信息枢纽的区位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加快金融开放步伐,吸引中外金融机构在郑州设立分支机构,把郑州建成全国重要的金融机构聚集区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大力发展会计、税务、律师、管理咨询、工程咨询等中介服务业,把郑州建成中国中西部地区中介机构集中、竞争力强的城市。加快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设.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形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科教文化中心。

重点发展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生物化工和食品制造业,形成资金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使郑州成为中原城市群现代制造业基地的核心区。郑州都市圈城市体系建设。荥阳、新密、新郑三市及中牟县和上街区,与郑州距离在30~50公里之间,巩义、登封等市距离在70公里内,郑州与周边7个市(县区)以农田(都市型农业)、绿地隔离,产业互补,形成了核心一卫星城结构。进一步加快巩义、登封等卫星城市建设,荥阳、新郑等市县适时撤市(县)设区,完善郑州都市圈城市体系。

记者从河南省发改委获悉,《中原城市群总体规划研究报告》已于22日在北京通过评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谢伏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等十几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评审论证会。该规划将于本月底报省政府审批,通过后将进入实施建设阶段。

中原城市群应得到更多支持

专家评审建议,将中原城市群列入国家区域发展规划以及中部崛起战略体制改革实验区,加大对中原城市群内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支持力度,返还国税支持中原城市群人口城市化,把郑州提升为副省级城市,在建设用地方面对中原城市群给予更多支持。

专家普遍认为,从空间关系和中部崛起的实际需要来看,中原城市群应该以郑州为中心,在2小时经济圈内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安阳、鹤壁、濮阳、驻马店以及山西的晋城、长治和山东菏泽等18个省辖(管)市的城市密集区。中原城市群应先建设以郑州为中心,1个半小时经济圈内的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9个省辖(管)市。

据了解,在中西部地区,中原城市群是北京、武汉、济南、西安之间,半径500公里区域内城市群体规模最大、人口最密集、经济实力较强、交通区位优势突出的城市群,是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承接发达国家及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资源输出的枢纽和核心区域之一。

9座城市功能定位明晰

根据统筹规划、合理分工、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强化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等原则,《中原城市群总体规划研究报告》对各大城市进行了功能定位。

郑州:将发展为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现代服务业中心,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洛阳:将成为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河南省重要的科研基地,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以历史文化和花卉为主的旅游中心城市。

开封:将成为中原城市群新兴副中心城市,定位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文化旅游城市,中原城市群重要的轻纺、食品、医药和精细化工基地,郑州都市圈的重要功能区。

新乡:将发展为中原城市群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加工制造业基地,河南省职业培训基地,中国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中原城市群北部区域物流中心。

焦作:定位为中原城市群的能源、重化工、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国际山水旅游城市。

许昌:定位为中原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轻纺、食品、电力装备制造业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生态观光区。

平顶山:定位为中国中部化工城,中原城市群化工、能源、原材料、电力装备制造业基地,河南省历史文化和自然旅游基地。

漯河:立足于成为中国食品城,中原城市群轻工业基地,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中原城市群南部区域物流中心。

济源:将成为中原城市群能源和原材料为主的加工制造业基地,以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城市。

在明确功能定位的基础上,中原城市群将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强化郑州市的中心定位,提升洛阳市的副中心地位,发展壮大其他支点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中心城镇。2020年,洛阳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350~400万人;商丘、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周口、漯河6个城市全部进入特大城市行列;济源、巩义、偃师3市进入大城市行列;中等城市达到17个、小城市22个。

把城市群建成中部崛起支柱

根据研究规划,在2020年前后,中原城市群将建成城镇布局合理、制度建设完善、产业结构互补、信息资源共享、交通体系完备的一体化区域,形成与周边区域融合发展的开放型城市体系,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能源基地和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到2020年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二、三产业比重超过95%,城镇化率超过60%,使之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龙头、中部地区崛起的支柱。

在“十一五”期间,中原城市群的发展目标是:郑州市的核心地位显着提升,九市功能和主导产业定位基本明晰,东西发展轴线的郑汴洛工业走廊、南北方向的新郑许漯产业轴线和新焦济产业带、洛平漯等四大产业带已具雏形。初步形成以郑州为中心,东连开封、西接洛阳、北通新乡、南达许昌的大“十”字型核心区。另外,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还将基本完善,形成区域内任意两城市间两小时内通达的经济圈。

在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已对郑州大都市区赋予了“国家定位”。

《规划》明确指出郑州大都市区是“一核四轴四区”网络化空间格局的核心。推动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四市深度融合,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区。提升开封、新乡、焦作、许昌集聚产业和人口能力,打造具有较强辐射力和综合服务功能的大都市区门户,促进与大都市区核心区联动发展。同时,进一步深化与洛阳、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城市联动发展。[2]

2014年1月16日,河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省长谢伏瞻在工作报告中透露,2013年,中原城市群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相关报道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日前公布,明确提出加快培育中原等城市群,使之成为推动国土空间均衡开发、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在国家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在河南省委省政府不懈推进下,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建设,正在全省以及整个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中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采访中,一些干部和专家认为,从国内外的城镇化发展规律以及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规划来看,河南乃至整个中原经济区的新型城镇化应当以构建大郑州都市区为主要着力点,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培育在中西部地区发挥重要引领作用的大型城市群。

参考资料

1.河南一双王炸,中原城市群加入群聊·前瞻网

2.以郑州大都市区为核心,加快形成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大河网

关键词:中原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