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易水送别(于易水送别 骆宾王)

图片源自网络

那应该是仪凤四年的冬天,他站立在易水之畔,目送着刚刚结识的友人离开。友人要离开此地奔赴前程,可他却无以赠与,唯有赋诗一首作别。

当年,或许就是这样的一个天气。初冬时节,寒风猎猎,壮士出行,西去刺秦。

于易水送别(于易水送别骆宾王)

看着友人的背影在远处化为了一个模糊的黑点,他不由的感慨起来。

他出身寒门,从未想过能够位居人上。七岁之时,他以湖畔河边的鹅为题目,偶尔赋诗一首,成就了诗名。那时候,父亲尚在,为官一任,虽然只是小小的县令,但家境也算殷实。

图片源自网络

他本以为自己的一生,至少是年少时,会在父亲的庇护之下成长。谁想,父亲殁于任上,少年家道中落,凄凄惶惶。

年岁既长,在家乡小有名气,被道王赏识,他却耻于此。悠悠数年,虽是为官,却不得通变,多次被贬黜,但也不是一无是处。所罢黜之地多为边疆,边疆战事多,讨贼檄文便成了他的战场。他又何曾想到,多年以后的一檄檄文,会让他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

应该是仪凤三年,他看不惯武后当政,多次嘲讽,被下放到了大狱之中。好不容易释放出来,又被发配到了燕赵之地。

当初荆轲从此地慷慨而去,他何时又能有这种机会呢?友人的身影已经逐渐远去,而他的思绪却久久不能停下......

嗣圣元年的九月,他终于等到了如荆轲一样的机会!一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洋洋洒洒,胜过十万雄兵。

可是,徐敬业终究没有其祖徐茂公的实力,兵败被杀。至于他,亡命不知所之,有人说他与徐敬业一同被杀,也有人说他出家避世为僧。从那以后,便再也没有人见过他.....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