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祖德(原中国棋院院长)

陈祖德原中国棋院院长

陈祖德(1944.02.19~2012.11.01),男,上海人。围棋国手,中国棋院第一任院长,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63年9月27日,陈祖德受先(执黑先行)战胜日本杉内雅男九段,成为第一个在中国击败日本九段棋手的中国人,打破“日本九段不可战胜”的神话。

1980年,陈祖德患胃癌,在病中撰写自传《超越自我》,成为激励一代人的名作。2011年1月底,陈祖德被确诊患了胰腺癌,同年2月接受了手术治疗,手术获得成功。

但是2012年11月1日晚8点40分,陈祖德同志仍因胰腺癌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8岁。着有《徐程十局》《黄龙周虎》《血泪篇》《过周十局》《襄夏战梁程》(中信出版社)等书籍。

中文名

陈祖德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上海

出生日期

1944年2月19日

逝世日期

职业

中国棋院首任院长

代表作品

《超越自我——我的黑白世界》

主要成就

新中国棋坛十大杰出人物、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运动项目

围棋

主要奖项

新中国棋坛十大杰出人物成为第一个在中国击败日本九段棋手的中国人

段位

九段

逝世地

北京

生平简介

陈祖德(1944.02.19~2012.11.01),男,上海人。围棋国手,中国棋院第一任院长,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63年9月27日,陈祖德受先(对方先行)战胜日本杉内雅男九段,成为第一个在中国击败日本九段棋手的中国人,打破“日本九段不可战胜”的神话。[1]

历任国家体育总局棋类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棋院院长,中国围棋协会副、,《中国围棋年鉴》编委会主任,是中国建国来杰出教练员。1978年、1983年,当选为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陈祖德,生于1944年2月19日,1961年进入全国围棋集训队。1962、1964、1974年三次获得全国个人赛冠军,确立了在同时代棋手中的领军地位。

1963年9月27日,陈祖德在中日围棋交流赛中受先一子战胜杉内雅男,实现了中国棋手对日本九段棋手胜绩零的突破。1965年10月25日,陈祖德执黑2又1/2子击败岩田达明,成为首位分先战胜日本九段的中国棋手。1992年中国棋院成立,陈祖德担任首任院长,到2003年卸任期间,他首创了中国围棋等级分制度、建立中国围棋甲级联赛体系、与春兰公司合作创办中国大陆首个世界围棋大赛。

1980年9月,陈祖德被查出身患胃癌。作为棋盘上的斗士,陈祖德不仅击败了病魔,而且在病床上完成了自传名作《超越自我》,并在1994年获得“人民文学奖”。这本感染至深的作品打动了无数棋迷和围棋之外的读者。著名文学家金庸先生曾拜他为师,邀请他到家中休养。

2011年1月底,陈祖德被确诊患了胰腺癌,同年2月接受了手术治疗,手术获得成功。但是,2012年3月14日,经医院诊断,陈祖德的胰腺癌复发,2012年11月1日,陈祖德逝世。

个人作品

1.《超越自我——我的黑白世界》。该书饱含深情地回忆了自己和周恩来、陈毅、邓小平、方毅等老一代革命家的交往,揭示他们对中国围棋事业的呵护。该书1994年获得人民文学奖。

2.《徐程十局》(中信出版社出版)。

3.《黄龙周虎》(中信出版社出版)。

4.《血泪篇》(中信出版社出版)。

5.《过周十局》(中信出版社出版)。

6.《襄夏战梁程》(中信出版社出版)。

7.《西屏战梁程》(中信出版社出版)。

还着有《当湖十局细解》《无极谱》等书。

临终前完成《中国围棋古谱精解大系》基本部分。

获奖荣誉

1959年,获上海市围棋赛冠军。1964年、1966年、1974年,三次获全国围棋锦标赛冠军。

陈祖德

先后九次出访日本,与日本棋手对垒,胜多负少。1963年、1965年两次战胜日本九段

高手,是中国第一位战胜日本九段的棋手。

1964年,获五段称号。

1981年,获九段称号。所创围棋新型布局,被誉为“中国流”,其优点为速度快,胜率高,已成为国际最流行新型布局。

1983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84年,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年来杰出运动员之一。

1999年,被评为“新中国棋坛十大杰出人物”。

2011年10月27日,首届中国围棋年度大奖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陈祖德获得终身成就奖。

演讲记录

《围棋与东方智慧》

围棋

今天我想谈谈自己对围棋的一些认识。我也常想,围棋究竟是什么?围棋作为一种棋类运动,可能人人都知道,但是又怎样用一句话很精炼地概括出围棋的定义呢?有的人说围棋是体育运动项目,也有的人说围棋是智力竞技项目,这都对,但是又不全面。我觉得围棋真是中华民族高度智慧的一个结晶。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一个是围棋有什么样的特征,另一个是为什么围棋经过几千年的历史还能这么好地传承下来。

围棋的特征充满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围棋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矛盾体,比如这个“围”字就有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是围地,另一个含义是围子。这两种含义,一种是防守,一种是进攻,包括了攻守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围地很重要,下棋以地盘的多少来计算胜负;围子也很重要,四个子围住一个子就能吃掉它。大家看,一个“围”字就这么有意思。

围棋是最古老的又是最年轻的

围棋历史到底有多久,谁也说不清,只知道是非常古老的。史书里记载围棋发明于四千多年前尧的时代。英国、美国的百科辞典,也都有类似的说法。

围棋运动员 陈祖德

在春秋的时候,围棋已经非常发达了。《论语》中有一句话非常有名:“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意思是说,整天吃得饱饱的,一点也不肯动脑筋,这样的人可真是无聊啊!不是有下棋之类的游戏吗?玩玩这些也好啊。孟子也说:“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

”孟子认为,一个人不孝敬父母,第一是懒惰不养父母,第二就是好下棋饮酒,不管父母。表面上看孔孟似乎对围棋的评价不高,但从这些话也能看出,他们肯定都会下围棋,否则他们也不会对围棋这样了解。

我小时候还学过孟子的另一篇文章《弈秋》:弈秋是春秋时候一个围棋国手——“通国之善弈者也”,他教两个孩子下棋,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另一个老想着天上要有鸟飞过来,想去打鸟,棋艺就比不过前一个了。

孟子用围棋比喻一个人要学本事,就一定要用心,这里他就把围棋当作一种本事或者一种艺术来对待了。

孔子、孟子都多次讲到过围棋,这说明在春秋时代,围棋相当普遍和发达,不然不会用围棋来比喻说明道理。所以我可以肯定地说,既然春秋时围棋已很普遍,那它的发明肯定还要早很多。

围棋是怎么发明的呢?这有种种说法,我的理解是肯定跟八卦、周易有关系。有人认为,古代的星象图里有成百上千的圈圈点点,那是围棋的前身。吴清源先生说,围棋最早是占卜的工具,这个说法也有道理。古代只有君王才能占卜算卦,根据八卦的规律组合推算。所以传说尧发明了围棋是有这个道理的,他用占卜的工具发明了围棋。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阴阳是很重要的内容,围棋是“棋有白黑,阴阳分也”,里面充满了对立统一、阴阳调和的内容。所以围棋是古代人们对自然界阴阳之理、变化之道的一个抽象反映,是古代人们对自然、对社会的一种理解模式。

围棋为什么又是最年轻的?这个“年轻”是抽象的。

人老了是皮肤松弛、眼花耳聋;事物老了是跟不上时代发展,被时代淘汰。好的东西你去保护、抢救它,那是遗产;继续发展的可能小,实际上就是老了。但围棋不一样,虽然它的年龄大,但它像年轻人一样,蓬勃发展。学围棋的人特别多,老人在学,幼儿园的小孩子也在学;中国人在学,全世界的人都在学。围棋生命力旺盛,一点衰落的迹象都没有。

陈祖德

现围棋的赛事也很多,中国围棋协会主办的围棋比赛一年要有160次,平均每个月

的比赛就有十几次。一个体育单项协会举办的比赛这么多,是其他体育项目没有的。围棋现有两个专门的电视频道,以后可能还要增加,这也是其他体育项目没有的。而且围棋网站也越来越多,更多的人喜欢在网络上对弈。

1979年第一次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只有15个国家参加,可这一比赛现已有70个国家参赛。大家不要以为参赛选手都来自亚洲国家,其实比赛场地里黑头发的人没几个,大部分都是黄头发,选手遍布世界五大洲。围棋运动在非洲、南美洲都有开展,势头很好。

记得刚解放的时候,围棋运动需要政府来扶持,但现在不同了,围棋运动走上了正轨,家长们都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学围棋、开发智力,辅助文化学习,许多孩子加入到围棋这项运动中来,所以围棋生龙活虎,朝气蓬勃。

基于这些情况,我说围棋是最古老的又是最年轻的。

根据“观棋烂柯”的神话故事,明代画家张以宁绘出了《烂柯山图》。

围棋是最中国的又是最世界的

围棋中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内容真是太多了。

围棋的棋子、棋盘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棋子是圆的,所谓“天圆而动”;棋盘是方的,所谓“地方而静”。围棋棋盘有361个交叉点,表示农历的361天。棋盘分为四部分,就是四季;每一个部分都有90个交叉点,代表一个季度三个月的90天。棋盘的中央是太极,棋子的黑白两色表示阴阳。围棋的这些形式都有非常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

围棋别名很多,也体现出中国的文化和智慧。古代称围棋作“弈”,现下围棋还叫对弈。人们还根据围棋的形态给它起了个方圆的别名。根据棋子的颜色,围棋还叫黑白、鹭乌。鹭鸶是白颜色的鸟,乌鸦是黑颜色的鸟,这样的名字很文雅。下围棋还叫手谈——通过手来交流来沟通,而非用语言交流,这层次就更高了。

围棋也叫坐隐,这是特别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名字——住在深山老林作隐士,寄居棋局之中。围棋又叫忘忧,下棋可以忘怀忧虑,这一点围棋爱好者一定都能理解。围棋还叫烂柯,这是个神话故事:东晋的时候,有个樵夫在山上打柴,回家路上看见两个童子在下围棋,于是樵夫就在旁边观看。

当樵夫想离开的时候,他身旁砍柴斧子的木柄都烂掉了。等樵夫回到家,已过了很多代。围棋还叫木野狐,仿佛是木头的野狐狸,人一旦迷住就逃不了了。总之围棋的别名太多了,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文化。

现围棋选手根据棋力的高低分为九段,其实早在隋唐时期也定了类似的九品:一品叫入神,二品叫坐照,三品叫具体,四品叫通幽,五品叫用智,六品叫小巧,七品叫斗力,八品叫若愚,九品叫守拙。这些名称也反映出中国的文化。棋下得最好的,当然出神入化,能加入神仙的行列。第二坐照,就是下棋不用劳神费力,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以下叫具体,意思是什么都行,十八般武艺都能拿起来,但跟前两个比境界就低些。下一档是通幽,好像是找到了通向高境界的一条小路。

第五是用智,就又有点刻意去追求的意思。下面叫小巧,是耍小聪明,是底层次的智慧。第七叫斗力,显不出智慧和技巧。最后两档是若愚和守拙。愚蠢、笨拙当然不好,然而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反而似乎是更高的境界。所以说围棋这九品特别奥妙,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有意思极了。

围棋的胜负也体现了中国文化。其他棋类的胜负都是斩尽杀绝,把“老将”杀死,把“帝王”抓走才算胜。但围棋赢一目也是赢,赢半目也是赢,不是斩尽杀绝,甚至能和平共处。这体现了一种和谐、中庸的思想。中国唐代把琴棋书画看作“四艺”,围棋作为精神层面的艺术,必然有虚幻、模糊、抽象的内容,体现出中国的审美。有的画家说围棋的黑白交融就像一幅水墨画,下棋的人也懂得围棋有好形。

我想,没有任何东西能像围棋这样充分体现出中国的特色、思想、文化内涵。大家知道中国有四大发明,但我想如果中国没有这些发明,世界其他国家可能早晚也把它们发明出来。但是,如果中国不发明围棋,那世界上就永远不会有围棋,因为围棋体现了太多中国的思想和智慧。

围棋为什么又是最世界的?这是因为围棋没有任何国家的特征呀。

围棋子一黑一白,没有任何文字,黑白是宇宙中最基本的色彩;围棋盘横竖各十几道线,像地球上的经纬线,都很朴素简单。围棋尽管变化最复杂,但是规则反而最简单。把棋子放在交叉点上,四个子围一个子,就可以下起来了,比赛中裁判也不用解决什么技术纠纷。

围棋又最能体现自由和平等。其他棋类项目的棋子都有大小之分,围棋的每个子都是平等的,只有放下去时才一指千钧,妙手臭棋立显。所以围棋遇到一个局势,棋手最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361个交叉点下出一个最理想的天地来。这里没有骑士,没有将帅,子子平等,最能发挥个性。

围棋不论它的外形或者内涵,都很容易被任何国家和任何民族所接受,所以围棋又是最世界的。

围棋是最复杂的又是最简单的

围棋的复杂世界公认,即使一秒钟运算几千亿次、能赢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电脑,碰到围棋也会显得无能,因为围棋的变化太多了。围棋有多少变化?数学家说是361个361次方,就是361×360×359×358……这么一直乘到1。但围棋的变化还远远不止这些,因为围棋还可以打劫、吃子,变化就更多了。

《天方夜谭》有这么个故事,一个印度的皇帝要奖赏一个人,那个人说只想要粮食。他要多少粮食呢?他说国际象棋有64个格子,第一个格子放1粒米,第二个放2粒米,第三个放4粒米,这样翻着倍数放上去。皇帝觉得并不多,就答应了,结果算下来全国的粮食给他都不够。围棋棋盘比国际象棋大近6倍,算起来不知道要多多少倍。

唐代有个文人叫冯贽,他感叹“人能尽数天星,则遍知棋势”。能把天上的星星数清楚,也就搞明白围棋的种种变化了。围棋这些复杂的变化,可能是世界上其他智力游戏望尘莫及的。

为什么说围棋又是最简单的呢?首先是围棋形式简单:方的棋盘,圆的棋子,就黑白两色。其次围棋的规则也简单,小孩一学就会,入门很容易,就是四个子围一个子,基本原则很简单。这和《周易》类似,有变易、简易、不易三个原则,在根本上那些原则是不变的。在无穷无尽的变化中只有一个基本规律。

因此围棋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这是我说的第三个意思。

围棋是最文静的又是最激烈的

中国古代游戏,大多是俗文化,能上升到精神层面的唯有围棋。围棋作为一种文化,它的文静包括文雅和安静两方面的意思。

中国的文化大都追求一种文雅,比如书法家写字讲究心平气和,不同于西方的油画家作画更多的是激情。所以围棋也是非常文雅的,几乎所有的雅用在围棋上面都很合适:赛场很肃穆庄重,环境幽雅;棋手沉稳端庄,举手落子姿势优雅;棋盘棋子古色古香,式样典雅

。还有对围棋的兴趣是雅趣、下棋是雅玩,观棋是雅赏……所以说围棋是很文雅的东西。

围棋又很安静,棋手可以说是社会中最安静的一群人。许多人从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坐在那里下棋,远离喧嚣的社会。特别是职业棋手,跟社会的接触更少,虽然下棋也要各地跑,但实际的接触范围很小,对社会了解不多。前面我说的围棋又叫坐隐,下棋的人真是隐居于纹枰之中了。棋手整天下棋,非常安静,这也显示出围棋的文静。

同时围棋比赛又是最激烈的。刚才我说过,一个棋手从小就牺牲了很多孩子玩耍的乐趣,他的家庭也围绕他在精力、财力上付出许多代价,所以围棋就是棋手的一切,是他的理想,是他的信念,甚至是他的生命。对于职业棋手来说,赢一盘棋的高兴和输一盘棋的痛苦反差太大。

当然一般对抗性的竞技项目都是这样,不过许多体育项目一天也就训练几个小时,而下围棋的人整天都在想围棋,付出越多胜负的反差也越大。现围棋比赛都是淘汰赛,笑到最后的就一个人。

大多数棋手到最后都会输棋,比的是谁最后犯错误。比赛过程越长,付出代价就越多。所以可以说围棋是一场残酷的斗争,它的本质是非常激烈的。

围棋比赛的激烈程度,也能从棋手身上反映出来。比如日本的超一流棋手赵治勋,他在日本拿过70多个全国冠军,一次他在北京比赛,一盘棋下输了,他一个男子汉坐在那里眼泪流到棋盘上去了。还有一个棋手林海峰,他修养特别好,输了棋还跟对手请教、研究。可是一次他的孩子到我家里说,他爸爸输了棋回家肯定三个晚上睡不着觉,一直在摆棋,就是说梦话也是在讲棋。1997年我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一次比赛,和曹大元下一盘棋,本来我是肯定赢半目的,但有一步棋我就是不肯补一手,结果反而输了。当时我回家也是三个晚上睡不着觉,输棋后痛苦是一个棋手的本性呀。

当时我已经从一线棋手退下来许多年了,输一盘棋还如此的输不起,大家想一想围棋的激烈程度带给人是怎样一种震撼啊!所以说围棋表面最文静,实际很激烈。

围棋是最狭窄的又是最广阔的

围棋

这里我指的是走围棋这条路。

当前,社会上很多学围棋的孩子都想当职业棋手,这条道路也确实有诱惑力。一个职业棋手得了世界冠军,或者取得好成绩,不仅一下出名了,还能获得许多奖金。就是仅仅参加围棋联赛,一年也能收入几十万元人民币。但是我认为职业化道路特别狭窄。我自己是干这个出身的,所以更愿意劝别人不要千军万马都去挤独木桥。

从1982年开始,我国重新设立了正式的段位。从那时到现,中国有段位的棋手最多也就三百多个人,其中有些人已经去世了,有些人不下了,有些人改行或当教练了,真正在一线下棋的棋手,也就一百多人,能参加国际比赛的就更少了。

从1982年到现都25年了,也就出了这些棋手,所以职业棋手这条路太狭窄了。除非你真有这方面的天赋,所有的专家都看好你。

每年的段位赛,全国最优秀的四五百个孩子去打20个名额,很不容易。所以每次成绩出来,打上的家长抱着孩子呜呜哭,两人高兴呀;打不上两人也呜呜哭,很难受啊。然而打上初段又怎么样呢?后面还有很多关啊!

但是作为业余棋手的路是最宽广的,一个人从三四岁开始下棋,到八九十岁还能下,而且不分男女老少,这种体育项目是很少的。围棋需要的场地、器材简单,买副棋盘、棋子一辈子都能用,甚至棋盘、棋子还可以有代用品。以前条件不好,人们拿些深浅不一的小石子也能下围棋,享受它带来的快乐。

因此我说围棋又是一条康庄大道,中国十几亿人都可以学,都可以玩。现有了电脑网络,找对手就更容易了。所以我说走围棋职业这条路最狭窄,业余这条路最宽广,我希望大家都去走,其乐无穷。职业这条路希望大家尽量不要去尝试,这么窄的一条路不好走。

围棋是最精确的也是最模糊的

围棋的精确比较好理解。一个棋手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他下棋的时候算得是否精确。

一般说业余棋手很难下过职业棋手,就是因为职业棋手算得精确,一步棋要算五十手、六十手。下围棋到了对杀的阶段,常常有好几种下法,每种下法算起来都能形成一个纵深,需要非常精确。所以下围棋锻炼逻辑思维,计算非常严密。

精确除了体现在计算方面,还体现在对形势的判断。下围棋几乎每一手都要判断形势状况,然后制定下一步的战略战术。我的形势差一目、半目要怎么下,反之好一点又怎么下,判断很重要。职业棋手下棋,输半目就是输半目,他早就清楚了,不可能下完棋等裁判数目。像韩国的李昌镐下棋,他经常赢对手一目半两目半,因为他算得很清楚,赢你一目半,就不去冒险对杀,所以说下围棋判断也要非常精确。

因为下围棋要精确,所以棋手一上年纪竞技水平就会下降,因为他精力不济、体力不够,算不了那么精确了。李昌镐现才三十一岁,下棋的时候错误也多了起来,就是因为围棋的计算要很精确,他的精力也渐渐达不到了。

刚才我说到电脑还下不了围棋,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有朝一日电脑也许就能把围棋的所有变化都算出来,那电脑是否就能成为围棋高手呢?我看也很难。因为围棋不光有精确的一面,也有模糊的一面。刚才我说到围棋体现了中国的思维习惯——模糊、含蓄。围棋不像其他棋类项目,胜负只有一条路——把对方最重要的棋子杀死。

围棋的胜负不是非要消灭对手,它赢一目是赢,赢十目是赢,吃对方一条大龙也是赢。所以围棋碰到同一个局势,不同棋手根据自己的性格、风格、思维,会有不同的下法。可以像古力那样凶猛,也可以像马晓春那样轻盈,还可以像李昌镐那样平稳。我遇到一些西方人学围棋,总要问你在某种局面下究竟怎样下才最好,这实在让我无法回答

。碰到古力这样的棋手,会上去跟你对杀,这是他的擅长。杀得局面越复杂混乱,对他来说越简单,赢面越大。要是碰到李昌镐这样的棋手就又倒过来了,局面越平稳他越有把握,不去谋攻,小赢也是胜,就会注重防守。

所以围棋是典型的中国文化,有很多不确定的东西。围棋有“厚势”、“有味道”这样的概念,你说下棋怎么会有厚、薄的区别,又怎么会有味道呢?但围棋却恰恰讲究留有余味、有厚味。所以我想计算机如果要下好围棋,就必须有一个质的飞越,恐怕要像人一样有感情,有创造,有另一种思维了。所谓“道可道,非常道”,有些道理讲不清楚,要你自己去感悟、体会。

很多人去死背定式、死背布局那是没有用的,一个好的棋手,必须要有自己的风格,自己去悟出道来。从这些方面来说,围棋又是很模糊的。

左图为记载有三国时期孙策与吕范对弈棋谱的宋刻本《忘忧清乐集》,右图为故宫中所藏的部分围棋谱。

一场围棋比赛结束后,陈毅同志认真观看中日棋手复盘。

二、围棋几千年不衰说明它魅力无穷

历史是无情的,任何东西跟不上时代发展,不符合时代节拍,肯定要衰老,要淘汰。但是,为什么围棋没有,反而越来越蓬勃发展?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

围棋变化无穷

有人问打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计算机“深蓝”的设计者——IBM的高级软件设计师:“计算机是否也能下围棋?”“不行,围棋不行。”他一口就否定。因为,围棋变化太多、太复杂,事实上至今没人敢搞这个计算机软件。如果一个东西很简单,一研究就透,那么这东西也就该淘汰了。正因为围棋奥妙无穷,变化多样,才能够使越来越多的人对它产生兴趣。

计算机围棋陈老让不动9个了吧.9路盘似乎可以分先

围棋趣味浓厚

会下围棋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一旦学会了围棋,就迷上了它,把其他爱好都可能撇在一边,并且围棋这一爱好会陪伴终身。

陈祖德

人的一生兴趣经常会转移。拿我来说,我曾有过许多兴趣,换来换去,唯独围棋是

终身不会换的。所以,我跟人开玩笑说:“围棋比老婆还可靠,它不会变心,你甩也甩不掉,它是你的终身伴侣。”

从古至今,帝王名士、文人雅士都喜欢下围棋。中国的帝王几乎没有不喜欢下围棋的,从汉高祖刘邦到三国曹操、诸葛亮、孙权、孙坚、孙策等,几乎都是围棋爱好者。曹操是一流的围棋高手,他的25个孩子大多会下围棋。

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曹操的儿子曹丕为夺取继承权,通过下围棋杀掉自己的兄弟曹彰。曹彰特别英武,骁勇善战,曹操很欣赏他,评价他“彰儿真乃栋梁之才也。”曹操死后,曹丕请曹彰来下棋,旁边放着一盘枣,一边下棋,一边让他吃枣。曹彰傻呼呼地把有毒的枣子一个个都吃了,下完了一盘棋他就死了。这是一个特别动人又惨烈的故事。

还有关云长的刮骨疗伤、东晋的背水一战等故事,都与围棋有关。唐朝的唐太宗、唐玄宗和杨贵妃也喜欢下围棋,明朝的皇帝朱元璋也是围棋的爱好者。朱元璋禁止全国人民下围棋,怕玩物丧志,但自己却天天下围棋。南京玄武湖的胜棋楼就是朱元璋跟徐达下过棋的地方。像杜甫、杜牧、白居易、刘禹锡、韩愈、李商隐、陆游等也是喜欢下围棋。苏东坡作了很多围棋的诗句,其中“胜固欣然,败亦可喜”是对胜负一种洒脱的态度,被后人广泛引用。

毛泽东以前也是围棋爱好者,他的很多着作里都用了围棋的战术,《论持久战》、《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很多次提到。所以,他在井冈山跟朱总司令下棋,红军战士还给他刻个棋盘。前不久我在中央党校的一个同学写了一篇文章《毛与围棋》,说毛的爱好,除了看书之外就是游泳和围棋。

美国耶鲁大学斯哥特鲍尔曼教授的一篇文章,就是通过围棋的角度来解释毛的战略,从中可以看到毛利用围棋的原理带领中国共产党打赢了这场战争。陈毅同志喜爱并大力倡导围棋人所共知,由于他对围棋的热爱,新四军的高级将领几乎都是围棋爱好者。

大家知道武侠小说家金庸,他从小就迷围棋,后来到香港去创业,生活困难,他说那时一下棋就没办法干事情,怎么办?他就把围棋锁到阁楼上,爬上去不好拿下来的地方,而且一道道地上锁,就这样,他把下棋戒掉了。后来他功成名就了,又开始下棋,还把我请去跟他下。

围棋内涵丰富

有这么一句话,纹枰小天地,天地大纹枰,或者说纹枰小宇宙,宇宙大纹枰。围棋就是宇宙,就是天地。围棋里面内含太丰富了,包括天文、数学、哲学、军事、人生等,包罗万象。就拿哲学来说

,围棋里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充满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如大小,先后,攻守,得失,生死、厚薄、奇正、动静、地势、虚实等。攻与守是矛盾的,又是不矛盾的,像围棋就是阴阳调和,黑白阴阳,黑跟白交融在一起,像太极图,黑白互相转换,不可分割。守跟攻,你只有守得好才能进攻,攻得好就是最好的防守,但是必须守得好。

中国古代有“围棋十诀”:一、不得贪胜;二、入界宜缓;三、攻彼顾我;四、弃子争先;五、舍小救大;六、逢危须弃;七、慎勿轻速;八、动须相应;九、彼强自保;十、势孤取和。这是唐代的一个国手王积薪提出来的。这十句话仔细想一想,每一句话的重点都在于守,让你小心。

不能贪胜:你要适可而止,不能过度。干什么事情,你一贪就坏,所以它摆在第一。围棋你赢半目和一目半都是赢了,就可以了,你明明只能赢二目,你非要赢二十目,那就不明智了。中国的中庸思想就是这样,你适可而止,不得贪胜。

入界宜缓:你要侵犯到人家那里去,不要着急,慢慢地来,不要急于侵犯人家。

攻彼顾我:进攻人家要顾到自己,必须考虑自己,你盲目去攻,自己到处都是破绽,这种攻是不行的,你首先要顾到自己,自己没有破绽,才能去攻人家。匹夫之勇不可提倡。

弃子争先:你弃子才能争先,要抢先手,就要付出代价的,放弃才能抢先手。什么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世界上好处都是给你得的,没有的,不仅是下棋,做人就是这么做。

舍小就大:你要大的,就要舍小的,连小的都不能损失,那是不行的,必须有得有失,一个人干任何事情就要有得失。通过学围棋就要懂得得失关系,人的一生最后总结得比失多一点,就成功了。世界上没一个人都是得或都是失的,舍小就大。

逢危须弃:碰到危险你就放弃,不要抱住不肯放。

慎勿轻速:你的速度,什么东西都不能太快,轻举妄动是不行的,干什么事情也是如此,每一句都告诉你,做人要谨慎,要小心,兢兢业业。

动须相应:你的行动要有照应,不要单干,蛮干更不行,下棋也是这样。

彼强自保:人家强了,你还得保,人家很强大,你盲目地攻击人家,是傻瓜。

势孤取和:也是这个道理。所以仔细一想,这十句话都是教人必须要稳,沉得住气,每一步都要兢兢业业。

人生也是这样,要谨慎,谨与慎都很重要,不能够很轻率地行事。决定不能太轻率,太贪婪,不仅仅是下棋,这里面有做商之道、从政之道、做人之道,其实都在里面,所以人生如棋,棋如人生。就像人生出来了,到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这就等于布局。你走得挺好,一关关都通过了,你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是你布局很好,对以后发展有利,容易找到好工作,中盘有利于你。局面没布好,中盘战斗就不利。

你小时候没读好书,那对你以后不利,就失去了很多机会,就被动了。你到了中年或者青壮年,更要奋斗了,更要下功夫了。但是这还来得及,中盘战斗发力吧。局面开好了,你也不要得意,一得意也坏了,你以为你是老大,你就很傲慢,你还得好好学呢,你只不过念了大学,你只是掌握了基本知识,你还没了不起的才能,你还要到社会上好好去摔打,去磨练呀,还要学很多很多知识。这个道理是一样的。中盘过后,还有好多结局。我们讲不要有59岁现象,什么都好,最后结局坏了,就糟糕了。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所以下棋和人生是一样的道理。

围棋功能多样

第一是娱乐功能。娱乐不用说,围棋是个游戏,很好玩。下围棋首先是娱乐。现有人看不起娱乐,娱乐是不能看不起的,每个人从小孩到老人都要娱乐的,人都要玩的,没有玩,没有快乐怎么行呢,所以说这是很重要的。席勒说过一句话,我认为说得特别好:只有当人在充分意义上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

这句话说的对,游戏就要从这么高度上看。围棋是一种特别好的游戏,是小孩子的游戏,也是成人的游戏,所有的人都能玩。游戏能使人达到完善和谐,游戏是非功利的、自由的、快乐的。这几方面围棋非常好,围棋不是功利的。围棋比打麻将好,麻将不来钱就没意思,你一定来筹码,要来钱的,这就带功利性。围棋没这个,不带筹码,不来钱照样好玩

。这就很好,而且很自由、很快乐。下围棋不分年龄大小,不分地位高低,场地、器材简单。围棋是非常健康的一种游戏,现提倡悠闲的社会,我认为下围棋是特别好的,在悠闲社会中是特别合适的,这就是娱乐功能。

第二是教育功能。寓教于乐,让你很快乐地受到教育,围棋一开始发明就跟教育分不开。围棋最基本的就是能开发智力,锻炼思维。围棋有很多很多好处,比如说培养你独立思考能力,一下围棋就自己思考了,没人帮你,培养你专注的能力,培养你的深思熟虑,培养你的风险能力,培养你的观察能力,培养你的全局观点。要你能够全面的考虑问题,能够正确的抉择,特别是要经受胜与负的挑战,培养你这种心理的承受能力。

2001年教育部与体育总局下发了一个文,就是围棋、象棋、国际象棋三棋进学校,因为这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有好处。

第三是竞技功能。古代学围棋,完全是一种优雅、从容、淡定的风范,是一种很高层次的修养。后来演变为竞技,主要是几百年前,在日本幕府时代有四大家族相互竞争。还有御城棋,即棋手应召到皇宫里去比赛。这些竞争使围棋有了严密的规则,从这以后围棋就成为竞技。

日本在这方面做出了贡献,对提高运动项目的水平,扩大影响很有好处。以后报纸又举办了新闻棋。所以围棋是有竞技功能,这在现在看来是毫不含糊的一件事。

第四是交际功能。刚才我说了围棋又叫手谈,通过下棋可以交流、沟通,所以下棋就成为好朋友。棋友没有功利性,现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维持很长的友情不是很容易,但是通过围棋,棋友是可以维持特别长的时间。日本有围棋五得的说法,五个得到,得到什么呢?围棋得心悟、得教训、得好友、得人和、得天寿,这是日本的五得。人和、好友就是人与人的沟通、人与人的交流、人与人的和谐。

在这里围棋有交际功能,所以,往往你不管干什么工作,一碰到棋友,关系就很好,就沟通了,交情就很深,事情就好办了。所以围棋有交际功能。

第五是健身功能。刚才说日本人认为围棋有五得,其中一得叫天寿。天寿就是延长寿命,对身体有好处,所以围棋是体育运动。围棋运动表面看是最静的一项运动。围棋最激烈之处是大脑,人体所有器官中大脑最重要,脑死亡才是人死亡,所有的行动、所有的器官,都是脑来支配的。

你肌肉再发达就身体好吗,那只是外表,不说明身体真正强壮,关键在内脏,特别是大脑。下棋的人,自古以来我没见过、也没听说过得老年痴呆的。因为,围棋整天在动脑筋,当然你要适度,你别用脑过度。

因为脑子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所以得天寿,而且事实证明凡是下棋的人,总体来说,寿命都是非常长的,尤其是一些有名的棋手,包括职业棋手那么激烈、那么辛苦,寿命都很长。日本好多职业棋手下到九十几岁还在比赛,桥本宇太朗90几岁了,死的前一天还在跟日本的一个六段在正式比赛,并且赢了。

在中国,像我的老师,全是活到八九十岁,他们还经过“文化大革命”,被人摧残,经受了很多苦难,但都高寿,很不容易。所以日本这个天寿很有道理。

另外,你在下棋时,什么都不想了,没烦恼了,不痛苦了,快乐得不得了。下盘棋,压力减轻了,解脱了,对身体有好处。这是中国的文化。

我总结的这五方面,就是为了说明围棋发展了几千年没被淘汰,还能够发展到今天这么好的原因。围棋在世界的文化艺术中是颗多么光辉耀眼的明珠啊!现围棋的势头越来越好,在欧洲国家也是这样。学了围棋以后,大家对围棋评价非常高。围棋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征和精髓、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神韵。当前我们国家正在提倡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想围棋是最合适不过的东西了。我们祖国越来越强大,我想主要体现在经济方面,在其他方面还是有不足之处,特别是文化和思想。

我曾在电视里看到英国前首相散切尔夫人说,中国出口了电视机,但未出口电视节目以及中国的文化和思想。这是大意,我想这句话说得很深刻、很中肯。我想一个民族要真正被人尊重首先要尊重自己。中华民族已经在国际舞台上站起来了,但是要真正站得住,必须要整合自己、健全自己、发展自己,这就需要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

今天,我们推广围棋,实际上就是在继承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在学习围棋的过程中,也很自然并且很快乐的学习、理解、认识和接受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核心是和谐,而学习围棋也能够更好地领悟和谐,围棋的普及有利于家庭的和睦、朋友的和好、社会的和谐、世界的和平。这是我谈的一点体会、一点感想、一点粗浅的认识,肯定有不当之处、片面的地方,请大家多批评。谢谢大家!

因病去世

2012年11月1日晚8点48分,围棋大前辈陈祖德因胰腺癌在北京协和医院

去世,享年68岁。

中国围棋泰斗陈祖德因胰腺癌不幸辞世。作为第一位击败日本九段的中国棋手和中国棋院第一任院长,陈祖德的一生充满了传奇。

人生无常,命途多舛。文革浩劫打断了陈祖德职业生涯的上升期,长达七年无棋可下,屡遭磨难。当围棋项目在邓小平等领导人关怀下恢复后,聂卫平等新一辈棋手已经登上了棋界的前台。陈祖德的逝世使中国少了一位围棋人才啊!

社会评价

1.中国围棋协会王汝南:陈祖德是我们这一代人中的老大哥,也是新中国围棋事业的带头人。我们会永远怀念他的音容笑貌。

2.围棋九段罗洗河:他是个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的人,每天晚上睡觉前,必须把当天的事情完成,要把报纸上关于围棋的新闻剪下来贴在专门的本子上,把自己贴身的衣服洗干净后晾起来。

3.成都棋院副院长宋雪林九段:在我看来,他最大的特点,或者说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的话,就是顽强。陈老的顽强,不仅体现在他对抗病魔的毅力上,也体现在他对棋道的追求上。让人感慨的是,他还推动了国际象棋的青少年梯队的建立和建设,可以说,陈老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他对中国棋界的新生力量培养的贡献极其巨大。

参考资料

1.陈祖德资料·美国神婆

关键词:陈祖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