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和荀攸是什么关系(荀彧和荀攸差几岁)
“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这是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赏五虎大将时,获封前将军的关羽的不满。可刘备却还是坚持封赏黄忠为后将军。因为黄忠的功劳实打实地摆在那里,定军斩夏侯,奠定了汉中之战刘备胜利的基础,不封不赏,于情于理于军队的发展,说不过去,不得不高规格封赏。
这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两军对垒,即使取胜,可你要斩杀对方主将,其难度也是地狱级别的。张飞瓦口曾大破张郃,可却并未将其斩杀,后来马谡做主将防守街亭,张郃重重围困并大败马谡,可马谡却能顺利逃走。斩杀敌方主将,一战成绝不是梦,曹操北征乌丸之时,张辽一战而斩杀乌丸王蹋顿,从此,他在曹营扶摇直上,为五子良将之首。这点关羽绝对是有资格狂傲的,他曾“斩颜良,诛文丑”,后来更是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天下。
那么,位列“河北四庭柱”前两位的颜良和文丑,究竟是如何被关羽斩杀的呢?难道真如《三国演义》中是这么写的,哪怕对方占据兵力优势,天生神武的关大将军一声怒吼,然后颜良的河北军就被吓住了,战战兢兢不敢动,主动让开一条路,关羽依仗赤兔马跑得快,一下子就冲到颜良帅旗之下,一举将其斩杀,还提着颜良的头,大摇大摆的退了出来。众人目瞪口呆,完全相信他所言:“此人如插标卖首尔,吾取之头颅如探囊取物尔。”
>荀彧和荀攸是什么关系(荀彧和荀攸差几岁)
真实的战争,真有这么打的吗?实际上,颜良的确是关羽当众斩杀的,可文丑却非如三国演义所言,袁绍知道颜良被杀,又派不服气的文丑过去送人头,给关羽刷经验值,文丑是死于乱军之中的。虽说沮授也曾评价“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用”,可要直接在阵前斩杀,任关羽再厉害,会如此简单吗?实际上,关羽能一举斩杀颜良,离不开幕后一位战略大师的巧妙布局,以及他和张辽等人的密切配合,这位幕后导演则是曹操首席谋士荀彧的侄儿荀攸,没有他的神机妙算,神勇的关羽绝对很难有如此出彩的表现。
斩杀颜良这一战成为白马之战,乃官渡之战的前哨之战,有点类似于后来曹操和刘备争夺汉中时候,马超和张飞主导的下辩之战。那一战,马超和张飞全部战败,可他们却逃走了。而袁绍这一战,却导致颜良和文丑两大战将直接殒命。曹操与袁绍的大战,争夺北方的领导权,其实是沿着黄河展开的。比如说官渡,袁绍要进攻曹操,人员和装备,还有兵马和粮草,就一定要渡过黄河。这在古代,绝对是一件系统而庞大的工程,要知道,黄河虽为中华民族母亲河,可脾气却一直不太好,一直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那么,黄河容易渡河的地方,就被修建了渡口,比如官渡之战爆发地“官渡”其意就是官方的渡口之意,颜良被斩杀在白马,而白马在黄河的南岸,曹操辖下,也是一个重要的渡口。
颜良奉命攻打白马,目的是掩护主力部队渡河。就像是街亭之战,马谡奉命防守街亭,街亭一旦失手,那么曹魏的援军将能源源不断进入拢右,且兵力占据优势,这仗等于是没法打。同样,如果袁绍能攻克白马,建立起前进基地,那么后续主力部队能从容渡河,插入曹操的地盘,这仗将很难打。所以曹操想不输,必须全力阻止袁绍大军渡过黄河。沮授说颜良“良性促狭”,这点倒是真的,不然他不会一路狂奔,直插白马。可白马为要塞之地,尽管颜良进军迅猛,可这非平原之地的突袭,白马曹军守将刘延选择了据城坚守,并急告求援。
可怎么救呢?这时候该轮到荀湛出马了。他直接了当地指出,敌众我寡。要援救白马,不能这么直接了当地杀过去,很容易变成袁绍的“围点打援”,反而让自己陷入被动。白马渡的上游还有一个小渡口—延津渡口。我们完全可以大张旗鼓,从延津渡口插入到袁军地盘,去切断颜良军的后路。由于颜良的冒进,袁军肯定是忌讳这点的,必然会出大部队去阻击我们,但我们并非是去切断后路的,而是佯攻吸引袁大分兵,他的阻击部队一过来,我们就装作计谋被识破,赶紧撤退,如同当年的孙膑一样,与魏武卒一交手就立刻败退,吸引起阻击部队渡河追击。
人家觉得我们是围魏救赵,其实我们主攻的方向还是白马,当颜良他们觉得我们派出的部队少,而且主攻部队偷袭失败。他这边必然放松警惕,加大对白马的围攻,而疏忽防守。这时候,需要的是突将集中优势兵力突袭,定一举击溃颜良所部。实际上,袁军果然上当了,分出很大一部分兵力让文丑去阻击曹操的“切后路”部队。事情真如荀攸所料,袁军如此行动,这时候,就轮到关羽和张辽率领的突袭白马的部队发挥作用了。
《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第六》记载:“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关键是突然来那么多人,而且还是曹军精锐,冲击力特别强,颜良的攻城部队一下子就被冲散了,关羽才能趁乱斩杀颜良。我们可以想想,后来关羽围困樊城,获得擒于禁,斩庞德的辉煌胜利,可旋即徐晃等杀到,关羽的撤退,不也是阵型被徐晃突入冲散,不得已撤退吗?只是他还算有序撤退。
这个计策更妙的是人事的安排,如何袁军相信曹操真的是去“截断后路”?荀攸的安排是,曹操本人,包括曹氏诸位将领,还有荀攸本人,亲自去做诱饵,而去援救白马的呢?反而是关羽和张辽两位降将。这种安排,可谓绝妙,既能以假乱真,误导对方判断,更为重要的是,更是将立大功的机会直接给了他们,饱含着对他们人品和能力的充分信任。实际上,他们都是非常善于突击的出色骑兵将领,完美地完成了任务。
那么斩杀颜良呢?面对追击过来的文丑如何应对呢?很简单,荀攸的设计是,文丑是骄傲的,引诱他不断深入我境内,白马之胜传来,那么在类似“庞涓死于此树下”的境地,让他的军队哄抢我们败退丢弃的辎重,引诱一直追击却没带辎重的文丑所部,集中哄抢,这个时候,回合突袭白马成功的部队一起,以兵力上的优势,两面夹击,杀一个两面回马枪,一定能歼灭文丑所部,结果不出荀攸所料,文丑所部冒进追击,中计了,军队阵型一乱,很快陷入被集体屠杀的绝境,而他自己也死于乱军之中,史书并未记载其为关于所杀。
不得不说,在这场官渡之战的前哨之战,关羽“斩颜良,诛文丑”固然精彩绝伦,威震天下,可他除了他的善于突击,英雄神物之外,更离不开荀攸的神机妙算,因为计策再好,也需要执行力和能力非常优秀的将领才能完美之执行,先是主力奇袭白马,随后又是立刻回援歼灭文丑,这对主力部队的攻击性和机动性的要求是极高的,关羽和张辽,由于降将的身份,却又是不二的人选,荀攸,不但智计百出,对人性的认识也极为深刻。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萧玉南
参考资料:王正兴《这才是战争》、《三国志》卷三十六《关张赵马黄》、周鹏杰.《忠君济世思想的坚守者--荀攸命运悲剧根源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