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大学农垦大学)
黑龙江农业大学,始建于1958年,由前国家副王震将军亲自创办并担任第一任校长,学校原址在黑龙江省密山市裴德镇境内,2003年10月,由密山市整体搬迁至大庆市开发区,实现了办学地理位置的战略性迁移,从而彻底摆脱了长期制约学校发展的办学区位劣势。经过49年的发展,现已建设成为一所以农学为主,农学、工学、理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等七大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多科性大学。
创办时间主管部门
黑龙江省
李海涛、吕维峰、刘惕若、杨焕民
黑龙江农业大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中国·黑龙江·大庆
农林
省属全日制普通高校
公立大学
http://www.byau.edu.cn/
历史沿革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校由王震将军于1958年主持创建并亲任校长,校址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市裴德镇。1959年,时任农垦部部长兼八一农校校长的王震将军,给姜瑞元等在校领导来信:“决定在虎林新建农大校址。”但由于自然、资金等原因迁校计划停止。建校之初,校名为黑龙江铁道兵农垦局农业大学,期间还挂过密山农垦局农业大学。
1958年10月30日,王震将军在学校积肥现场会议上讲话说:“农学系八班要我给农大命名,还要共产主义的涵义。同志们,叫‘八一农大’行不行?”1959年6月8日,农垦部下发“关于八一农垦大学名称问题的通知”,学校正式定名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文革第二年,学校的一个派别组织“红色造反团”夺权成功,于1967年3月9日讲学校改名为军垦大学并成立了军垦大学革命委员会。2个月后又将学校改名为东北农垦大学。1967年4月30日,牡丹江地区革命委员会批复成立“东北农垦大学革命委员会”。
1969年9月2日,学校划归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管理,不久学校被撤销。
1973年,学校复校,时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农垦大学”。
1976年,兵团撤销,学校更名为“黑龙江农垦大学”。
1978年7月7日,校党委向上级请示恢复八一农垦大学校名。
1978年9月4日,省革命委员会正式批准恢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名。
2003年10月迁至大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
师资力量
截至2015年3月,该校共有教职工1441人,其中专任教师864人,教授166人、副教授25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57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538人。学校自主培养了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和青年龙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现有3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21个总局级领军人才梯队和4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先后有32名教师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学校还聘请了多名长江学者、龙江学者等知名学者担任“王震讲座教授”。
学科建设
截至2015年3月,该校专业涉及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等7大学科门类。学校拥有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硕士学位类型、4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流动站和科研工作站;拥有1个省重点学科群,4个省重点一级学科。
省重点学科群:黑龙江优质米生产全程产业化技术
省重点一级学科:作物学、兽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工程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作物学、兽医学
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农业机械化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农业工程、农业资源利用、兽医学、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植物病理学、预防兽医学、农业机械化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土壤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农业经济管理、、机械设计及理论、食品科学、作物遗传育种、基础兽医学、会计学、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植物营养学、临床兽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农药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企业管理、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
专业硕士学位类型:农业推广硕士(作物、园艺、农业资源利用、养殖、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信息化、农村与区域发展、设施农业)、工程硕士(农业工程、食品工程)、会计硕士(会计)、兽医硕士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农业工程
教学建设
截至2015年3月,该校飞行技术专业为校企合作办学、专致培养通用航空飞行学员的新增亮点专业,9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专业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2013年,该校共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3项、省级项目57项、立项校级项目130项。
国家级特色专业:农学、动物医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农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动物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省级重点专业:农学、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会计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电气化、生物技术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农学、动物医学、农业电气化
省级精品课程:兽医病理解剖学、兽医临床诊断技术、家畜传染病学、动物生理学、乳品科学与技术、作物栽培学、儒典《弟子规》与道德人生、普通植物病理学、微观经济学等
省级视频公开课程:中国文学与人生、科学认知动物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动物医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寒地作物栽培技术实验中心、工商管理学科、食品科学综合实验中心
黑龙江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三江水稻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阿城果蔬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大庆油田电力集团供电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黑龙江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畜牧兽医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海林农场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
科研平台
截至2015年3月,该校设有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测试中心、4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中心。另外还建有北大荒精神与文化研究所。2010年,大学科技园获批大庆市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到位地方政府专项支持资金300万元。
国家级科研平台:国家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省高校寒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高校保护性耕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高校牛病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省马铃薯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粮食副产物加工与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省高校动物医学实验室、省高校谷物副产品综合利用实验室、省高校农业机械化工程实验室、黑龙江省高校寒地作物种质改良与栽培重点实验室
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中心:寒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新型肥料研发工程中心等。
建设成果
2006年至2011年,该校共承担科研项目682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110项,获得科研经费7800余万元。获得各级奖励156项,其中,省部级奖项26项,省高校人文社科奖14项,“优质高产多抗大豆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项目获得了省长特别奖,“水稻植质钵育摆栽技术”项目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
发表各种学术论文230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52项,150余项成果和技术被采用和转让,累计创造经济效益80多亿元。通过“一局一点”建设和《八一农大科技服务垦区实施方案》的出台,全面推进落实“服务垦区行动计划”,为黑龙江垦区实现300亿斤粮食产能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 。
2013年,该校共获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立项282项(其中国家级26项、省部级49项),获批国家自然基金17项、社科基金1项,首次成为国家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项目首席专家单位;获批立项课题经费总额再超5000万元。科技成果获奖71项,其中省科技奖8项,数量创历史新高;获批国家专利129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45篇,其中四大检索论文87篇;出版著作26部。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3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图书馆共有纸质文献106.35万册,电子图书6156GB,中外文纸质期刊420种,各类数据库15个。
学术刊物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3月。1988年编入国家统一正式期刊行列,刊号为CN 23—1275/S。1990年由内部发行改为公开发行,1991年向ISDS中国国家中心申请登记获得了国际连续出版物刊号ISSN 1002—2090。主要刊登农业科学、农业工程、生物工程、食品工程、畜牧兽医、计算机应用、农业经济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成就。
学报为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英文磁带版)研制中心(CUJA)的正式成员。1997年变更为季刊,同年7月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1999年3月加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网络中心。2001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在“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200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新闻办审核备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被确定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获证书),同年,入选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获证书)。2005年,经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批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由季刊变更为双月刊。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标
1.以“麦穗”与“笔尖”为基本元素,笔尖下为建校年份,环以中英
文校名。
2.麦穗象征着农业,笔尖象征着科教。两者融为一体,巧妙互喻,富有艺术想象力。
3.三对麦粒似书卷和禾苗,具有生生不息、积厚成器之势;颜色的变化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底部的黑色象征着黑土地,上部的绿色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云纹线条则传递着中国文化气息。
校训
困知勉行 积厚成器
校风
唯实坚韧 团结创新
学校精神(八一农大精神)
艰苦奋斗 无私奉献 务实求真 负重致远
文化概况
截至2013年11月,该校共有校级学生社团38个,院级学生社团70个。多个社团获省、市级荣誉称号。绿谷之星环保协会曾获“全国优秀百佳社团”称号,经管ERP社团曾获“省级优秀社团”称号,人文学院马列协会曾获“黑龙江省青马工程先进社团”称号,社工连曾获“黑龙江省青少年基金会阳光活动优秀社团”称号,武术协会、云海书画协会曾获“大庆市优秀社团”称号。2011年6月14日,校园广播系统投入使用。截至2011年,该校有国家级优秀社团1个,省级优秀社团2个,市级优秀社团22个。
信息学院电子协会多次获国家级、省级电子设计一二三等奖。理学院数学建模社团多年参加东北三省数学建模联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并获得多个一二三等奖。校级社团组织过“大庆市四校联合环保知识竞赛”、“地球一小时”、“感动校园十大人物评选”、“四校全民轮滑活动”、“暑期支教”、“疯狂英语”等规模比较大型的活动。2011年,该校先后在光明日报、科技日报、黑龙江日报、农机化导报、北大荒日报、农垦日报、大庆日报、大庆晚报、大庆电台电视台、农垦电视台等校外媒体上刊发稿件80余篇。
参考资料
1.学校简介·黑龙江八一大学农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