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信仰(沿海地区民间信仰)

妈祖信仰沿海地区民间信仰

妈祖信仰是中国沿海地区汉族民间重要的信仰之一。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是北宋福建莆田湄洲屿的一位普通女子,姓林名默娘。她死后,乡人感其生前为民治病,海上救人的恩德,就在湄洲屿立庙祠之。虽仅“落落数椽”,但“祈祷无虚日”。庙后崖刻有“升天古迹”四字,号为“通贤神女”。这就是闻名中外的湄洲妈祖祖庙。

中文名

妈祖信仰

信仰诞生时间

987年妈祖羽化后,百姓立庙奉祀

信仰起源地

福建莆田湄洲岛

信仰宗教

道教

信仰类别

中国古代神灵

妈祖传说

清朝历史学家赵翼记下了一个很有趣的台湾海峡的妈祖传说。若遇海难向神明呼救时,称“妈祖”,妈祖就会立刻不施脂粉来救人。若称“天妃”则妈祖就盛装打扮,雍容华贵地来救人,所以会很晚才到。故海上都称“妈祖”,不敢称“天妃”,希望妈祖立刻来救海难中的渔船。[1]

而台湾的妈祖传说,大概都是妈祖用裙摆挡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军空投炸弹。二次大战期间,盟军丢两颗炸弹在大甲街上,一颗炸毁火车站一带;一颗未爆弹落在妈祖庙旁的市场边,当时镇殿妈祖的双手是张开的,汉族民间流传是镇殿妈祖显灵接炮弹,才使镇澜宫城内一带没有受到炸弹损伤。另外,朴子配天宫也有同样的故事,二战期间盟军丢了一颗导弹在朴子街上水塔附近,配天宫妈祖用裙摆将导弹接住丢入朴子溪中,使得朴子街免受战火的波及。,云林西螺、彰化县埤头合兴宫、屏东万丹万惠宫也有相似的传说。

也有妈祖让孩童起死回生等传说。北港朝天宫、大甲镇澜宫、彰化南瑶宫、新港奉天宫都有妈祖显灵让儿童死而复活的神迹,传说大意是:有一女性香客背着儿子(或曰孙子)一同前往,在进香途中其子(或孙)因中暑突然暴毙,女香客不得已祇得暂时将其尸体放置在庙后草寮中(或曰树林下),待进香返回时再做处理。不料回程时竟遍寻不到其尸首,女香客无可奈何祇得赶回家中,待其返抵家门,竟见其儿(或孙)正在门口游玩。询问其经过,孩童说是有一位阿姨带他回家,乃知是妈祖显灵让小孩死而复活。众所皆知,人死当然不能复生,此一神迹乃表示妈祖之神通广大,能使死者复活。

厦门忠仑神宵宫的村民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都到何厝顺济宫进香。有一次神宵宫妈祖到何厝顺济宫时,妈祖显灵,发现何厝—民家里有一小偷,令神童去抓小偷,最后小偷被抓到。这个故事一直流传于何厝与忠仑乃至整个厦门的民间。

另有一次,到顺济宫进香时,刚好何厝有一村民吃饭时被小竹丝阻塞喉咙数天不出,快到死亡边缘,妈祖显灵,即刻把小竹丝排出体外,该村民平安无事,这也成为佳话流传于民间。还有一次,是在抗日战争时,日本攻打厦门,神宵宫里放稻草,日本鬼子要放火烧庙,但是一直烧不起,日本鬼子胆颤心惊。这更是神奇!还有很多传说故事令神宵宫名声在外,家喻户晓,因此常有香客到此朝拜,香火鼎盛。

发展历史

有关妈祖的生平事迹,在地方文献记载中有一个逐步演变发展的过程,大致是宋代略简,元代演变,明代发展,清代完备或定型。这一演化过程不仅反映了历代不同的社会背景与思想观念、文化层次,而且还体现了汉族民间造神运动的一般规律。

目前,被人公认的南宋廖鹏飞撰写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是有关妈祖资料中最早的一篇,写于绍兴二十年(1150年),文载:“里有社,通天下祀之,闽人尤崇。恢阂祠宇,严饰像貌,岿然南面,取肖王侯。盖神有德于民,有功于国,蒙被爵号,非是列以彰其威灵也……”据廖氏所说,妈祖生前是位女巫,能预测人的祸福,而且每每应验,在当地群众中颇有影响,死后人们建庙祀之。邑人状元黄公度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遭贬赴平海军(今泉州)任了度判官时,曾观瞻圣墩“顺济庙”题诗一首:

枯木肇灵沧海东,参差官殿崒晴空。

平生不厌混巫姐,已死犹能效国功。

万户牲醪无水旱,四时歌舞走儿童。

传闻利泽至今在,千里桅樯一信风。[2]

黄氏认为妈祖在世时是位“巫媪”,死后人们依然信仰她。福建信巫由来已久,早在秦汉朝以前,闽越土著就崇信巫道。各地还有许多男巫或女巫,这在各地方志文献中屡见不鲜。显然妈祖是因事巫灵验而受到众多迷信者的崇拜。

妈祖“羽化”后,百姓立庙奉祀,崇拜者相信她的存在,遇事仍进庙祈祷,结果“有祷必应”。正如宋光宗皇帝诏曰:“……灵明丕着,惠泽民敷,累有御患之勋,今见救旱恤民之德。”嗣后,使人们对妈祖的认识发生了质的转变,逐渐由女巫变成女神,更加崇信妈祖的神力,“世传通天神女”(《仙真录·满溪社坛》)。在信巫拜神的思想观念盛行的环境里,人们相信天宇间的神明能庇护和指点众生,从而寄托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湄洲妈祖庙草建时期,与其他地方小神一样,影响范围有限。据《八闽通志》记载,妈祖于宋雍熙四年(987年)逝世,过十二年(即咸平二年999年),在湄洲岛隔海相望的平海卫建有一座妈祖宫,这是目前所知道的有确切年代记载的妈祖信仰传播的最早分庙。妈祖死后100年,元至元年(1086年),其信仰才扩大到距岛屿几十里外的涵江及江口一带。之后,继续蔓延至莆仙各地乃至省外、国外。

林默娘公园林默娘像

妈祖信仰影响

宋代妈祖信仰发生后,在福建范围内尤其沿海地区建庙立祀,南至泉州北到霞浦,妈祖庙像雨后春笋似地涌现出来。从此开始,妈祖名闻全省,同时也影响到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台湾等地。

宋代开始,妈祖信仰就传入广东地区。宋代广州建有“崇福夫人”祠庙,崇福夫人即妈祖,是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的封号。东莞地处广东珠江三角洲东部,虎门为珠江要塞,是广州出洋船只必经之路。官厅头天妃庙,建自宋代。潮阳位于广东东部沿海,有四座天妃庙。佛堂门天后庙(北庙)是宋咸淳二年(1266)建的,此庙的建立与商人祈求航海安全息息相关。

南宋福州商人经商于闽粤之间,妈祖信仰也就影响到香港地区。此外,元明清时期,妈祖信仰继续在广东沿海地区及海南岛等地影响,因而创建了许多庙宇。

宁波是宋代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口,因航海事业的发展,宋代鄞县就建妈祖庙据《鄞县志》、《宁波天后宫碑铭》记载,鄞县灵慈庙是浙江的开山祖师。临安的艮山顺济圣妃庙,于南宋开禧年间(1205~1207)建。

宋元时期,浙江妈祖庙寥若晨星,到了明清时期数量较多,分布在瑞安、温州、黄岩、台州、象山、奉化、定海、慈溪、上虞、萧山、余姚、山阴(绍兴)、丽水等地。

上海的天妃宫在小东门外,古称顺济庙,创自咸淳七年(1271)。这是由福建海商建立的一座妈祖庙,“香火之盛,甲于一方”。

江苏妈祖庙,宋代建的有苏州、江阴、丹徒等庙宇。宋代苏州号称东南都会,丝织手工业发达,天妃宫在北寺东,宋元佑间(1086~1094)创。江阴“圣妃庙,在君山正庙。······嘉定十七年(1224)侯纲创立”。丹徒天妃庙“在坚土山东,旧在潮闸之西,宋淳佑间(1241~1252),贡土翁戴翼迁创于此。太学博士李丑父为记。”该庙原在京口(镇江)之湄,由于庙祀,迁创于江口坚土山东。

在北宋末年,妈祖信仰已经在山东半岛传播了。出于政治需要,宋徽宗下令在山东蓬莱阁之西建立天后圣母庙。宣和四年(1122),福建海商又建立庙岛天后宫。

台湾苏澳镇南方澳南天宫的纯金妈祖神像

参考资料

1.台湾海神妈祖信仰分灵习俗·莆田文化网

2.妈祖信仰发展史略·莆田文化网

关键词:妈祖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