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林(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
刘长林,男,毕业于上海大学,法学博士,现任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中国近现代社会史、中国近现代人物研究。
中文名刘长林
上海大学
教师
中国近现代思想史
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
科研成就
论文
(1) 刘长林,略谈西汉抑商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2期 ,第97-102页,《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经济史》1984年第6期,《中国历史学年鉴(1985)》第20页有介绍。
(2) 刘长林,试评梁漱溟对东西人生态度的理解,《学术界》1991年第4期,第34-40页,《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伦理学》1991年第10期,第74-80页
(3) 刘长林,也谈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学术界》1994年第1期,第50-55页
(4) 刘长林,“五?四”思想家关于人的解放道路的思考《安徽史学》1994第2期, 第50-53页
(5) 刘长林,试论胡适和梁漱溟对孔子人生哲学的现代阐释和转换,《人文杂志》1994年4期,第33-41页,《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史》1994年第10期
(6) 刘长林,试论陈独秀评判孔子之道的历史作用――兼与林毓生“陈独秀全盘反孔说”商榷,《孔子研究》1995年第2期,第103-110、121页
(7) 刘长林,陈独秀人性观述评,《安徽史学》1996年第1期,第66-68页
(8) 刘长林,析胡适对传统人性学说的现代阐释,《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第10-18页,《高等学校学报文摘》1998年第3期摘要介绍
(9) 刘长林,试析梁漱溟对中国传统人生态度的阐说,《学术月刊》1998年第2期,第84-91页
(10) 刘长林,梁漱溟生命化的人性本善论述评,《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第36-42页
(11) 刘长林,论《新民说》对近现代人格的初步构建,《学术界》1998第4期,第32-37页
(12) 刘长林,论陈独秀对新青年人生观的构建,《陈独秀研究》第1辑,第270-290页,东方出版社1999年版,《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99-2000)》第60页,陈独秀研究栏目有介绍,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3) 刘长林,科玄论战:重建人生哲学的理论冲突,《探索与争鸣》2000年第10期,第44-46页
(14) 刘长林,论陈独秀对科玄两派的批评,《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第27-33页
(15) 刘长林,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现代重建的由来和契机,《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第23-29页
(16) 刘长林,梁漱溟对儒家圣贤人格说的现代重构,《孔子研究》2001年第5期,第86-96页,《中国哲学年鉴2002》第60页、《中国儒学年鉴2002》第81页介绍
(17) 刘长林,论胡适对现代自由人格的建构,《胡适研究》第3辑,第291-314页,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8) 刘长林,论胡适对中国宗教信仰及现代走向的研究,《世界宗教研究》2003年第1期,第110-121页
(19) 刘长林、钱锦晶,论五四思想家对自杀现象的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研究》(16辑,2002年12月,韩国);《史学月刊》2003年第6期,第59-68页;《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5期,第156页
(20) 刘长林,论科玄论战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特征,《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第14-20页
(21) 刘长林、李云飞,试析陈独秀的“以科学代宗教”思想,《安徽史学》2005年第3期,第113-118页
(22) 刘长林,儒学人生哲学的意蕴及现代价值——梁漱溟的阐释及其启示,《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学林出版社2005年8月版,第173-189页
(23) 刘长林,以道德代宗教与伦理本位社会的和谐——梁漱溟论中国文化要义的解读,《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林出版社2005年9月版,第294-317页
(24) 刘长林、高晓峰,新青年派对国民新价值观的言说 ,《上海市革命史资料与研究》(5),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2月版,第120-138页
(25) 刘长林,运动激愤式自杀行动社会意义的赋予——以五四运动中的自杀事件为例,《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版,第47-64页,获年会优秀论文奖
(26) 刘长林,五四后期社会改造思潮研究状况述评,《现代上海研究论丛》第3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12月版,第210-234页
(27) 刘长林,梁漱溟的乡村建设与精神危机的救治,《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12月版,第137-161页
(28) 刘长林、班彦美,解决中国问题的“道德本位”思想倾向——五四时期陈独秀与杜亚泉道德观之比较,《理论学刊》2008年1期,第109-114页
(29) 刘长林,储天虎,陈独秀早期国防观探析,《军事历史研究》,2008年1期,第153-163页
(30) 刘长林,关于运动激愤式自杀社会意义赋予的探讨——以中国1919-1928年社会运动中的自杀事件为例,《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第99-106页
(31) 刘长林,林德杨自杀的意义,《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第574-578页
科研项目
[1]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5BSH017):自杀问题防范与处理的中国经验研究。
[2]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一般项目(2013BLS003): 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中的自杀问题研究。
[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一般项目(11YJA770029): 上海处理自杀问题研究。
[4]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一般项目(2007BLS002):运动激愤式自杀行动社会意义的赋予——以1919-1928年社会运动中的自杀事件为例。
[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93CZX011):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现代转换与当代走向研究。
人才培养
专著
[1] 《中国人生哲学的重建——陈独秀、胡适、梁漱溟人生哲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 《自由的限度与解放的底线——民国初期关于妇女解放的社会舆论》,上海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3]《社会转型中一种极端行为研究——1919-1928年爱国运动中的自杀与社会意义》,上海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荣誉表彰
[1]2010年,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义和团运动的话语分析,获上海市第八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
[2]2006年,《运动激愤式自杀行动社会意义的赋予——以五四运动中的自杀事件为例》,获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3] 2002年,《中国人生哲学的重建——陈独秀、胡适、梁漱溟人生哲学研究》,获上海市第三届历史学会奖。
社会任职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特约研究员
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
上海新四军研究会理事
上海市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学会副秘书长
陈独秀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研究中心副主任[1]
参考资料1.刘长林·上海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