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樱(近代女作家)

沉樱近代女作家

沉樱原名陈瑛,笔名沉樱、小玲、陈因等。1907年4月16日生于山东省潍县城里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成长起来的女作家。本名陈樱。"沉"与"陈"谐音,"樱"系指樱花。

1907年4月16日生于山东省潍县城里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成长起来的女作家。本名陈樱。1925年考入上海大学中文系,开始发表作品。两年后转入复旦大学。1934年去日本专攻日本文学。1935年回国,与诗人、翻译家梁宗岱结婚。抗战八年蛰居重庆,1946年任上海市实验戏剧学校教员,次年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1949年去台湾,一直在中学任教达17年,1967年退休,后赴美国定居。

1988年病逝。

本名

陈樱

别名

陈瑛

所处时代

近代

出生地

山东省潍县

出生日期

1907年4月16日

逝世日期

主要作品

《春的声音》

主要成就

1934年去日本专攻日本文学。

人物生平

沉樱(1907年-1988年),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陈锳。笔名小铃、非兆、陈尘英、陈因等。山东潍县人。1907年出生,父亲陈寄园。[1]

1907年4月16日,沉樱生于山东省潍县城里一个有文化的中产阶级家庭。

1920年,随家迁居济南,住正觉寺街吉仁里。翌年,入山东省立第一女子中学,在山东省立第一女子中学读书期间,沉樱遇到了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国文老师顾随。顾老师文才出众,还拥护新文学。在顾老师的影响下,沉樱喜欢上了鲁迅、周作人等语丝派作家的作品。

1924年,17岁的沉樱随家南下。

1925年,考入共产党领导的上海大学中文系,开始发表作品。两年后因学校被国民党封闭,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

1928年11月,沉樱的课业习作《回家》在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望道主编的《大江月刊》第二期发表(署名陈因),茅盾读后,曾致信编者问“陈因何许人,是青年新秀,还是老作家化名?”且又在该刊12月号第三期上撰文称许:“《回家》一篇的风格是诗的风格,动作发展亦是诗的发展,此等风格,文坛上不多见。”此后沉樱又连续发表了多篇短篇小说。

1929年8月,她在《北新》半月刊第三卷第15期发表短篇小说《欲》时,始用“沉樱”为笔名。这缘于她对周氏兄弟翻译的日本小说的喜爱:“沉”是陈的谐音,“樱”系指美丽的樱花。

1929—1935年间,沉樱共出版了五个中短篇小说集:《喜筵之后》(1929年,北新书局)、《夜阑》(1929年,大光书局)、《某少女》(1929年,北新书局)、《一个女作家》(1935年,北新书局)、《女性》(1935年,生活书店)。

1934年去日本专攻日本文学。

1935年回国,与诗人、翻译家梁宗岱结婚。抗战八年蛰居重庆,1946年任上海市实验戏剧学校教员,次年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1948年沉樱到台湾后,执教于苗栗县头份镇著名的私立中学——大成中学。1949年去台湾,一直在中学任教达17年,1967年退休,后赴美国定居,直到病逝。

早期小说多写青年男女爱情,也写贫困人民的悲苦生活,描写细腻,散文朴素可亲。到台湾后自费出版过《沉樱散文集》,此书绝版多年后在1986年以《春的声音》为书名重新出版。

个人作品

《喜筳之后》(短篇小说集)1929,北新

《夜阑》(短篇小说集)1929,光华

《某少女》(短篇小说集)1929,北新

《女性》(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

《一个女作家》(短篇小说)1935,北新

沉樱散文集1972,(台湾自刊本)增补本改名为,《春的声音》,林海音编,1986,纯文学。

主要影响

沉樱的小说多写处于恋爱婚姻中的知识女性的情感世界,虽远离时代风云,格局较小,但描写细腻精致,语言优雅流畅,对其时一些女作家直白说教的“问题小说”,在艺术上有某种超越性。

翻译家

沉樱亦是一位翻译家。抵台后主要精力用于翻译,共译过20来本欧美名家的小说和散文,1967年,沉樱60岁。她自费印刷出版了自己翻译的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小说集《一位陌生女子的来信》。出版后引起了强烈反响。该书历经30年而不衰,至今仍畅销于台湾和海外,几乎成为这部名作的中文“定本”。其余有茨威格的长篇小说《同情的罪》,赫尔曼/黑塞的《悠游之歌》《车轮下》《拉丁学生》,还有《毛姆小说选》等等。

轶事典故

山东脾气

关于沉樱和梁宗岱的分手,台湾女作家潘琦君在文章中写道:“思薇说她母亲对父亲一直是又爱又恨。他们俩其实都相互的欣赏,相互的关爱,但因两个人个性都太强,永远无法相爱。母亲毅然离开父亲,并不一定是因为父亲对她用情不专,而是由于性格不合。”在重庆时曾与沉樱邻居多年的好友赵清阁回忆说:“沉樱热情好客,朋友们都喜欢接近她。为了家务之累,她不能常写作了,心里不免烦恼,常和宗岱闹脾气。宗岱性情耿直,也不谦让,终于两人吵了几年分开了……”沉樱的山东人脾气性格,使她不顾朋友的劝阻,带着年幼的子女离开大陆,远赴他乡。据赵清阁回忆,沉樱赴台前,她曾与方令孺劝阻,“但她个性很强,表示要走得远远的,永世不再见到梁宗岱。这是恨,但也是因爱而恨!他们的矛盾主要还在于宗岱希望她做贤妻良母,而她偏偏事业心很重。据说当年梁宗岱也曾从广西飞到上海,希望至少阻止子女赴台。未果。”

沉樱与梁宗岱

沉樱说的“山东人的脾气”,实际道出了她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女性的自尊与坚强。潘琦君曾在文章中说她去美国看望晚年的沉樱,一起到屋外拍照时,潘琦君去扶她,她不让扶,我知道她的心情,是愿意让老友看到她能自己健步行走。“当潘琦君要和她拍一张她坐在轮椅里的照片,她说:“不要,你坐在里面,我站在你旁边。”拍照时,她要戴眼镜,“戴上眼镜比较象样些。”——“她总是希望朋友们看到她整齐的仪容。”潘琦君写道。在美国时,沉樱喜欢邻儿女租房单住,说“既有依靠,又能独立”。而她独自抚养三个儿女成人,更显出了她的坚强。也正因此,她拥有了自己独立的世界,赢得了朋友的尊敬和爱戴。

人际关系

父亲陈寄园、前夫马彦祥、丈夫梁宗岱、长女梁思薇

人物评价

章诒和女士盛赞沉樱:"我正在阅读沉樱,她的散文简约纯朴,感情真挚,不眩惑于奇巧华丽,不刻意追求艺术特色。我能学到她的一半,就满足了。可能一半也学不到。"[2]

在台湾文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沉樱的小说创作不如散文、散文的成就不如翻译,这一评价据说曾得到过沉樱本人的认同。

有研究者认为,现代女性的自处问题(如何自怜、自珍、自强、自卫)这一20世纪女性写作的最大主题,可以说最早始于沉樱。她笔下的女主人公已经从追逐自由婚姻、新式生活的兴奋中走出,开始理性地面对女性在婚姻感情中的性别和角色定位。

参考资料

1.沉樱·全历史

2.沉樱·历史记

关键词:沉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