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鸭跖草(鸭跖草属鸭跖草科草本植物)
紫鸭跖草(拉丁学名为:Setcreasea purpurea Boom),又名紫竹梅、紫叶草、紫锦草等,为鸭跖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20-30厘米,叶长圆形,略有卷曲,紫红色,被细绒毛。茎紫褐色,初始直立,伸长后呈半蔓性,呈地被匍匐状。春夏季开花,花色桃红,有变种,叶上有白色条纹。花小、白色,夏秋开放。在日照充分的条件下茎叶均呈深紫色且花量较大。
中文学名紫鸭跖草
紫竹梅、紫锦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鸭跖草亚纲
鸭跖草目
鸭跖草科
鸭跖草属
紫鸭跖草
原产墨西哥
Setcreasea purpurea Boom
作用
叶色美观,为著名的观叶植物,性强健,生长快;可用于庭院的花坛、园路边、草坪边或用于镶边植物,或植于石墙的石隙中用于立体绿化,也适合与其他色叶植物配植营造不同色块景观;盆栽可用于居室绿化。[2]
栽培技术
扦插基质:就是用来扦插的营养土或河砂、泥碳土等材料。家庭扦插限于条件很难弄到理想的扦插基质,建议使用已经配制好并且消过毒的扦插基质;用中粗河砂也行,但在使用前要用清水冲洗几次。海砂及盐碱地区的河砂不要使用,它们不适合花卉植物的生长。扦插枝条的选择:用来扦插的枝条称为插穗。把茎杆剪成5~8公分长一段,每段带三个以上的叶节,也可用顶梢做插穗。
扦插后的管理:
温度:插穗生根的最适温度为18℃~25℃,低于18℃,插穗生根困难、缓慢;高于25℃,插穗的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烂,并且温度越高,腐烂的比例越大。扦插后遇到低温时,保温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来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来;扦插后温度太高温时,降温的措施主要是给插穗遮荫,要遮去阳光的50~80%,同时,给插穗进行喷雾,每天3~5次,晴天温度较高喷的次数也较多,阴雨天温度较低温度较大,喷的次数则少或不喷。
湿度:扦插后必须保持空气的相对湿度在75~85%。可以通过给插穗进行喷雾来增加湿度,每天1~3次,晴天温度越高喷的次数越多,阴雨天温度越低喷的次数则少或不喷。但过度地喷雾,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烂,因为很多种类的病菌就存在于水中。
光照:扦插繁殖离不开阳光的照射,但是,光照越强,则插穗体内的温度越高,插穗的蒸腾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于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后必须把阳光遮掉50~80%。
上盆:小苗装盆时,先在盆底放入2~2公分厚的粗粒基质或者陶粒来作为滤水层,其上撒上一层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作为基肥,厚度约为1~2公分,再盖上一层基质,厚约1~2公分,然后放入植株,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
上盆用的基质可以选用下面的一种。菜园土:炉渣=3:1;或者园土:中粗河沙:锯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叶土中的一种。或者草炭+珍珠岩+陶粒=2份+2份+1份;菜园土+炉渣=3份+1份;草炭+炉渣+陶粒=2份+2份+1份;锯末+蛭石+中粗河沙=2份+2份+1份。上完盆后浇一次透水,并放在遮荫环境养护。
湿度管理:喜欢湿润的气候环境,要求生长环境的空气相对温度在60~75%。
温度管理:最适生长温度为18℃~30℃,忌寒冷霜冻,越冬温度需要保持在10℃以上,在冬季气温降到4℃以下进入休眠状态,如果环境温度接近0℃时,会因冻伤而死亡。
紫鸭跖草在夏季:
1、加强空气对流,以使其体内的温度能散发出去;
2、放在半荫处,或给它遮荫50%;
3、给它适当喷雾,每天2~3次。
在冬季:
1、搬到室内光线明亮的地方养护;
2、在室外,可用薄膜把它包起来越冬,但要每隔两天就要在中午温度较高时把薄膜揭开让它透气;
光照管理:怕强光直射,需要放在半荫处养护,或者给它遮荫70%。放在室内的养护的,尽量放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并每隔一、二个月移到室外半荫处或遮荫养护一个月,以让其积累养分,恢复长势。
肥水管理:对肥水要求多,但最怕乱施肥、施浓肥和偏施氮、磷、钾肥,要求遵循“淡肥勤施、量少次多、营养齐全”的施肥(水)原则:
春、夏、秋三季:这两个季节是它的生长旺季,肥水管理按照“花宝”——“花宝”——清水——“花宝”——“花宝”——清水的顺序循环(最起码每周要保证两次“花宝”),间隔周期大约为:室外养护的1~4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放在室内养护的2~6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浇水时间尽量安排在早晨温度较低的时候进行。夏季在早晨或傍晚温度低时浇灌,还要经常给植株喷雾。
冬季:在冬季休眠期,主要是做好控肥控水工作,肥水管理按照“花宝”——清水——清水——“花宝”——清水——清水顺序循环,间隔周期大约为7~10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浇水时间尽量安排在晴天中午温度较高的时候进行。
药用功效
紫鸭跖草(《广西中药志》)
【异名】血见愁(《广西中药志》),鸭舌草、本山金线连、鸭舌黄(《泉州本草》)。
【来源】为鸭跖草科植物紫露草的全草。
【采集】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
【性味】《广西中药志》:“味淡甘,性凉,有毒。”
【归经】①《广西中药志》:“入心、肝二经。”②《泉州本草》:“入肝、胆、肾、膀胱四经。”
【功用主治】活血,利水,消肿,散结,解毒。治痈疽肿毒,瘰疬结核,淋病。
①《广西中药志》:“活血,止血,解蛇毒。治蛇泡疮,疮疡,毒蛇咬伤,跌打,风湿。”
②《泉州本草》:“利水退癀,散结败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宜忌】《广西中药志》:“孕妇忌服。”
【选方】①治痈疽肿毒:鲜紫鸭跖草、仙巴掌捣敷。(《泉州本草》)
②治腹股沟或腋窝结核:鲜紫鸭跖草二两。清水煎服。或加仙巴掌合煎。(《泉州本草》)
③治蛇泡疮:紫鸭跖草叶,煎衣洗。(《广西中药志》)
④治诸淋:鲜紫鸭跖草一至二两。合冰糖煎服。(《泉州本草》)[1]
养护漫谈
秋季繁殖紫鸭跖草有哪些优点
紫鸭跖草最宜在秋季繁殖,因为秋天繁殖有3个优点:
①容易成活,生长迅速,短时间即可满盆。
②生长茎不高,生长叶较旺,易于冬天生长。
③来年开花多,美不胜收。秋季繁殖,以扦插为宜。剪取老茎约10厘米,在节下剪平,插之一半,半月后即可生根,并从侧面抽芽。
培植应坚持“三多”:①水多。平时要保持盆泥湿润,过干会少长叶,徒长茎,茎亦弱,叶也小,同时会折叶下垂。除注意浇水外,还需经常向叶面喷水。
②肥多。紫鸭跖草嗜肥,肥多则叶多且肥大,故一经常施以液肥。
参考资料1.紫鸭跖草·国家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紫竹梅·植物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