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一笑(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宗典故)
拈花一笑,佛教语,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宗典故,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二是指彼此默契、心神领会、心意想通,比喻心心相印、会心。
名称拈花一笑
niān huā yī xiào
褒义,谓语
联合式
niān huā yí xiào
拈花微笑
《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
佛教语
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
出处
《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世尊在 灵山 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 迦叶尊者 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 摩訶迦叶 。’”
明 通容 《祖庭钳锤录》附《宗门杂录》:“ 王荆公 语 佛慧泉禪师 云:‘余顷在翰苑偶见《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三卷,谓 梵王 至 灵山 以金色波罗夷花献佛,捨身为床座,请佛説法。世尊登座拈花示众,人天百万悉皆罔措。独有 金色头陀 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分付 摩訶迦叶 。’”此为佛教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公案。后以喻心心相印,会心。 清 李渔 《奈何天·巧怖》:“伊为新至我,我是旧来伊,拈花一笑,心是口,不劳詮諦。羡只羡你这乖菩萨,巧 阿弥 ,降魔秘诀授凭谁?”亦省作“ 拈花 ”。
清 钱谦益 《寄严道彻太守》诗:“蒲团已悟拈花案,尺素争传倒薤书。”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闵预》:“学簪花而捨拈花,何为不可;倩贝叶以充红叶,何便如之。”[2]
用 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彼此心意一致
示 例
清·李渔《奈何天·巧怖》:“伊为新至我,我是旧来伊,~,心是口。” 成语示例
伊为新至我,我是旧来伊,~,心是口。 ◎清·李渔《奈何天·巧怖》
成语典故
1、《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尔时大梵天王①即引若干眷属来奉献世尊②于金婆罗华③,各各顶礼佛足④,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即拈奉献金色婆罗华,瞬目扬眉,示诸大众,默然毋措。有迦叶⑤破颜微笑。世尊言:“吾有正法眼藏⑥,涅盘⑦妙心⑧,即付嘱于汝。汝能护持,相续不断。”时迦叶奉佛敕,顶礼佛足退。
2、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卷一:世尊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⑨,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① 大梵天王:佛教语,印度神话中世界万物的创造者,地位相当于中国的盘古。因为他善恶不分,所以既是世间万物的创造者,也是魔鬼、灾难的制造者。他高兴的时候,世间安稳,万物兴盛;他愤怒的时候,世间不安,灾难欉生,众生苦恼,连草木也不能幸免。 ② 世尊:佛陀的尊称,指佛祖释迦牟尼,简称为佛,佛教的创始人,俗姓乔达摩,名悉达多,因为他是出生于释迦族的一位圣人,故被尊称为释迦牟尼(即“释迦族的圣人”)。 ③ 金婆罗华:金色的婆罗花,(一说紫色的金莲花),“华”为“花”的通假字。 ④ 顶礼佛足:礼拜佛陀的足,这是佛教最隆重的敬礼法。 ⑤ 迦叶:摩诃迦叶尊者,佛祖的大弟子,后成为印度禅宗初祖,至第二十八代达摩时传入中国,中国奉达摩为禅宗始祖。 ⑥ 正法眼藏:佛教语。正法是指全体佛法,眼是指普照宇宙,藏是指包含万有。 ⑦ 涅盘:梵语的音译,旧译“泥亘”﹑“泥洹”。意译“灭”﹑“灭度”﹑“寂灭”﹑“圆寂”等。是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熄灭生死轮回后的境界。 ⑧ 妙心:奥妙的心法。心法:佛教语,指经书典籍以外传授的佛法。 ⑨ 实相无相: 相:事物的外形和状态。佛教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在一定因缘条件下形成的,都是空幻无实的;空是一切事物的本质,虽然体现于具体的万物,然而它本身却是没有形象、没有聚散生灭、超越于一切万有之上的,难以用文字来表达。 实相:佛教语,指世间事物本来的面貌或状态。佛教认为,实相也就是无相、空相。 无相:佛教语,与“有相”相对,是指摆脱对一切事物的有相认识后感悟真知的最高境界,即“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有相:佛教语,指具有外形、能区别于其它事物、会生灭变化的事物。因为佛教认为万有皆空、心体本寂,所以“有相”就是“造作之相”或“虚假之相”,本质其实还是“无相”。 注:此段引用自“拈花一笑”的博客,原文为拈花一笑编写。
白话译文
有一次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上请佛祖释迦牟尼说法。大梵天王率众人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佛祖,隆重行礼之后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罗花,意态安详,却一句话也不说。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觑,唯有摩诃迦叶破颜轻轻一笑。佛祖当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熄灭生死、超脱轮回的奥妙心法,能够摆脱一切虚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处难以言说。我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现在传给摩诃迦叶。”然后把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与迦叶。这就是禅宗“拈花一笑”和“衣钵真传”的典故。中国禅宗把摩诃迦叶列为‘西天第一代祖师’。 注:此段引用自“拈花一笑”的博客,原文为拈花一笑编写。
典故深意
佛祖所传的其实是一种至为详和、宁静、安闲、美妙的心境,这种心境纯净无染、淡然豁达、无欲无贪、无拘无束、坦然自得、不着形迹、超脱一切、不可动摇、与世长存,是一种“无相”、“涅盘”的最高的境界,只能感悟和领会,不能用言语表达。而迦叶的微微一笑,正是因为他领悟到了这种境界,所以佛祖把衣钵传给了他。 注:此段引用自“拈花一笑”的博客,原文为拈花一笑编写。
禅宗故事
拈花一笑”是禅宗的一个故事。说是有一天,教主释迦牟尼上大课,众多弟子眼巴巴地望着他,他却一句话也不说。伸手从讲台上的花盆中,拿起一朵花,在手中转来转去,好像在暗示着什么。弟子们谁也不懂老师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这就是“释迦拈花”。
释迦有个大弟子,叫迦叶。佛经记载,看见释迦拈花,迦叶“破颜微笑”。宗教堂会,戒律极严。可就在这鸦雀无声中,迦叶尊者竟然“噗嗤”一笑,尽管不是开怀大笑,只是微笑,也是大大出乎常规的。这就是“迦叶微笑”。 这师徒两人神神怪怪的行为,合在一起,就叫做“拈花微笑”。
紧接着,释迦牟尼讲话了:“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意思是说:徒儿们听好了,我有绝妙高招,可以直接悟道,刚才已经传授给迦叶同学了啦。你们要学,就问他去吧! 据说,这也就是禅宗的起始。禅宗的特色就是:传道授学,讲求心领神会,无需文字言语表达。我不懂禅学,但我喜欢禅宗的意境,那对世间美好的领悟,世间最美好的事物莫过于花,我喜欢去默默的领悟花的语言!
我喜欢昙花的刹那灿烂。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时间轰轰烈烈地迸发出来。全部的梦想和激情,壮烈与喝彩,顷刻间挥洒净尽,淋漓快意。
望尽了烂漫辉煌的一刻,终有落樱缤纷。残红善舞。你本来是灿烂过的,因此不怕被遗忘;你本来是热烈过的,因此甘于安守一份不可言喻的静默。就这样,你把一生的光阴凝成时光长河中那一瓣恒久的心香。笑靥如你,真情如你,希望如你,生命亦如你。
我喜欢兰花的清幽。就那么简简单单的几片叶子,就一朵或几朵白色的小花,却历经千年,依然悠远飘逸。习惯了寂寞,不以无人而不芳。淡淡的,一体青凝不染尘。一种从容的生活状态,不是甘于平庸而是细腻地去感受生活中并不缺少的快乐。远离了喧嚣繁杂,空谷晨钟,不是自耳畔响起,而是自心田深处某个被遗忘的角落。青青一线,暗香浮动。一切如花,花如一切。所以,佛祖拈花而迦叶微笑;这一笑,便是整个世界。
人生亦是如此,或绚烂如夏花,或如秋叶飘零,不管成败荣辱,从容面对吧。 生命如同四季,风露荣枯。知春、识秋,拈花拂雪,活出个淡雅人生。
参考资料1.拈花一笑的成语解释及意思·在线成语词典
2.拈花一笑的意思·查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