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锡培(远东控股创始人)

蒋锡培远东控股创始人

蒋锡培,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局,高级经济师,中共十六大代表。1990年2月,蒋锡培自筹资金180万元,征地3亩,带领28名青年好友,在无锡市经济最薄弱乡镇之一的宜兴市范道乡,创办了范道电工塑料厂。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200余亿元资产,员工10000余名,品牌价值评估165.52亿元,年销售超两百亿,以电线电缆、医药、房地产、生化和投资为核心业务的大型民营股份制企业集团,在全国近百个大中城市设有200余家营销机构,电线电缆产销已连续16年位居全国第一。

中文名

蒋锡培

籍贯

江苏省宜兴市

性别

国籍

中国

出生年月

1963年4月

职业

高级经济师,企业家

政党

中国共产党

简历

蒋锡培

太湖的美,秀丽与雄壮并生,令世人为之神往。

江南无锡宜兴,自古以来山水秀丽、气候温润,是陶的古都、茶的绿洲、竹的海洋、洞的世界,也是著名的教授之乡。

江南的乡镇如同今天民营经济的地域反差,当初发展也不平衡。宜兴市范道过去被称为“范道茅舍”,意为过往船民和客商歇脚的地方。

蒋锡培,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局,高级经济师,中共十六大代表,江苏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江苏省十一届、十二届人大代表,全球中小企业联盟副,亚洲制造业协会副会长,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国公益事业促进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副会长,江苏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江苏省光电线缆商会会长,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副,江苏省企业联合会、江苏省企业家协会副会长。1963年4月出生于太湖之滨——宜兴市范道乡洋埝村。高中毕业后,他当过钟表匠,办过仪表厂。1990年2月,27岁的蒋锡培自筹资金180万元,征地3亩,带领28名青年好友,在无锡市经济最薄弱乡镇之一的宜兴市范道乡,创办了范道电工塑料厂,也就是今天资产超两百亿的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二十多年来,在他的领导下,远东始终保持行业领先的发展速度,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200余亿元资产,员工10000余人,品牌价值评估165.52亿元 ,年销售超两百亿,以电线电缆、医药、房地产、农化和投资为核心业务的大型民营股份制企业集团,在全国近百个大中城市设有200余家营销机构,电线电缆产销已连续16年位居全国第一。远东控股集团是“全国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中国经济顶梁柱千家工业企业”、“中国最具竞争力大企业集团”、“中国诚信经营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以及“中国质量服务信誉AAA级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500强”、“中国机械工业500强”、“亚洲品牌500强”、“中国电气产品制造十大领军企业”、“2011CCTV中国年度品牌”、“2012CCTV中国年度品牌”、福布斯“中国顶尖企业100榜”,名列“第七届中国电气工业100强”第2位,先后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ISO10012计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以及美国FMRC、UL认证。产品获得国家质量免检证书和“中国名牌产品”、“中外名牌产品”称号。

远东控股集团董事局蒋锡培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杰出跨世纪科技人才”、“全国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慈善企业家”、“中国十大民营企业家”、“中国品牌建设十大突出企业家”、“中国工业行业领军人物”、“中国企业改革与创新十大风云人物”、“2007十大社会公益人物”、“2007品牌中国年度人物”、“2008亚太最具社会责任感华商领袖”、“2008创业中国年度十大公益人物”、“影响中国.改革开放30年十大经济人物”、“2008全球华商领军人物”、“品牌中国30年30人”、“2008中国关爱民生公益模范人物”、“2008CCTV中国十大经济年度人物 ”、“2009安永企业家奖”、“全球华商十大首善”、“2010-2011中国企业品牌领军人物”、“中国最受尊敬的民营企业家”、“中国工业先锋人物”“2012苏商商帮领军人物”等荣誉称号。2002年当选为中共十六大代表,先后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蒙代尔世界经理人成就奖”、“亚太最具创造力华商领袖奖”、“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贡献奖章”、“亚洲品牌创新人物奖”、“全球杰出华商奖”等奖项,先后受到、胡锦涛、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李源潮、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多次亲切接见。

抉择

从落榜生到修表匠

蒋锡培

20多年前,太湖和今天同样地美丽,然而在那个困顿的年代,有谁会去留意太湖的秀美呢?范道乡,这个鱼米之乡无奈地在物质的匮乏中挣扎。世代在太湖之滨劳作的蒋盘兴、杜玉珍夫妇,也和大家一样为生计而发愁。这一家的第五个孩子恰好高中毕业,他就是蒋锡培。蒋锡培看着父母因愁而生的皱纹,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考上大学,跳出农门,让父母亲过上好日子。

然而要穿过高考这根充满着偶然性的独木桥,又谈何容易。

榜下来了,蒋锡培却名在孙山之外。

父母和家人还是寄希望于他上大学。蒋锡培陷入了沉思:路在哪里?

时代毕竟给他带来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他觉得,高考落榜固然意味着他失去了一次机遇,但自己的人生道路不能被动地由命运选择,而要主动地去创造命运。于是他和哥哥一起,从太湖跨到西湖,来到杭州修理手表。天资聪慧加上刻苦认真,使蒋锡培很快学成了一身好手艺。过人的技艺和诚信的人格,使他在当地修表行里名声鹊起。他喜欢修理钟表这个职业。在这个看似枯燥琐碎的行业中,他感悟到一种深意:时针分针轻轻转动,它们是真正伟大的力量,世界上可以发生许多事情,但没有什么能阻挡时针的前进。这个意象便是推动着蒋锡培向新的方向奔逐的力量源泉。人做事都是有目标的。蒋锡培来杭州修表时,给自己订下了一个很是宏伟的目标——5万元。谁知这个目标很快就被超越了。从那一天起,蒋锡培一直在思索:自己的最大价值怎样才能体现出来?[1]

从普通经营者到知名企业家

在人们还在争论富裕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刚刚开始认识到致富光荣的80年代初,已先富起来的蒋锡培渐渐把金钱看淡,而把目光更多投射到事业与社会上去。

依然贫穷的范道,这时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致富之后的蒋锡培将把资金携回家乡创办企业!

蒋锡培认识到,个人奋斗,至多可以拯救自己,拯救一家。只有兴办企业,才能造福一方,成就大业!他回到故里,创办了一家仪表厂,从此踏上了企业生涯。

多年之后,蒋锡培深有感触地对我们说:“搞企业是永无止境的过程,置身于企业,既由得了你,又由不得你。有形的,能把握的由得你,但社会进步和市场风云变幻,逼得搞企业的人不能停顿,不敢丝毫怠慢。”

蒋锡培选择了责任与艰险。

办厂初期,由于对原辅料质量无法控制,结果近20万元的本钱亏光,并背上了10多万元的债务。他硬是咬紧牙关挺了过来。

1990年,范道乡党委书记来到蒋锡培的家中。他对蒋锡培说:“范道乡穷,农民太苦了,你能不能在开发区办企业,帮乡亲们致富。”

这与蒋锡培心中寻找的目标一拍即合,他爽快地答应了。

亲人朋友劝阻他,怕厂子办不好,几年挣来的血汗钱会付之东流。蒋锡培对他们说:“看准了的事情就要下决心去做,不能光想自己。何况我们年轻,失败了还可以从头再来。”

他和亲戚朋友凑了180万元,在范道开发区办起了“范道电工塑料厂”,而今远东的前身。而他,现已成了远近闻名的企业家。

跨越

意味深长的五次改制

谈起中国改革的风云之路,蒋锡培认为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五次浪潮:温州模式、苏南模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企业资本运营。

温州模式是一条个体创业的道路,苏南模式是一条乡镇集体企业的道路,这两种模式在80年代和90年代的中国展示了神奇的活力,成为邓小平理论在经济实践中绽放的两朵奇葩。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两种经济模式自身的弊病日益明显,已然失却了体制上的优越性。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使一大批国企走向复兴。蒋锡培认为,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孕育着中国最先进最具能动性的企业组织模式,尽管这种模式还在探索之中。这也是他创业经历的总结。

修表生财,回乡办厂,蒋锡培80年代的创业史可谓是温州模式的一个鲜活样本。进入90年代,事业进一步拓展的需要和民营企业的局限性之矛盾日益明显。在当时的环境下,民营企业缺乏享受政府支持、贷款等方面的优势,阻碍着蒋锡培事业蓝图的展开。这促使他下决心进行了第一次改制。

1992年,蒋锡培果断地把民营企业改制为乡办企业,从而解决了引进人才、融资享受政府支持等深层次的问题。

有的亲朋好友说他傻:自己好好的厂子干嘛拱手送给乡里?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说他傻没错,他的个人财富确实减少了。但蒋锡培心中的天平是事业,事业发达是他最大的幸福。实践证明了他付出的价值。

以上海电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虞正明为首的一批优秀人才引进远东,为远东发展夯实了基础。第一次改制后,到1994年底,不到3年时间远东销售收入已过1.5亿元,总资产比改制前增加了10多倍。

在地处苏南的宜兴搞起苏南模式,企业势头又那么好,按说可以安心了。可蒋锡培偏偏又要进行改制。他发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出现了新问题。苏南模式的集体经济,存在着所有制单一,政企权责不分,产权不明晰等弊端,影响着企业运行的活力。

1997年,中国经济界掀起了股份合作制的讨论与实践热潮。而在此前3年,蒋锡培已经把远东改制成了股份制企业,远东人拥有自己的股份,成了真正意义上企业的主人。这不但更能激发全体员工的创造力和事业心也更符合蒋锡培办企业的原本目标。

到1996年,公司总资产达2.5亿元,销售收入是改制前的3倍。改制使得企业技改扩张能顺利实现,形成了年产线缆25万公里,产值8个亿的生产能力,企业实力空前壮大。蒋锡培认为,股份合作制从根本上说不过是一种过渡性的机制,必须探索更适合于市场发展,有利实现规模效应和资本运营的新道路。

在国企改革的探索中,蒋锡培抓住“混合所有制”做文章,提出“反弹理论”,认为与国企联合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可以增加国企资产活力,充分利用国企优势,既有助自身壮大,也可促使国企出现反弹,岂不两全其美。为了走规模效益之路,蒋锡培九上京城,寻找国家电力系统重点企业中的合作伙伴。正在探索国有企业改革的老总们对这个奇迹般发展的远东企业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领导们和专家团到远东一次次地考察论证和评估之后,终于翘起了大拇指:都说远东好,到了之后发现比想象的更好!

1997年4月,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华电电站装备工程总公司、中国电网建设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与宜兴市范道经济发展总公司和无锡远东集团公司在北京签约,成立江苏新远东电缆有限公司,实现了第三次改制。混合所有制让远东一举从行业的挑战者成为领先者,迅速实现同行业第一,蒋锡培也得到了“电缆大王”的称号。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才首次提出了“混合所有制”概念,蒋锡培无疑走在了前列。

2001年,中国国有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全面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改制被激进的改革派所怀疑。随即,电力行业强力推行主辅分离改革,蒋锡培开始与四家国企进行谈判,准备回购他们手中的国有股份。2002年初,远东终于与华能等国有股、集体股股东签订协议,回购68%的国有股和7%的集体股,远东再度民营化。

2010年7月,远东通过旗下上市公司三普药业,以定向增发的形式,将集团电缆业务全部注入上市公司,成功实施第五次改制,为公司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平台,将推动企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加快实现国际一流企业的目标。

远东控股集团五次改制的光辉历程,在中国企业界是绝无仅有的,它顺应了过去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几次浪潮:温州模式、苏南模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资本运营,是中国企业改制路径的一个缩影,是中国经济发展和体制变革的生动体现。

远东的五次改制,堪称中国经济界的经典范例,值得人们思索与回味。

五次改制是企业的五次更生。

蒋锡培的思维中没有休止符。正如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远东永远是新的。[2]

市场营销战略三段论

大家知道,电缆行业绝非朝阳产业,总体生产能力已远超过实际需要,加上国外产品不断蚕食国内份额,众多电缆厂家已是惨淡经营。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选择进入电缆行业,不是冒冒失失便是大智大勇。

蒋锡培的成功当然不是靠碰运气。正相反,他是那种为数不多的思维既缜密又超前,不打无把握之仗的智慧谋略型企业家。

他选择电缆主要基于两点思考。一是对党中央政策走向的分析:改革开放必然会为中国工业带来勃勃生机,特别是能源和基础建设的优先地位,注定了电力事业拥有巨大的空间,而用电就离不开电缆。二是从市场与科技角度考察:现代化大型工业的发展,对于电缆产品提出了日新月异的要求,高科技含量的线缆,一定会成为市场宠儿。

正是基于这两点,蒋锡培作出了决策。

然而从成功的决策到成功的现实之间,还有许多路要走,有时候,这路还是那样迷离、曲折。电缆工程刚一上马,就碰上了国家宏观调控进行治理整顿,一些大中型项目纷纷下马,市场疲软,而数千家同行的白热化竞争更让人体验到市场的残酷无情。有些人开始绝望了。而27岁的蒋锡培却清楚地看到:市场是一柄双刃剑,你若伸着头任其宰割,它是可怕的,但你如果伸出手,用智慧和勇毅把握住它的剑柄,它就可以驯服地为你所用。

蒋锡培的市场战略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便是创业之初面对险境作出的决策:“先设点经营,后转化生产,逐步实现规模和效益。”这一举措是蒋锡培的创造,是远东与众不同的特色,并被评为当年无锡市农村经济工作十大新闻,是远东对市场超前理解和把握的经典战略。

远东全国性的直销机构开始建立,把触角伸到了客户的身旁,贴心地了解市场需求,由此带动了生产基地的扩张。正因为他们比中国大多数企业提早几年认识到了以市场为先导的神奇力量,在别人守株待兔时他却迅捷地进击,获得了奇迹般的成功——每年经济增长都在100%以上。

蒋锡培深知,任何成功的战略决策都不是永恒的,因为决策是审时度势而生的,时势在不断变化,新的决策也必须不断作出。

于是远东的市场战略进入到第二阶段。

十四大以后,中国改革开放走向深化,市场环境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公司实力又在不断增强,客观上要求市场覆盖面的提高,要由点逐步扩大到面。

远东人的事业出现了新气象:一个遍布全国一百多个城市设点达200多家的庞大市场网络铺展开了。这个以产品销售、企业宣传为一体的强大市场导向型营销网络畅通无阻地把远东的产品和声望传播到全国各地,远东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也随之不断扩大。远东线缆产品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产品之一。

蒋锡培在顺境下没有停滞创新的思索,他又要把市场战略推到一个更新阶段,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战略重点全面转移”。他要把远东的市场定位进行一次大提升,由单一的民用建筑小项目转移到电力、交通、通讯、石化、城建等大工程、大项目上去。

他说:“我们了解到国内前期电源建设投资很多,而电网建设相对滞后,无法满足现代化城市和农村城镇建设的需要。国家必然会着手解决这一瓶颈,加强电网建设。为了迎接这一机遇,我们早已在科技方面和生产能力方面作好了准备。”

不出所料,1998年,政府加强了各项基础产业及基础设施的投资,其中电力、交通、信息产业、石化、冶金等成为优先发展对象,尤其是国家计划在3—4年内投资2500亿元加强城乡电网建设,这无疑给线缆企业提供了一个百年难遇的发展良机。

1998年以来,中国市场出现普遍性的低迷,线缆价格下浮近1/3,竞争异常残酷。可远东在蒋锡培的战略转移决策下,先已立于不败之地,销售收入仍然稳步增长,令同行称奇,创下了同行业几个全国第一,即:第一个荣获“全国质量奖”的线缆企业;第一个成为“全国用户满意企业”,第一个进入“中国电工行业销售100强”;科技投入和新产品开发数量名列全国第一;电线电缆产销连续16年居全国第一。

从家族管理到管理家族

股份回购之后,远东建立起集团化构架,成立了新的江苏远东集团有限公司,进一步明晰了产权制度,健全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从而形成了远东特色的治理格局。与中国当前众多民营企业相比,这种治理结构有它胜人一筹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实现了从家族管理到管理家族的转变。

远东的股权比较分散,没有“一股独大”的股东,却有相对持股比例较高的股东,这就十分有利于决策时民主与集中的合理制衡。9个股东全部都是自然人,大部分不是家族成员;董事会中拥有董事7人,另外2名独立董事,可以说,仍然是股东掌握了远东的最高决策权。蒋锡培认为,这种董事构成亦很好地解决了“一股独大”所产生的系列问题,同时又有利于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决策。

监事会由5人组成,成员有两位股东(非董事会成员),两位公司管理人员,一位外聘人员,“他们都按照公司章程和国家有关规定行使自己的职能,监督公司董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

蒋锡培对家族制有这样的看法:现代企业的成败兴衰不完全在于它是否是家族企业,而在于它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及经营机制。中国民营企业的家族制度是到了需要改革的时候了,因为家族企业只有社会化才能现代化。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家族成员的智慧和能力将会日显不足,必须向社会招贤纳士,并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企业才能真正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的轨道。

远东电缆在不断延伸

在远东控股集团的一张组织机构图上,我们看到有青海三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风险投资项目……

蒋锡培已把远东的品牌延伸到了电缆以外的产业。蒋锡培认为,做强、做大、做久是远东的发展目标,要做“百年老店”就得做大品牌这块“蛋糕”。

自2001年以来,他又实施了一系列“大动作”:一是以6600万元受让了青海上市公司“三普药业”27%的股份,迈出了资本运营的重要一步,次年再次收购三普药业股份,成为持有该公司53.25%的控股股东;二是与美国CTC公司合资合作开发生产新型复合材料,这种新材料的全球市场空间极大。2004年与雨润集团、红豆集团、月星集团、一德集团、利安达集团等发起组建“江苏投资联盟”,定期不定期进行交流,共同投资项目;2006年与雨润等企业发起组建利安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进军保险业,同年成立世华联合基金,启动“主业+基金”战略发展新模式,进行产业股权投资;2011年成立远东买卖宝网络有限公司,首创“一网两平台”,将电子商务引入传统制造业;另外公司也进行一些产业风险投资,比如流媒体、无线电子商务等。

电缆、医药、房地产、农化、投资,就是如今远东控股集团的产业布局。

源泉

动机为善 事业为重 诚信为本

蒋锡培在连万元都很希罕的80年代成了百万富翁。可他并没有感到自豪和骄傲。

他有着很独到的幸福观:“有钱为自己谋幸福,幸福得很狭小;有钱为乡亲们谋幸福,这才是真正的幸福,造福社会是我从小的愿望,当然也是我人生的一大目标。”

有一件事他永远也无法忘怀。在公共汽车上,一位陌生的老汉气冲冲的话语刺伤了他的心:“范道这鬼地方,欠了我几百块钱,不知跑了多少趟,就是要不到。有人还想我把女儿嫁到范道来,哼,没门!”

人穷志短,家贫气弱。是自己的故乡贫弱,又怎么能怪人家看不起呢?范道在宜兴穷得出了名,到1989年,乡村两级的全部家当也不过600万元,全乡工业收入不满千万,在宜兴44个乡镇中倒数第四,一年到头村长连白糖味精都舍不得买,乡里连教师的工资也常要打白条……

蒋锡培在思索,怎样才能带领乡亲们富裕起来呢?

于是他大胆进入开发区办厂,用自己的全部积蓄和从亲朋好友处筹到的共180万元资金创办了远东企业。一场艰难的创业开始了。对范道乡而言,这则意味着一种深刻的变化。这家企业很快便成为范道人的光荣,如明星一般耀目,如太阳一样驱散着范道贫穷的烟雾。

商海浪急,这个与功利距离太近的领域很容易使人忘记做人的道德操守。从这个意义上说,外表沉静,言语节奏缓慢的蒋锡培不像个市场中人。

他的司机讲述了一件小事:一次蒋锡培去赶一个很重要的会议,路上恰好遇到一起车祸,肇事者把一位行人撞成重伤后逃之夭夭。司机想绕过去,可蒋锡培却坚定地说:“请停车,救人要紧”,然后把伤者开车送往了附近的医院。尽管是陌路人,还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呢?

在远东的经营战略中,企业成功完成使命关键在于:“下面是这样一个字——‘人’。”在无数平凡而细琐的日常事件中,隐含蒋锡培对人的热爱。蒋锡培是一个用人格力量凝聚企业的领导者。宽以待人,严于律己,身教重于言教,是他的特色。

从落榜青年到“电缆神话”的创造者,这其中的跨越绝不仅是20年的岁月。没有刚毅的个性,梦想又怎么能定格成图腾。多少风险、苦难、忧愁、别离、痛楚,他咽在肚里,外表却总如一潭秋水般平和沉静。

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使他得了疲劳综合症,一到晚上全身筋骨和关节都酸痛难忍。即便如此一天工作了十六七个小时的蒋锡培还是能够在苦痛中睡去,他太累了。有时在睡梦中,他会因痛疼而呻吟,而醒着的时候,他却咬紧牙关,不出一声。

他对企业的爱是深沉的。他总是每天很早就到厂区,这儿转转,那儿看看,和早到的员工们打招呼,了解情况。走在洁净整齐的厂区,偶尔看到一个香烟屁股,他也一定会轻轻俯身拾起,扔进垃圾筒里。在生活上,这个年轻的总裁是那么朴实平凡。平时吃饭非常简单,要是没有业务应酬,他就在食堂里和职工们一起吃最普通不过的工作餐。

企业越做越大,荣誉越来越多,到远东来采访的人络绎不绝。每当记者想了解更多的动人故事时,他总是语气平和而坚定地说:“不要写我,多写写企业,多写写我们平凡可爱的员工。”他的这种谦逊自然也给我们的采访和写作增了一点障碍,他对自己谈的实在太少了。然而这也给我们一种深深的启示:蒋锡培是那么深爱着远东,深爱着远东人,他把自己作为平凡的个体,完全融入了一个伟大的集体。

从礼贤下士到人才工程

1998年9月26日,一个平凡的日子。远东却爆出了惊人的新闻:67岁的高级工程师虞正明获得了“杰出贡献终身奖”。自这年起,他除每月领取工资外,终身每年还可以领取5万元奖金。与此同时,公司还重奖了有杰出贡献的10位工程技术人员。

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思想已为人们广泛接受的今天,重奖人才本已不算什么奇事,但像远东这样的“终身奖”,还真是没听说过。

站在领奖台上,虞正明百感交集,禁不住泪流满面。他的发言道出了心声:“远东就是我们的家,我愿把自己的全部余热和才智奉献给远东这片热土”

同在台上,与虞正明并肩而坐的蒋锡培的心里也不平静。

他在想,以虞老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在化解技术问题,开发产品时有着非凡的作用,这种作用是无法取代的,必须对他们进行报答和重奖。他思忖着,怎样再从企业利润中更多地挤出资金用于培养和褒奖科技人员。

礼待人才。这是蒋锡培不变的准则。

在远东创业之初,蒋锡培已深刻地认识到人才是企业发展之根本。

从1992年起,他把“人才工程”列入与生产、销售并重的大事,制定了人才开发5年计划,通过各种渠道引进人才。远东的人才招聘广告打上了《中国青年报》、《文汇报》、《新华日报》等媒体,还组团赴伦敦、美国、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地参加人才招聘会,设摊招聘,直接与大中专毕业生见面。近年来还到哈尔滨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院校与应届毕业生直接接触,吸引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来远东。

此外,随着远东在业内和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高,不少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直接奔远东而来。远东可谓求贤若渴,大开门户。这些年,远东从全国各地引进的人才2000名,其中高级工程师和博士、硕士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达100多名。

远东对人才不但大力引进,更是唯才是用、敢用、会用。

引进的高级人才已全部走上了公司关键的管理和技术岗位,担负着重要职责。

年轻的人才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才智,纷纷受到重用。1996年毕业于哈尔滨理工大学的陈友福进公司后,被安排到投资上亿元的中高压交联电缆车间搞筹备工作,他拜生产技术能手为师,用3个月时间翻阅国内外有关资料,钻研设备基本构造和生产工艺,安装调试一次获得成功。进公司仅一年半时间,他就被破格提升为车间副主任,现在已是陕西银河远东电缆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

人才工程是个复杂的系统。光引进不会用不行,光会用不知善待也不行。远东对人才的礼待落在了实处。公司千方百计地提高外聘人员的生活待遇,在工资福利、住房、职称晋升、家属工作、子女入学和养老医疗保险等方面无不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安排。1995年以来,公司在这方面的硬件投入达5000多万元。

远东的最高奖赏是学习

有一次,蒋锡培聘请香港经济专家来公司讲学,一天的讲课费为2万元。

这与蒋锡培一贯的“穷当家”形象大相径庭。有人打趣他:“在当今物质条件尚不丰足的情况下这是不是有些过分?”蒋锡培笑着说道:“有些单位请流行歌手还要几万几十万,我邀请的知名教授,人家可是10年寒窗苦过来的,相比下来,超值了。何况他讲的课句句是学问,有理有据,对转变观念、企业发展十分有益,完全是超值享受。”

蒋锡培自从高考落榜后,一直实践在基层,难得有片刻闲暇。他硬是挤出时间,自学获得了本科学历,在此基础上又读完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在总裁的带动下,远东人学习蔚然成风。在公司的10位高层领导中,有6位在攻读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领导以身作则加强学习的同时,远东也掀起了全员学习的风气。

近年,公司人力资源部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按操作人员技术化、技术人员专业化、管理人员现代化、经营人员外向化的要求,建立实行了“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开展各种岗位知识、专业技术等多层次、多专业的培训,目前每年投入达1000多万元。

远东建立了员工教育组织机构,用制度保证员工享受再教育的权利。通过“外聘内请”,组织了30多人的教师队伍,其中多是从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上海电缆研究所、江苏线缆培训中心、国家人事部人才资源研究所聘来的教授和资深专家。

蒋锡培的身教和立制,使远东人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习已成了远东人自发的需要。

“学习是一种最高的奖赏。”

“企业为职工提供学习的机会是职工最大的福利。”

这样一些超前的意识已广为远东人所接受。

远东人意识到,学习不是一种消费,而是一种高回报的投入。企业对职工的奖励不再限于单纯的金钱和物质,而是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员工每次学习实际上都是在给自己积累个人资产,这些资产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真正能增强自己生存能力的财富。

在世纪转合的特殊时期,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正以一种难于想象的速度向前演进着,每一个站在时代前沿的人都强烈地有一种危机感和压力感。蒋锡培对这一点有着极为精到的认识:

产品不采用新技术成果将被挤出市场;

企业不依靠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必将遭遇破产;

个人不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将被迫下岗;

知识经济时代,谁拥有知识,谁就能占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谁就具备参与世界市场竞争的能量和实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蒋锡培从战略的高度着手进行准备,要把企业建设成学习型企业。

远东1000余人获得了研究生、本科、大专学历。还有很多人获得了会计师、律师等专业职称。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由原来的3%上升到了目前的35%以上,提高了10多倍。

公司还作出了领导干部“年轻化、知识化”的决策,规定高层领导原则上应具备硕士以上文化水平;中层领导原则上应具备本科以上文化水平;部室管理人员原则上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化水平,且必须专业对口;一般员工原则上在大专以上,部分岗位最低必须达到中专(或高中)程度。

走在远东的工业园区,到处都是朝气蓬勃的年轻的面孔。平均年龄只有32岁的远东人,让人看到一种不断成长的希望。远东人,是不断发展的人。

科技创新:面对的是世界

新千年伊始,北京城一片轻松与喜庆的气氛。

1月16日这天,国家科技部等单位推出的全国“十大杰出跨世纪科技人才”评选活动在北京揭晓。从各部委和省市面上推荐的217名候选人中评选出的十大杰出跨世纪科技人才,该是何等荣耀。蒋锡培便身列其中。他获奖是由于他在发展企业过程中,以道德立业,以科技兴企,造就了欣欣向荣的国家重点高科技企业。

这个荣誉蒋锡培可谓当之无愧。

蒋锡培在科技方面投入得再多也不皱一下眉头,谁能相信,那个出门连好一点的房间都舍不得住的蒋锡培,每年能拿出上亿元投入技改呢?在远东的生产现场,你一定会被那些充满了现代气息的先进设备所震慑:芬兰、法国、美国、德国的先进生产和检测设备。

其实,当年蒋锡培和大家商量购买洋设备的时候,一些人还是颇怀疑虑的。

“公司的资金毕竟有限,一下子要拿出上亿的资金?”——有人在心疼钱。

“企业已经羽翼丰满,建筑用电缆的产量已在全国获得双打冠军,不必再花如此大的代价了。”——有人满足现状。

蒋锡培却胸有成竹。

此前他不但查阅了大量技术资料,反复征求虞正明总工程师和国内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还到市场上作了大量调查,反复论证。他最大的论据是,国家颁发了文件,将进行基础建设,势必大量增加电缆需求。这是一个绝佳机遇,如果不能采用世界一流的技术,产品就会失去竞争力,错过这一机遇。他引进洋设备不是崇洋媚外,他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技术水准,是生产水准。

在远东的车间里有一台安徽产的设备,要的价格只有国外同类产品价格的1/2,却有着极好的功能,被蒋锡培赞为“有功之臣”。中外结合,以高标准为标准,后来的实践证明了蒋锡培大胆引进是一个明智之举。在安装诺基亚公司POW—30和POW—50流水线的过程中,远东人创造了连金发碧眼的洋专家都惊叹不已的奇迹。重达81公斤的外文资料几天之内就被远东人译成了准确的中文。按惯例开箱验货耗时5天,但远东人仅用两天半便把零件梳理得井井有条。安装工期原定两年半,结果18个月就提前完工,而且一次试车成功。第一条流水线尚未竣工,第二条流水线就开始上马,全部安装调试都由中方独立完成。

这18个月中,工人们和以蒋锡培为首的公司领导没有了黑夜,也没有了假期,连除夕夜,他们也在雪花中挥汗如雨地工作着。

远东的神话是以长久以来在科技方面的大量努力为支撑的。科技创新是远东永恒的主题。

远东成立了自己的电缆研究所,并与上海电缆研究所、上海交大等科研院所合作,依托自己的科技创新中心、分厂、班组三级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了多层次、多方面的科技创新动作体系。远东还以市场为导向,推行“技术支持法”的全新理念,产品全部根据市场需求和用户具体要求研制生产。每年他们开发出6到8种市场急需的新品,开发了国内领先的低烟无卤阻燃和耐火两种特性合一的新绝缘材料,产品向高科技含量的交联电缆转移,达五大系列,180多个品种,18000多种规格。远东每年销售收入的65%来源于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运用。

远东特色的管理与企业文化

我们在钦佩蒋锡培的廉和之气、仁义之怀、大动若静的智者之象的同时,却也发现,这个很“中国”的人,也在大量地,几近贪婪地吮吸着那些舶来的智慧——西方现代管理思想和科学技术。

常见的成功者有两类,一是很传统的、很东方的;二是西化的、先进的、时尚的。而在蒋锡培身上,我们却很难进行这种界定。也许他最大的成功因子正在这里——兼爱和博采。

他在远东推选了极为严密的现代人本管理制度,一种极具有现代色彩的管理思想使远东企业发生了飞跃。

他要在远东营造一种“迅速反应,马上行动,追求卓越”的运作机制和工作作风。他倡导:“承诺是金”“诚信为本,真情无价”“一人进远东,全家远东人”……并把这些理念牌挂到了工作学习的每一个场所。

1998年,公司按现代管理和与国际接轨的思想,对原有组织结构进行了巨大的调整,由原来垂直纵向管理模式转变为职能事业部制,将原二办、十三部、二中心改为七大部,分管理和经营两个层次,管理层分设行政部、资金财务部、监察部,经营层分为市场营销总部、工业生产总部、事业发展总部,各部由公司分管领导兼任总监(管理层)、部长(经营层),原车间改为生产厂。

一个精简效能、脉络清晰、职能明确、协调统一的新组织体系建构起来了,完善的《组织手册》文件开始执行了。为使决策民主化、制度化、科学化,公司还按专业管理的要求成立了企业管理委员会、技术创新委员会、市场管理委员会、质量管理委员会等,作为议事、沟通、参谋、决议、巡查的全面性工作的非常设机构。

仅有机制是不够的,企业科学决策还需要有进一步的保障。远东的决策层十分注意调查研究。这个调查研究工作又主要依赖于两个信息网络:外部信息网由驻外部门专职信息员组成,建立与国家、国际权威信息机构、中心的联系,掌握第一手的情报和资料,然后快速地通过公司的专题研讨会、办公会传递上去。内部信息网由每个部门的《周报》组成,把每周本部门的信息,情况以及疑难问题记录并通过每周的高级办公会传递上来。

在远东那份颇有名气、发行量达5万份的《远东报》上,我们看到每月都刊出一个“龙虎榜”和“黄灯亭”,颇有新意。“龙虎榜”是每月销售、可比增幅、二项资金占用最少的前40名,而“黄灯亭”则记录的是这三项倒排的40名。

有人问起蒋锡培这样作的意图。蒋锡培说:“我认为企业管理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的管理,在于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因此我信奉这样的管理理念——‘不是不能,而是不为’、‘你想做,就能做得到’。”“在《远东报》上登出这样的栏目,就是要让这些管理理念贯穿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渗透到每个员工的血液中去。‘龙虎榜’是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励员工,让员工学有榜样,赶有方向。‘黄灯亭’则是让后进者急起直追。如果给了机会还赶不上,则要被淘汰。这样使强大者更强,弱者变强,充分挖掘每位员工的潜能。”

同一种管理思想,具体到不同的群体又有不同的方式。

蒋锡培对营销人员采用重奖,如营销额达到一千万可奖励一辆轿车。但他深知,物质奖励只是一个方面,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思想工作上。他为营销人员树立理想:地球是市场,用户是上帝。又用这理念指导:营销谋略信息是财富,商誉是灵魂。为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蒋锡培建筑了“凝聚力工程”,做好后方保障工作,还常举办“家属学习班”,让妻子理解丈夫的艰辛,及时沟通思想。

对于生产部门而言,“质量是生命”是远东人奉行的格言。公司不惜重金从欧美引进世界一流的检测设备,就是为了把好质量关。机器无法替代人。远东建立了一系列的质量保证体系,“下一道工序是上帝”是远东独创的质保理念。远东生产的300万公里电缆,无一例击穿事故,创下了同行的“吉尼斯”纪录。过硬的质量使得远东在电缆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中,开拓出了一个卖方市场的小环境,令同行艳羡不已。

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的精辟概括,使蒋锡培非常兴奋。他认为这三个代表把党的新时期的历史定位、作用讲得淋漓尽致,真正点透了他心底的迷津。他还把“三讲”深入地贯彻到了企业动作之中。在许多机关和国企政治意识都渐渐淡化的今天,他却大讲政治,大搞党建。按他的说法,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要同频共振。

他提出了“企业一线在营销,党建阵地在前沿”,在营销公司中成立了8个党支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并将特有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党在远东有着别样的光彩。

奉献

1999年10月,中国人在五十周年大庆的喜悦中沉醉着。

江苏有线电视台,收视率很高的黄金栏目《非常周末》推出一档特别节目,一台以“青春·祖国”为主题的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揭晓颁奖晚会。各条战线上的青年俊杰们出场了。远东控股集团的总裁蒋锡培便在其中。

晚会采访是别致的,用抽签方式抽取问题,即兴作答。

蒋锡培抽出试题“请简要回答你的动机来源”后,目光抬高了,象在远眺着远东的员工们和故乡的父老。他由衷而坚定地说:“我们有一个想把远东建设成世界同行中一流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有一个想让家乡所有父老乡亲和远东所有员工富起来,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话还未说完全场便爆起了热烈的掌声。他接着说下去:“远东人最大的心愿是——繁荣富强的祖国傲立在远东!”

1991年,蒋锡培在党旗下握拳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入党不是为了升官——做老板的他没这个必要,更不是为了钱,只是为了一种信念。1996年他担任了远东的党委书记。2002年他又担任了远东集团党校的校长。

他用自己的实践一次次证明了,他不但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高尚的人,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在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会果断地服从大局,不惜作出自我牺牲。

1993年,他出资50万元,派10名管理、技术人员到千里之外的陕西宁强县,帮助办起了线缆厂,并使之成为当地创利较高的企业。这可谓如今西部大开发的一曲前奏。

1994年,蒋锡培把自己应得的700万元利润全部奉献给了企业。此后,他年年把该属于自己的可观收入中大部分留给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

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的消息一传到远东,他就从紧缺的生产经费中拿出12万元捐向了灾区。

2000年,他出资数千万元与陕西省电力公司合作创办陕西银河远东电缆有限公司,迈出了东西合作的新步伐。

2002年,远东吸收如皋市朱仁英老人及其4个瘫痪子女为“公司荣誉职工”,每年每人发1200元,同时为其办理养老和医疗保险。为贫困地区订阅《农民日报》600份,为两院院士赠阅1000份《经济日报》等。

2003年,远东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组织委员会授予“爱心明星单位”荣誉称号,被宜兴市国家税务局命名表彰——2001年—2002年度“文明纳税大户”。

2004年,远东旗下三普药业“乙肝健春风行动”学术活动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为全国乙肝患者带来了福音。

2005年,远东成为江苏省慈善总会初始会员,并捐款10万元;三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在西宁隆重举行了“关爱健康,奉献爱心”的慈善捐赠活动;八一无锡远东男排VS江苏一品梅男排为受海啸影响的灾民举行义赛,远东广大员工踊跃捐款。

2006年,远东设立“远东贫困优秀生奖助基金”,定期给宜兴市范道中学、范道小学等学校的贫困生发放助学金,仅2006下半年就资助了120多名贫困生、三好生;赞助无锡市文化艺术管理中心所属的阿炳乐团150万元,资助乐团开展艺术学术活动、培养音乐人才、开展演出活动;在连云港市新浦区宁海乡清河村援建江苏省首家博爱卫生站;向宋庆龄基金会捐款50万元,对全国的孤童、乡村教师以及艾滋病儿进行广泛援助;在全公司范围内组织“慈善捐资”活动,将捐款发放到当地民政部门核准的低保对象和因病因灾的特困户手中。

2007年,远东带头认捐1000万元支持宜兴慈善事业;出资8296万元人民币成立我国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定向资助残疾人就业培训的非公募性慈善基金会——远东慈善基金会,捐助为残废人就业培训提供帮助的所有项目。

2008年雪灾期间,远东启动了“融冰送暖远东情”系列活动,先后满足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紧急发运抢修导线计划任务1万余吨,安排发货500余车次,累计向灾区发运累计价值4亿多元的电线电缆,并出动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350人次与各地电路抢修人员一道奋战在冰雪前线;同时,远东慈善基金会在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发起“远东慈善基金会慰问电力英烈家属”活动,看望慰问了全国电力系统为抗冰保电而牺牲的14位烈士及英雄的家属,并现场向每户英烈家属发放6万元慰问金。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远东慈善基金会号召远东控股集团全体员工慷慨解囊,通过中华慈善总会向灾区捐助100万元现金,集团旗下控股子公司三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及时向灾区人民捐赠了价值50万元的救灾药品,5月19日,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应急办发起抗震救灾急需电力物资募集倡议,远东慈善基金会得知消息后在第一时间响应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号召,追加捐赠价值300万元的抢修电网工作急需钢芯铝绞线等物资,以实际行动全力支持抗震救灾工作。

2009年9月,远东慈善基金会与宜兴市爱德残疾人培训学校合作,出资建立了“远东员工培训学校”。学校根据残疾人就业、从业、创业所需的技能学习需求制订年度培训计划,为残疾人开办各类适合其特点的职业技能培训班和实用技术培训班,并提供高标准的食宿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截止到10月20日,首批200名来自全省各地的残疾员工在远东慈善基金会爱的感召下来到了该培训学校,并开始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他们在培训合格后将根据自己的志愿被远东控股集团吸纳为正式员工或者经由远东资助在其提供的“残疾人创业一条街”上进行自主创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010年5月15日,国内首条身障人士创业街——身障人士“远东”创业一条街在宜兴市郊区集镇范道健康路隆重开业,首批来自全国的一百余位农村身障人士共同迈出了坚定的步伐,集体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2012年5月20日,身障人远东(吴忠)创业街在吴忠市市区财满街开业。

20多年来,远东持续关注残疾人事业,先后安置了2000余名残疾员工,接近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所有的残疾人士来到远东后,均接受了系统的良好的教育和培训,拥有较好的收入和福利,逐步成长为有技术、有理想、有抱负、对社会有贡献的、受人尊敬的产业工人。改变了受人歧视的命运,他们的日子渐渐开始有了欢笑,过上了幸福生活。

远东认为,爱是一个企业的精神原点,是一个企业和企业家取得成功的根源。远东二十年来成功地在企业里营造了一种爱的氛围,树立了一种“永不满足,全心奉献”的企业精神。

展望

善于运用成熟的战略思维,是蒋锡培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一路扬帆破浪的根本原因。多大胆的计划,多宏伟的走势,他都能在不动声色中思考成形。他那看似平静的外表下,涌动着炽烈的智慧之焰。大动若静,蒋锡培天生似乎就是一个战略家的性格。

他极为重视企业战略的制订。

他认为,作为一个企业,绝不能走一步看一步。尽管规划预测几十年以后的走势非常人力之所及,但考虑5年、10年之后的发展,只要认真研究、思考,是完全可能的。事实上,不进行这种思索的企业是注定没有出路的,不管它现在状态有多好。

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蒋锡培看到,无论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城乡电网改造,对线缆企业都是百年难遇的机会。

基于这一认识,远东制定了近期战略,确定了世纪之交的发展战略。

蒋锡培更关注3、5年之后企业的发展,于是,在1999年4月,2001年6月,2002年8月,他先后三次邀请了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国家机械工业局、上海电缆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大学、上海交大、省机械工业厅等20多个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共同研讨远东的新世纪发展战略。

远东有了一个科学的、系统的、可操作而又实事求是的宏伟战略,蒋锡培又要带领着远东人,向更高的境界飞升。

我们拿蒋锡培与其它一些与他同样成功的企业家作横向比较,结果发现,在成功总是相同的情况下,蒋锡培所走过的弯路是最少的,受过的挫败是最小的,几乎是平稳地直线攀升。这恐怕不能简单地用运气好坏来解释。

我们认为有两点原因是不能忽视的。其一是蒋锡培善于观势、借势,能顺时而动,每一步都精确无误地顺合着时代和事业发展的要求。这种过人的应变能力使他立于不败之地。其二是战略的神奇作用。有些企业家是走一步看一步,但很有魄力,在跌跌撞撞,百转千折之后获得了成功。蒋锡培不是这样的人,在做事之前,他已经进行了缜密的思考,在各个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战略。在这战略的引导下,他的一步步成功看似有如神话,实则包含着深刻的必然。也许,这对于一个想做一点事情的人会有所启示。

蒋锡培说,根据新的形势发展,远东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以积极迎接新世纪挑战为主线,以“做大、做强、做精、做专”为目标,以创新管理为主题,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促进企业发展和员工富裕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整体水平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目标是:在5-10年内,将远东打造成世界电缆行业领军企业。

远东人将在蒋锡培的带领下,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

参考资料

1.蒋锡培简介·搜狐新闻

2.深度报道:远东电缆厂创“中国名牌”纪实·搜狐财经

关键词:蒋锡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