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下属通讯社)
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英文全称为ChinaNewsService,简称CNS。是中国内地仅有的两家通讯社之一,是专门向港澳台和海外华文报刊、华语电台、电视台发稿的国家通讯社,是从事对外宣传的专业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向华侨、外籍华人与港澳台人员介绍报道新中国,传递侨乡信息,进行爱国主义和弘扬中国文化的宣传。
成立时间中文名
中国新闻社
China News Service
中新社、CNS
中国北京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100037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历史沿革
中国新闻社1952年10月1日,中新社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国新闻广播电台”开始向海外播音。其前身为1938年成立的国际新闻社。
1974年6月27日,中新社记者蔺安稳采写的《秦始皇陵出土一批武士陶俑》成为中国媒体对“世界第八奇迹”兵马俑出土的首次报道。
1984年6月,彩色故事片《原野》在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获评“最值得推荐影片”,并获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1987年9月15日,中新社安排并接待台湾《自立晚报》记者李永得、徐璐对祖国大陆的公开采访。
1991年8月12日,中新社记者郭伟锋和新华社记者范丽青突破42年人为藩篱,前往台湾采访。
1992年11月,中新社和台湾《中国时报》社在台北共同举办两岸媒体首次研讨会。
1995年4月,从香港接口进入国际互联网,使中新社成为亚洲上网最早的中文媒体。
2000年1月1日,《新闻周刊》创刊。中新社旗下还有《华声视点》、《经济周刊》、《中华文摘》、《时代传媒》等刊物。
2000年2月,中新社记者王瑶拍摄的《六十岁的艺术家重返舞台》获43届“荷赛”(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艺术类组照一等奖。
2001年9月16日到18日,中新社主办的“首届世界华文媒体论坛”在南京举行。
2002年2月,贾国荣拍摄的《中国体操夺冠赛》获45届“荷赛”体育类单幅三等奖。
2003年9月,中新社主办的“第二届世界华文媒体论坛”在长沙举行。
2005年9月,中新社主办的“第三届世界华文媒体论坛”在武汉举行。
2007年9月,中新社主办的“第四届世界华文媒体论坛”在成都举行。
2009年,中国新闻社下属《智族》杂志社与美国康泰纳仕集团联合推出《智族GQ》。
2009年9月,中新社主办的“第五届世界华文媒体论坛”在上海举行。
2011年9月,中新社主办的“第六届世界华文媒体论坛”在重庆举行。
2011年10月28日,中国新闻社在中央指导下正式成立“东南亚财经专线”。
2013年9月,中新社主办的“第七届世界华文媒体论坛”在青岛举行。
机构职能
中国新闻社于1952年9月14日成立,是中国内地仅有的两家通讯社之一,是专门向港澳台和海外华文报刊、华语电台、电视台发稿的国家通讯社,是从事对外宣传的专业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向华侨、外籍华人与港澳台人员介绍报道新中国,传递侨乡信息,进行爱国主义和弘扬中国文化的宣传。
组织机构
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英文全称为ChinaNewsService,简称CNS。中国新闻社直属于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侨办),经过60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国新闻社已具可观的规模。现任社长刘北宪,总编辑章新新。
作为综合性的国家通讯社,中新社担负的职能是:对外新闻报道的国家级通讯社,世界华文媒体信息总汇,国际性通讯社。履行职能主要通过四种形式:一是传统形式的报道,包括文字、图片、专稿等;二是新形式的报道,主要是网络、信息、视频、手机短信等;三是对海外华文报纸供版;四是社办报刊。
中国新闻社总社设在北京,有48个境内外分社和记者站,员工队伍2000余人。在北京、纽约、香港设立发稿中心。在台湾派有驻点记者。在东京、曼谷、吉隆坡、纽约、华盛顿、洛杉矶、旧金山、温哥华、伦敦、巴黎、悉尼、莫斯科等地设有分社或记者站。建立了24小时不间断的信息发布系统,拥有文字、图片、特稿、网络、期刊、供版、视频七大主干新闻产品体系,形成了复盖海外大多数华文媒介的用户网络。
信息来源
中新社建有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新闻信息发布体系,每天24小时不间断向世界各地播发文字、图片、网络、视频、手机短信等各类新闻信息产品。客户和合作伙伴遍及世界各地。
历任社长
中新社历任社长:金仲华、林修德、王士谷、诸有钧、郭瑞、刘泽、郭招金、刘北宪。现任社长章新新
获得荣誉
中新社获得世博荣誉证书2007年中新社获中国长城学会颁发媒体支持荣誉奖牌。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全世界174家通讯社作出的5个级别的统计中;中新社被列为B级。
中新社荣获上海世博工作先进集体,获得世博荣誉证书,十位同志获得“上海世博工作优秀个人称号”。
参考资料1.简介·天眼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