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县(广东省梅州市辖县)

大埔县广东省梅州市辖县

大埔县,隶属广东省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中上游,介于北纬24°01'~24°41'、东经116°18'~116°56'之间,全县区域总面积2467平方千米。大埔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截至2019年,大埔县辖14个镇,和丰溪林场,县政府驻湖寮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大埔县常住人口330948人。

大埔县建置于东晋义熙九年(413年),1949年属兴梅专区,1965年属梅县专区,1983年属梅县地区,1988年属梅州市。大埔县水上运输有梅江、汀江和韩江流经县境,境内有梅大高速,梅坎铁路。中山公园、三河古城墙、茶阳古城、百侯名镇旅游区、韩江源、富大陶瓷工业旅游区、李光耀故居、张弼士故居等景点。大埔县有“华侨之乡、文化之乡、陶瓷之乡、名茶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之誉,被认定为中央苏区县。

大埔县全境通行客家方言,客家风情浓郁,被誉为“客家香格里拉”,被国家文化部纳入国家级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范围。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世界长寿之乡、陶瓷之乡、名茶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之誉,被认定为中央苏区县。大埔县先后荣获“中国青花瓷之乡”、“中国蜜柚之乡”、“中国名茶之乡”称号,被评为“中国绿色生态蜜柚示范县”和“2011、2014年度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西岩乌龙茶和大埔蜜柚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20年,大埔县县生产总值为911028万元,同比增长1.7%。2019年获“世界长寿乡”称号。

中文名

大埔县

外文名

Dabu、County

别名

义招县、万川县

行政区划代码

441422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中国广东省梅州市

地理位置

广东省东北部

下辖地区

14个镇

政府驻地

湖寮镇

电话区号

0753

邮政区码

514200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三河坝、翁万达墓、中山纪念堂、中山公园、明代古城、韩江源等

火车站

大埔火车站

车牌代码

粤M

人口

33.09万(2020年末第七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

县花

山茶花

地区生产总值

911028万元(2020年)

面积

2470km²

形象歌曲

心灵的故乡

名称来源

因明置大埔县时,设治于大埔村。乡人为纪念大布先生的仁举美德,联合呈请上级,命名为“大布县”。后因朝中有争议,为讨好两方,改名为谐音的大埔县。

大埔县名的来历,在旧志记载中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以大埔村得名。清乾隆四年(1739年)张廷玉撰的《明史·地理》记载:“大埔,嘉靖五年以饶平县大埔村置析滦洲、清远二都益之。”民国二十年(1931年),吕世斌撰、柯昌泗检署的全国《今县释名》载:“明嘉靖五年,以饶平之大埔村置县因以得名。”第二种说法是乾隆九年(1744年)《大埔县志》载杨缵烈《邑名音义考》云:“邑曷为以大埔名?盖俗称有水宜稻者曰田;呼平旷高原仅宜瓜果疏麻者曰埔……埔者俗音俗字,字书尚为补收者也……。茶山之麓,弥望平原,无虑数十百顷地,总呼曰埔。埔固坱莽矣哉。大埔之名,俗所由称也。当时建斯邑者即以斯名名邑云。[1]

建置沿革

大埔历史悠久,已先后发现多处属于新石器晚期的文化遗址和商墓群,证明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有人群聚居。远自夏商周三代,大埔为扬州南裔地,秦汉时属揭阳。

东晋义熙九年(413年)立义招县,隶属义安郡。

隋朝大业三年(607年)改义招县为万川县,隶属潮州,义招、万川县治均设在湖寮(古城)。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废万川县,县境并入潮州海阳县(今潮安)。

此后,历宋元及明前期,均为潮州海阳县光德乡。

明朝成化十四年(1478年)立饶平县,大埔为潮州府饶平县地。

明朝嘉靖五年(1526年)析饶平县之清远、滦州二都重置县,改名大埔县,县治在茶阳镇,属潮州府。

清朝乾隆三年(1738年)分出白芒畲、箭竹洋、下畲子、塘子腹、风吹(石示)、青麻园等6处新设丰顺县。

民国三年(1914年)隶潮循道,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广东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先后属兴梅专区、粤东行政区、汕头专区。

1958年撤丰顺县,划潭江、黄金、留隍、大龙华等4个公社归大埔县。

1960年复设丰顺县,上述四个公社归还丰顺。

1961年春,县治由茶阳迁至湖寮镇五虎山麓。

1965年隶属梅县专区,1983年属梅县地区。

1988年归属梅州市。

大埔县风景

行政区划

1996年,大埔县辖20个镇:湖寮镇、茶阳镇、高陂镇、青溪镇、长治镇、三河镇、英雅镇、大麻镇、银江镇、洲瑞镇、古野镇、平原镇、光德镇、桃源镇、枫朗镇、百侯镇、双溪镇、大东镇、西河镇、岩上镇。县政府驻湖寮镇。

2002年,大埔县辖辖湖寮、茶阳、西河、百侯、枫朗、光德、桃源、高陂、大麻、三河、岩上、大东、双溪、平源、古野、洲瑞、银江、英雅、长治、青溪20个镇,共有248个村委会、23个居委会。

截至2003年,大埔县辖20个镇,共有10个居委会、248个村委会,4044个村民小组。

2004年10月,大埔县撤销3个镇:长治镇并入茶阳镇,岩上镇并入西河镇,平原镇并入高陂镇。

截至2017年,大埔县辖14个镇:湖寮镇、茶阳镇、西河镇、百侯镇、枫朗镇、光德镇、桃源镇、高陂镇、大麻镇、三河镇、大东镇、洲瑞镇、银江镇、青溪镇,另辖3个乡级单位:丰溪林场、洲瑞林场、大埔林场。县政府驻湖寮镇。

2020年,大埔县辖14个镇(湖寮、百侯、枫朗、大东、高陂、光德、桃源、大麻、三河、银江、洲瑞、茶阳、西河、青溪)和丰溪林场,镇、场下设256个村委会(居委会),其中村委会245个、居委会11个。

位置境域

大埔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中上游,地处北纬24°01′~24°41′、东经116°18′~116°56′之间,东北紧靠福建省平和县、永定县,东南连接潮州市饶平县,西依梅州市梅县区、梅江区,南邻丰顺县。全县总面积2470平方千米。

大埔县地图

地形地貌

大埔县县境山脉为北南走向,四周高,中间低,层峦起伏,千岩万壑,纵横交错,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7处,均散布于四周边陲,最高峰为西南部的明山嶂银窿顶,海拔1357米,最低处是高陂黄竹居的韩江岸,海拔26米。中部丘陵广布,海拔500米以上的中低山约占10%,海拔100~500米之间的高中丘约占80%,海拔100米以下的低丘、小盆地约占10%。

气候

大埔县地处亚热带,在季风交替影响下,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即四季温和、雨热共季、夏长冬短。同时,季风和地形、地势作用,使县境具有山间盆地的气候特征:风力微弱(年平均风速小于1米/秒);秋、冬、春多雾(全年各月相对湿度变化小,仅±5%);年雨量偏少(80%保证率为1131.6毫米),年际变化大,雨、旱季明显,季节分布不均;还有春寒(多阴霾)、夏热(多酷暑)、秋凉(温差大)、冬冷(有霜冻)等现象。

水文

大埔县境内梅江,汀江汇合成韩江。梅江发源于陆河和紫金交界的乌突山,汀江发源于福建境内的武夷山,两江在大埔县三河坝汇合后称韩江,为广东省四大河流之一。

流经大埔县境内的梅潭河,全长83公里多。该河发源于福建省平和县的葛竹山麓,流经大埔县的大东、枫朗、百侯等镇,流域集雨面积1603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大埔县矿产资源主要有铁、镍、铅、锌、钨、钼、锡、铜、金砂等金属矿;有磷、水晶石、长石、石英石、瓷土、紫砂陶土等非金属矿。瓷土储量4.2亿吨,紫砂陶土储量超1亿吨。

水利资源

大埔县是全国首批100个电气化县之一,大大小小的县网水电站有213座,省、市网3间,根据测算,水资源蕴藏量达到70多万千瓦,可开发的达到53万千瓦。在建水电企业10家,拥有200多座大小电站,总装机达29万千瓦,丰水期每天最大出电量达8万千瓦。

大埔县风景

一、常住人口、城乡人口、城镇化率

全县常住人口330948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减少43783人,下降11.68%。17个镇(场)中,超10万人的镇1个,人口在1至5万人之间的镇9个,少于1万人的镇(场)7个。居住在城镇的人口154719人,占46.7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176229人,占53.25%。城镇化率46.75%,比六普42.98%提高3.77个百分点(见附表1)。

二、户别人口、户均人数、性别比

全县常住人口中,集体户2912户,14869人;家庭户117187户,316079人,户均人数2.7人。男性人口167700人,女性人口163248人,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与女性的比率)102.73,比六普性别比100.16提高2.57个百分点。

三、年龄构成

全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74956人,占22.65%,其中0岁人口3183人,占0.96%;15-59岁人口177026人,占53.49%;60岁以上人口78966人,占23.86%,其中65岁以上人口56428人,占17.05%(见附表2)。

四、受教育情况

全县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0452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8259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38819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89052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381人上升为6180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4545人上升为14582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43759人下降为41946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25524人上升为26908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9.26年。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5874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5047人,文盲率由2.91%下降为1.77%,下降1.14个百分点(见附表3)。

镇(场)

2020年

常住人口数

比重

城镇化率

2020年

2010年

全县

330948

100.00

100.00

46.75

湖寮镇

112790

34.08

24.47

84.67

青溪镇

6428

1.94

3.63

13.47

三河镇

9506

2.87

4.54

35.46

银江镇

11592

3.50

3.45

22.86

洲瑞镇

8819

2.66

3.00

20.72

光德镇

18424

5.57

5.10

23.64

桃源镇

10567

3.19

2.61

28.10

百侯镇

12062

3.64

4.71

29.27

大东镇

8916

2.69

3.72

13.21

大麻镇

18765

5.67

7.11

29.82

枫朗镇

22496

6.80

8.25

8.64

茶阳镇

28756

8.69

8.98

41.03

高陂镇

45525

13.76

13.51

36.77

西河镇

15781

4.77

6.55

13.60

丰溪林场

486

0.15

0.25

44.24

洲瑞林场

14

0.01

0.09

100.00

大埔林场

21

0.01

0.03

100.00

学历

2020年

2010年

增减

增幅

大专以上

6180

3381

2799

82.79

高中(含中专)

14582

14545

37

0.25

初中

41946

43759

-1813

-4.14

小学

26908

25524

1384

5.42

政治

县委书记

黄增国

县长

熊锋松

综述

2017年,大埔县生产总值90亿元,同比8%;固定资产投资77.49亿元,比增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57亿元,比增9.2%;外贸出口总额1.95亿美元。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7亿元、支出35.9亿元,分别比增1.06%和1.01%。

2020年,大埔县县生产总值为911028万元,同比增长1.7%。

工农业产业园:广州海珠(大埔)产业转移工业园、大埔县陶瓷基地、中国陶瓷产业电子商务基地、大埔工业园、大埔县工业生产基地、茶阳商贸工业园、三河综合工业园、大埔县城大沙坝工业小区、大埔县电子商务产业园、王老吉大健康(梅州·大埔)产业园、梅州旭平首饰产业园、高陂陶瓷工业园、大埔县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大埔桃源陶瓷工业小区、大埔高陂青花瓷展示中心、西岩山万亩茶文化旅游产业园、广东金柚产业集群、梅州柚优势产区产业园、广东省蜜柚标准化示范区、大埔蜜柚产业园、大埔县茶叶产业园、大埔县中医健康产业园等。

城市商贸综合体:大埔奥园广场、万川翰林城市综合体、锦绣山水城、西湖御景、御园中央城等。

第一产业

2017年,大埔县新种植蜜柚6800亩、茶叶3500亩;新培育省、市、县龙头企业2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6家,家庭农场38家;建立富硒农产品适度规模基地7个,获得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10个、绿色食品5个。中国·大埔乌龙茶博览馆建成投入使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成实测面积23万多亩,颁证9万多本。建立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组织245个,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规范化。农业总产值34.73亿元、比增4.4%。[3]

第二产业

2017年,大埔县工业总产值83.5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15.3亿元,分别比增7.9%和12%。全年电力税收1.72亿元;陶瓷销售收入16亿元,税收1.09亿元。广州海珠(大埔)产业园新入园企业达17家,其中已投产9家;开工建设首期790亩的县城工业小区。完成12家规上企业技术改造,新增机器人应用10台。新增规上企业5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2家。新增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8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专利申请量达219件。全年引进项目28个,计划投资总额91.73亿元,其中投资额10亿元以上项目2个,总部经济项目1个。

大埔陶瓷生产有700多年的历史,是历史上全国“四大瓷都”之一。陶瓷是全县工业的龙头,陶瓷产品远销90多个国家和地区。

第三产业

2017年,大埔县文化馆总分馆通过省级验收,新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7人被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创建广东唯一的国家非遗保护观察点。成功举办纪念三河坝战役90周年、蜜柚名茶旅游节暨农村电商发展峰会等活动,百侯镇被评为“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旅游)”。新评定市级四星、三星农家乐各1家。新增大埔小吃品牌店47间。全县接待游客593.86万人次、旅游经济收入33.84亿元,分别比增10.38%和12.22%。

大埔县风景

交通运输

综述

大埔县的交通事业,向来以水运为主,三河为水路交通要冲。民国十七年(1928年),县公署设公路局,曾动工兴建多条公路,均未完成。开通的只有埔城至小靖7公里公路,行驶过汽车,抗日战争期间停业,公路荒废。

建国后,成立交通机构,多方筹集资金发展交通运输事业。1956年开筑第一条公路,至1988年,建成公路28条,总长435.5公里。总投资1386.64万元(其中省市1036.64万元、部门110万元、华侨捐资156万元、地方自筹84万元)。大埔县20个乡(镇)、1个林场和58.7%的行政村已通公路。有各种客、货汽车621辆(其中大客车70辆、货车317辆),每天有客班车通往县内各乡镇及广州、深圳、梅州、兴宁、汕头、潮州、饶平,福建省的龙岩、漳州、南靖、永定等地也有客班车往返;水上交通有梅江、汀江、韩江等航道104公里,有各类船舶353艘(其中机动船占76.9%)。每天有客货轮通往县内各港口及潮州、汕头、松口。运输事业已由国营、集体、个体、联办多层次经营。

截至2015年,大埔县交通基础设施累计投入56.63亿元,公路通车里程2735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10公里,比“十一五”末增长12.4%。梅大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高标准完成S333线三河至县城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和沥青路面铺筑。完成66.3公里县道沙土路改造、175.2公里路面大修工程、437.1公里乡村公路硬底化改造,新建大桥22座、改造危桥30座。

公路

1956年修筑首条公路(埔峰公路)。至2013年,大埔县公路通车里程2602公里。按技术标准分:高速公路16.6公里;一级公路11.3公里;二级公路312.3公里;三、四级公路2265.8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106公里。按公路类别分:国道1条110公里;省道5条114公里;县道12条334公里;乡(村)道1015条2031公里。对外实现了高速公路、国道、省道联通。对内实现了县至15个镇(场)及244个行政村全部通公路并且公路硬底化,300人以上自然村也大部分实现了公路硬底化。在建的梅大高速二期大麻至三河段及东延线共33.4公里,将于2014年12月底建成通车。梅大高速东延线建成后,将实现与福建莆田至永定高速对接,成为广东省与福建相接的第三条高速公路,成为梅州与福建龙岩、厦门、漳州等周边省市相连接的交通大动脉。

铁路

梅坎铁路(梅州至福建坎市)于1998年动工兴建,2000年9月通车。全长143公里,大埔县境内长48.6公里,大埔县级站设于三河。梅坎铁路在梅州与广梅汕铁路接轨,在福建与鹰厦铁路相连,成为大埔与外界人员沟通,货物往来的又一便捷、强大的交通大动脉。

航道

大埔县水上运输有梅江、汀江和韩江流经本县,航道总长104公里,能通航的有梅江、韩江干流64公里,汀江、梅潭河、漳溪江、银溪支流125公里。三河坝向来为水路交通咽喉。溯梅江而上可通梅州市梅县区、兴宁、五华;溯汀江而上可达青溪的石下坝;顺韩江而下可抵潮州、汕头。70年代后,因沿河兴建水利、水电拦河坝,梅潭河、漳溪河、银溪已先后断航。经逐年整治,通航条件不断改善,丰水期,100吨的船舶畅通无阻,枯水期,干流50吨船舶可通航。

汀江属韩江一级支流,石下坝至三河通航里程40.1公里。茶阳至石下坝可通航小电轮。茶阳狮子口河面狭窄,其以下至三河的河面宽80米,枯水期水深保持0.7米,可通航20—30吨船舶。

梅江旧称程江,属韩江一级支流,一般河面宽70米。为兴梅通往潮州的主航道。据《潮州志》载,三河至梅州水程82公里,中间有滩险20余处,以晒禾滩及西阳滩为最险,航行视为畏途。有关方面,曾组织人力炸礁疏浚。建国后经多次整治,可通行30吨以下船舶。梅县区丙村至三河52公里,埔境22公里,枯水期水深0.9米,50吨船舶可通行。

韩江由汀江、梅江、梅潭河在三河坝汇合后称韩江。是通往潮州的主航道。三河至潮州98公里,埔境长42公里。河面宽150—180米,枯水期水深保持0.9吗,可通航50吨船舶。

梅潭江旧称清远河,埔境长83公里,河道弯曲,水流深浅不一。湖寮硿头河段多孤石且流激,船舶不能通行。大东至百侯,可通行2吨小船,百侯至梅潭可通行3吨小船,梅潭至三河可通行1.5吨小船。70年代后,沿河兴建大小陂坝9座,航道被截断,溪口至上村57公里航道断航。

漳溪河又称大靖溪,属汀江支流。埔境长32公里。漳溪至茶阳20公里航道,常年可通行7吨船舶。1970年后,先后建起8座拦河坝,车上建成水电站,上黄沙至茶阳29公里全线断航。

银江河又称银溪,属韩江支流。胜坑至河口通航里程30公里。河道弯曲,乱石遍布,无固定航道,过去采用分段堵蓄塭水、放水流舟办法,1956年为解决土特产运输,曾组织八九十人的疏河队,疏开一条小航道,一吨的银溪梭船可以畅通。1969年后,因建起多座水轮泵拦河坝截断了航道,至1981年全线断航。

大埔县风景

文体事业

截至2014年,大埔县建成县级多厅数字影院,完成光德、桃源、大麻3个镇和24个行政村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任务。

截至2014年,大埔县完成县体育中心足球场标准化改造升级工程和西河、三河2个省级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成茶阳镇和县城梅河社区体育公园。

截至2014年,大埔县的茶阳、三河被评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高陂银滩村、西河北塘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新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3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个。

主要场馆有:大埔县博物馆、大埔县文化馆、大埔县图书馆、田家炳体育中心、大埔县体育中心、大埔县文化活动中心、大埔县广东汉剧传承保护中心、田家炳纪念馆、三河坝战役纪念馆、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陈列馆、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历史陈列馆、杨应彬革命生涯陈列室、张弼士博物馆、西岩茶博物馆、北塘村美术馆等。

教育事业

大埔县有51所中小学、前学教育机构,其中有:

国家级重点职中:田家炳高级职业学校。

国家级重点高中:虎山中学。

省一级学校:大埔小学、田家炳实验幼儿园、田家炳实验中学。

市一级学校:进光中学、大埔中学、大麻中学、高陂中学、百侯中学、大埔县家炳第八中学、西河中学、洲瑞中学、大埔第三小学、百侯中心小学、大麻中心小学、高陂镇中心小学、百侯中心幼儿园、高陂中心幼儿园、百侯侯北幼儿园。

市二级学校:家炳幼儿园。

县一级学校:家炳一中、石云中学、华侨二中、家炳二中、湖山中学、平原中学、桃源中学、广德中学、家炳五中、古埜中学、大东中学、双溪中学、埔北中学、三河中学、华侨中学、家炳小学、大埔二小、茶阳中小、西河中小、枫朗中小、桃源中小、银江中小、枫朗新政小学、枫朗广德小学、枫朗双溪小学、高陂古田小学、高陂平原小学、高陂逆流小学、龙岗而芝幼儿园、茶阳中心幼儿园。

2017年,大埔县三小综合楼和实验中学学生宿舍楼建成投入使用,投入5100多万元推进教育装备、校园网络提速等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枫朗等6镇通过教育强镇复评验收。

大埔县有大埔县人民医院、大埔县中医医院、大埔县妇幼保健院、大埔县慢性病防治院、大埔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埔民康精神病医院、大埔泰康医院、大埔县精神病医院等医疗机构。

2017年,大埔县动工建设大埔县中医院迁建工程;实施茶阳、三河、光德、高陂、西河、枫朗镇级卫生院迁(改扩)建工程;投资4200万元完成全县232间公建民营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

社会保障

2017年,大埔县81.1%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80元,比增9.2%。筹集扶贫资金5.76亿元,已投入2亿多元,3382人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城乡低保对象基本医疗救助比例达到80%。建成110套(户)棚户区改造安置房;新增发放租赁补贴200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78户。提高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新建9个、规范运行6个社区残疾人康园中心;新建艾滋病检测点16个。

基础建设

2017年,大埔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8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1.32平方米。完成8个建制镇的总体规划和156条行政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大麻、高陂、茶阳中心镇“六个一”项目建设完成投资3.1亿元。完成57个省定贫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规划设计,21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初具规模。完成碳汇造林1.49万亩,新增3个镇级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79.88%。成功创建广东阴那山国家森林公园,韩江成功入选全国2017年度“最美家乡河”。

历史文化

本地方言

县境语言属客家方言。全县大致可分5个方言区:其一是百侯、湖寮;其二是岩上、西河、茶阳、青溪、长治;其三是三河、大麻、英雅、银江;其四是高陂、古野、洲瑞;其五是桃源、光德、平原、枫朗、双溪、大东。除光德镇九社、古野乡蒲田分别在内部兼讲漳州话、潮州话外,全县通行客家话。但由于受邻县方言的影响,县内各地之间的方言声调又不尽相同,各有特点。如“包车”一词,湖寮人念“bāochā”。高陂人念“bàochā”,枫朗人念“báochà”,又如“看望(或拜访)你”,湖寮人说作“捞吾(lāo)”,百侯人说作“捞衡(lāohén)”,茶阳、西河、大麻等处人说作“喇吾(lá)”。代表该县方言的是湖寮方言。大埔方言与普通话差别较大,在2500个常用汉字中,真正与普通话读音完全相同的不到20%,如:同、持、斯、资、烧、志等。

侨乡文化

大埔有“三个五十万”说法,即:县内人口50多万,县外国内50多万,海外和三胞50多万,有着“华侨之乡”的美誉。大埔的华侨、三胞和外出乡贤通过捐资公益、投资兴业、支持服务等各种形式为家乡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大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至2000年,祖籍大埔的海外华侨共有50.62万人,分布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印度、文莱、美国、加拿大、古巴、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四大洲17个国家。

红色文化

大埔是广东省第一个原中央苏区县、全国100个革命老区县之一,也是全省重点革命老区。在革命战争时期,大埔不少仁人志士积极投身革命,有600多位革命烈士捐躯献身。境内发生过不少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如1918年5月孙中山先生亲临三河坝劳军,1927年10月朱德军长亲自指挥打响了著名的三河坝战役,在青溪建立的红色交通站,在枫朗建立的中共南方工委领导机关,在光德成立的闽粤赣边区党委机关等。1934年10月,大埔数以百计英雄儿女跟随中央红军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除在湘江战役中壮烈牺牲的外,知名的有罗明、肖月华、杨兰史、杨辉图等26人。孙中山、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叶剑英、陈毅、邓颖超、李硕勋、方方、古大存等革命前辈都在大埔留下革命的足迹。以红色革命战争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建军大业》、《热血军旗》、《血战三河坝》、《战地黄花》等让三河坝战役广为人知,位于大埔县三河镇的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景点。

中央红色交通线与中央苏区的形成、发展、壮大有着密切的联系,并被史学界称为“苏维埃的血脉”和“党中央通往中央苏区的生命线”。1933年,临时党中央机关由上海迁入中央苏区,大埔中站这一关键节点、中央红色交通线上的“咽喉”又一次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埔党组织、人民群众与交通线鱼水情深,生死相依的故事一直为后人所传颂。另据粗略统计,当年由汕头等地经大埔青溪转运的通讯器材、军用、民用物资等有300多吨。电视剧《绝密使命》以“忠诚”为核心主题,讴歌了潘雨青、邹叔宝等中央红色交通线上的无名英雄,为安全护送我党军政要员和重要物资进入中央苏区腹地,与敌人展开机智斗争的光辉事迹。

长寿文化

中国长寿之乡

2013年3月13日,中国老年学学会正式授予大埔县“中国长寿之乡”称号。

世界长寿乡

2019年6月28日,由国际自然医学会、世界长寿乡科学认证委员会、梅州市大埔县长寿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的世界长寿乡(中国·大埔)颁证授牌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正式授予大埔县“世界长寿乡”称号,成为国际自然医学会认定的世界第八个“世界长寿之乡”。据统计,2019年,大埔县百岁以上老人130人,每10万人就有22.85位百岁老人。80-89周岁老人13071人,占总人口的22.98‰;90-99周岁老人3897人,占总人口的6.85‰。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大埔县人均预期寿命达78.86岁,而2018年更是高达79.55岁。[4]

2020年10月推出第八个世界长寿乡(大埔)形象歌曲《心灵的故乡》,作品由著名客家音乐人、央视客家三宝创始人陈善宝老师作词、作曲、并担任MV总导演。

客家民居

梅县、兴宁地区客家民居以围龙屋为特色;福建永定、南靖地区客家民居以土围楼为特色;而大埔,民居建筑形式多样、种类齐全,堪称“客家建筑大观园”,代表性建筑有土圆楼大东“花萼楼”,方石楼湖寮“泰安楼”,中西合璧屋百侯“海衍楼”、“海源楼”、围龙屋西河张弼士故居“光禄第”,走马楼丰溪“衍翼楼”等。

民俗文化

大埔县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每逢民俗活动,客家人就如同过一个盛大的节日,舞龙、舞狮、打幡、放铳、迎花灯、打锣鼓、赛龙舟等各种民俗盛行,邀请远亲近邻一同度过。大埔的舞龙、舞狮、赛龙舟与永定的“走古事”、连城的“百壶宴”最具特色。大埔又被誉为“花环龙”之乡、广东汉乐之乡。大埔还是广东汉剧的起源地。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俗称“祭春”。这一天,各村各寨以宗族为单位,集中到祠堂祭祖。祭祀时,村里除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放土铳外,还要舞大龙、舞狮子、迎灯景、举旗扬幡、放烟花等,热闹非常。村里前一年谁家生了男丁,祭祖这一天,也要备办三牲、糖果等。祭祀完后,还要邀请族人在祠堂或在家里吃“新丁酒”,表示对“添新丁”的祝贺。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俗称“过节”。这一天除了备办牲肉外,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祭祀祖先,沿河一带的三河、大麻、高陂、湖寮等地还要举行赛龙舟。

2010年6月,“世界客都”梅州被文化部列为全国第五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梅州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人文积淀深厚、文化传统保持原生态,其中又以大埔最为突出。2013年7月,梅州决定在大埔建设客家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大埔创建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主要以保护文化遗产为核心,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整体保护、动态传承。大埔拥有3500多座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客家古民居,以及张弼士、李光耀、李显龙等名人,这些都是大埔创建客家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的宝贵资源。文化保护试点包括人居文化、华侨文化、红色文化、陶瓷文化、美食文化、宗教文化、民间艺术文化、民俗文化、长寿文化以及农耕文化。大埔还在中小学校设立广东汉乐、广东汉剧、花环龙、鲤鱼灯、仔狮灯、陶瓷工艺等培训基地,培育非遗后继人才,传承特色文化。

截止2019年,大埔县国家级非遗有广东汉剧、广东汉乐等;省级非遗有青溪仔狮灯、花环龙、青溪黒蛟龙灯舞、光德陶瓷烧制技艺、西河漳溪墟扫街灯等。(详见: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物古迹

大埔境内古民居建筑、古文化遗址、名胜古迹、革命旧址有212处,特别是古民居建筑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厚的客家风格。截止2019年10月,大埔县已有父子进士牌坊、花萼楼、泰安楼、光禄第、肇庆堂、三河中山纪念堂等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节烈坊、森堂公祠、通议第、通议大夫第、邹鲁故居、延庆堂、一斗堂、辅德堂、莲瑞流馨民居、侯南村中议大夫第、拱辰楼、仪园、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棣萼楼中转站旧址、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缵诒堂中转站旧址、中共南方局工作委员会机关旧址、闽粤赣边区党委和边纵活动旧址等17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见: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大埔县文物保护单位、梅州市历史建筑名录、梅州市宗教活动场所名录等词条)

泰安楼

泰安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建立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4年),其座东北向西南,砖石木结构。楼呈正方形,长49米,宽52.6米,占地面积2577平方米,建筑面积5136平方米。楼高三层,共有房200间,因楼的外墙为石墙,故俗称石楼。楼内中轴线主体建筑为平房,其四周有天井。三层楼房把平房环抱在中间,形成楼中有屋的格局,楼两侧各有一座书斋,为读书求学的场所。该楼风格独特,雄伟粗犷,设计精巧,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文化内涵丰富,是客家名居建筑的一大奇观,也是中华民居建筑史上的文化瑰宝。该楼于2002年8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被国务院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茶阳花环龙

花环龙原名“软腰龙”,起源于茶阳镇下马湖村。花环龙制作独特,藏獒龙头的装饰甚为讲究,突出龙的眼睛和张开的口舌,使之形态逼真,光彩夺目,显得威武雄壮。花环龙舞的艺术风格主要是舞的优美、飘逸、洒脱,长于向纵、空施展,不拘场地大小,地势高低,可在大场地上也可在小台子上舞,还可以骑在高墙或站在虹桥上往下舞耍,具有浓郁的高山舞风格。1998年12月,茶阳镇被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花环龙之乡”。2000年5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广东汉乐

广东汉乐分布在广东梅州、汕头、韶关、惠阳等地区,又以梅州市大埔县为代表,旧称客家音乐、外江弦、儒家乐、汉调音乐等。据查是古代汉民由中原南迁时带入的,有“中州古乐”之称,在大埔流传至少有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广东汉乐保留了原有中原音乐的特点,并与大埔当地的民间音乐(如打八音、中军班音乐)等相融合,同时又吸纳了潮乐(如大锣鼓)的一些成分,已成为广东三大乐种之一。

大埔是享誉海内外的“汉乐之乡”。汉乐活动在民国时期最兴盛,在那一时期造就了一大批很有成就的艺人,如茶阳罗九香、饶从举、饶淑枢等,他们不仅在大埔,而且还把广东汉乐带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方。

大埔县风景

传统小吃

大埔烹调菜肴讲究咸、浓、烧(热)、香,小吃多以粮食为主料加工,品种多样,味道独特,形成独具特色的客家及风味小吃。境内名菜及风味小吃有:白斩鸡、白切鸡、姜酒鸡、盐焗鸡、酿豆腐、大埔牛肉丸、猪肉丸、豆腐干、药根鸡煲、炒猪肠、红烧猪肉、红烧猪手、三及第、白菜卷、白切肉、咸菜焖狗肉、腌切午肉干、鱼生粥、八珍饭、粉陈鸭、墨鱼煲腐竹、香菇鸡、蒸滑鸡、蜂蜜鸡、板栗鸡、牛肠肺、手工面、金针菜、萝卜丸、甜汤丸、豆子羹、炒鸡酒、炒田螺、河鲜、河鱼干、糍粑、八宝糯米饭、全猪汤、双丸汤、药根鸡汤、勺菜粄、芋丝粄、发粄、酢叶粄、薯粉粄、仙人粄、糊塘粄、印子粄、丁子粄、萝卜粄、鸡血粄、叶子粄、老鼠粄、菜丝粄、甜粄、绿豆粄、人丁粄、米粉、玉粉、锦拼盘等。大埔小吃约有200多种,其中算盘子、鸭双羹、珍珠粄、煎豆干、粟米烙饼、发粄炆花肉、忆子粄、粟粄、笋粄、薄饼等10种风味小吃被评为“中华名小吃”。“五香猪手”、“菠萝炒猪肠”被评为“客家十大名菜”;艾粄、菜汁包、煎荞板、鸭麻溜、肉丸、白米豆羹被评为“广东客家名小吃”;梅菜扣肉、药根鸡、苦笋煲、全猪煲、羊肉酒、炒猪肠血、牛肠肺、金针炆鸭、木耳炒豆干、姜线蒸溪鱼干被评为“大埔十大名菜”;传统美点名宴、龙凤呈祥宴、弥月宴、寿宴、全驼宴被评为“大埔名宴”;娘酒鸡被评为“粤菜名菜”;五香猪手被评为梅州市“十佳”创新菜;金帆玉带(炒猪肠)被评为梅州市“十佳”传统菜。大埔经中国烹饪协会组成国家级专家认定,正式被冠名为“中国小吃名县”。

大埔特产

大埔特产主要有:梅州金柚、客都稻米、客都草鱼、大埔乌龙茶、大埔单丛茶、大埔蜜柚、西岩乌龙茶、梅州梅片、梅州柚、客都米、嘉应茶、客家娘酒、大埔凉粉糕、梅干菜、萝卜苗茶等。

大埔美食街

大埔美食街位于大埔县城同仁路,原为始建于清初的老街。全长330米,为骑楼建筑,有110多间店铺,大埔县各个镇(场)均在这条街开办2至3间美食门市,聚集了客家地方小吃200多个品种。有鸭松羹、薄饼、珍珠粄、算盘子、笋粄等传统小吃,有酿豆腐、苦笋煲、白切鸡、姜酒鸡、药根鸡煲、梅菜扣肉、炒猪肠、全猪煲等客家传统名菜。

精品手信

大埔精品手信有:大埔蜜柚、西岩乌龙茶、蜂蜜柚子果酱、柚香柚脆、南华老窖、“福禄寿喜”瓶、客韵青花围龙茶具、围龙屋文房用品、文房四宝、“客家香格里拉”挂盘等。

大埔青花瓷

大埔青花瓷,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工艺品,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大埔青花瓷,造型美观、明净素雅,釉层晶莹玉透、纯朴自然。青花纹饰图案手工彩绘,色彩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纹饰不易褪色。2016年12月2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大埔青花瓷”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风景名胜

综述

大埔县以西河张弼士故居为中心的客家民俗文化村融合了客家民俗文化和张裕酒文化,是省级重点开发景区。三河坝战役纪念园是市级重点建设旅游区,它地处水陆交通枢纽;东岸,国家级革命遗址保护单位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雄踞笔枝山头;西岸,有明代兵部尚书翁万达墓、全国最早的中山纪念堂、中山公园、明代古城、韩江源、西岩茶乡度假村、大东坪山梯田旅游区、富大陶瓷工业旅游区、百侯名镇旅游区等景点;三河电站库区的水上乐园是人们假日的休闲场所。“千年古刹”万福寺依山而建,是韩江水系四大名寺之一。丰溪林场是著名的省级自然资源保护区,区内古木参天,珍稀动植物众多,构成了天然生态公园。双髻山峰是省级森林度假区。还有具有客家民居特色的土围楼和方石楼。另外,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祖居、田家炳故居拱辰楼。张裕葡萄酒创始人张弼士故居以及父子进士牌坊等都是著名的人文景观。

泰安楼

泰安楼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它建立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4年),其座东北向西南,砖石木结构。楼呈正方形,长49米,宽52.6米,占地面积2577平方米,建筑面积5136平方米。楼高三层,共有房200间,因楼的外墙为石墙,故俗称石楼。楼内中轴线主体建筑为平房,其四周有天井。三层楼房把平房环抱在中间,形成楼中有屋的格局,楼两侧各有一座书斋,为读书求学的场所。该楼于2002年8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翰第—李光耀祖居

李光耀故居中翰第位于高陂镇塘溪村中翰第建于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是李光耀的曾祖父李沐文公建造,属“下山虎”式客家民居建筑,砖木结构,占地面积23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平方米。在李光耀祖居中翰第内,我们可以看到题为《塘溪骄子,世界巨人》的图片展览。

中厅是李光耀家族世系图。据《李氏族谱》记载,唐溪村李氏的上祖是福建上杭稔田乡李火德的后裔李淳笃移居广东程乡(今梅州市梅县区),传至13代李衍白公,后定居唐溪村,传7子、49孙、120个曾孙,李光耀系李衍白公传下第9代孙。李光耀的曾祖父李沐文于1864年到新加坡谋生,后发迹成为巨商,回乡建造了“中翰第”。

西湖公园

西湖公园位于县城西北部,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客家民俗风情博览馆泰安楼融为一体,与田家炳实验中学相邻。兴建西湖公园占地总面积580亩,分三期实施。首期为公园主体部分,占地334亩,总投资4800多万元,于2004年6月开始兴建,2004年12月底建成,2005年元旦向市民正式开放。公园分陆地、水域两部分。建成中心、文化、湖岸、溪流、古楼、牌坊等6个功能区。

主要景点:国家4A级景区有泰安楼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园、张弼士故居旅游区、百侯名镇旅游区等;国家3A级景区有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坪山千亩梯田、富大陶瓷工业旅游区、江畔人家休闲度假区、李光耀故居、北塘村、西岩山茶乡度假村、瑞山生态旅游度假村等;此外其他景点有张弼士博物馆、张裕红酒文化小镇、梅山风景区、小留村旅游区、茶阳古镇旅游区、三河古镇、三河明代古城、万川古城、茶阳古城、三河古城墙、万福寺、丰溪森林公园、韩江绿洲生态旅游区、双髻山大美世界文化旅游产业园、西岭中国书法公园、陶瓷文化小镇、花萼楼、甜竹村生态旅游区、飞天马茶文化产业园、双髻山省级森林公园、大埔蜜柚公园、三河中山纪念堂、中山公园、西湖公园、虎山公园、大埔县西河镇耕读公园、梅潭画廊长寿森林公园、明山嶂、银窿顶、飞来石、韩江源、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八一南昌起义军三河坝战役遗址、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旧址、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园、中央红色交通线青溪交通站、青溪中央红色交通线遗址、闽粤赣边区党委和边纵活动旧址、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旧址、人境庐、田家炳故居、邹鲁故居、罗卓英故居、范汉杰故居、吴奇伟故居、赵公武故居、罗明故居、杜埃故居、杨辉图故居、杨缵绪故居等。(详见:梅州旅游景区)

2018年,大埔县接待游客652万人次、旅游经济收入37.76亿元,分别比增9.83%和11.55%,荣登2018“锦绣中国榜”,被评选为“新时代·中国最佳生态康养旅游名县”。

荣誉称号

大埔民间艺术丰富,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花环龙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广东汉乐之乡”。大埔是革命老区,是广东省首个中央苏区县。大埔县是“全国文明县城”、“全国文化先进县”,百侯镇、茶阳镇、三河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百侯镇侯北村是“全国文明村”,湖寮镇被评为广东省示范镇,西河客家民俗文化村被评为广东最美美丽乡村,三河镇汇城村被评为广东特色旅游村。

2009年,大埔县被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为中央苏区县,成为广东省首个中央苏区县。平安建设成绩显著,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称号,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

2009年,大埔县被评为“中国小吃名县”,荣膺十佳“中国最美的小城”称号,并入选全国“最具文化品位的十个小城”之一。

2010年,大埔县被评为“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广东省文明县城”、“广东省文化先进县”、“广东省卫生城镇”。

2017年,大埔荣获“2017中国最美丽县”、“2017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称号。

2017年,大埔县被评为广东省“旅游创新发展十强县(市)”称号。

2017年,大埔县再次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被授予“中国最美茶乡”称号。

2018年9月25日,大埔县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2019年,大埔县获评“中华诗词之乡”。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名单,大埔县在其中。

2020年5月,入选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7]

2020年6月,被评为第二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

参考资料

1.大埔概况·大埔县人民政府

2.梅州大埔被正式授牌“世界长寿乡”·梅州网

3.2018年1月大埔县政府工作报告·大埔县人民政府网

4.梅州大埔获“世界长寿乡”称号·南方网

5.大埔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大埔县统计局

6.大埔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简介·大埔县人民政府

7.【百县榜】“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榜单首发·小康杂志社

关键词:大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