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恒绍(清乾隆帝七世孙)

爱新觉罗·恒绍清乾隆帝七世孙

爱新觉罗·恒绍,男,1958年10月出生,满族,副主任中医师。1987年至1990年在吉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1991年至今在吉林市恒绍中医药研究所,主治肝硬化、股骨头坏死、类风湿等。撰写《爱新觉罗·恒绍藏宫廷秘方集》获卫生部中国特级名医称号,获美国诺贝尔医学研究院医学博士学位。

中文名

爱新觉罗·恒绍

国籍

中国

民族

满族

职业

副主任中医师

主要成就

卫生部中国特级名医称号

性别

出生年月

1958年10月

代表作品

《爱新觉罗·恒绍藏宫廷秘方集》

简历

1987年至1990年在吉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

1991年至今在吉林市恒绍中医药研究所,主治肝硬化、股骨头坏死、类风湿等。撰写《爱新觉罗·恒绍藏宫廷秘方集》获卫生部中国特技名医称号,获美国诺贝尔医学研究院医学博士学位。 

此外,爱新觉罗·恒绍是吉林省政协常委、吉林市满族联谊会会长、清乾隆帝七世孙。

姓氏起源

古代的女真族人并不重视自己的姓氏,皆冠以部族名为姓。比如完颜部的人就很多姓完颜,叶赫部的人就大都姓叶赫。努尔哈赤远祖姓夹古,是爱新(旧女真“按出虎部”)部族的远支。遂其一支都冠以觉罗。遂随部族冠姓爱新又因其为远支,则冠以觉罗。遂称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其子皇太极建国清朝,效仿汉制,取消远支大宗之分,使爱新觉罗成为一个姓氏。古代女真族远支宗室划分详细,遂许多姓氏就出现了觉罗的划分:伊尔根觉罗、阿颜觉罗、舒舒觉罗、葛籣觉罗、西林觉罗、通颜觉罗、扈伦(呼伦)觉罗、嘉木瑚觉罗、阿哈觉罗、伊拉拉觉罗、察拉觉罗等等。诸觉罗的前两(三)个字是地名或身份,后两个字是姓。[1]

爱新觉罗氏统治中原初期,子孙并未按照辈分命名,康熙年间才开始采用汉人按辈分取名的方法。康熙初年,几名皇子曾先后以“承”、“保”、“长”三字命名,康熙二十年才固定划一采用“胤”字,其中康熙帝之子雍正的名字为胤禛,孙辈用“弘”,曾孙辈用“永”。乾隆时,又根据他作的一首诗,定了后人用“永”、“绵”、“奕”、“载”。道光时定了“溥”、“毓”、“恒”、“启”,咸丰时定“焘”、“闿”、“增”、“旗”。1938年修续爱新觉罗氏宗谱的同时,溥仪又添了12个字,“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吉林祭祖

 2015年4月25日,在吉林省吉林市乌喇公园,清朝乾隆皇帝七世孙爱新觉罗恒绍率领来自两岸四地的满族同胞现场举行祭祖大典活动。[2]祭祀仪轨程序有执事官各司其事,各司其位。迎神、敬香、复位、跪叩兴等15道仪式,完全复原当年清乾隆帝在此祭祖时的场面。

参考资料

1.爱新觉罗姓氏的来源·华人开运网

2.乾隆帝七世孙在吉林率众举行祭祖大典(图)·人民网

关键词:爱新觉罗·恒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