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机学院(全日制高等院校)
上海电机学院(Shanghai DianJi University)是一所面向先进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以工学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的普通高等院校。
学校成立于1953年,学校初时校名为上海电器制造学校,先后历经了上海电机制造学校、上海电机制造技术专科学校、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的发展演进。
1985年在全国首批试点举办五年制技术专科教育,200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高职高专院校。2004年,上海机电工业学校和上海机电工业职工大学并入学校;同年9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上海电机学院,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11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学校有临港、闵行两大校区,校园面积1147亩。
中文名上海电机学院
Shanghai DianJi University
电机学院(SDJU)
公立大学
理工类
上海市
专业学位授权点1 个
明德至善、博学笃行
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城橄榄路1350号
11458
国家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 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上海市促进就业先进集体 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刘云耕、宋仪侨、卢铁城、乔任梁、卫平等
胡晟
电气学院、机械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商学院、外国语学院、汽车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
中国·上海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历史发展
上海电机学院的前身是上海电器制造学校,1953年由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创办,在调入上海中学部分工科班、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部分青年产业工人班和干部班、上海工业学校部分青年产业工人班的基础上组建而成,为部属重点中专学校。 历史变迁图1956年,学校更名为电机制造工业部上海电机制造学校。
1958年,国家刘少奇亲临学校视察,充分肯定学校“学校工厂合一,教学生产并重”的办学模式和办学成绩。20世纪60年代,又创立了风靡全国的“蔡德泰教学法”。
1962年,学校更名为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电机制造学校;同年,上海动力机器制造学校并入。
1965年,学校划归上海市。1970年,学校被迫解散。
1978年,学校复校,更名为上海电机制造学校。
1985年,经上海市报送国家教委批准,试办五年制技术专科,是当时全国首批三所试点学校之一,同时更名为上海电机制造技术专科学校。
1987年,上海市第一机电工业局职工大学闵行分部(成立于1982年)并入学校。
1992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1998年,上海机电工业职工大学一分校(成立于1978年)和上海机电工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成立于1983年)并入。
2002年7月,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家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授予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光荣称号。9月,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高职高专重点建设院校”。12月,被上海市教委列入上海市10所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建设院校之一。
2004年3月,上海机电工业职工大学(成立于1987年)、上海市机电工业学校(成立于1951年)并入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2004年9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上海电机学院。
2007年,被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2010年6月,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1年10月,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
2017年8月,被上海市教委认定为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8年1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018年4月3日,学校与上海中医药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8年6月,首批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2019年4月,首批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序号 | 学院 | 学科门类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专业设置时间 |
1 | 电气学院 | 工学 | 080601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05年3月 |
2 | 080801 | 自动化 | 2007年3月 | ||
3 | 080301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2007年3月 | ||
4 | 080503T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2013年3月 | ||
5 | 080604T |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 2016年3月 | ||
6 | 080605T | 电机电器智能化 | 2017年3月 | ||
7 | 机械学院 | 工学 | 080202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2005年3月 |
8 | 080204 | 机械电子工程 | 2006年3月 | ||
9 | 080208 | 汽车服务工程 | 2006年3月 | ||
10 | 080207 | 车辆工程 | 2009年3月 | ||
11 | 080213T | 智能制造工程 | 2019年3月 | ||
12 | 080216T | 新能源汽车工程 | 2021年3月 | ||
13 | 材料学院 | 工学 | 080203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2005年3月 |
14 | 080411T | 焊接技术与工程 | 2015年3月 | ||
15 | 080401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2016年3月 | ||
16 | 080709T | 电子封装技术 | 2017年3月 | ||
17 | 电子信息学院 | 工学 | 08090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005年3月 |
18 | 080902 | 软件工程 | 2007年3月 | ||
19 | 080903 | 网络工程 | 2008年3月 | ||
20 | 080905 | 物联网工程 | 2012年3月 | ||
21 | 080701 | 电子信息工程 | 2005年3月 | ||
22 | 080703 | 通信工程 | 2006年3月 | ||
23 | 080910T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2018年3月 | ||
24 | 设计与艺术学院 | 工学 | 080205 | 工业设计 | 2008年3月 |
25 | 艺术学 | 130504 | 产品设计 | 2013年3月 | |
26 | 130508 | 数字媒体艺术 | 2017年3月 | ||
27 | 商学院 | 管理学 | 120204 | 财务管理 | 2006年3月 |
28 | 120701 | 工业工程 | 2006年3月 | ||
29 | 120202 | 市场营销 | 2007年3月 | ||
30 | 120601 | 物流管理 | 2008年3月 | ||
31 | 120703T | 质量管理工程 | 2010年3月 | ||
32 | 经济学 | 020401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2005年3月 | |
33 | 020106T | 能源经济 | 2014年3月 | ||
34 | 020401H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美合作) | 2010年6月 | ||
35 | 020307T | 经济与金融 | 2016年3月 | ||
36 | 020102 | 经济统计学 | 2018年3月 | ||
37 | 外国语学院 | 文学 | 050201 | 英语 | 2007年3月 |
38 | 050203 | 德语 | 2006年3月 | ||
39 | 文理学院 | 理学 | 080705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2019年3月 |
40 | 凯劳智能制造学院 | 工学 | 080601H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德合作) | 2021年 |
41 | 080204H | 机械电子工程(中德合作) | 2021年 | ||
42 | 管理学 | 120601H | 物流管理(中德合作) | 2021年[3] |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10月,学校拥有教职工100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8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为36.6%,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40.3%,“双师型”教师比例近50%。截至2015年12月,学校拥有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1名,二级学科带头人15名,学术带头人36名。学校教师曾多次获得上海市教学名师奖、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模范教师、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宝钢优秀教师奖等荣誉奖项和称号。
东方学者:马豫超
上海市教学名师:梁森、沈任元、赵朝会
洋山学者:王珺、丁云飞、罗蓬
学科带头人:黄兴华、焦斌、杨若凡、于忠海、刘军、任运来、计春雷、隋丽辉、富立友、何小刚、朱泰英、王宏军、吴秀春、张晓红、袁艳红等。
学科建设
根据2019年10月,学校建有各级各类重点学科11个,有上海市Ⅳ类高峰学科1个,上海市Ⅱ类高原学科1个,上海市一流学科监测建设学科1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学科2个。
校园生活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
能源动力。
上海市Ⅳ类高峰学科(1个):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上海市Ⅱ类高原学科(1个):
机械工程。
上海市一流学科监测建设学科(1个):
电气工程。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建设学科(第五期)(2个):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上海电机学院登峰学科(2个):
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校级重点建设学科(10个):
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大锻件材料加工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能源装备制造管理、国际贸易学、环境装备、电机与智能电器、职业技术教育学、上海学。
校级重点扶持学科(5个):
车辆工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装备制造优化计算、资产管理、物理电子学。
教学建设
截至2012年9月,该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上海市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上海市专业综合改革项目2项,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上海高校示范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项目1个、上海市属本科高校校外实习基地重点建设项目1个。拥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上海市级精品课程19门、重点课程35门、全英语课程4门,上海市重点教改项目5项,上海市级教学团队6个。该校部分本科专业在安徽、四川、江西、河北、黑龙江等省进入本科重点批次招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新校区一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自动化
上海市特色专业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学中心:国家级电气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装备制造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基础会计学、自动检测技术
上海市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塑性成形工艺)
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业技术中心
上海市精品课程
本科:自动检测技术、Cad/cam、基础会计学与实务、大学物理、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机械设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专科:c++程序设计、经济学基础、可编控制器技术应用、基础会计学、自动检测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管理学基础、财务管理基础、高职体育、WEB程序设计与开发、数控加工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
上海市全英语课程:公司理财、国际贸易融资、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组织行为学
上海市级教学团队:检测技术教学团队、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教学团队、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团队等
上海电机学院校园风景
2010年,该校有44项纵向科研项目获准立项,科研经费达到5374万。高水平项目取得较大进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等6类国家及省部级项目上取得零的突破。获得横向项目78项,申报专利331件,217件获得授权,转让5项实用新型专利,科研成果转化实现零的突破。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获2010年“工博会”中国高校展区优秀展品一、二等奖各1项,并获优秀组织奖;首次获得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高校优秀项目二等奖;被上海市教委授予“上海高校技术合同管理先进集体”称号;再次被闵行区知识产权局授予“闵行区专利申请优胜奖单位”。发表学术论文544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论文60篇,核心期刊229篇
2011年,以该校为第一单位组织申报纵向项目达147项,获准立项57项,其中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横向合作项目立项136项,合同金额累计2540.394万元,到款2232.9万元;申报专利303件,其中发明专利112件,获得授权158件;发表论文483篇,其中核心论文数量259篇。2012年,该校共获得科研项目202项,申请专利500余项,其中获得申请号的337项,获得授权专利282项;发表论文382篇,其中各类索引论文101篇;完成科研到款3516万元,同比提升32.7%;组织参展2012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获高校展区二等奖、优秀组织奖;开展上海电机学院大学科技园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2013年,该校科研总经费达1.03亿元,其中有4项目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申报各级各类政府计划项目178项,有60个项目获得政府部门立项计划资助,纵向项目到款达525万元。受企事业单位委托的各类科技服务项目共计133项,到款额为4205万元。完成全校762项专利的申报,其中发明专利198项,授权专利506件,其中有26项专利实现部分所有权转让,涉及资金50余万。
建设成果
2010年,该校有44项纵向科研项目获准立项,科研经费达到5374万。高水平项目取得较大进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等6类国家及省部级项目上取得零的突破。获得横向项目78项,申报专利331件,217件获得授权,转让5项实用新型专利,科研成果转化实现零的突破。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获2010年“工博会”中国高校展区优秀展品一、二等奖各1项,并获优秀组织奖;首次获得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高校优秀项目二等奖;被上海市教委授予“上海高校技术合同管理先进集体”称号;再次被闵行区知识产权局授予“闵行区专利申请优胜奖单位”。发表学术论文544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论文60篇,核心期刊229篇。
2011年,以该校为第一单位组织申报纵向项目达147项,获准立项57项,其中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横向合作项目立项136项,合同金额累计2540.394万元,到款2232.9万元;申报专利303件,其中发明专利112件,获得授权158件;发表论文483篇,其中核心论文数量259篇 [14] 。2012年,该校共获得科研项目202项,申请专利500余项,其中获得申请号的337项,获得授权专利282项;发表论文382篇,其中各类索引论文101篇;完成科研到款3516万元,同比提升32.7%;组织参展2012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获高校展区二等奖、优秀组织奖;开展上海电机学院大学科技园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2013 年,该校科研总经费达1.03亿元,其中有4项目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申报各级各类政府计划项目178项,有60个项目获得政府部门立项计划资助,纵向项目到款达525万元。受企事业单位委托的各类科技服务项目共计133项,到款额为4205万元。完成全校762项专利的申报,其中发明专利198项,授权专利506件,其中有26项专利实现部分所有权转让,涉及资金50余万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1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上海电机学院图书馆馆藏文献总量136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93万余册,电子图书42万余册,纸质中外文期刊711种。2004年升本后新购置了镜像电子图书数据库:如超星电子图书、Springlink数据库、EBSCO数据库-英语学习平台、书生电子书、WISEBOOK电子书、金图国际高校英语等;镜像期刊、各类论文、视频资源等数据库:如清华同方期刊数据库、硕博学位论文与报纸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百科视频、国研网、正保考研视频数据库、知识视界、环球英语多媒体资源库等;各类网络数据库:如专利文献、维普期刊、CALAS西文期刊目次、Emerald数据库、ASME全文期刊数据库、PQDT硕博论文数据库、机电情报网等。共有各类数据库24个,其中镜像数据库14个。可获得各类电子资源总容量约40多个TB [18] 。
学术期刊
《上海电机学院学报》创刊于1987年,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电机学院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由中科院与工程院院士担任顾问。分设机电工程、计算机技术、经济与管理、数理科学、行业科技等栏目。
学报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CMK》、《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CNKI》、《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据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收录期刊》等收录。
学报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连续二届取得了教育部颁发的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奖,获中国高校优秀编辑质量奖,获上海市科技期刊审读“优秀奖”,获上海市高等学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特色期刊奖”。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校训
“明德至善”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指大学的根本宗旨,首先在于彰显人性固有的内在道德之光,然后亲近人民并竭尽全力为之服务,最后则要通过个人修身与社会实践,使社会和个人都臻于和谐圆满的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是做人、做学问的理想途径,也是中国文化人精神追求的最高的目标。
“博学笃行”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为广博学习、深察慎思、追求真知、切实实践,是儒家先贤做学问的方法论。
“明德至善”提出了终极目标,“博学笃行”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具体的实施方法。
校徽
圆中嵌有字母“DJ”,为“电机”的拼音;“DJ”组合成的“大门”,展现出学校海纳百川、包容开放的胸怀与形象。“D”是工业化齿轮的外形,体现学校以工科为主的学科特色;“J”的形象为书写着的笔。
学校精神
自强不息、追求卓越
校园文化
截至2015年年末,学校共有校级社团100余个,各类社团学生社员达5000多人。先后举办过“斐讯杯”校园文明礼仪大赛、“年轻的风”校园歌手大赛、“金话筒”杯主持人大赛、“翼云杯”诗文朗诵比赛、集体舞大赛、迎新年晚会、“自强杯”大学生技能大赛、“卓越杯”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大学生创新论坛”等校园活动及以“品味读书人生,共话电机经纬”、“弘扬抗战文化,品读红色经典”为主题的读书月活动。
学校先后完成了修缮校史馆,设计安装“国内首台万吨水压机”模型展品、一系列校园雕塑、大型校史浮雕、校园文化石等文化工程项目。
学校积极开展校外志愿者活动,如上海动物园志愿服务项目、上海海洋水族馆志愿服务项目、苗苗阅读服务项目及上海科技馆与上海自然博物馆志愿者等。2014、2015年,徐豪、如先古力·吐尔孙2名优秀大学生加入到西部志愿者行列;组织百余人参加上海科技馆志愿者服务活动以及火车站春运志愿者服务活动;服务临港聚人气工程;150名电机“蓝精灵”服务2015上海浦东国际女子马拉松赛活动等。
校区建设
2014年,学校共投入2044万元用于校园绿化,新增绿地面积58000m2。截至2015年年末,学校占地面积880640m2,其中绿化面积236579.6m2,绿化面积占用地面积26.9%。
闵行校区保存有大量的高大乔木和名贵花灌木,在校园主干道及绿地中起着骨干树的作用,被评为“上海市花园单位”。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曹锡康
校长:胡晟
党委副书记:宦秀芳
副校长:陈信、黄兴华、焦斌、杨若凡
参考资料[2]
知名校友
刘云耕: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63届校友。
宋仪侨:中共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副秘书长兼市委办公厅主任,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兼市委办公厅主任、东湖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政协上海市第十届委员会副、党组副书记、上海市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
何志明:上海新航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特聘成员、上海市企业家协会副会长,82届校友。
卢铁城:四川省人大原副主任、四川大学原校长,55届校友。
顾国平: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总裁,97届校友。
卫平:上海中邦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乔任梁:影视歌三栖偶像明星。
参考资料1.学校简介·上海电机学院官网
2.历任领导·上海电机学院
3.学院设置·学校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