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

彭城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

徐州古称彭城,又名涿鹿,已有六千年文明史。6000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劳作。徐州的建城史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以彭城之名的见诸文字是春秋时即公元前573年,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帝尧时建大彭氏国。夏禹治水时,把全国疆域分为九州,徐州即为九州之一。当时“徐州”只是作为一个自然经济区域的名称,彭城邑成为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

中文名

彭城

又名

涿鹿

今为

徐州

地位

古代九州之一

简介

彭城,又名彭城邑、彭城县,曾为古都涿鹿和今江苏徐州的旧称。彭城邑历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是帝王之都,据先秦典籍《世本》记载,“涿鹿在彭城,黄帝都之。”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改彭城邑为彭城县。从此,历经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直到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在绵延长达一千九百五十四年的时间里,或为彭城藩国国都,或为彭城郡郡治,或为徐州州治,彭城始终是今日徐州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徐州升格为府,因府治彭城县境内有铜山岛,彭城县始更名铜山县。日伪时由铜山县县城所在地析置徐州市,从此市县同城。

今日彭城——是江苏省第二大城市,淮海经济区第一大城市,东陇海线第一大城市,苏北第一大城市,也是中国第二大铁路枢纽。徐州是国家重要的交通要道、军事战略要地,享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和政治地位。作为华东地区的门户城市,现为华东重要的教育、科技、文化、交通、旅游、医疗、会展中心,同时也是省内重要的工商业、金融和对外贸易中心。徐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大城市,是国务院确定的拥有地方立法权的城市,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

徐州历史上曾为蚩尤本据,黄帝初都,彭国国都、徐国国都、宋国国都,楚国国都。徐州是汉高祖刘邦、南唐烈祖李昪、南朝宋武帝刘裕、后梁太祖朱温的故里,有“九朝帝王徐州籍”美誉。徐州“东襟淮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素有“五省通衢”之称。京沪铁路、陇海铁路、京沪高铁、徐兰客运专线在此交汇,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贯穿徐州南北,北滨北方第一大湖微山湖。公路四通八达,北通京津,南达沪宁,西接兰新,东抵海滨,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有“徐州通,则全国通”的称誉。作家王茂飞这样评价自己的家乡:一州,两汉,三楚之西,乾隆四巡,五省通衢,六千年文明,七访,八百寿彭祖,九朝帝王徐州籍,十里长街淮海路。清代诗人邵大业称徐州是“龙吟虎啸帝王州,旧是东南最上游。“

建制沿革

徐州历史悠久,6000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劳作,曾是尧帝时代之前的华夏古都。

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

春秋战国时,彭城属宋,后归楚,秦统一后设彭城县。

楚汉时,西楚霸王项羽建都彭城。西汉设彭城郡,东汉设彭城国、建都彭城。

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

魏晋南北朝各代曾设彭城国或徐州,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

彭城

隋时设徐州,后改彭城郡,治彭城。

唐初,徐州与彭城郡名称多次互易,中后期徐州为节度使驻地。

五代时各朝置有徐州,治彭城,领7县。

宋元两朝都置徐州,隶属和辖领变化较频。

明初徐州曾直隶京师,后属南京。

清初,徐州先后为江南省和江苏省所属直隶州,雍正末年升为徐州府,因府治彭城县境内有铜山岛,彭城县始更名铜山县。

民国初,府废,徐州府地附郭铜山县,后曾设徐海道,治所在铜山(徐州)。

日伪时由铜山县析置徐州市,曾为伪淮海省省会。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仍置徐州市,属江苏。

1949年因江苏省尚未完全解放,徐州市暂由山东省代管。

1953(癸巳年)年1月徐州市正式划归江苏省直辖,并同时成立徐州专区,驻徐州市,辖11县市。此后,徐州市和徐州专区并存,不同时期辖属有所变化。1983年,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撤徐州专区,将所辖6县划归徐州市。徐州市现辖5区(云龙区、鼓楼区、贾汪区、泉山区、铜山区)和5县市(邳州市、新沂市、睢宁县、沛县、丰县)。

历史地位

华夏古都

彭城曾是华夏古都涿鹿的古称,其前身“彭城邑”历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是帝王之都,据先秦典籍《世本》记载,“涿鹿在彭城,黄帝都之。”又据《汉书·刑法志·注》,“郑氏曰:涿鹿在彭城南”。《晋太康地里记》也提到,“阪泉、涿鹿,盖当如《世本》说,谓在彭城为是”。而《史记·五帝本纪·正义》中的《舆地志》亦认为“涿鹿本名彭城,黄帝初都,迁有熊也”。

史学大家吕思勉同样认为,涿鹿即为彭城,他在《拟编中国通史说略》一文中指出:黄帝所居,亦即其与神农战争之涿鹿,依古据《世本》,地实在今铜山(按:即徐州),且云:自尧以前,皆都于此。

其后又在《中国通史的分期》一文中进一步说明:考证当重古据,《太平御览·州郡部》引《帝王世纪》说:”《世本》云:涿鹿在彭城南。“又说尧亦都此,可见自黄帝至尧,都邑实在今彭城附近。关于古代帝王封禅多在泰山,即知此说之可信。

彭城作为华夏古都,自黄帝时期起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历代被认为是形胜之区,常有”得彭城者得天下“之说。黄帝与蚩尤大战于此而后统一华夏,遂使”黎民“”百姓“并为一家;国民政府在徐州会战中败于日本,痛失祖国半壁;人民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中战胜国民党军,终使蒋家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文化名城

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两汉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其中的汉墓、汉俑、汉画像石、汉赋、汉玉并称“汉代五绝”。两汉彩绘兵马俑,是继咸阳和西安兵马俑之后的第三批重要发现。为开发利用汉文化资源,组织成立徐州市两汉文化研究会,筹建修复了北洞山汉墓、龟山汉墓、白集汉墓、狮子山楚王陵、汉兵马俑博物馆、汉画像石艺术馆等一系列重要文物景点。

徐州还是南北朝时宋武帝刘裕的故乡。唐代白居易,宋代苏东坡、文天祥,明代方孝孺、潘季驯,当代国画大师李可染和著名音乐家马可都曾在徐州任职或生活过。

历史名人

(1)彭祖

徐州古称彭城,肇源于彭祖。彭祖是黄帝的后裔。他是著名的老寿星,活了八百岁。善于导引气功养生,饮食及房中术。因善于烹调,被称为我国的烹饪鼻祖,是名副其实的我国的第一位厨师。据说他因烹调雉羹(辣汤),进奉给尧帝受封而建立起大彭氏国。

(2)刘邦

徐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布衣皇帝汉高祖的故乡,刘邦出生颇有神话色彩,传说汉高祖之母避雨于桥遇龙而孕,其受娠地龙雾桥就在今天丰县城东北的梁楼村。汉高祖青年避乱迁到沛城以北三里左右的地方落户。故当地有“丰出沛养汉刘邦”的说法。

高祖十年,汉高祖亲征平叛而归,途经沛县,在沛宫大摆酒席,宴请父老乡亲。还挑选了一百二十名青少年,组成合唱团,以助酒兴。酒酣之时,汉高祖击筑高歌,自赋诗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儿童亦随之唱和。歌罢,高祖挥剑起舞,万分伤感。对沛县父老说:游子思故乡,我虽定都长安,但百年之后我的魂魄还要回归故里。

高祖离沛后,沛人为显扬帝威,请金石良匠将《大风歌》摹刻上石,并筑百尺高台,立碑于台上。《大风歌》碑相传为东汉蔡邕所书,历经两千余年的风风雨雨,流传至今。

汉高祖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之后,其父丰公虽享受荣华富贵,却日夜思念故里,时常闷闷不乐。为此,刘邦命令在国都长安附近的秦国故地骊邑(今西安市临潼区),仿照家乡丰邑(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的街巷布局,为太上皇丰公重筑新城,并将乡亲故友迁部分居于此,太上皇这才高兴起来。史记记载新丰城建造得与刘邦家乡丰县县城一模一样,丰县城乡邻迁至新居,连鸡犬都能找到各家门户,此即“鸡犬识新丰”。

(3)项羽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年)名籍,字羽,下项(今江苏宿迁)人。公元前206年建都彭城,自立为西楚霸王,号令天下。在楚汉战争中,兵败垓下,自刎乌江。

(4)刘向

刘向(约前77年~前6年),原名更生,后改名向,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被尊为中国目录学之祖)、文学家。刘向为人聪明好学,精通儒家和道家方术之学,又写得一手好文章,常被汉宣帝重用。[1]

(5)张道陵

张道陵(生卒年不详)东汉著名宗教首领、道教创始人、教主。本名陵。沛国丰(今徐州丰县)人。曾为江州令,后客居蜀中,学道于鹤鸣山中,作道书二十四篇,以符水咒法为人治病,并聚徒传道。受其道者,出米五斗,其道称“五斗米道”。卒后产衡、孙鲁等世世为教主,被后道家奉为“张天师”,中国神话四大天师之一,其道又称“天师道”。

(6)李煜

李煜(937-978年)名从嘉,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李煜即位时,南唐已为宋的属国。975年,宋军入金陵,俘后主,南唐灭。降宋。宋太祖封为违命侯。后服宋太宗所赐牵机药而卒。史称为南唐后主、李后主。李煜在政治上是一个昏君,在文学上却是一个文学家,诗人,千古词宗。其主要成就在诗词上,与其父李璟皆工诗词书画,其词善以白描抒情,情感真切,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神秀。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如《长相思》,《浣溪沙》等。被俘后,比前期有很大突破,代表作有《虞美人》,《破阵子》,《浪淘沙》,《相见欢》等。

(7)李可染

李可染(1907-1989年)室名师牛堂,徐州市人。生前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可染先生的山水画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鲜明的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嬗变与升华。他不仅是画坛辛勤耕耘70余年的一代宗师,而且在艺术观念的开拓上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作品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多有收藏。专集有《李可染画辑》、《李可染画集》等。

(8)马可

马可(1918-1976年)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江苏徐州人。一生写了二百多首(部)音乐作品,对中国现代音乐文化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中以歌曲《南泥湾》、《我们是民主青年》、《咱们工人有力量》、《吕梁山大合唱》,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周子山》(与张鲁、刘炽合作)、《白毛女》(与瞿维、张鲁、向隅等合作)、《小二黑结婚》,管弦乐《陕北组曲》等流传广泛。

(9)范仲淹

范仲淹的父亲范墉,端拱初年(988年)赴徐州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徐州军事长官的秘书)。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八月二日,范仲淹生于徐州,他两岁的时候,父亲在徐州去世,家境从此变得窘困起来。两年后,母亲谢氏带着他改嫁到了山东.宋仁宗皇佑四年五月八日(1052年),范仲淹由青州前往颍州(今安徽阜阳)赴任途中,病卒于徐州,谥文正,享年64岁。

(10)孙权

孙权(182-252年),字仲谋。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生于光和五年(公元182年),生于下邳(今江苏邳州),卒于太元二年(公元252年)。

(11)张立辰

张立辰,1939年生,徐州沛县人。1965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任职于人民美术出版社。1977年起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教授、中国画学院主院长。擅长大写意花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

文学作品

彭城赋

文/张思桥

鸿蒙暨开,九州序列。唐尧画地,是为大彭[1]。历风霜兮始为固,斫荆莽兮聿而兴。洎乎偃王决起,四方攻伐。天子畏葸,分鼎与宁。而后遽然见祸,无端加兵。东方鸿鹄,自此不鸣[2]。春秋失义,王命不听。小国授地,大邦称雄。惜我彭城,沦于宋域,流于楚疆[3]。福祚小靳,曾若牛羊。

苍黄挟令,下揆秦王。刀锋所指,戡平八荒。于是聚锋镝,筑长城,造阿房,修秦陵,生民涂炭,忠良伶仃。然后陈王揭竿,豪杰景从,项氏建幡于吴会之地,沛公发轫于古彭之膺[4]。于是英才如曜,良俊竞游。有舞阳、绛侯为之弼,平阳、酇侯为之筹[5]。策马扬辔,直走嶕峣;广揽奇士,磅礴郁缭。然后子婴系组,纳玺出降,沛公布告,约法三章。若乃项羽入关,裂地誓盟。引师东向,定都彭城[6]。户山戏马,九里鏖兵[7]。至今犹在,慷慨悲声。

至于高祖平寰,白马剖符[8]。彭城归楚,子嗣其居。[9]故有诸王陵遗至今,楚汉风化之孥[10]。而后韦孟横爌,长讽特书[11]。天师仙降,道出名区[12]。有子刘伶善美酒[13],有作《世说》若清芙[14]。此乃乐天、苏子之故地[15],重光、梦得之旧庐[16]。

壮哉彭城!中华齐寿之地,千秋交要之衢。文明自兹发绪,鼙鼓于此高喧;英雄迭出未断,文豪层起不阑。

尔乃湖山壮阔,风物锦绣。云龙腾气[17],子房寻旧[18]。黄河如带,运河奔走。城南葳蕤,山间空卧东坡石[19];林荫幽阒,湖边静立燕子楼[20]。放鹤亭荒[21],谁觅仙人之迹?兴化寺在[22],堪悟佛法之由。至若惠风和畅,显红岛上成追忆[23];天朗气清,苏公塔下思绪稠[24]。大风起兮豪情寄,楚歌动兮壮志游。

嗟夫!天地茫茫,古郡沧桑,江河共衍,日月同光。风云过往,代有旷世之豪杰;古今流变,长存道义之光芒。惟吾同侪,略修其身,稍善嘉行,但问心而无愧,虽世事不我通达,我自浩然宴然也。

注释:

[1]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徐州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

[2]徐偃王是西周徐国国君,建都泗水,生活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他趁周穆王赴瑶池会西王母之际,率军西进,紧迫黄河。周穆王“畏其方炽,乃分东方诸侯命徐偃王主之。”

[3]春秋战国时期,徐州曾先后被列入宋国和楚国的疆域。

[4]沛公:刘邦,沛丰邑中阳里人,后成为汉朝开国皇帝。

[5]舞阳侯,樊哙;绛侯,周勃;平阳侯,曹参;酂侯,萧何。

[6]项羽进入咸阳后,在全国范围封了十八个诸侯王,自封西楚霸王,建都彭城。

[7]户山,户部山;九里,九里山。

[8]指白马之盟,是汉高祖刘邦在位时与群臣以杀白马方式定立的盟约。

[9]西汉时,徐州一带被封为楚国。

[10]徐州有汉文化三绝,分别指“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

[11]韦孟,西汉初诗人,彭城人。

[12]天师,张道陵,道教创始人,第一代天师。

[13]刘伶,字伯伦,中国西晋沛国(今安徽宿县,当时应属徐州)人,“竹林七贤”之一。

[14]世说,此指世说新语,刘义庆撰。刘义庆,汉族,彭城人。字季伯,南朝宋文学家。

[15]乐天,此指白居易。白曾于徐州任职,并留下了相当数量的作品;苏子,此指苏轼。

[16]李煜,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汉族,彭城人;刘禹锡,字梦得,汉族,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

[17]云龙,指云龙湖。原名“簸箕洼”又名“石狗湖”。

[18]子房,指子房山。与云龙山、九里山、户部山并称徐州四大名山。子房山原名鸡鸣山,传说楚汉相争中张良曾命士兵在此吹箫散楚兵,遂更名为子房山。

[19]东坡石,指东坡石床。

[20]燕子楼,唐贞元年间,朝廷重臣武宁军节度使张愔(张建封之子)镇守徐州时,在其府第中为爱妾关盼盼特建的一座小楼,因其飞檐挑角,形如飞燕,且年年春天南来燕子多栖息于此,故名燕子楼。

[21]放鹤亭,为彭城隐士张天骥所建。元丰元年秋,苏轼写了《放鹤亭记》。

[22]兴化寺,原名石佛寺,徐州八大古寺之一,缘北魏大石佛而建。

[23]位于百步洪南的显红岛,原为故泗水中的一处由激流冲刷起的泥沙沉积而成的沙洲,北宋苏轼知徐州时名为中洲,后因民间传说熙宁十年黄河决口入泗,苏轼带领州民抗洪时,苏姑为救满城百姓献身黄河,徐州百姓在沙洲上捞得苏姑红袍,因此后人将此沙洲命名为显红岛。

[24]苏公塔,位于徐州苏公塔影景区,是为纪念原任徐州知事的苏轼而建。

参考资料

1.西汉时代的大文学家刘向简介·传统文化杂谈

2.彭城是现在的哪个城市?·匠子生活

关键词: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