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学报(四川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四川大学学报由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和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组成。各种版本的四川大学学报不仅都有着悠久的创刊历史,而且不断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研学,也获得过诸多荣誉以及奖项。
中文名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Edition)
普通话
出版,医学期刊
教育部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出版周期
双月刊
CN:51-1644/R
ISSN:1672-173X
62-72
10元/期
创刊历史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学校——四川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创刊于1959年,原名《四川医学院学报》,1986年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更名为《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宗旨
本刊以反映四川大学的医药卫生科研成果和国内医学科研成果和学术水平,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为办刊宗旨。
期刊内容
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法医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医疗技术的创新与改进等,设有论著、专题报道、技术与方法、述评、研究报告、临床医学等栏目。
荣誉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是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被美国《医学索引》(IM/MEDLINE)、《生物学文摘》(BA)、《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
获奖奖项
1989年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一等奖
1990年四川省首届科学技术期刊优秀期刊一等奖
1993年四川省第二届科学技术期刊评比优秀期刊一等奖
1995年四川省十佳科技期刊
1997年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
1999年首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2002年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
2010年教育厅首届四川省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2011年教育部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
2006年-2012年连续四届教育部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2]
哲学版
学报简介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55年,是一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现为双月刊,截至2011年底为止共出版了177期。
在近60年的办刊历史中,一直坚持学术质量与社会关怀兼顾的办刊方针,以严谨、朴实的刊风相期许,以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己任,在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声誉,是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教育部名刊工程入选刊是依托川大、立足国内而面向国际的学术期刊。
既要反映四川大学的学术风貌、国内的学术创新,又要追踪国际学术前沿,旨在为世界范围的人文、社会科学学者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交流学术问题的平台。
作为一份跨越人文、社科领域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该刊发表文、史、哲、政、经、法等学科的优秀学术文章,在人文科学领域关注新思想、新资料和新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重视理论探索、实证调查和社会关怀。[1]
主要栏目
文学研究
历史学研究
哲学研究
经济学研究
法学研究
获奖情况
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奖
四川省优秀期刊奖
《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索引核心期刊
CSSCI中文社科索引来源期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主办单位:四川大学
主编:项楚
ISSN:1006-0766
CN:51-1099/C
获得奖项
获奖年 | 奖项 | 颁奖单位 |
2020年 | 第5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2020年 | 中国中文权威学术期刊(A+等级) |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 |
2020年 | 2020年度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
2019年 | 第四届四川省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 四川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 |
2018年 | 2018年度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
2018年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 |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
2017年 | 2017年四川省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部 | 四川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 |
2016年 | 第三届四川省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 四川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 |
2016年 | 2016年度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
2015年 |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版权与伦理工作先进单位” |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
2015年 | 2015年四川省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部 | 四川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 |
2014年 | 第二届四川省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 四川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 |
2012—2013年 | 31篇文章入选“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 |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2013年 | 2013年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 | 教育部科技司 |
2012年 | 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 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 |
2012年 | 第四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 | 教育部科技司 |
2011年 | 第二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2011年 |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网站奖 | 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 |
2010年 | 第三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 | 教育部科技司 |
2010年 | 首届四川省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 | 四川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处 |
期刊信息
刊名: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JournalfSichuanniversity(EngineeringScienceEdition)
主办:四川大学
周期:双月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ISSN:1009-3087
CN:51-1596/T
邮发代号:62-55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工程科学与技术
曾用刊名:成都科技大学学报&四川联合大学学报
创刊时间:1957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化学文摘(美)(2009)
CBST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2009)
EI索引(美)(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四川大学西区263信箱)
邮政编码:610065
投稿须知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原《华西医科大学学报》)是由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学学术刊物、以报道本校生物医学各专业以及相关学科的科研成果为主、并接收校外医学科研的来稿、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为办刊宗旨.主要阅读对象为从事医药卫生工作的高、中级科研、医疗、教学、预防机构人员和高等医药院校的师生。
来稿要求
2.1文稿应具科学性、逻辑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内容翔实、数据可靠、图表规范、标点正确、文字准确通顺.论着类文稿字数一般限6000字以内(包括图表、参考文献和中英文摘要)、个案报告等短篇报道限500~1000字以内.论着类文稿还应有250字左右的结构式摘要(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和3~5个关键词、以及与之相应的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
2.2作者姓名排列在文题下、名的右上角标注单位序号(仅一个单位者不标注)、在作者姓名下依序标注作者单位、第一作者还须注明单位所在城市、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及E-mail。
2.3文内一级标题序号用1、2、3……;文内序号用1.1、1.2、1.3……;文内三级标题序号用1.1.1、1.1.2、1.1.3…余类推.各级序号均左顶格打印、后空一字距后再接标题。
2.4文中大小写、正斜体、上下标应准确.人基因缩写符号必须用大写斜体、人基因相关产物如蛋白质的缩写符号用大写正体;动物基因缩写符号用斜体(首字大写、其余小写)、动物基因相关产物的缩写符号用正体(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需用斜体字的外文、应直接打印成斜体、例如生物的属名、种名、常数等用斜体.量符号也必须用斜体、如m(质量)、t(时间、温度)、c(量浓度)、p(压力)、v(速度)、F(力)、E(能量)等.统计学符号用斜体、如t检验、F检验、P值、x±s(均数±标准差).拉丁词如inivo、insitu、etal等以及内切酶如EcoRⅠ、HindⅠ等也用斜体.
2.5医学名词以《医学名词》系列(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为准.药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为准.新译名词应附外文.文内缩略语首次出现时应使用全称.
2.6计量单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废除百分浓度、应采用量浓度(c)、如血钾3.5mmol/L;或质量浓度(ρ)如10%福尔马林改为40g/L甲醛;体积分数(φ)和体积浓度(σ)如酒精75%酒精改为750ml/L乙醇、5%CO₂改为50ml/LCO₂等;质量分数可采用ng/g、mg/g、g/kg.数分数(Χ、numbertaction)单位是1、采用0.00表示、如中性粒细胞为0.70(不用70%)、CD4+细胞为0.58(不用58%)等.
2.7图表力求简明、避免与正文重复、并置于文内相应处.正文与图表中数据须认真核对、做到准确无误、相互一致.表格采用三线表格式.图需一式两份、其中一份不加注文字及符号、以备制版、另一份放文内、并在图下列出图序、图题和图注、图内还应注明应有的全部文字和符号.照片图请提供原始照片.
2.8参考文献着录格式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文内引用处依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排序、并用方括号标注、再在文末依次列出参考文献、一般论着限15条以内.参考文献的作者为1~3名者全部列出、3名以上者只列出前3名、其后加“等”(日文加“他”、英文加“etal”、俄文加“цкр”).举例如下.
[期刊]序号作者.文题.刊名〔中文期刊用全名、西文按美国《医学索引》(IndexMedicus)缩写〕、年份;卷(期):起页.如:
1张美霞、张军军、严密.内皮抑素在小鼠氧致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7(4):614-617.
2uYTibrewal、Birge.Phosphatidylserinerecognitionyhagocytes:viewtoakill.TrendsellBiol、2006;16(4):189-197
[书籍]号作者(或:作者.文题.见:主编者.)、书名.卷(册)次.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年份:起页-迄页.:
1宪九.抗菌术与无菌术.见:黄家驷、吴阶平主编.外科学(上册).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8-11.
2AtkinsonDE.zymessontrolementsinetabolicegulation.n:oyer.Theenzymes.1sted.ewYork:cadress、970:461-463.
注意事项
3.1当报告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作者应该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
3.2来稿须经作者所在单位审核(包括保密审查)、并附单位介绍信.根据《着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作者在收到我刊收稿回执后3月内未接到退稿通知者、系仍在审查研究中.作者如欲投他刊、望事先与我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
3.3文稿的着作权除《着作权法》另有规定者外、属于作者.文责由作者自负.依照《版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对来稿有删改权.凡涉及对原意的修改、则与作者商议.不采用的稿件编辑部不予退还、请自留底稿.
3.4为加强学术交流、编辑部将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其它方式使用本刊所载的论文、如作者的该使用权不愿授予编辑部、请于投稿时说明、未加以说明者视为同意授权予编辑部.
3.5稿件一经刊出、赠当期杂志一册、并酌致稿酬.
3.6稿件寄编辑部收、请勿寄给个人。来稿请打印、一式两份(包括线条图和照片)。
3.7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17号《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参考资料1.本刊介绍·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期刊介绍·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3.学报简介·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工程科学与技术》简介·工程科学与技术(原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