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医药大学(公办医药类本科高校)
江西中医药大学是以中医药教育为主体、多学科发展、产学研结合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和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资格,是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中文名江西中医药大学
Ji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江中、江中医(JXUCM)
办学性质
公立大学
医药类
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江西省人民政府
党委书记:徐兰宾
27个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
科研工作站1个、
中医学院、临床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人文学院等15个教学院(部)
惟学、惟人,求强、求精
《江中行舟》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梅岭大道1688号
10412
吕爱平、黄璐琦、钟赣生、陶晓华、喻晓春、易敏之、任用镥、卢小青等
刘红宁、陈明人、朱卫丰、韩平畴、陈日新、刘良徛、刘英锋等
学院名称专业名称
授予学位
中医学院
中医学
医学
中医学(5+3)
医学
本科
中医养生学
医学
本科
临床医学院
中西医临床医学
医学
中医骨伤科学
医学
本科
医学检验技术
理学
本科
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学
医学
康复治疗学
理学
本科
护理学院
护理学
理学
药学院
药学
理学
中药学
理学
本科
中药资源与开发
理学
本科
药物制剂
理学
本科
中药制药
工学
本科
食品质量与安全
工学
本科
经济与管理学院
保险学(健康保险)
经济学
公共事业管理
管理学
本科
市场营销
管理学
本科
市场营销(中外合作)
管理学
本科
健康服务与管理
管理学
本科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学
医学信息工程
工学
本科
生物医学工程
工学
本科
医学影像技术
理学
本科
人文学院
英语
文学
应用心理学
理学
本科
音乐学
艺术学
本科
体育健康学院
运动康复学
理学
专业名称
授予学位
中医学院
中医学
医学
中医学(5+3)
医学
本科
中医养生学
医学
本科
临床医学院
中西医临床医学
医学
中医骨伤科学
医学
本科
医学检验技术
理学
本科
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学
医学
康复治疗学
理学
本科
护理学院
护理学
理学
药学院
药学
理学
中药学
理学
本科
中药资源与开发
理学
本科
药物制剂
理学
本科
中药制药
工学
本科
食品质量与安全
工学
本科
经济与管理学院
保险学(健康保险)
经济学
公共事业管理
管理学
本科
市场营销
管理学
本科
市场营销(中外合作)
管理学
本科
健康服务与管理
管理学
本科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学
医学信息工程
工学
本科
生物医学工程
工学
本科
医学影像技术
理学
本科
人文学院
英语
文学
应用心理学
理学
本科
音乐学
艺术学
本科
体育健康学院
运动康复学
理学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有二级教学院(部)15个,设有本科专业27个,涵盖医、理、工、文、经、管、艺等学科门类。
附属单位
类别 | 名称 |
直属附属医院(3所) |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省中医院、江西省骨伤医院) |
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
江西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 |
非直属附属医院(9所) |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洪都中医院) |
南昌市生殖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生殖医院) | |
丰城市中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丰城中医院) | |
赣州市中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赣州中医院) | |
鹰潭市中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
宜春市中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 |
九江市中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第六附属医院) | |
玉山县中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七附属医院) | |
新余市中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第八附属医院) |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9所。
直属附属医院
江西省中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综合性医院,是江西省首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开放病床1745张。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先进集体”。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被获批为“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拥有编制床位400多张。
创办了全球首家热敏灸医院——江西热敏灸医院,组建了江西省中医康复(热敏灸)联盟。与南昌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在抗疫期间,牵头制定了江西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建立了除湖北武汉以外首个中西医结合定点救治医院,组织中医药专家援助乌兹别克斯坦抗疫,受到国内外高度评价。
江西省中医院附属企业
华润江中(原江中集团):江西中医药大学原校资企业,前身是江西中医学院的校办企业——江中制药厂,创建于1969年10月。1998年重组东风制药,组建江中集团。
2019年2月江中集团被华润医药战略重组,正式更名为华润江中,成为华润集团的一级利润中心。学校产学研结合办学特色鲜明,创建并发展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江中(制药)集团。
累计为全国企业提供技术服务200余项,研发中药及相关产品70余个,先后有16个产品实现了单品种年销售额超亿元。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颁发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江西江中医药包装厂:江西中医药大学的校资企业,成立于1995年,是江西省生产药用聚氯乙烯硬片厂家。
江西江中安可科技有限公司:江西中医药大学的校资企业,于2006年由江西江中饮料厂(成立于1991年)改制而成。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工作站1个;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6个,硕士学位授权类别4个,省级示范性硕士点2个;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专病)7个;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江西省一流专业7个;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
- 博士点建设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中医学、中药学; 博士后工作站(1个):江中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中医学、中药学。
- 硕士点建设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6个):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公共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硕士学位授权类别(4个):临床医学硕士、中医学硕士、中药学硕士、药学硕士; 省级示范性硕士学科点(2个);中医学、中药学。
- 重点学科建设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2个):伤寒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心病学、中医疮疡病学、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医学、中医全科医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分析学、中医药信息学、中医心理学; 江西省一流学科(2个):中药学、中医学; 江西省高校高水平学科(2个):中医学、中药学; 江西省重点学科(3个):药学、中西医结合、公共管理。
- 重点专业建设
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中药学、药学、针灸推拿学;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药学; 省级一流专业(7个):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制药、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7个):中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制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保险学、公共事业管理、音乐学;
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药物制剂、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心理学;
战略性新型产业相关专业(1个):中药制药。
- “双一流专业”建设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中医学、中药学、药学; 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制药、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保险学、药物制剂、中药资源与开发、音乐学。
勤学楼教学建设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两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分别于2001年、2009年获得教育部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4年,学校刘红宁教授牵头主持的“新时期高等中医药院校‘基础素质’教育理论创新与‘双惟模式’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率先在江西省高等院校中实现该奖项零的突破。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产学研结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中药人才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药学类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中药产业链关键环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江西中医药大学—九江市中医医院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中药炮制学》、《药,为什么这样用?》、《中药药剂学》、《急危重症护理学》;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中医诊断学》;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新时期高等中医药院校‘基础素质’教育理论创新与‘双惟模式’实践”。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4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有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工作站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际工程研究中心、中蒙药丸剂关键技术及工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1个):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制药设备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省部(教育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制药设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现代中药制剂及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中医病因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中药防治血管重塑相关疾病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女性生殖健康中医研究重点实验;
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高等学校中医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西省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制药设备协同创新中心、江西民族传统药现代科技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灸疗研究与临床转化协同创新中心、江西中医药文化旅游协同创新中心。
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比赛现场学术交流
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有资格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高等院校之一。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招收留学生博士研究生,在韩国建设了世明大学孔子学院。创办中国首家为外国政要提供中医药体验服务的高端平台——岐黄国医外国政要江中体验中心。
与中国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江中集团共同创立中国首家“国家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南昌)试验区”。
与乌兹别克斯坦合作共建“中乌传统医学中心”,将推进其打造成为中医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样板工程。
在葡萄牙、瑞典和突尼斯等国建立了中医中心,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等中外高校组建了“全球传统医学研究院”。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江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成立于1959年5月,几经迁址,于2004年9月在湾里新校区建成新图书馆大楼并投入使用。新馆内部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优雅,是一座具有现代化管理手段、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文献信息支撑的标志性建筑。
图书馆内设机构有:资源建设部、技术部、读者服务部、阅读推广部、文献检索学科组、医药信息研究中心、办公室,共有职工34人。馆内拥有9层书库、4个大型书刊阅览室、1个电子阅览室和2个大型自习室,实行藏、阅、借一体化服务。全馆阅览座位2000多个,与新校园规模相适应。
目前,馆藏纸本图书达140余万册,购置和自建电子资源数据库40余个。师生读者通过网络可随时查阅馆藏信息,远程在线使用各类数据库资源,并可以通过网络查询个人借阅信息、浏览新书通报、办理图书预约、续借及荐购图书。
经过多年的努力,图书馆已成为江西中医药大学的文献信息中心,形成了以中医药教育为主体的多学科文献协调发展的藏书格局,实现了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管理与服务。
近年来,图书馆努力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充分履行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正向建设中医药强校图书馆的目标努力奋进。
图书馆- 学术期刊
《江西中医药》创刊于1951年,由江西省中医药学会、江西中医学院主办,是第一批进入中文核心期刊的中国医药类核心期刊;并被被《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国医学文摘》、《中国药学文摘》等多家检索刊物及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等数据库收录,有部分文章被美国《SCI》收录。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优秀学报、江西省优秀期刊。设有名家论丛、百家争鸣、中医文化研究、道教医学研究、医史文献研究、中药现代化、中药资源、新生代论坛等栏目。
研究成果
1978年主编出版了3部全国中医药院校第一版统编教材;1988年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反映中药药理实验研究方法的专著;2002年、2015年分别建设了全国中医药院校和江西高校首个国家工程中心和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2005年获得国家一类化学新药证书,首开江西省一类新药研究先河;2014年获得江西省高等教育首个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截至2020年11月,近五年,以独立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其中,“双惟实践育人模式”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实现该奖项江西省零的突破。
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其中,“热敏灸技术的创立及推广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填补了江西医学领域空白;“中药制造现代化——固体制剂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江西药类该奖项零的突破;“艾灸得气治疗支气管哮喘技术与推广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获国家质量工程项目16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9项。近5年,共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近600项,年均科研经费6700余万元,有27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神曲厅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徐兰宾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朱卫丰 |
党委副书记 | 赵恒伯 |
副校长 | 刘潜 |
党委委员、副校长 | 杨明、简晖、章德林、朱根华 |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 邹健生 |
副校长 | 杜建强[1] |
参考资料
1.现任领导·学校官网
2.师资队伍·学校官网
3.教师工作部·学校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