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集团(能源制造公司)
安徽海螺集团公司是全国120家大型试点企业集团之一。集团公司控股经营两家上市公司: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和芜湖海螺型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CONCH)简称“海螺水泥",由安徽海螺集团有限公司独家发起组建而成,属H股和A股上市公司。
成立时间中文名
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海螺水泥和海螺型材
巢东水泥、冀东水泥等
140多家
969亿元
国有控股大型企业集团
基本信息
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6年9月,是国务院120家大型试点企业集团,也是我国最大的建材企业集团之一,总部设在安徽芜湖市。集团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控股经营海螺水泥和海螺型材两家上市公司,下属390多家子公司 ,分布在25个省市自治区和20个境外国家地区 ,经营产业涉及水泥制造、化学建材、节能环保、国际贸易、建筑施工、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当前,其营业收入和总资产均超过2000亿元 ,员工5万多人。自2005年起,集团连续跻身中国企业500强 。2019年7月22日,美国《财富》杂志正式公布“2019世界500强企业”排名榜单,海螺集团迈进世界500强,名列第441位 。2020年8月10日,《财富》杂志公布“2020世界500强企业”排名榜单,海螺集团名列第367位,较2019年大幅提升74位 。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诚
海螺水泥
由安徽海螺集团有限公司独家发起组建而成,属H股和A股上市公司。水泥制造是海螺集团的主导产业,通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公司先后建成了铜陵、英德、池州、枞阳、芜湖5个千万吨级特大型熟料基地,并在安徽芜湖、铜陵兴建了代表当今世界最先进技术水平的3条12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截止2011年底,公司累计建成94条熟料生产线、253台水泥磨、54套余热发电机组,共形成熟料产能1.64亿吨、水泥产能1.8亿吨、余热发电能力739兆瓦。2011年,公司水泥、熟料总销量达2.02亿吨。
集团生产线全部采用先进的新型干法水泥工艺技术,具有产量高、能耗低、自动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环境保护好等特点。集团实物劳动生产率达到世界同行先进水平,新型干法能耗指标达世界先进标准。公司除安徽省基地外,还设有广西、广东、浙江、江苏、皖北、湖南、上海、江西、川渝、陕甘、贵州、云南12个区域管理委员会,下设110多家子公司,分布在17个省、市、自治区。多年来,依靠科技创新,集团致力打造生态环保型水泥产业,所有生产线污染物排放现已全部达到或优于国家控制标准,实现了矿山“零排废,每年消纳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废弃物2000万吨以上,为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做出了贡献。
产品介绍
“海螺”的名称来源于宁国水泥厂的海螺牌水泥商标,而海螺牌的命名则出自宁国水泥厂石灰石矿山的名称“大海螺"矿和“小海螺”矿。
海螺水泥以管理严格、产品优良而著称,1996年在水泥行业率先通过国际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生产的“海螺牌”水泥被广泛应用于举世瞩目的标志性工程,如: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南浦大桥、杨浦大桥、连云港核电站和上海磁悬浮列车等一大批国家重点项目。
公司主导产品为“海螺牌”硅酸盐水泥熟料和“海螺牌”高等级水泥,生产的通用水泥主要有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等,等级分为62.5R、62.5、52.5R、52.5、42.5R、42.5、32.5等七个等级,生产的特性水泥有抗硫酸盐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道路硅酸盐水泥、油井水泥、无磁水泥、核电站专用水泥、白色水泥等,也可以按美国ASTM标准生产Ⅰ-Ⅱ型水泥、Ⅱ-Ⅴ型水泥和欧洲EN-197标准生产的PⅠ-52.5N、PⅡ-42.5R、PⅡ-42.5N水泥等多标准要求水泥。
海螺水泥产品全部采用新型干法生产工艺系统生产,采用先进的QCX在线质量控制系统和手段,配备先进的X-荧光仪、全自动恒应力压力机、水化热试验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完善的水泥试验设施。下属多家子公司均取得了ISO9000:2000质量体系和ISO14000环保体系认证,严格按照质量体系要求实施质量管理和控制,确保了海螺水泥品质满足不同市场和客户的需求。
公司不但生产符合中国标准的硅酸盐系列水泥,还生产符合美国ASTM、欧洲EN及国际ISO标准的硅酸盐系列水泥,同时根据不同客户需求开发特性水泥。
为保证产品使用性能,海螺水泥建立了水泥行业第一家国家一级混凝土试验室,专门研究和改进水泥产品使用性能,为不同层面客户提供服务,以此来实践海螺水泥的“至高品质,至诚服务”经营理念。通过不懈努力和开拓进取,海螺水泥品质得到国内外广大客户的认同,获得欧盟等多个地区和国家进口许可,海螺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免检产品等称号。
人才标准
海螺集团一直秉持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始终贯彻为员工创造机会帮助员工成功的用人宗旨,在公司高速发展的同时,海螺集团锻炼出了一批坚实的海螺人才队伍,他们创造了公司连续10年高速增长的神奇业绩,也成为企业成长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海螺集团始终把专业人才的加盟作为保持公司高速发展和人才优势的重要途径。公司每年都从全国各地重点高校中吸收品学兼优的应届毕业生,每年加盟海螺的应届毕业生均超过500人,新生力量的加入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供给和人才储备。同时,海螺也广开渠道面向社会择优选聘,吸纳各类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通过培养融合已成为公司技术管理的中坚力量。
海螺集团的人力资源战略紧紧围绕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以吸引、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多元化、复合型、国际性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未来五年的人才战略目标,以一体化人力资源开发为手段,立足国内,面向全球,构筑起海螺富有全面竞争力的人才高地,力争在未来五至十年成为全球建材行业中最具吸引力和最具成长性的公司。
不断丰富的海螺文化、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多通道的职业发展计划、完善的业绩考核评价体系,以及注重内部晋升,大胆使用优秀的年轻人才,从而最大限度地帮助海螺员工实现人生价值,是海螺集团人才战略的追求目标。
为人类创造未来的生活空间,并成为国际化企业是海螺人的目标和使命,海螺集团渴望更多的有志之士加入海螺事业的行列,同海螺集团一起成长进步,共同开创海螺辉煌的未来。
社会贡献
国内水泥行业余热发电的最早应用者
海螺集团为国内水泥行业余热发电的最早应用者。通过十余年的集成创新,针对水泥工艺特性改进设计,自行研发DCS系统,个性化设计,使水泥余热发电综合利用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技术直接利用水泥窑头、窑尾排放的纯低温废气进行余热发电,无需消耗燃料,发电过程不产生任何污染。2005年海螺集团率先在所有生产线配套建设余热发电生产线。到2008年底已建成31套机组,装机规模达到520兆瓦,年发电量40亿千瓦时,按照火力发电同口径计算,年节约140万吨标准煤,减排346万吨二氧化碳。 余热发电技术在行业内迅速得到推广,截止2019年,已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建成余热发电机组133套,在泰国、巴基斯坦、缅甸、土耳其等国建成余热发电机组8套,总装机容量达1744兆瓦,每年可发电132亿度,按火力发电同口径计算,可年节约标准煤约47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217万吨。为把水泥工业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做出了有益探索和贡献。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
海螺集团联合开发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是利用水泥窑稳定的高温环境完全降解垃圾焚烧产生的二恶英,实现无害化处理;垃圾燃烧的热能可替代部分水泥熟料生产所需的燃料,灰烬用作水泥原料。铜陵海螺公司实施的利用水泥窑处理城市垃圾项目,日处理能力可达600吨;每年可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约20万吨,节约标煤可达1.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万吨。该项技术是垃圾气化技术和水泥窑干法工艺的有机结合,可有效解决我国城市垃圾处理中大量占用土地、产生二次污染的难题。
工业废渣的消纳利用
多年来,海螺集团不仅在建设和生产中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加大环保设施的投入,同时还依托专业优势,积极研究各种工业废渣的特性,大量利用各种工业废渣、大胆试验处理社会废弃物,积极分摊社会环境污染负担。自1997年至2008年共消纳工业废渣4070万吨,主要的废渣品有磷石膏、脱硫石膏、氟石膏、硫酸渣、粉煤灰、铜矿渣、铁矿渣、钢渣、炉渣、煤矸石、磷酸渣、电石渣及铁矿尾渣等,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保型社会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信息技术强化企业管理
海螺集团于2009年6月成立生产调度工艺管理中心。中心采用的大屏幕显示系统把国际优秀的DLP高清晰数字显示技术、显示单元无缝拼接技术、多屏图像处理技术、信号切换技术、网络技术等科技手段的应用综合为一体,形成一个拥有高亮度、高清晰度、技术先进、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的大屏幕投影显示系统,从而为中心提供了一个网络集中监控平台、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分析决策平台和指挥调度平台。逐步发挥生产调度、质量跟踪、安全管理、信息发布、运行分析、人员培训、专业衔接等综合效应,在生产监督调控和技术体系支撑上发挥着应有作用 。
集团影响
首先,加速了中国水泥工业结构的调整。“海螺水泥”在发展过程中,开创低投资建设日产2000吨和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的先河,使我国新型干法预分解窑得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解决了我国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关键问题。海螺水泥生产成本低于立窑水泥,使通过市场竞争淘汰立窑水泥成为现实。新型干法建设投资和生产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正有力地加快着中国水泥工业的结构调整。
其次,引领中国水泥工业的进步。“海螺水泥”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长为中国水泥工业技术开发的主体,与设计、制造等单位合作,开发出低投资、国产化日产5000吨熟料新型干法生产线,集团利用引进关键的烧成技术,开发日产10000吨熟料新型干法生产技术。“海螺水泥"通过新型干法生产线大型化的技术开发,正引领中国水泥工业朝着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的方向发展。
第三,整合长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的水泥市场。“海螺水泥”的超大规模和实力,在长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具有较强竞争力,以其优质的产品和低廉的成本阻挡着境外水泥和立窑水泥的冲击。
第四,完善了中国水泥T型发展战略,实现与国际水泥市场的接轨。由于“海螺水泥”在长江沿岸建设了一大批熟料基地和在长江三角洲建设了一大批水泥粉磨厂,使中国水泥工业T型发展战略得到进一步实施,T型布局更臻完善。“海螺水泥”在建设熟料基地和水泥粉磨厂的同时,建成了装卸散装水泥和熟料的专用码头,建立了散装水运的流通体系,从而创造了大量出口水泥的条件,实现了中国水泥市场与国际水泥市场的接轨。
第五,改善我国水泥工业在国际上的形象。过去,中国水泥工业在国际水泥界以规模小和劳动生产率低而著称。“海螺水泥"的崛起使中国有了年产1000万吨级的熟料生产基地,有了劳动生产率为10000吨/人·年熟料的工厂,有了年产4000万吨以上熟料的大型水泥企业,其规模和劳动生产率都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使“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成为国内外的共识。
所获荣誉
2010年全集团共实现营业收入684亿元,利税总额120亿元,总资产达631亿元。已连续6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名列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150位,中国制造业500强68位,中国企业效益200佳76位;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第9位;中国企业纳税排名第82位;海螺水泥2009年名列福布斯亚洲最佳上市公司第5名。
2011年5月,海螺水泥荣膺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第1137名。
2014年5月8日,《福布斯中文网》发布了2014福布斯全球2000强榜单,其中海螺水泥排名递进了125位,位列第603位。
2021年,集团以379.29亿美元的营业收入蝉联世界500强榜单,名列第315位,排名较2020年提升52位。[1]
参考资料1.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分行业榜:建材、玻璃·财富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