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德侯爵夫人(三岛由纪夫著戏剧著作)
《萨德侯爵夫人》是三岛由纪夫创作的戏剧。1965年11月,《萨德侯爵夫人》刊载于《文艺》。全三幕剧的剧情是:
第一幕:萨德侯爵在马塞发生了虐待娼妇事件,逃走了。萨德的岳母孟特勒伊夫人获悉法院判决萨德侯爵有罪,为保自己女儿勒内的声誉,劝女儿同萨德分手,女儿不从。孟特勒伊夫人向国王举报了萨德。
第二幕:勒内帮助萨德越狱未遂,孟特勒伊夫人以“正义和法”作为盾牌,花钱差人以“敕令拘捕”为由,重新将萨德关进监狱里。勒内知道是母亲所为,拒绝母亲要她离婚的劝告,并参与了在狱中充满了恶德的萨德所行的快乐之事。她指责母亲的伪善,说:“如果好人是恶德的怪物,那么您就成为贞淑的怪物。”
第三幕:萨德在狱中写了《美德的不幸》。勒内觉得是从“恶德中编织出来的”。法国大革命后,敕令拘捕状无效,勒内眼看萨德即将获释,自己以没有理解自己的丈夫而自责,为了不再见到萨德,最后决心当修女。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在1965年11月出版发行。
书名萨德侯爵夫人
[日]三岛由纪夫
陈德文
上海译文出版社
页数
103
定价13
ISBN9787532750221
正文字数4.2
幕数3
作品鉴赏
剧的核心矛盾由女儿萨德侯爵夫人和母亲孟特勒伊老夫人构成,一方代表社会道德谴责萨德侯爵的堕落,一方代表不在场的萨德侯爵进行抗辩。这部剧的场景设置俨然一个法庭。
三岛深谙艺术是带着镣铐跳舞的法则,他对不让萨德侯爵上场这一决定,充满了昂扬的兴致。全部单一性别的出演,是对男女混合的舞台之风的破除。把这部剧分成三幕,“三”是最和谐的结构设计,“三足鼎立”,说的是一切事物立足的道理,它可能是上帝设置的结构的密码。地点不变:巴黎,孟特勒伊夫人的宅邸:这体现了三岛的舞台控制。
“三一律”是走到极点的方法,但“三一律”其中的要素,却是对舞台艺术精华的总结。时间分别是:1772年秋、1778年晚夏,1790年春。前两幕间隔六年,属于同一情绪和心理掌控的范畴之内,只是同一情绪和心理的深化;但第三幕却拉开了时间的档期,一下抻到了十八年后,而且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波长幅度内:翻天覆地的法国大革命在它的前一年发生。而把这一幕安排在这起事件过去的数月后,透露出三岛对人心的体察。人的心理对外部事件的反应总是慢半拍的,它需要经历一番调整,才能恢复理性的判断。
三岛在此剧中成组地设计人物系列。既然选择以萨德侯爵夫人为立论的中心,那么每个角色都有各自的使命担当,充当夫人的旁证。作为中心冲突的构成,萨德侯爵夫人与母亲孟特勒伊是核心人物组:“萨德夫人代表贞淑,夫人的母亲孟特勒伊代表法、社会和道德”。要想让萨德侯爵夫人显现出她的本质,必须让她的母亲从相反的角度出发,逼着她道出全部的心理真实。
孟特勒伊是一个爱慕虚荣和面子的女人,将女儿嫁给萨德的目的,是因为萨德家族是波旁王朝的远亲,两家的联姻是资本与贵族名誉之间的交换。但没想到女婿处世乖戾,让整个与其相关人等蒙羞,这叫孟特勒伊夫人感觉蚀了大本。为了将女儿和女婿拆开,她想法让女婿不自由;而作女儿的正相反,想法让丈夫恢复自由之身。由此,构成了该剧第一回合的矛盾。
十八年后法国大革命爆发,世道逆转,萨德侯爵面临即将出狱,母亲孟特勒伊夫人来了一个180度的转弯,忽然成了拥萨德侯爵派;而女儿勒内却打算规避俗世,隐身于修道院,这构成了第二回合的矛盾圈套。从结构上可以看到两组逆时针的隐形箭头。
在次要人物的设计上,三岛也秉持对比的原则:西米阿纳和圣丰是一组,“西米阿纳夫人代表神,圣风夫人代表肉欲”,而“萨德夫人的妹妹安娜代表女性的天真和放纵,女佣夏洛特代表民众”,这些人物“就像行星一般交错运行”。
在这部剧里,三岛采用了拉辛剧中的惯用手法:独幕、为数不多的角色,每个角色有自己相应的典型性格特征;剧中没有过于外露的动作和过于激烈的议论,而是通过演员的独自介绍故事矛盾冲突和剧情发展、抒发角色的情感。
作品评价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文学研究专家唐纳德·金:“《萨德侯爵夫人》对外国贵族的描写很出色,这部戏剧作品所描写的不是日本人基于误解的西洋,而是真正的西洋。”
参考资料1.萨德侯爵夫人·豆瓣读书
2.萨德侯爵夫人·读书网
3.萨德侯爵夫人·百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