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雍县(贵州省毕节市辖县)
纳雍县位于东经104度55分40秒至105度38分4秒,北纬26度30分16秒至27度5分54秒。地处贵州省西北、毕节地区东南,形如一只头西尾东,侧卧于乌蒙山系东南麓、六冲河与三岔河之间的山羊。其东南与织金、六枝,西南与水城,西北与毕节、赫章,东北与大方相连。
将2020年11月1日全县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92089人,占40.7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424614人,占59.25%。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24841人,乡村人口减少78410人,城镇人口比重提高15.80个百分点。
1991年底,撤销12个区(镇)、81个乡(镇),合并设置25个科局级乡(镇),其中镇9个,乡16个(包括10个民族乡)。
2020年纳雍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2.94亿元,比上年增长4.9%,“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9%。第一产业增加值41.3亿元,比上年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50.83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全部工业增加值42.9亿元,比上年增长7%;第三产业增加值80.81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5174元,比上年增长4.9%。
中文名纳雍县
Na Yong
520525
县
中国西南
贵州省毕节市
6街道、7镇、6乡、10民族乡
雍熙街道
0857
邮政区码553300
亚热带季风气候
过狮河水库
纳雍站
贵F
西南官话
2452.32km²
716703人(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172.94亿元(2020年)
区划沿革
1950年2月,成立县人民政府,全县划5个区、1个镇、17个乡,到9月底,5个区人民政府和18个乡(镇)办事处全部建立。民国时期保甲,改为行政村和自然村,全县共168个行政村(后改为172),884个自然
一区,区公所驻鸡场,辖居仁、水东、张维3乡,共28个行政村;
二区,区公所先驻鬃岭,后移驻海摩,辖鬃岭、阳长、永和、百兴4乡,共44个行
三区,区公所驻维新,辖维新、厍东关、义德3乡,共26个行政村
四区,区公所驻龙场,辖龙场、革新、治昆、乐兴4乡,共36个行政村;
五区,区公所驻乐治,辖乐治、义中、武佐3乡,共23个行政村
雍熙镇,辖4条街道及近郊,共11个行政村。
1952年10月,土地改革以后,重新调整区、乡设置,全县共划9个区82个乡(镇):
一区,区公所驻官寨,辖猫场、田坝、法地、杓可、复兴5个乡和雍熙镇;
二区,区公所驻鬃岭,辖旮栖(今河溪)、五里坪、洞口、阳长、河坝、海座、米落、坪山8乡;
三区,区公所驻维新,辖维新、沙锅坝、董地、小田坝、小寨、猴场、大坡、马场、马摆、引底、木落、姑开、引底河、沙子、戈落、法窝16乡;
四区,区公所驻龙场,辖化作、以支塘、周家寨、龙场、地尾、沙塘、大坡、瓜仲、寨落、阴底、自戛、以麦地12乡;
五区,区公所驻乐治,辖沙包、义中、高枧、岩背后、碓叉、武佐、老凹坝7乡;
六区,区公所驻王家寨,辖王家寨、家猫、木城、簸落、金子、水东、沙坝、路嘴,共8乡;
七区,区公所驻百兴,辖猪场、鼠场、坐拱、长冲、水头寨、张家湾、丰岩、补作、糯石、德科、补仲、茅草12乡;
八区,区公所驻以角,辖黄家屯、牛场、以角、倮米营5乡;
九区,区公所驻昆寨,辖治沟、赖石、昆寨、建新河、自戛、多拱、猪场、乃扒8乡。
1953年4月,进行第一次普选,调整部分区乡设置,区仍为9个,乡增加到119个:
一区,新设后寨、拉戛、卢龙、巴雍、和平5乡,共1镇11乡;
二区,区公所移驻阳长,增设河溪、新房、堰塘、海摩、黄家屯、牛场、营盘、以角、新寨、新民,合并和撤销旮栖、河坝,坪山划归七区,全区共15乡;
三区增设盐井、独山、扒那河、东关、梅花箐、沙落、奢沟、乃扒等乡,撤销和合并沙锅坝、小田坝、小寨、猴场乡,其余改属八区,共11乡;
四区增设鸡场、沙家坝、黑塘、龙凤、小坝子5乡,撤销和合并沙塘、大坡、瓜仲、自戛4乡,全区共13乡;
五区增设蚕箐、水淹塘、青杠、平寨、新场、乐都、果比7乡,撤销岩背后乡,共14乡;
六区增设居仁、老窑、箱子、普洒、补作、闹地、张家湾、丰岩、杓坐,德科10乡,撤销金子乡,共17乡;
七区增设加科、猪场、纳雍河、坪山、鬃岭、加戛6乡,撤销猴场乡,其余并入六区,共14乡;
八区区公所移驻姑开,新设姑开、大寨、引底、义德、戈落、伐木、鸠介、凹梳、马场、法窝、大地、胜利、文化、治安、马摆、永德乡,原辖地划归二区,全区共16乡;
九区新设左鸠戛、坡其2乡,撤销和合并猪场、乃扒2乡,全区共8乡。
1956年,根据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将部分乡镇规模作了调整合并,全县共78个乡镇,包括新建3个民族乡。同时各区启用驻地命名,停用序号称谓。全县9个区78个乡镇,其中3个民族乡:
猫场区(一区),将后寨并猫场、拉戛并复兴、卢龙并法地、和平并田坝、其余未变,全区1镇6乡;
阳长区(二区),海摩并阳长,海座并河溪,米落并洞口,五里平并堰塘,新民并营盘,牛场并新房,并从七区划入鬃岭、加戛,改黄家屯为彝族乡,全区共10乡,其中1个民族乡;
维新区(三区),盐井并维新,梅花箐并大坡,扒那河并奢沟,改奢沟为苗族彝族乡,并从九区划入石关乡,全区共8乡,其中1个民族乡;
龙场区(四区),小坝子并龙场,周家寨并以支塘,龙凤并地尾,其余未变,共10乡;
乐治区(五区),高枧并乐治,碓叉、平寨并老凹坝,青杠并沙包,武佐并新场,水淹坝并永安,乐都并果比,共8乡;
居仁区(六区),普洒、沙坝并水东,德科划入七区,其余未变,共14乡;
百兴区(七区),猪场并百兴,沙坪并坪山,鬃岭加戛划归阳长区,从六区划入德科,全区共8乡;
姑开区(八区),永德、胜利并姑开,大寨大地锅乐并伐木,鸠介并法窝,文化治安并马场,义德并马摆,引底改中心,义德改彝族苗族乡,全区共8乡,其中1个民族乡;
治昆区(九区),坡其并左鸠戛,多拱并塘上,赖石关划归维新,共5乡。
1958年,为适应大跃进,调整部分区乡,全县9区1镇85乡,其中6个民族乡。
新设城关区,辖雍熙镇和猫场、复兴2乡;
猫场区移驻田坝,称田坝区,除划出猫场、复兴外,从百兴区划入坪山,从阳长区划入加戛、鬃岭,从田坝乡中析出部分村寨设和平乡,其余未变,共8乡;
阳长区,除划出鬃岭、加戛外,其余未变动,共8乡,其中1个民族乡;
维新区不变;
龙场区新增龙凤乡,共11乡;
百兴区除划出坪山外,新增加科、水寨2乡,共9乡;
居仁区改箱子为苗族乡,其余未变;
姑开区增设引底乡,改中心为苗族乡,共9乡,其中2个民族乡;
治昆区增设新寨、自新,改坡其为彝族苗族乡,共8乡,其中1个民族乡。
1958年秋,基本上按一乡一社实现公社化,实行政社合一,全县共有76个公社,399个大队,3380个生产队:
城关区除城关镇外,辖复兴、猫场2个公社共13个大队,75个生产队;
鬃岭区除将鬃岭、坪山2乡并为1个公社外,其余均为一乡一社,共8个公社51个大队,285个生产队;
阳长区全为一乡一社,公社8个,64个大队,385个生产队;
维新区,独山改为咪布,亦是一乡一社,公社8个,45个大队,319个生产队;
龙场区,周家寨改高潮,其余未动,共11个公社,47个大队,494个生产队;
乐治区,蚕箐与义中龙古部分合并乐治,永安与义中部分并沙包,其余未动,共4个公社,35个大队,484个生产队;
居仁区,王家寨、居仁、家猫、老窑4乡并为1个公社,余未动,共11个公社,32个大队,601个生产队;
百兴区未动,共9个公社;
姑开区,中心并引底,伐木、法窝并羊场,余未动,共9个公社;
治昆区,塘上改猪场,余未动,共8个公社。
1959年初,以区为大公社,改原公社为管理区(公社化时2个或3个乡合并为1个公社的,又分开设置管理区),全县共10个公社,84个管理区,管理区下辖大队和生产队。
1961年,恢复区建制,将原管理区进行调整,合并为44个公社;同时增设张维区。全县共为11个区,1个镇:
城关镇,除雍熙镇外,将复兴和猫场合并为猫场公社;
鬃岭区,田坝并和平,法地、巴雍并杓可,共4个公社;
阳长区,营盘并以角,新房、洞口并黄家屯,共5个公社;
维新区,咪布并奢沟,大坡并东关,沙落并董地,加上维新、田坝,共5个公社;
龙场区,革新并寨落,沙坝、黑塘合并为羊场,龙凤并阴底,以支塘、地尾并龙场,加上化作共5个公社;乐治区仍为4个公社;
居仁区,箱子并簸落,路嘴并木城,划出张维、补作、闹地、丰岩、杓座,加上居仁、水东共4个公社;
百兴区,猪场并百兴,水寨并纳雍河,长冲并德科,加科并鼠场,加上坐拱共5个公社;
姑开区,马摆并马场,凹梳、引底合并为中心,加上羊场、姑开共4个公社;
治昆区,建新河并昆寨,左鸠戛并坡其改为新文,自新、新寨并猪场,加上治沟共4个公社;
张维区,从居仁区析出张维、补作、闹地、丰岩、杓座新置,划为张维、补作、杓座3个公社。
1962年8月,撤销城关、鬃岭、张维3个区。将张维区所辖公社并入居仁区,鬃岭区所辖加戛、鬃岭并入阳长区,和平、杓可与猫场公社为一片,由县派出工作组负责,城关镇直属县领导。
1962年底至1963年初,先后恢复城关、鬃岭、张维三个区,并对部分公社规模进行调整,基本上按1958年前乡镇设置公社,公社数达到85个,大队553个,生产队3650个:
城关区,除城关镇外,辖猫场、复兴2个公社,20个大队,119个生产队;
鬃岭区,辖鬃岭、和平、田坝、法地、杓可、巴雍、加戛、坪山8个公社,63个大队,348个生产队;
阳长区,辖阳长、洞口、新房、黄家屯、以角、营盘、堰塘、河溪8个公社,58个大队,375个生产队;
维新区,辖维新、东关、董地、奢沟、大坡、独山、沙落、石关8个公社,54个大队,274个生产队;
龙场区,辖龙场、地尾、以支塘、龙凤、阴底、寨落、革新、沙坝、黑塘、化作、以麦地11个公社,65个大队,446个生产队;
乐治区,辖乐治、碓叉、果比、老凹坝、新场、义中、沙包、永安8个公社,63个大队,505个生产队;
居仁区,辖居仁、王家寨、家猫、老窑、路嘴、水东、木城、簸落、箱子9个公社,37个大队,399个生产队;
百兴区,辖百兴、猪场、鼠场、加科、纳雍河、水寨、德科、坐拱、长冲9个公社,38个大队,330个生产队;
姑开区,辖姑开、马场、马摆、中心、义德、凹梳、法窝、羊场8个公社,56个大队,361个生产队;
治昆区,辖昆寨、治沟、建新河、左鸠戛、坡其、猪场、自新、新寨8个公社,57个大队,269个生产队;
张维区,辖张维、补作、闹地、丰岩、杓坐5个公社,22个大队,226个生产队。
1966年,合并部分公社,并改动部分公社名称。区仍为11个,镇1个,公社56个:
城关区,除城关镇外,猫场改东方红,复兴改永丰,全区1镇2社,17个大队,125个生产队;
中岭区,坪山并中岭,田坝并和平,全区6个公社,60个大队,326个生产队;
阳长区,黄家屯并以角,营盘并新房,全区6个公社,大队58个,生产队373个;
维新区,独山并奢沟,大坡并东关,沙落并董地,维新改为光明,全区5个公社,49个大队,395个生产队;
龙场区,地尾并龙场,以麦地并化作改为红岩,黑塘并沙坝改为红光,英底并龙凤改为红星,革新并寨落改为红艳,以支塘改为红丰,全区公社6个,大队49个,生产队395个;
乐治区,永安并沙包改新华,碓叉并老凹坝,义中改新桥,新场改新建,果比改乐丰,全区公社6个,大队62个,生产队395个;
居仁区,老窑并王家寨改为朝阳,木城并保落改为岔河,居仁改迎风,全区7个公社,大队38个,401个生产队;
百兴区,猪场并百兴,长冲并坐拱,水寨并纳雍河,加科并鼠场改为曙光,德科改为前进,全区共5个公社,38个大队,391个生产队;
姑开区,义德并马摆,凹梳并法窝改为联合,引底改为团结,全区公社6个,大队58个,生产队358个;
治昆区,坡其并左鸠戛,自新、新寨并猪场,建新河并昆寨改为五一,全区公社5个,大队18个,生产队173个;
张维区,闹地并补作改为八一,张维改为庆丰,杓坐改为向阳,全区公社4个,大队22个,生产队214个。
1967年11月,赫章县新发区倮柱公社乐园大队,并入纳雍县姑开区姑开公社。
1972年将57个公社调整为77个公社。大队和生产队亦作某些调整,大队443个,生产队3169个。其中:
中岭区,从和平划出田坝,公社7个;
阳长区从以角划出黄家屯,从新房划出营盘,公社增加到8个;
维新区从奢沟划出独山,东关划出大坡,董地划出沙落,公社达8个;
龙场区从化作划出以麦地,阴底划出龙凤,公社达到8个;
乐治区从沙包划出永安,老凹坝划出碓叉,公社达到8个;
居仁区从王家划出老窑,岔河划出簸落,公社达到9个;
百兴区从坐拱划出长冲,公社达到6个;
姑开区从法窝划出凹梳,公社达到7个;
治昆区从昆寨划出建新河,猪场划出新寨和自新,左鸠戛划出坡其,公社9个;
张维区从张维划出丰岩、八一划出老地,公社6个。
1981年地名普查,为避免同名,更改和恢复部分公社名称:
城关区,城关镇仍为雍熙镇,猫场为新猫场;
中岭区,中岭为鬃岭,田坝为勺窝,和平为杨家营;
维新区,光明为维新,独山为咪布,东关为厍东关,大坡为梅花箐;
龙场区,以麦为以麦地,沙坝为黑塘,龙凤为自戛;
乐治区,新场为武佐,永安为秀才坝,新桥为义中;
百兴区,鼠场为曙光,长冲为岔河;
姑开区,马场为锅圈岩;
张维区,老地为闹地,丰岩为峰岩。
1981年秋,撤销城关区,将雍熙镇改为区级镇,辖4个街道办事处和复兴、新猫场2个公社。
1984年,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建制,成立乡人民政府,同时阳长区增设海座,龙场区增设沙家坝,乐治区增设蚕箐,居仁区增设老包4个乡,全县乡数81个。
1984年,增设部分民族乡,连同1956年和1958年批建的,全县共29个民族乡,即:鬃岭区加戛彝族苗族乡;阳长区堰塘苗族彝族布依族乡,黄家屯彝族苗族乡,新房苗族彝族乡,海座苗族乡,以角苗族彝族乡;维新区咪布苗族彝族乡,奢沟彝族苗族乡,梅花箐彝族苗族乡,沙落苗族彝族乡,石关苗族彝族乡;龙场区化作苗族彝族乡,自戛苗族乡;乐治区老凹坝苗族布依族彝族乡,碓叉苗族乡;居仁区箱子苗族乡;姑开区姑开苗族彝族乡,引底苗族彝族乡,羊场苗族彝族乡,马摆苗族乡,锅圈岩马场苗族彝族乡,凹梳苗族彝族乡;治昆区昆寨苗族彝族乡,自新苗族乡,猪场苗族彝族乡,新寨苗族彝族乡,坡其彝族苗族乡,治沟彝族苗族乡,张维区杓坐彝族苗族乡。
1985年设置鬃岭、阳长、维新、龙场、乐治、武佐、王家寨、百兴、张家湾等9个乡级镇。
1987年从雍熙镇析出猫场、复兴2乡,恢复设置城关区,雍熙镇只辖4个街道办事处及9个村民组。[4]
1991年底,撤销12个区(镇)、81个乡(镇),合并设置25个科局级乡(镇),其中镇9个,乡16个(包括10个民族乡)。
2013年7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纳雍县进行行政区划调整:
撤销王家寨镇,设置居仁街道。以原王家寨镇17个村(社区)地域为居仁街道行政区域,驻街上社区。
撤销纳雍县雍熙镇,设置雍熙街道、文昌街道。(1)以原雍熙镇木井村、杨家河村、余家岩村、经营村、燎原村、永丰村、兴隆村、浪厂田村、永明村、岔河村、石板坡村、木兰村、海坝村、友谊村、苦李河村、河尾巴村、高坡村、高原村、龙井村、双水井村、中华社区、农贸社区、公园社区、茶林社区、沿河社区等25个村(社区)地域为雍熙街道的行政区域,驻中华社区;(2)以原雍熙镇沙锅寨村、石板河村、环城村、黄包包村、后寨村、左翼河村、果支村、坐勒村、闹地村、中寨村、猫场村等11个村(社区)地域为文昌街道的行政区域,驻猫场社区。
2015年9月,撤销老凹坝乡、曙光乡、水东乡、沙包乡、寨乐乡、勺窝乡乡级建制,分别设置玉龙坝镇、曙光镇、水东镇、沙包镇、寨乐镇、勺窝镇。
2019年8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纳雍县进行行政区划调整:
设置宣慰街道,辖原居仁街道的坝子社区、糯克社区、法那社区、宣慰社区,街道驻宣慰社区;
设置利园街道,辖原居仁街道的和瑞社区、马家营社区、利园社区、蟠龙社区,街道驻利园社区;
设置珙桐街道,辖原居仁街道的白水河社区、良丰社区、家猫社区,街道驻白水河社区;
行政区划调整后,居仁街道辖干坝社区、路嘴社区、路尾社区、老窑社区、街上社区、桃园社区,街道驻街上社区。
纳雍县现行区划
截至2019年8月,纳雍县辖29个乡镇(其中6个街道、13个镇、10个民族乡):居仁街道、文昌街道、雍熙街道、宣慰街道、利园街道、珙桐街道、鬃岭镇、阳长镇、维新镇、龙场镇、乐治镇、百兴镇、张家湾镇、玉龙坝镇、曙光镇、水东镇、沙包镇、寨乐镇、勺窝镇、新房彝族苗族乡、厍东关彝族苗族白族乡、董地苗族彝族乡、化作苗族彝族乡、姑开苗族彝族乡、羊场苗族彝族乡、锅圈岩苗族彝族乡、昆寨苗族彝族白族乡、左鶂嘎彝族苗族乡、猪场苗族彝族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纳雍县位于东经104°55′40″-105°38′04″,北纬26°30′16″-27°05′54″。地处贵州省西北、毕节市东南,形如一只头西尾东,侧卧于乌蒙山系东南麓、六冲河与三岔河之间的山羊。其东南与织金县、六枝特区,西南与六盘水市水城区,西北与毕节市七星关区、赫章县,东北与大方县相连。东西相距56公里,南北相距48公里,总面积2452.32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
纳雍县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3.6℃,平均日照1179.9小时,年均降雨量1243.5毫米,无霜期268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质状况
纳雍县位于古黔中隆起西端,地层发育不全,早古生代地层大部缺失,仅见上震旦统地层出露,分布最广发育最全的中生代二迭系和三迭系,侏罗系仅于西部零星发育。
纳雍县地处阳子台褶带中部,褶皱和断裂均较发育,构造线方位变化较大。岩浆活动主要表现为早二迭系世末、晚二迭世初期的峨嵋山玄武岩喷发及同原的次火山岩发育,其它于中三迭世初期及晚二迭世末、早三迭世末的斑脱岩化凝灰岩而形成,前者规模较大,与成矿关系密切。
地势地貌
纳雍县位于古黔中隆起西端,是贵州高原第二阶梯黔西山原的一部分,即云贵高原向黔中山原的过度地带,地势西北东南高、东北西南低,境内山脉呈“L”形由西北向东南延伸。全省海拔最高的赫章韭菜坪山脊东南支,由西北入境,经癞疙宝大山与石人大梁子、昆寨梁子连成一线,向中部和西南部延伸,与马骔岭、斗篷箐、杓坐大山、解板箐大山连成一片,横贯东南,呈屋脊状分别向东北和西南两翼倾斜。龙场东北一线以东,呈北东向多字型排列的褶皱断裂系列,有沟河色向斜、乐治向斜、路嘴向斜等,属华夏式构造。龙场东北一线以西,则呈北东向平行斜列的褶皱断裂,有包谷山背斜、银厂沟背斜、杓坐背斜、斗篷箐背斜等,属华夏式构造。纳雍县最高峰是位于西北部的癞疙宝大山,海拔2476.40米,最低点是东部乐治黄猫寨岔河口,海拔1052米,平均海拔1684米,相对高差1424米。在纳雍县2448平方公里总面积中,相对高差大于400米的大山坡地534.9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1.09%;相对高差在300-400米的中山坡地767.81平方公里,占31.40%;相对高差在200米-300米的小山坡地534.17平方公里,占21.80%;其中他小丘和谷地609.55平方公里,占24.90%。
土地,大都倾斜,坡度较大,在总面积中,坡度小于5度的平坦地带,只有247.20平方公里,占10.10%;5度至15度的缓坡地带386.80平方公里,占15.80%;15度至25度的中坡地带1047.80平方公里,占42.80%;25度至35度的陡坡地带501.8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0.50%;35度以上的陡坡地带264.4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0.80%。
纳雍境内地貌有高中山、中山、低中山、洼地、盆地等5种类型。
纳雍县土地资源
截至2011年底,纳雍县有耕地3.07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2.53%;其中:水田4150.07公顷,旱地2.66万公顷。
矿产资源
截至2011年底,纳雍县已探明的有煤、钼、镍、铅锌、硫铁、大理石、重晶石、石灰石等20余种。
纳雍无烟煤的储量达123亿吨,占全省煤储量的14.4%,浅表储量74.37亿吨,属低硫低灰高发热量的优质无烟煤。除每年800万吨粉煤供纳雍发电厂外,将有800万吨优质块煤需外销或向煤化工转化。
纳雍钼矿矿界面积200多平方公里,品位高,埋藏浅,是中国发现的品位最高的钼矿之一。镍矿与钼矿伴生,镍的含量为2.6%左右,具有开发价值。
纳雍铅锌含量丰富,面积广,品位高,易开采;矿铁矿分布集中且储量丰富,品位为42%,是罕见的富矿床。
纳雍大理石储量68亿立方米,分布广泛,层面清晰平整,可逐层开采,化作乡的黑色大理石,被专家命名为“纳墨玉”,可生产板材、地砖和各种精致的工艺品;重晶石储量1300万吨。
纳雍石灰石储量极为丰富,含钙量在53.94%至55.6%之间,是生产水泥、电石的优质和重要建筑材料。
生物资源
纳雍生物资源丰富,有约30平方公里的珍稀植物——珙桐,是全国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珙桐自然分布区域,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珙桐之乡”。纳雍是玛瑙红樱桃发源地,被誉为“玛瑙红樱桃之乡”。[5]
人口民族
人口数量
据《毕节地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纳雍县人口为669781人,人口占毕节市的比重由2000年的10.46%下降至2010年的10.25%,人口密度为274人/平方公里。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纳雍县常住人口为716703人。
民族构成
纳雍属多民族聚居区,全县共有苗族、彝族、白族、布依族、回族、侗族、壮族等22个少数民族。
纳雍县综述
2018年,纳雍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8亿元,比2017年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亿元,比2017年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107亿元,比2017年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76亿元,比2017年增长13.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6.1:49.1:34.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1867元,比2017年增长10.4%。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纳雍县固定资产投资比2017年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投资比2017年增长9.8%,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8.6%;第二产业投资比2017年增长11.2%,比重为30.4%;第三产业投资比2017年增长18.5%,比重为61.0%。基础设施投资比2017年增长8.9%。
财政
2018年,纳雍县财政总收入23.32亿元,比2017年增长4.25%。地方财政收入19.05亿元,比2017年增长3.9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5亿元,比2017年增长5.07%,其中税收收入6.70亿元,比2017年增长19.2%。
2020年,纳雍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2.94亿元,比上年增长4.9%,“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1.3亿元,比上年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50.83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全部工业增加值42.9亿元,比上年增长7%;第三产业增加值80.81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5174元,比上年增长4.9%。
第一产业
2018年,纳雍县农林牧渔业总体稳步向前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46亿元,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7亿元,比2017年增长7.1%,畜牧业增加值占全部农业增加值比重22.7%。
2018年,纳雍县种植业实现产值37亿元,增加值23.6亿元,比2017年增长17.4%。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小幅下滑。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9.55万公顷,比2017年下降4.3%。全年粮食产量17.18万吨,比2017年下降51%。其中,夏粮产量8.1万吨,比2017年下降32.4%;秋粮产量9.09万吨,比2017年下降61%。农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和播种面积分别比2017年增长53.49%、46.91%。
2018年,纳雍县林业稳步增长。全年实现林业产值2.9亿元,实现增加值2.6亿元,比2017年增长6.4%。
2018年,纳雍县全年畜牧业产值15.13亿元。实现畜牧业增加值8.3亿元,比2017年下降16.2%。肉类总产量3.85万吨,比2017年增长19%,其中:猪肉产量2.98万吨,比2017年增长17%,牛肉产量0.28万吨,比2017年下降18%,羊肉产量775吨,比2017年增长29%,禽蛋产量0.38万吨,比2017年增长22%,年末生猪出栏33.6万头,比2017年增长14%。
2018年,纳雍县全年渔业实现产值0.23亿元,增加值0.20亿元,比2017年下降13.8%。2020年8月,入选农业农村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名单。
2020年围绕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按照“县级统筹、乡村抓落实”思路,坚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做大做强食用菌、生态家禽、肉牛、茶产、辣椒、南瓜、中药材和马铃薯等特色主导产业,调减低效作物种植25.27万亩。实现生猪、牛、羊存栏20.53万头、8.74 万头、5.78万只、家禽存栏319.52万羽,分别增长17.36%、11.83%、12.64%和34.65%;生猪、牛、羊、家禽出栏26.41 万头、2.74万头、4.48万只、468.14万羽,分别增长15.17 %、7.72%、14.23%、23.82 %,肉类总产量3.73万吨,增长21.24%,禽蛋产量0.65万吨,增长167.31%。种植茶叶、烤烟、蔬菜、食用菌、中药材、水果面积分别为5.06万亩、3.5万亩、43.06万亩、4990万棒、6.2万亩、22.29 万亩,产量分别为8.68万吨、6.42万担、83.23万吨、0.49万吨、0.32万吨、4.4万吨,主要产业基本实现全覆盖。积极推行“农校”“农超”“农企”合作,农产品“七进”活动深入开展,完成扶贫产品单品认证141个,产品价值42.65亿元,实现农产品外销9.69万吨,产值12.14亿元。[9]
第二产业
工业
2018年,纳雍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亿元,比2017年增长10.5%,其中:煤炭增加值39.18亿元,比2017年增长13%;电力生产增加值6.94亿元,比2017年增长4.2%;水泥增加值2.27亿元,比2017年增长8.46%。
截至2018年末,纳雍县有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企业81个,规模以上原煤生产企业28个,规模以上洗煤企业5个,规模以上配煤企业2个,规模以上火力发电企业1个。
建筑业
2018年,纳雍县10个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共实现总产值7.77亿元,比2017年增长43.3%。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6亿元,比2017年增长9%。
第三产业
2018年,纳雍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95亿元,比2017年增长8.2%;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7.48亿元,比2017年增长24.4%。按行业分,批发业13.99亿元,比2017年增长9.1%;零售业54.05亿元,比2017年增长13.2%;住宿业0.79亿元,比2017年增长7.4%;餐饮业6.75亿元,比2017年增长14.2%;年末市场主体户数30539户,比2017年增长26.1%。
纳雍县交通运输
2010年以前,纳雍没有一条高速公路。纳雍境内只有省道S307毕节—纳雍三级柏油路,省道S213纳雍—水城二级水泥路,纳雍至大方公路、纳雍至六枝公路、纳雍至织金公路、纳雍至赫章公路全部改造为三级油路以上等级,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992公里,实现了乡乡通公路。
2010年12月,随着厦蓉高速公路织金至纳雍段,杭瑞高速公路毕节至都格段在大方县双山镇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典礼两条高速公路的开工奠基,标志着纳雍县高速公路建设正式拉开序幕。除了杭瑞、厦蓉两条高速公路,“十二五”期间,纳雍县还将规划建设一条省级高速公路——纳六高速。
2018年,纳雍县公路通车里程4327.24公里。其中:省道266.89公里,县道672.67公里,乡道1000.52公里,村道2178.61公里,高速公路里程95公里,国道113.55公里。铁路通车里程36.09公里。实施县乡道提级改造23公里,通村水泥路窄路面拓宽24.01公里,建设通村水泥(沥青)路342.1公里。
文化事业
截至2018年末,纳雍县广播电视农村直播卫星用户13.82万户,广播综合覆盖率93.17%,其中农村广播综合覆盖率93.14%。有线数字电视用户7.75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6.37%,其中农村电视综合覆盖率95.99%。2018年,纳雍县广电网络经营收入3000万元,比2017年增长57.89%;体育彩票销售达2100万元,比2017年增长10.53%。
医疗卫生
截至2018年末,纳雍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21个。其中,医院27个、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28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068人,比2017年增长1%,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195人、比2017年增长10%,注册护士2408人,比2017年增长15%。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97%,比2017年降低0.77个百分点。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教育事业
2018年,纳雍县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班)率88.1%,比2017年提升2.58个百分点;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61%(其中女童入学率99.6%),初中阶段入学率达85.35%,分别比2017年提升0.1个和0.1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11%,比2017年提升4.9个百分点。“三残”儿童少年毛入学率达91.53%,比2017年提升0.35个百分点;小学辍学率为0.1%,初中辍学率为1.2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8.86%,比2017年提升1.37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8.5%,比2017年提升2个百分点;人均受教育年限达8.9年,比2017年提高0.5年。小学寄宿生0.52万人,寄宿率达5.59%;初中寄宿生2.88万人,寄宿率达61.98%。
乡村振兴
2021年8月27日,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乡村振兴局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历史文化
纳雍县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有苗族的“跳花坡”“打嘎”,彝族的“搓子舞”,布依族的“六月六”,穿青人的“打亲家”等,充满着浓郁的地方色彩。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箐苗服饰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小花苗服饰、苗族飞歌、“划筷祭祖”、苗族蜡染、纳雍傩戏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舞姿古朴、骄健、惊奇的苗族芦笙舞——“滚山珠”曾多次出国演出获得好评。此外,苗族的蜡染和刺绣也别具特色,令人赞叹。纳雍民间诗词文化发达,是文化部授予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彝族酒礼歌
酒礼歌是彝族古老的酒歌之一,举行婚礼送亲和迎亲时,分别在娘家和婆家演唱,谓之唱酒礼;唱的时候要伴随舞蹈,亦称酒礼舞。1994年贵州少数民族歌舞团到加拿大演出,酒礼舞受到外国观众的热烈欢迎。酒礼歌舞只用于婚礼,丧葬时不唱,属喜剧性舞蹈。
穿青人傩戏-跳菩萨[10]
穿青人傩戏-跳菩萨综述
纳雍是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地区,主要旅游景点有小三峡之称的总溪河风光,雄奇壮观的吊水岩瀑布,碧波荡漾、杜鹃喷香的过狮河水库以及桃园洞、彭家洞、宣慰洞、白龙洞等离奇古怪的溶洞景观,还有万寿桥、奢香行宫、古战场猴儿关,红军路过枪杆岩等历史遗迹。
吊水岩
吊水岩风景名胜区位于勺窝乡与马骔岭镇的交界处,距纳雍县城17公里,吊水岩景区集吊水岩瀑布、云中小天池、十里杜鹃林为一体,这里的气候变化多端,夏天山脚气候凉爽宜人;山顶则热气腾腾;冬天山顶寒风凛冽,山脚则温暖如春,有“一山有四季,四季不同天”的说法。从纳水(纳雍至水城)公路13公里处分路到勺窝乡,行4公里就可到达吊水岩景区。
雍熙风景区
纳雍县雍熙风景区已被县委、县政府列为全县四大重点景区之一,主要以雍熙公园为核心,向外辐射,包括大海坝、老凹仲鱼洞河等景区。
老凹仲鱼洞河
老凹仲鱼洞河风景区距县城有6公里,有6.2公里长的暗河伏流,是由老凹仲入口处的九狮闹莲、仙鹅抱蛋,出口处鱼洞河边的龙头山、龙脊梁子等九龙盛会自然景观组成。
纳雍县城大海坝景区
大海坝景点俗称“南巡度假村”,距离县城7公里。
过狮河
过狮河桃源洞风景名胜区是纳雍县人民政府于一九八六年经过风景名胜资源考察后定为县级三大风景名胜区之一的,由水库湖泊、大坝瀑布、桃源洞奇观、峰林和冒泉四个景点组成。这个景区的另一景点就是桃源洞,距过狮河约8公里。此洞分为上下两层,全长达7.5公里。由十八个厅堂组成。
城市荣誉
2020年6月30日,纳雍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参考资料1.县情概况·纳雍县人民政府
2.纳雍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纳雍县人民政府
3.纳雍县2020年度经济发展情况·纳雍县人民政府
4.行政区划·纳雍县人民政府
5.自然地理·纳雍县人民政府
6.袁靓·纳雍县人民政府
7.王瑞岗·纳雍县人民政府
8.邹学飘·纳雍县人民政府
9.纳雍县2020年改革开放·纳雍县人民政府
10.穿青人傩戏-跳菩萨·纳雍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