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县(山东省泰安市辖县)
东平县位于鲁西南,西临黄河,东望泰山,隶属泰安市,古称“东原”,是历史上著名的京杭大运河山东航段的枢纽。现在是山东省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县份之一。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防震减灾示范县、国家园林县城,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县、乡村旅游示范县、生态农业示范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先进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县、双拥模范县、法治创建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东平县总面积1343平方千米。2019年,东平县下辖3个街道、9个镇、2个乡。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东平县常住人口687385人。
2020年,东平县实现生产总值(GDP)216.9亿元,比去年增长3.5%(可比价,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1亿元,增长4.0 %;第二产业增加值69.4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96.4亿元,增长1.6%。产业结构由去年同期的23.3:31.7:45.0调整为23.5:32.0:44.5。
中文名东平县
Dongping Xian
东原
370923
县
山东·泰安
3个街道、9个镇、2个乡
总面积1343平方公里
14个乡镇
东平街道龙山大街19号
0538
邮政区码271500
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白佛山石窟造像、北桥墓群、东平湖
鲁J
铁、煤、水泥用灰岩、页岩、白云岩、建筑用砂、木鱼石、矿泉水
687385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
216.9 亿元(2020年)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86年初,全县共有20个乡(镇),675个行政村。
1986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撤销东平湖西银山区建制,将原1镇7乡调整为2镇3乡。
1988年11月9日,经省地名委员会批复,同意须城乡改为宿城乡。
1993年3月1日,经省政府批准,撤销宿城乡,设立宿城镇。至1993年底,全县行政区共分8镇9乡,680个行政村。
1994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撤销水河乡,设立水河镇。
1996年2月2日,经省政府批准,将平阴县旧县乡划属东平县。
2001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张河桥乡、接山乡合并为接山乡;东平镇、宿城镇合并为东平镇;老湖镇、水河镇合并为老湖镇;大安山乡、商老庄乡合并为商老庄乡。
2010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撤销东平镇、州城镇、接山乡、大羊乡、梯门乡,设立东平街道办事处、州城街道办事处、接山镇、大羊镇、梯门镇。
2011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撤销彭集镇、戴庙乡、新湖乡,设立彭集街道办事处、戴庙镇、新湖镇。
区划现状
2019年,东平县下辖3个街道、9个镇、2个乡。东平县人民政府驻东平街道龙山大街19号。
统计用区划代码 | 名称 |
370923001000 | 东平街道 |
370923002000 | 州城街道 |
370923003000 | 彭集街道 |
370923101000 | 沙河站镇 |
370923106000 | 老湖镇 |
370923107000 | 银山镇 |
370923108000 | 斑鸠店镇 |
370923109000 | 接山镇 |
370923110000 | 大羊镇 |
370923111000 | 梯门镇 |
370923112000 | 新湖镇 |
370923113000 | 戴庙镇 |
370923206000 | 商老庄乡 |
370923208000 | 旧县乡 |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东平县东与肥城市毗邻,南与汶上县、梁山县接壤,西部隔黄河与东阿县、阳谷县,河南省台前县相望,北与平阴县搭界。介于北纬35°46′24″—36°10′20″,东经116°02′52″—116°39′44″之间,总面积1330.44平方千米,折合2010661.2亩。
东平县地形地貌
东平县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县境内拥有多种地貌类型,山地、丘陵、平原、洼地、湖泊、河流兼而有之。
山地丘陵主要分布在县境北部地区,属鲁中南低山丘陵边缘。最高点为旧县乡歪老婆顶,海拔451米(黄海高程)。
平原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属大汶河冲积平原,地面高程在40米以上,多数土层深厚,土壤构型良好,适宜农业种植。
洼地主要分布在东平湖区,该区西边是黄河,东边是东平湖滞洪区,属黄河冲积平原除腊山昆山马山等少数孤山残丘外,其余均为地面高各40米以下的湖洼地,最低点在新湖乡轩场附近,海拔1236.7米。
气候特征
东平县处于鲁西南平原北部,东部受鲁中山区的阻挡,境内受季风的影响,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春季(3—5月),冷暖气团对峙,进退不定,骤冷骤热,盛行东南风,气候干燥,回暖迅速。夏季(6—8月),炎热多雨,高温高湿,降水集中,常有暴雨涝灾。秋季(9—11月)受大陆气团影响,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减少,云淡风轻,日照充足。冬季(12月—翌年2月),盛行偏北风,气压高,温度低,气候干燥。
水系水文
东平县境内有18条河流,主要有黄河、大汶河、汇河、金线河等,全县河流总水面52914.7亩,折合35.28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2.6%。
东平湖为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该湖为“水泊梁山”的仅存水域,由一级湖和二级湖组成。全部湖泊水面17.6941万亩,折合117.94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8.8%。
自然资源
水资源
东平县区域内的年平均降雨量,根据1956年—2002年47年的降雨系列资料计算,多年平均为609.16毫米。
地表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为13559.25万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为19130.625万立方米。
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32689.875万立方米。
可利用量,多年平均为26290.6921万立方米。
人均426.2立方米,亩均162立方米。
矿产资源
东平县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储量大、分布相对集中等特点,探明的金属、非金属和能源矿藏主要有铁、煤、水泥用灰岩、页岩、白云岩、建筑用砂、木鱼石、矿泉水等品种。
金属矿藏
铁矿探明储量7.35亿吨,居全省第三位,泰安第一位,分布于东平县彭集镇和老湖镇水河一带,埋藏浅,宜于开采。
能源矿藏
煤炭探明储量1.7亿吨,主要分布在戴庙乡,正在准备建井开采。
非金属矿藏
①水泥用灰岩主要分布于东平县北部山区和湖西山区,初探明储量10多亿吨,平均品位52.34%,可作为百万吨以上大型水泥厂的原料基地。
②页岩(紫红色页岩)主要分布在梯门乡、接山乡、老湖镇和银山镇一带,探明储量5414.72万吨,估计总储量可达2亿吨以上。该矿产可利用高科技研制出高强、轻质新型建材产品,可用于水泥配料及砖瓦用原料。
③白云岩主要分布在接山乡尹山庄、大羊乡丁家坞和旧县乡等地,探明储量2000万吨,矿石平均品位MgO198%。
④木鱼石主要分布在老湖镇一带,探明储量60万立方米。
⑤建筑用砂主要分布在大汶河、大清河河道内,现有储量3500万吨。
⑥矿泉水主要分布在州城镇和银山镇。其矿化度、锶、锌、偏硅酸、溴等指标达到了国家饮用矿泉水标准。
东平县人口
截至2018年末,东平县出生人口8906人,出生率10.95‰;死亡人口4186人,死亡率5.15‰;自然增长率5.8‰。年末常住人口76.2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3.92万人,农村人口42.34万人。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4.48%,比上年提高1.62个百分点。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东平县常住人口687385人。
政治
泰安市委副书记、县委书记:曲锋
经济
综述
2019年,东平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7.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36亿元,下降1.01%;第二产业增加值68.97亿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90.04亿元,增长11.47%。三次产业结构为23.3:33.3:43.4。人均生产总值为27212元,增长5.1%。
202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216.9亿元,比去年增长3.5%(可比价,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1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69.4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96.4亿元,增长1.6%。产业结构由去年同期的23.3:31.7:45.0调整为23.5:32.0:44.5。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东平县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8.3%。纳入联网直报的37家房地产企业,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2.2亿元,同比增长7.4%。住宅完成投资10.6亿元,同比增长6.1%,商业营业用房完成投资1.2亿元,同比增长28.9%。新签约重点产业项目65个,计划总投资321.2亿元,完成投资占全年总投资额的40.8%。其中:新建项目34个,计划投资121.8亿元,完成投资占全年总投资额的19%;续建项目21个,计划投资199.4亿元,完成投资占全年总投资额的21.8%。
财税收支
2018年,东平县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7557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各项税收8.956亿元,同比增长11.0%,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6.2%。各项税收中,一般增值税1.6062亿元,改增增值税(含营业税)2.0928亿元,企业所得税244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7.9%、34.9%和43.8%。
2018年,东平县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4318亿元,同比增长11.7%。对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住房保障的支出分别为7.3751亿元、3725万元、7.4158亿元、3.8526亿元和3.1796亿元。
人民生活
2018年,东平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90元,比上年增长7.8%;人均消费性支出19485元,增长7.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24.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17元,增长8.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395元,增长8.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0.3%。
第一产业
2020年,农业产值8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4%。农业增加值53.4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种植业增加值28.3亿元,增长4.5%;林业增加值1.2亿元,增长15.4%;牧业增加值10.4亿元,增长13.9%;渔业增加值11.1亿元,增长0.4%。
2020年,全县完成造林面积1000公顷(其中含人工更新421公顷),其中,经济林面积125公顷,防护林面积300公顷。木材产量46883立方米,增长0.99%。国家森林公园1处。
2020年,肉类总产量3.4万吨,同比减少17.9%;禽蛋产量2.7万吨,增加27.6%;牛奶产量1.0万吨,增加9.1%。
2020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5.6万亩,水产品总产量7.2万吨,其中淡水养殖产品产量5.4万吨,捕捞产量1.8万吨。
2020年,农业机械总动力88.3万千瓦,拥有拖拉机12521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886台。农用排灌机械14504台,收获机械4294台。
2020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0%。农田水利建设扎实推进。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9.95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70.9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5万亩。
2018年,东平县实现农业产值84.1亿元,按可比价格(下同)同比增长2.7%。实现农业增加值49.7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种植业增加值27.1亿元,同比增长3.3%;林业增加值9353万元,同比增加8.2%;牧业增加值8.7亿元,同比增长0.3%;渔业增加值11.5亿元,同比增长3.9%。
种植业
2018年,东平县粮食总产量61.3万吨。
林业
2018年,东平县完成造林面积527公顷,其中,经济林面积107公顷,防护林面积30公顷。木材产量74917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减少11.5%。国家森林公园1处。
畜牧业
2018年,东平县肉类总产量4万吨,比上年增长8.8%。禽蛋产量2.9万吨,减少19.3%。牛奶产量1.3万吨,增长29.6%。
渔业
2018年,东平县水产养殖面积5.6万亩,水产品总产量7.1万吨,淡水养殖产品产量5.5万吨,捕捞产量1.6万吨。机动渔船4528艘,总吨位3782吨。
生产条件
截至2018年末,东平县农业机械总动力85.41万千瓦。拥有拖拉机12282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647台。农用排灌机械14502台,收获机械4151台。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6.0%。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8.6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61.47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56万亩。
第二产业
2020年,工业生产总体稳定向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
2020年,工业企业效益平稳发展。全县6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5.5亿元,同比增长2.5%。
2020年,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从产值及增幅来看: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完成产值3.2亿元,增长75.2%;非金属矿采选业9.4亿元,增长30.6%;农副食品加工业16.5亿元,增长71.3%;造纸和纸制品业14.5亿元,增长24.0%。纺织业2.3亿元,下降31.0%;纺织服装服饰业0.7亿元,下降39.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41.6亿元,下降14.9%;非金属矿物制造业12.0亿元,下降2.8%。
工业
2018年,东平县规模以上工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全县22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0.7亿元,同比增长1.9%。从产值及增幅来看:农副食品加工业23.5亿元,增长25.0%;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0.6亿元,下降40.0%;纺织业4.6亿元,增长17.9%;纺织服装、服饰业2.0亿元,下降9.1%;造纸和纸制品业32.6亿元,增长16.4%;化学原料和化学用品制造业47.9亿元,增长22.8%;橡胶和塑料制品业11.9亿元,增长7.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1.0亿元,与去年持平。
建筑业
2018年,东平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3.1亿元,同比增长4.2%。31家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42.8亿元,其中8家二级资质以上企业完成15.1亿元。
东平县第三产业
国内经济
2018年,东平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0亿元,同比增长9.0%。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完成消费品零售额93.6亿元,占零售总额的55.7%;限额以下单位完成消费品零售额74.4亿元,占零售总额的44.3%。限额以上单位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5.9亿元,同比增长10.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7.7亿元,同比增长17.4%。与上年相比,城乡增速差距由1.3个百分点扩大至7.2个百分点。从消费的商品构成看,粮油、食品类增长19.1%,烟酒类增长17.4%,化妆品类增长27.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8.7%,家具类增长14.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8.2%,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0.8%。
2020年,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9亿元,与去年持平。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15.4亿元,同比增长10.3%;限额以下单位98.5亿元,下降1.4%。从限上单位分行业销售额(营业额)来看,限上批发业56.7亿元,增长12.2%;零售业11.0亿元,下降0.2%;住宿业2278万元,下降19.4%;餐饮业2861万元,下降3.9%。从限上单位城乡零售额情况看,城镇15.3亿元,增长10.2%;乡村1047万元,增长10.4%。
对外贸易
2018年,东平县实现进出口总值3.4844亿元。其中,进口总值7094万元,同比减少2.4%;出口总值2.7750亿元,同比减少17.1%。实际利用外资2276万美元,增长31.7%。
2020年,全县进出口总值6.5亿元,同比增长33.9%。其中,进口总值0.6亿元,同比减少53.7%;出口总值5.9亿元,同比增长64.4%。对外经济合作进展顺利,实际利用外资7124万美元,同比增长8.7%。
房地产业
2018年,东平县商品房销售面积45.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8%;商品房销售额23.2亿元,同比增长62.2%。从结构看,住宅销售面积41.3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8%;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3.0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1.1%。
旅游业
2018年,东平县共接待游客743.7万人次,同比增长11.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68亿元,同比增长14.2%。年末全县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15家。
金融业
截至2018年末,东平县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90.31亿元,比年初增加18.01亿元,增幅6.6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28.44亿元,比年初增加20.26亿元,增幅9.73%;非金融企业存款24.59亿元,比年初减少2.17亿元,降幅8.10%;广义政府存款余额37.23亿元,比年初增加264万元,增幅0.07%。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5.05亿元,比年初增加57.39亿元,增幅32.30%。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23.07亿元,比年初增加43.37亿元,增长54.41%。非金融企业贷款余额111.98亿元,比年初增加14.02亿元,增幅14.31%。
交通运输
交通
截至2018年末,东平县公路通车总里程2730千米,其中高速公路34.4千米,普通国省干线198千米,县道252千米,乡道227千米,村道2015千米。公路密度203千米/百平方千米。全县已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高速公路为枢纽,以国省道为框架、县乡公路为依托,公路、水路以及铁路运输方式优势互补的城乡一体、干支相连的现代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东平县距周边济南、泰安、济宁、菏泽、聊城等大中城市均为1小时左右的路程。济广、济徐高速公路,105、220国道,250、255、331省道及县乡道路纵横交织。
运输
2018年,东平县完成公路客运量156万人(仅统计从客运站发送有售票记录的旅客),完成客运周转量12953万人千米。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18年,东平县获市级以上科学技术奖2项;共申请国内发明专利131件,授权33件。
教育事业
截至2018年末,东平县共有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3428人,专任教师202人。普通中学28所,在校学生41920人,专任教师3452人。小学71所(不含19处教学点),在校学生39210人,专任教师2299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18年末,东平县共有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个,文化站14个,农村文化大院716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
卫生事业
截至2018年末,东平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587所,其中,医院9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卫生院1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3个,诊所90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2901张,比上年增加15张;卫生技术人员3684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406人,比上年增加200人;注册护士1572人,比上年增加268人。婴儿死亡率2.25‰。
劳动就业
2018年,东平县新增就业再就业621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9%,低于3.5%的控制目标。
社会保障
2018年,东平县参加职工养老保险人数达10.3468万人,同比增加5031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46.8906万人,同比增加5906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16576人,同比增加7180人;参加工伤保险68991人,同比增加336人;参加失业保险36528人,全年新增失业登记人员128人。
社会福利
2018年,东平县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8320人,同比减少31.0%。其中:城市916人,同比减少8.9%;农村17404人,同比减少31.9%。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5200万元,同比减少18.9%。其中:城市356万元,同比减少9.2%;农村4844万元,同比减少19.6%。
环境保护
2018年,东平县环境空气质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年平均浓度分别为24微克/立方米、31微克/立方米、95微克/立方米、48微克/立方米;东平湖、大清河水质持续改善,符合国家调水要求。年末全县已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省级生态乡镇9个,省级生态村6个,市级生态村302个。通过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三大减排措施,总量控制指标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均能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污水处理量1237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厂本年污水集中处理率97.0%,无害化垃圾处理率达到100.0%。
2018年,东平县环评审批报告书2个、报告表80个。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全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780余人(次),检查企业390余家(次),立案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84起,实施查封、扣押6起,各级环境信访转办案件184份。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和“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对中央环保督察28个交办件、省督察21个交办件、省环保督察热线19个交办件规整建档。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共21项,其中已完成12项,剩余9项问题全部达到序时进度;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33个,已完成整改32个,剩余1个问题正全力推进。万元GDP能耗降低率完成年度和进度目标任务。在重点耗能工业企业调查的6种单位产品能耗指标中,有4种下降,下降面达66.67%。
安全生产
2018年,东平县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起,死亡2人,分别比上年下降87.5%和77.8%。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05,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0.22,十万人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
历史文化
文物古迹
东平县文物古迹数量众多、范围宽广、内容丰富、保存完好、影响较大,属于山东省“重点文物大县”。东平县不可以动文物共登记文物点487处(石窟寺石刻202处、古建筑92处、古墓葬73处、古遗址86处、近现代34处),被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达82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京杭运河东平段)、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白佛山石窟造像、洪顶山摩崖刻经、棘梁山摩崖造像、戴村坝)、省级13处、市级25处、县级40处。野外文物中以石刻影响最大,造像自东魏武定年间开始,直至清代。有造像20余处,大小千余尊。东平县是革命老区,境内遗存有许多革命遗址、遗迹、革命纪念设施等。馆藏文物10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3件、二级11件、三级60件、待定级珍贵文物200余件。
东原文化
大运河东平段,沿线闸坝、渡口及周边文化遗迹89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13处,市级24处,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特别是东平湖、戴村坝、古州城,对于研究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1、东平湖是宋梁山泊的唯一遗存水域。元末明初建有安山闸、戴庙闸,蓄水济运,是大运河的水柜,起着调节运河水量的作用,常年积水面积209平方公里,蕴涵着丰富的运河文化和水浒文化。湖三面环山,有小洞庭之称。沿湖文化遗迹众多,有宋江聚义山寨、宋江碑、晁盖墓、阮氏三雄故里、黄泥岗、聚义岛、七星亭等,印证着水浒历史故事。现如今是南水北调工程重要水柜之一,南水途径江苏、山东、河北三省,经过十三级提水,到达东平湖,由此向北输水,实现自流。
2、戴村坝是古代水利枢纽工程。始建于明永乐九年(1411年),已有600多年历史。主要是拦蓄大汶河水,使趋南旺,三分南注,七分北流,以济运道,其功能等同于人的“心脏”,故把戴村坝誉为“运河之心”。由于戴村坝的作用,保障了明清两代漕运畅通,对中国南北经济交流、文化融合、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毛曾赞扬:“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3、州城是运河畔的千年古城。自宋咸平三年(1000年)立城,是北宋、金代郓州和东平府的治所,是山东境内两大政治、贸易中心之一,元、明、清运河畔的货物集散地,文化繁荣,历史上曾建制府、路、州。有安山闸、戴庙闸等闸坝和码头多处,存有宋代以来的衙署、父子状元府、元报恩禅寺、明清真寺等许多古迹和民间音乐、舞蹈、戏曲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
4、其它历史文化遗产丰富。最具特点的摩崖、石窟23处,造像2200余尊。洪顶山摩崖刻经,刻字面积2000余平方米,现存经文、题记近千字,其中的“大空王佛”四字,高近10米,仅“佛”字,高达4.6米,是目前我国境内同时期最大的刻字,被中国社科院专家学者誉为“北朝佛教刻经的大字鼻祖”。还有古遗址、古建筑等历史文化遗存以及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后方医院、被服厂、兵工厂等,都是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风民俗
端鼓腔
“鼓响一棒,斗发陈财五百年。坛前神位,惊天所贵。”这是东平湖渔民每年敬河神时必唱的一段唱词。这种源于唐朝贞观年间,流传在东平湖渔民当中的民间小调叫做“端鼓腔”。2010年6月,“端鼓腔”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鼓腔”是流传于东平湖渔民生产生活中的一种杂戏,它的伴奏乐器是一面或几面像芭蕉扇形状的单面羊皮鼓,表演者将鼓端在手中,边击鼓边演唱。“端鼓腔”的唯一伴奏乐器就是羊皮鼓,每个唱段除了唱词和故事不一样之外,鼓点也是不断变化的。和背唱词相比,学习打鼓更难。不同的唱段鼓点不了,就是同一个唱段里,每一个情节、每一句唱词所配的节奏都是不一样的,连打鼓的时候让鼓面转几圈都是有讲究的。看似简单的一面鼓,却独自承担了所有的演奏。
2010年6月,东平县的“端鼓腔”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白佛山庙会
白佛山庙会起于唐朝。自此,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附近的老百姓聚集白佛山之阳,烧香祈福,农具交易。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东平县把白佛山自然人文景观作为全县旅游工作的重点,于1999年筹集100万元抢修了濒临倒坍的金代建筑三教寺,新修了上山伯油路、登山盘路、停车场,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市场繁荣,仅二月二(现庙会由一天定为四天)这一天,前来赶会的就有10万余人次。
风景名胜
东平水浒影视城
东平县是水浒故事的发祥地,山东省水浒文化旅游带上的重要县份,又被确定为由著名导演鞠觉亮执导的新版电视剧《水浒》的主场景拍摄基地。项目总投资20亿元,主要规划建设水浒古镇、码头服务区、水浒度假酒店、六工山山寨水寨、昆山山寨、黄石悬崖等多个单体项目。水浒影视城规划面积376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投资3.6亿元,2009年5月份开工建设。
白佛山景区
主要有佛山公园、圣水观音、大佛宝殿、玉皇阁、三教寺、黑云洞、白云洞等景点。现存大小造像142尊,以隋开皇七年(578年)建造的阿弥陀佛像最大,堪称“中原隋代第一佛”。由海南普世南山集团投资50亿元重点打造,占地10平方千米,拥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舍利宫、大佛殿、祗元精舍、缘起楼、三面观音、文昌阁、天趣园、钟鼓楼等核心景点,2018年5月22日重装开园。
戴村坝景区
戴村坝是京杭大运河的心脏工程,被中国大运河申遗考查组称为“中国第一坝”。戴村坝景区是我县依托戴村坝,充分发挥大汶河、大清河、汇河等水资源优势,策划的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主的景区,也是全县“双线串珠”的东起点。该项目主要划分为“三区一园一带”,即水工文化体验和水上游乐区、生态农业观光区、休闲娱乐区、湿地公园和汇河景观带,各功能区由滨河大道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东平水浒大寨
是新版水浒的重要拍摄地和东平旅游的主要景点之一,位于斑鸠店镇六工山,项目计划分二期完成。一期工程为山寨水寨及忠义堂建设项目。水浒山寨主要由四部分构成,一是水寨,包括3000平方米的码头、栅栏、了望台和万亩湿地;二是吊桥,共216个台阶,分为三部分,代表36天罡、72地煞和108将,下有3500平方米的水浒山寨酒店;三是山寨,包括寨墙(下宽8米、上宽6米、高18米)、寨门、一关、二关、三关、忠义堂、瓮城、点将台、檑石阵等;四是忠义堂,包括议事厅、忠义堂、陵台等。
荣誉称号
东平县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东平县2019年8月,东平县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19年1月25日,入选2018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
2020年11月25日,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5]
2020年12月22日,入选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4]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著名人物
张庆黎,男,汉族,1951年1月生,山东东平人,1971年1月参加工作,1973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共第十九届中央委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党组副书记。
参考资料1.东平概况·大众网
2.泰安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泰安市统计局网
3.2020年东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东平县人民政府网
4.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 区) 名单的通知·农业农村部
5.水利部关于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6.东平概况·东平县人民政府网
7.东平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