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烩面(中国十大面条之一)
河南烩面,“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有着4000年的历史。是一种荤、素、汤、饭聚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遍及全国。烩面是以优质高筋面粉为原料,辅以高汤及多种配菜,一种类似宽面条的面食。汤好面筋,营养高。汤用上等嫩羊肉、羊骨(劈开,露出中间的骨髓)一起煮五个小时以上,先用大火猛滚再用小火煲,其中下七八味中药,骨头油都熬出来了,煲出来的汤白白亮亮,犹如牛乳一样,所以又有人叫白汤。辅料以海带丝、豆腐丝、粉条、香菜、鹌鹑蛋、海参、鱿鱼等,上桌时再外带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汤可分为:汤面和捞面两种。烩面是河南三大小吃之一。
中文名河南烩面
面条,羊肉
驱寒御寒,营养丰富
一般人群
否
香浓可口
香菜、豆腐、粉条等
烩
汤鲜香美味,面筋韧有弹性
简介
河南特色美食烩面是河南特色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一种荤、素、汤、菜、饭聚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遍及全国。烩面按配料不同可分为:羊肉烩面,牛肉烩面,三鲜烩面,五鲜烩面等等。洛阳的水席、开封的包子、郑州的烩面,是河南齐名的三大小吃。烩面是以优质高筋面粉为原料,辅以高汤及多种配菜,一种类似宽面条的面食。汤好面筋,营养高。
烩面的面是用优质精白面粉,兑以适量盐碱用温开水和成比饺子面还软的面团,反复揉搓,使其筋韧,放置一段时间,再擀成四指宽,二十公分长的面片,外边抹上植物油,一片片码好,用塑料纸覆上备用。
汤用上等嫩羊肉、羊骨(劈开,露出中间的骨髓)一起煮五个小时以上,先用大火猛滚再用小火煲,其中下七八味中药,骨头油都熬出来了,煲出来的汤白白亮亮,犹如牛乳一样,所以又有人叫白汤。
辅料以海带丝、豆腐丝、粉条、香菜、鹌鹑蛋、海参、鱿鱼等,上桌时再外带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
口味
清汤、微辣、辣
工艺
烩
制作材料
河南烩面的制作材料:主料:小麦面粉300克
辅料:羊肉(熟)100克,香菜20克,油皮50克,海带(鲜)30克
调料:小葱20克,盐10克,味精5克,辣椒(红,尖,干)10克
美食流程
河南特产散放羊肉羊肉烩面”的制作必须经过熬羊肉汤切片、制作面坯、准备调配料、拉面煮面四道工序,而每道工序中又有若干个小步骤。下面就按四道工序的顺序介绍“羊肉烩面”的制作方法(其中原料用量均以20碗计)。
羊肉熬汤规程
精选河南本地一年产小户散放养羊肉3000克、羊骨架6000克、羊油750克、生姜100克、大葱250克 、花椒10克、 八角15克、 三柰5克、桂皮5克、小茴5克、草果5克、良姜5克、丁香2克、精盐、料酒各适量、芫荽根据个人口味随意。
1.羊肉切成大块,同羊骨架一起用清水洗净,再放入清水中浸泡约1小时后捞出;羊油洗净切成丁;生姜拍破;大葱挽结;将花椒、八角、三柰、桂皮、小茴、草果、良姜、丁香用纱布包住,制成香料包。
2.将羊骨架放不锈钢桶中,掺入清水约60千克,用大火烧沸后,撇净浮沫,再放入羊油丁、生姜、大葱,倒入料酒,用中火煮约2小时后,放入香料包(用羊骨架压住),续煮约1小时至香味溢出时,放入羊肉块,改用小火煮约5小时,至羊肉软时,调入精盐,将羊肉捞出晾凉,另将汤面上的浮油撇净(留用),即成羊肉汤(此时桶中汤汁约剩45千克)。
注:熬羊肉汤时亦可在汤中加入鸡骨架,以增加汤的鲜味。
制作面坯
劲道面批以隔年老酵母面团配以上等劲道河南面粉发酵,精盐适量,适当食用油拉坯:
1.将面粉与精盐和匀,再加入清水约4千克,揉成稍硬的面团后,盖上湿纱布饧约 10分钟。将面团反复揉搓,然后再给面团盖上湿纱布饧约10分钟。揭开纱布,再揉搓至面团表面光滑,接着将面团搓成直径约6厘米的长条,然后下成每个重125克(湿重)的剂子。
2.将每个面剂搓成长15厘米、直径约3厘米的圆条,盖上湿纱布饧约5分钟后,再用擀面杖擀成15厘米长、8厘米宽、1.5厘米厚的长方形面片,并在面片上均匀地抹少许色拉油,即成烩面面坯,将其整齐地摆入托盘内,用保鲜膜盖严,约20分钟后即可进行抻拉,夏季可在面团中加入少许食用碱,这样既可防止面团变酸,又可增加面团的筋力。
装碗配料
芫荽熟羊肉1500克、豆腐皮600克、 水发粉丝或河南红薯粉条600克、 水发黄花600克、 水发木耳600克 、香菜300克 当归、枸杞各30克 、精盐、鸡精、味精、鲜味王、香油、羊油、糖蒜、油炸辣椒各适量
1.熟羊肉切成丁或片儿;豆腐皮洗净切成丝;水发粉丝切长节;水发黄花撕成细丝;水发木耳撕成小块;香菜洗净切节;当归、枸杞用清水浸泡10分钟;糖蒜、油炸辣椒分别装入小碟内。
2.将羊肉丁、豆皮丝、粉丝、黄花、木耳分成50份;将当归、枸杞入锅加清水熬出味后,分别舀入50个大海碗内,再分别往碗中放少许精盐、鸡精、味精、鲜味王及羊油,即准备好了调配料。
河南美食
拉面煮面
当上述三道工序完成后,便可以拉面和煮面了。
1.取一块烩面面坯(面片),两只手掌向上托住面片的两头,再用两手的拇指按住面片两头的边缘,然后两只手掌左右抻拉(手臂基本不用力),将面片拉成长约1米的片,接着两只手掌上下晃动,手臂均匀用力,将面片继续抻拉成约3米长、8厘米宽、0.1厘米厚的面片,最后用左手夹住面片的两头,用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配合,将面片横着撕成约3厘米宽的面条,即可下锅煮制。
2.小锅上火,注入羊肉汤1250克,烧开后即下入拉好的面条,并用手勺将面条轻轻拨散,使之受热均匀,待锅中汤汁再开后,下入一份配料(羊肉丁、豆皮丝、粉丝、黄花、木耳),煮至面条、配料均熟后,起锅装入放有调料的碗中,再舀入锅中汤汁,淋少许香油 ,撒上香菜,随糖蒜、油炸辣椒碟上桌,即成。注意:羊肉烩面上桌后要尽快食用,以免面条在汤中浸泡过久而不劲道。
家常做法
食材准备
面粉、羊肉、姜、香菜、葱花、豆腐皮、海带丝、菠菜、盐、味精、辣椒
制作步骤
1. 和面,面稍微软一点(面里要放盐);
2. 每半个小时和一次,一共和个3、4次就行了;
3. 醒面至少3个小时以上,不然面没劲儿;
4.带骨牛肉,或羊肉炖汤,汤里只放姜,连盐都不要放;
5. 肉炖差不多烂,以后将肉捞出;
6. 将骨头剔掉,肥肉剔掉继续放回锅里炖;
7.炝锅;
8. 准备香菜、葱花、豆腐皮丝、海带丝备用;
9. 在开始做之前半个小时,将面全部写成两厘米宽的长条,两面抹油,再醒半个小时;
10. 将长条的面甩开,越拉越长,拉成约手指宽的薄面条;
11. 下锅中煮熟,面快熟时,将海带、菠菜放入一起煮熟;
12. 准备大碗,放入切好的肉、香菜、豆腐皮丝、葱花、盐、味精、辣椒;
13. 将煮熟的面盛入,再浇上炖肉的汤即可。
河南郑州特色烩面馆
郑州号称“烩面之城”,烩面馆遍布全市的华街冷巷。外地人来到郑州,首先想到的便是尝一尝地道的羊肉烩面;本地人款待亲朋的保留菜式也是香浓的烩面。下面就介绍一下郑州比较出名的烩面和烩面馆:
合记羊肉烩面
合记羊肉烩面是一种荤、素、汤、菜、饭兼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94年5月荣获"全中清真名牌风味食品"称号。97年12月又摘取"中华名小吃"桂冠。 合记羊肉烩面,选用上好鲜羊肉,经反复浸泡后下锅,撇出血沫,放入全大料,将肉煮烂。另用精白面粉,兑入适量盐碱和成软面,经反复揉搓,使其筋韧。下面时,锅内放原汁肉汤,将面拉成薄条入锅,放上羊肉,配以黄花菜、木耳、水粉条。上桌时外带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其味更鲜。合记烩面严格操作规程,数十年来,坚持一碗一锅,从不懈怠,深受食客青睐,成为郑州有口皆碑的佳肴,外地人也经常慕名前来品尝。合记的前身是老乡亲饭店。1953年李少卿等4人接营,因是合伙经营,易名合记饭店。1967年起专门经营羊肉烩面,改名为“合记烩面馆”,俗称合记。据说,合记羊肉烩面是飞机轰炸出来的美食。抗战时期,日军飞机经常空袭郑州,当时有一位名厨叫赵荣光,特别喜欢吃面食。飞机来了,赵师傅就去躲飞机,回来后,就把乘下的面条加点羊肉汤烩烩再吃。久而久之,赵师傅发现重新烩过的面也很好吃,就潜心研究,在里面放些盐、碱,使之更筋,做出的面别有一番风味,后来就成了风靡一时的风味美食。
萧记三鲜烩面
在郑州能与合记比肩抗衡的只有萧记。萧记烩面的创始人萧鸿河原是郑州国营长春饭店做伊府面的师傅,退休后领着两个儿子开起了烩面馆。他没有沿袭传统的羊肉烩面风格,而是从自己拿手的伊府面中找到了灵感,将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的海参、鱿鱼加入羊肉烩面中,称之为三鲜烩面。 萧记第一次创业时,挂的招牌是“三鲜萧记烩面馆”,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招牌改成了“萧记三鲜烩面馆”,而今天其总店的招牌已经改成了“萧记三鲜烩面美食城”。
汇丰源滋补烩面
汇丰源烩面也作为一个流派,构成了郑州烩面的三大流派,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势。汇丰源烩面的特点是加入了当归、枸杞等中药成分,具有一定的滋补功效,且味道也为许多人喜欢。
快速美食教程
河南烩面教您河南烩面怎么做,如何做河南烩面才好吃
1. 和面,面稍微软一点(面里要放盐);
2. 每半个小时和一次,一共和个3、4次就行了;
3. 醒面至少3个小时以上,不然面没劲儿;
4. 带骨牛肉,或羊肉炖汤,汤里只放姜,连盐都不要放;
5. 肉炖差不多烂以后将肉捞出;
6. 将骨头剔掉,肥肉剔掉继续放回锅里炖;
7.炝锅
8. 准备香菜、葱花、豆腐皮丝、海带丝备用;
9. 在开始做之前半个小时,将面全部写成两厘米宽的长条,两面抹油,再醒半个小时;
10. 将长条的面甩开,越拉越长,拉成细面条;
11. 下锅中煮熟,面块熟时,将海带、菠菜放入一起煮熟;
12. 准备大碗,放入切好的肉、香菜、豆腐皮丝、葱花、盐、味精、辣椒;
13. 将煮熟的面盛入,再浇上炖肉的汤即可。
烩面传说
唐太宗落难说
传说李世民登基前,隆冬落难逃亡途中染病,幸得一农家收留。农家淳朴,宰家养麋鹿炖汤,又迫于追兵草草将活好的面拉扯下锅。李世民吃下,寒疾痊愈。
即位后,李世民派人寻访,命御厨学艺,唐宫御膳就多了道“麒麟面”。后因麋鹿稀有就用山羊替代,就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烩面。
厨子自创说
光绪年间,长葛厨师郭子兴在京开一面馆。因为常有敲诈勒索之事发生,便找同乡杨翰林帮忙。杨翰林就是杨佩璋,长葛人,后官至都察院副都御史。杨翰林为了保护郭子,就把郭子兴聘到府上做厨子了。
辛亥革命后,杨翰林偕郭子兴告老还乡。秋日偶遇风寒,郭子兴便试着用大骨头、肉茸加一些入味的中草药炖汤后煮面给杨翰林吃,没想到深得杨翰林赞许,并从此成为杨家的日常饮食。民国九年,杨翰林在长葛老家去世,临终前送郭子兴银两,让他再行开店,且叮嘱郭子兴不要将烩面失传。不料,长葛当时寇匪猖獗,官兵不能剿办,时局不安,再无开店机会。郭子兴有一远房亲戚,于黄河岸边花园口附近,为了生存,只好投奔那里。烩面就是郭子兴此时传到郑州的。[2]
日机轰炸郑州说
烩面是由长垣籍厨师赵荣光创制的
赵荣光喜面食,尤其对面条特别钟爱。抗日战争时期,郑州的饭店经常因躲避空袭关门,有时厨师们刚端起饭碗就要急于逃命。当时粮食紧缺,赵师傅不忍将剩饭弃掉,空袭结束后,就把剩饭加汤烩烩再吃。久而久之,赵荣光发现重新烩过的面很好吃,就在面里放些盐、碱之类的原料,使面更筋,别有一番风味,成为店员的一个主要伙食品种。后来,一些老顾客无意中发现店员吃的这种面很有特色,就要求饭店售卖。赵荣光由此开始精心配制烩面。他选用上好的鲜羊肉,放入各种原料将肉煮烂,面条下锅时用原汁肉汤,再放入羊肉、黄花菜、木耳等,味道十分鲜美,于是,烩面便逐渐成为该店的热卖品种。
豫籍羊肉泡馍师傅改造说
据说,尉氏烩面是从西安泡馍中演变过来的,西安泡馍清朝年间传到河南,因为河南人不喜欢吃馍而喜欢吃面,于是一位豫籍羊肉泡馍师傅就把泡馍改良成了烩面。羊肉泡馍的粉丝说,现在河南的烩面中所喝到的汤都能依稀闻到西安泡馍的味道。
山西回族传统面食说
相传,明代永乐年间,朱元璋的儿子沈王朱模在潞州(今山西省长治县)时,常到民间察访。有一年秋天,他行至南门外西和村和八义村一带时,偶遇一位给爷爷送羊肉老圪(gē)扯 (长治县一带百姓称宽面条为老圪扯)的回族少女。见沈王很饿,小姑娘就给沈王倒了半碗,沈王边吃边说:“真好吃!真好吃!”
沈王回到王府,念念不忘那半碗“羊肉老圪扯”,就派人找到那位回族姑娘,聘为王府厨娘。沈王去世后,回族厨娘离开王府,在集市搭棚垒灶开了家面食馆,专营“羊肉老圪扯”,很多当地回民都跟她学习“羊肉老圪扯”的制作方法。由于“羊肉老圪扯”好吃,便渐渐传到了河南、陕西、甘肃、宁夏、河北、天津等地。
参考资料
1.叶县:电商让群众搭上致富网络“高铁”·人民网
2.叶县张晓庆:返乡创业 把河南烩面做成速食走向全国·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