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浙江省嘉兴市下辖县级市)

桐乡市浙江省嘉兴市下辖县级市

桐乡市位于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腹地,隶属于嘉兴市。1985年列入全国首批开放县(市)。东距上海131公里,北离苏州74公里,西邻杭州65公里,居沪、杭、苏金三角之中。全市总面积727平方公里。

中文名

桐乡市

外文名

Tongxiang Shi

所属地区

浙江省,嘉兴市

地理位置

北纬30°38′,东经120°32′

面积

727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

浙F

地区生产总值

335.16亿元(2009年)

行政类别

县级市

电话区码

0573

历史沿革

武德七年(624)复置嘉兴县,属苏州。今市境属苏州嘉兴县。翌年,又撤嘉兴县,县境人苏州吴县。贞观八年(634)(明正德、清光绪《桐乡县志》皆作贞观元年;此从《旧唐书.地理》),复置嘉兴县,属苏州(曾两次改称吴郡)。今市境属苏州嘉兴县。

熙宁十年(1077),再割嘉兴县的梧桐、永新、清风、保宁、千金五乡入崇德县。至此,崇德县共辖十二乡,直至元代至元年间未变。

洪武二年(1369),复嘉兴路为嘉兴府,复崇德州为崇德县。

洪武十四年(1381)嘉兴改隶浙江布政司,从此,崇德随嘉兴隶属于浙江。

宣德五年(1430),析崇德东境募化、千金、保宁、清风、永新、梧桐六乡置桐乡县,设县治于梧桐乡凤鸣市(今梧桐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崇德、桐乡两县同属浙江省人民政府第一专员公署(后改为嘉兴专署)。1958年11月,两县合并称桐乡县。

1970年,改嘉兴专区为嘉兴地区,桐乡县隶嘉兴地区。1983年,撤销嘉兴地区,分设嘉兴市、湖州市,桐乡县隶嘉兴市。1993年5月3日撤消桐乡县设立桐乡市。

地理环境

桐乡市位于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地理坐标北纬30°28′~30°47′、东经120°17′~120°39′。东连嘉兴市秀洲区,南邻海宁市,北毗德清县、杭州市余杭区,西北接湖州市南浔区,北界江苏省吴江区。

桐乡市境为长江三角洲平原的一部分,境内地势低平,无一山丘,大致东南高、西北低,略向太湖倾斜,平均海拔5.3米。东西宽约36千米,南北长约34千米,总面积727平方千米。

境内土壤为江、海、湖沼沉积物,分属水稻土和潮土两类,土地肥沃,适宜种植水稻和经济类作物。全市有耕地3.85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2.8%。其中:水田3.12万公顷,旱地7293公顷,分别占耕地面积的81%、19%。桑园0.87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12%。

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太湖运河水系。市境河流南接海宁长安上塘河水系,北经澜溪塘与江苏省接壤。全市有骨干河道46条,大部分河道与运河垂直相交,呈网状分布,与运河桐乡段相连的河道主要有金牛塘、白马塘、康泾塘、长安塘、含山塘、灵安港、羔羊港、西圣埭港、长山河等,河道总长2401千米,水域面积46.3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6.4%,河网密度为3.3千米/平方千米。

桐乡市地处东南沿海,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湿、夏热、秋燥、冬冷的气候特点。

自然资源

桐乡境内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截至2013年,主要植物资源有485种,其中藻类12种、苔藓植物10种、蕨类植物8种、裸子植物20种、被子植物458种。主要动物资源有无脊椎动物198种,脊椎动物217种。

桐乡境内有杭白菊、晒红烟、小湖羊皮等传统特色农产品,已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尤其是杭白菊,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之首;桐乡又是全国蚕茧的主要产区,年产蚕茧2万多吨;被誉为国际裘皮市场“四大羔皮”之一的小湖羊皮,年产量近30万张;中国名晒烟之一的桐乡晒红烟,是传统出口产品。

果中珍品桐乡檇李,栽培历史悠久,相传有“西施醉李”之美说,其品质风味在中国李中独占鳌头,古代被列为贡品;桐乡榨菜为蔬菜中之佳品,年产鲜榨菜10万吨左右,采用排卤成形新工艺,铝箔小包装榨菜成了航空旅行佳品。

桐乡市绿化苗木业经过30多年发展,已成为本市发展地方经济、致富农民、改善生态、休闲观光的新兴产业。[1]

参考资料

1.浙江省桐乡市绿化苗木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知网空间

关键词:桐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