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长红(中国工程院院士)
唐长红,男,汉族,1959年1月6日出生,陕西省蓝田人,飞行器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总设计师。
1982年,唐长红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空气动力学专业;1989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固体力学硕士学位;2011年12月,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5年11月,唐长红辞去中航飞机股份有限公司总设计师职位。
唐长红长期从事飞机气动弹性、结构强度、总体设计工作。
中文名唐长红
中国
民族汉族
1959年1月6日
毕业院校西北工业大学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2011年)
陕西蓝田
男
学习经历
1978年9月—1982年7月,在西北工业大学学习空气动力学专业,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
1986年9月—1989年1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习固体力学专业,毕业后获得硕士学位。[1]
工作经历
1982年7月—1992年12月,担任中航六O三研究所专业组长。
1989年2月—1989年11月,与德国MBB公司MPC-75项目技术合作。
1992年12月—1995年3月,担任中航六O三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1995年3月—1999年10月,在中航六O三研究所工作。
1999年10月—2003年6月,担任中航六O三研究所副所长。
2003年6月,担任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2020年6月,受聘为西北工业大学未来飞行器创新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唐长红先后参加了“飞豹”飞机、运七—200A、MPC—75、AE—100等型号飞机的研制和重大预研课题研究。担任JH7A飞机总设计师,中国重大科技专项大飞机项目总设计师。
人才培养
讲座报告
2009年7月7日,在西北工业大学友谊校区全球会议中心第五会议室,中航一飞院总设计师唐长红教授应邀来到西北工业大学作题为“大型飞机的技术与发展”的学术报告。
2013年10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高田会堂座无虚席,中航工业集团副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唐长红受聘为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院长,聘任仪式后唐长红为师生们作了第28期大师讲坛报告。
荣誉表彰
年份 | 荣誉称号 |
2011年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2013年2月 | “中航工业中青年自主创新领军人才” |
2017年5月 | 全球创新争先奖 |
2001年 | 中航集团“航空报国特等金奖” |
2007年 | “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重大贡献奖”金奖 |
社会任职
唐长红兼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务院(中央军委)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委员、中国航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飞机总体技术专家组副组长、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航空预研专家组成员、西北工业大学未来飞行器创新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等职务。
人物评价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总设计师唐长红,40岁出头,就成为中国航空工业内最年轻的总设计师,在他的主持下,有着一颗纯正“中国心”的“新飞豹”歼击轰炸机研制成功,作为运-20总设计师,在中国实现航空强国梦的道路上,唐长红着实功不可没。(2013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评委会评)
这位从陕西秦岭脚下走出来的关中汉子,给人印象是个儒雅、质朴、谦和与率真的人。(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党委书记徐澄评)
唐长红带领技术团队奋力攻关,积极创新研制流程,大胆应用新技术,在飞机数字化协同设计和试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为飞机研制做出了杰出贡献。(西北工业大学校友会)
参考资料
1.唐长红·中国工程院院士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