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一(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天一,男,塔吉克族,1935年6月25日出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人,高原医学事业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曾任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研究员、教授。
1956年,吴天一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1957年至1958年,在中国人民志愿军512医院工作;1958年至1970年,在解放军516医院工作;1970年至1978年,在青海西宁第一人民医院担任内科主任;1979年至1983年,在青海高原心脏病研究所担任副所长;1984年至2010年,在青海高原医学科学研究所先后担任副所长、所长、院长;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0年,在青海高原医学科学研究院工作,2019年,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吴天一长期在青藏高原从事高原医学研究工作。
中文名吴天一
中国
民族塔吉克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1935年6月25日
毕业院校中国医科大学
教育科研工作者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男
别名依斯玛义·赛里木江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63年,吴天一在中国首次综述报告了高原肺水肿。
1965年,吴天一在中国国内报道了“成人高原性心脏病”并指出肺动脉高压是根本病理机制。
1979年,吴天一报道了青藏高原最常见的慢性高原病类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概念。
吴天一在人类高原适应学科领域,开拓了“藏族适应生理学”研究,并从整体、器官、细胞和分子几个水平上,提出了藏族已获得了“最佳高原适应性”的论点,这是长期“自然选择”遗传适应的结果,为人类低氧适应建立起一个理想的生物学模式;吴天一对发生在青藏高原的各型急、慢性高原病从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和临床学作了较系统的研究,吴天一所提出的慢性高山病量化诊断标准被国际高山医学协会接纳为国际标准并命名为“青海标准”并于2005年在国际上统一应用。
吴天一在青藏铁路修建期间,作为铁道部高原医学专家组组长制定了一系列劳动保护和高原病防治措施,对保证五年14万筑路大军高原病零死亡起到了重要作用。
主持项目&主要论著
据2021年3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吴天一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六项,省部级课题16项。发表SCI论文118篇,专著6部。
科研成果奖励
据2021年3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吴天一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4项。
获奖年份 | 奖项名称 |
1982年 | 卫生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
1986年 | 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1987年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
1992年 | 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2007年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人才培养
教育理念
吴天一认为,科研的意义在于创新。
培养学生
据2021年3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吴天一培养博士12名,博士后一名,军队领军人才5名。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1992年 | 高原医学特殊贡献奖(国际高山医学学会授予) |
2008年6月 | 中国第七届光华工程奖 |
2010年 | 玻利维亚国家高原医学荣誉奖 |
2010年8月 | 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 |
2011年 | “十一五”全军后勤重大科技成果先进个人(中央军委总后勤部授予) |
2014年 | 吴阶平医学奖 |
2017年5月 | 全国创新争先奖 |
2017年11月 | 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
2021年6月29日 | “七一勋章”(中共中央授予) |
社会任职
吴天一曾任中华医学会高原医学分会第五届、第六届主委,还担任荣誉主委。[1]吴天一为中国低氧生理学与高原医学专家,卫生部高原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科技部省部共建高原医学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973前期专项”专家组组长,美国科学进展学会会员,国际高山医学协会科学顾问,国际病理生理协会理事,国际肺血管病研究所研究员,挪威奥斯陆大学客座博导,《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主编,美国《High Alt. Med. Biol》编委,青海省政协委员、常委(1986年1月至2001年12月),青海省人大常委(2002年3月至2008年12月)。
人物评价
吴天一是中国低氧生理和高原医学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馆评)
吴天一对高原疾病及人类对高原低氧环境的生理适应能力有很深的造诣,对人类如何适应高原及平原人进入高原后如何适应有独到的见解和成熟的理论。(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评)
吴天一院士奋战在青藏高原第一线,一生与缺氧打交道,不是深入高原现场,就是进入高低压氧舱作实验。他的献身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鼓舞着我们每一个人。(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主任董庆九评)
在青藏铁路建设期间,人们称赞吴天一是14万“天路大军”的“保护神”;藏族牧民亲切地称吴天一为“马背上的好曼巴(好医生)”;50多年来,这位塔吉克族学者正是凭借矫健的步伐走遍了世界屋脊的每一座山峦,以敏捷的思维一生致力于低氧生理和高原医学研究,填补世界高原医学研究的空白,构建起高原生存安全的科学体系。(新华社评)
吴天一在人类低氧适应生理、各型高原病的防治、青藏铁路卫生保障和高原危重病等领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获得重要创新性成果,对青藏高原人群的健康保障作出了重大贡献。(青海新闻网评)
为高原医学的研究,吴天一院士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半个世纪来,他始终坚守在青藏高原上,守护着高原人民的健康。(《青海日报》评)
吴天一倾其一生的高原病学研究,为青藏铁路的建设者指出了一条零死亡的健康之途,创造了14万筑路大军在长达5年建设中无一例因急性高山病死亡的奇迹。(人民网评)
这位倍受人们敬重的老者(吴天一),在青藏高原可谓家喻户晓,他是雪域大地的赤子、青藏高原的骄子。他的精神,他的学说,他的研究,使他终于在低氧生理和高原医学上取得了重大的、系统的、创造性的突破,成为高原医学的开拓者和创始人,成为青藏高原医学独步于世界高原医学研究领域的领头羊。从热血青年,到银丝华发的七旬老人,吴天一成为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高原医学科学家。(《中国医药科学》评)
参考资料1.吴天一·中国工程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