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猫科豹属下的一种动物)

猫科豹属下的一种动物

豹(学名:Panthera pardus)豹在四种大型猫科动物(其余三种为狮、虎及美洲豹)中体型最小,平均全长2米左右,平均体重50千克。奔跑时速可达70公里。体呈黄或橙黄色,全身布满大小不同的黑斑或古钱状的黑环。豹可以说是敏捷的猎手,身材矫健,动作灵活,奔跑速度快。既会游泳,又会爬树。性情机敏,嗅觉听觉视觉都很好,智力超常,隐蔽性强,长长的尾巴在奔跑时可以帮助豹保持平衡,它亦是少数可适应不同环境的猫科动物。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哺乳纲(Mammalia)

亚纲

真兽亚纲(Eutheria)

食肉目(Carnivora)

猫科(Felidae)

亚科

豹亚科

豹属(Panthera)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1758

中文学名

中文别名

金钱豹,文豹,花豹,豹虎

英文名

Leopard

二名法

Panthera pardus

分布

中国,也广泛产于亚洲,因此有中国豹,有亚洲豹;它也广泛产于非洲,所以也有非洲豹。中国有3亚种:华南豹(P.pardus fusea)、华北豹(P.p.fontanieri)和东北豹(P.p.orientalis)。

中国

豹是大型猛兽,在中国分布范围又很广,调查全国范围的种群数量有一定难度。然而,由于1950~60年代“打虎除害”同时也除“豹害”,加之栖息环境的改变,以致30多年来许多地区的豹数量急剧减少或已绝迹不见。

华南豹:1950年代初,华南豹在江南诸省的种群数量还相当多,由于认为的过量捕杀,豹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华北豹:山西为主。陕西省土地总面积15万多平方公里,60年代被捕获的1750只豹的平均密度为1只/86km²,而70年代1224只豹的平均密度为1只/122.5km²,平均下降了60%。1980年代捕杀量少喝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宣传不无关系,但豹的自然种群数量的急剧减少也是客观事实。估计山西的豹约一百多只之数。已有报道,甘肃的豹已绝迹(陈钧,1993),河南、河北的豹已不再有报道。

东北豹:大兴安岭南部30年代曾有豹的记载(Loukashkin,1936),但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黑龙江省全境已无踪迹,吉林省境内的豹已基本绝迹(李彤等,1993;冯江等,1993)。1980年代,中国境内野生的东北豹已经绝迹。

依据皮毛收购情况分析和估计,到1980年代末全国豹的野生种群数量可能尚有数百只。 

全球

豹宝宝

尚无该物种在非洲大陆的可靠种群统计,通常的估算值约700,000只(Martin and de Meulenaar,1988)。在印度,根据野外豹类足迹调查,估计有9,844只(2001)。豹的许多亚种正在缓慢增长(Singh 2005),人豹冲突处于高风险状态(Singh et al.,2008)。

致危原因

1、长期的过度猎捕是主要原因。认为豹为害家畜,其毛皮或骨骼代虎骨用,故而遭到大量猎捕; 2、栖息地的破坏是豹数量剧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3、种群过小且相互隔离,导致种群退化,也是致危原因之一。[2]

饲养情况

国际圈养豹的谱系由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哥伦比亚的河岸动物园负责整理发布,据记录截止1985年12月31日,共42个单位保存华北豹105(52雄,53雌)只;共16个单位保存东北豹50只(30雄,20雌)(Shoemaker,1985)。中国各动物园饲养不少豹,多数已能繁殖,但长期以来,缺乏严格的谱系管理。从长远看,对繁殖种群的管理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保护措施

在中国被列为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无专为保护豹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但其分布地区的自然保护区实际上亦保护了豹的栖息环境和食物源地,如空灵山保护区(河北)、棉山保护区(河北)、七星砬(lá)子保护区(黑龙江)、桑植八大公山保护区(湖南)等。

保护措施建议

1、严格执法,制止盗猎,确保残存的种群得以保存。

2、在残存野生豹较集中的地区经过专业人员调查研究后可增设保护区。在食物困难季节可考虑进行人工补充投食等必要的人工措施,以保证自然存活和安全繁殖。

3、调查各动物园养豹的情况,加强饲养种群管理,建立严格的谱系并和国际豹的谱系管理系统接轨。

                

豹的种类

亚种

桑给巴尔岛亚种 - P. p. adersi (极危, 可能灭绝) 。

华南亚种 - P. p. fusca (低危)。

印度支那亚种 - P. p. delacouri (易危)。

华北亚种 - P. p. japonensis (易危)。

西奈半岛亚种 - P. p. jarvisi (极危, 可能灭绝)。

斯里兰卡亚种 - P. p. kotiya (濒危)。

爪哇亚种 - P. p. melas (濒危)。

阿拉伯半岛亚种 - P. p. nimr (极危)。

东北亚种 - P. p. orientalis (极危)。

北非亚种 - P. p. panthera (极危, 可能灭绝)。

指名亚种 - P. p. pardus (低危)。

波斯亚种 - P. p. saxicolor (濒危)。

欧洲亚种 - P. p. sickenbergi (灭绝)。

小亚细亚亚种 - P. p. tulliana (极危, 可能灭绝)。

豹与猎豹、云豹、雪豹、以及美洲豹(美洲虎)并非是同一个物种,也不是亚种之分。 

地理分布

原生种分布:阿富汗、阿尔及利亚、安哥拉、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孟加拉、贝宁、不丹、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布隆迪、柬埔寨、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中国、刚果、刚果(金)、科特迪瓦、吉布提、埃及、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加蓬、冈比亚、格鲁吉亚、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印度、印度利西亚(爪哇岛)、伊朗、以色列、约旦、肯尼亚、朝鲜、老挝、利比里亚、马拉维、马来西亚、马里、摩洛哥、莫桑比克、缅甸、纳米比亚、尼泊尔、尼日尔、尼日利亚、阿曼、巴基斯坦、俄罗斯、卢旺达、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拉利昂、索马里、南非、南苏丹、斯里兰卡、苏丹、斯威士兰、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亚、泰国、多哥、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干达、阿联酋、乌兹别克斯坦、越南、也门、赞比亚、津巴布韦。

已灭绝区域:香港、科威特、利比亚、新加坡、叙利亚、突尼斯。

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除了台湾、辽宁、山东、宁夏和新疆外,各省区皆有分布。

保护级别

列入《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

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88年12月10日生效)。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近危物种(NT),2008年评估。

参考资料

1.豹·浙江省林业局

2.猫科——豹·动物保护协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