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三要素(色彩的基本属性)

色彩的三要素色彩的基本属性

每一种色彩都同时具有三种基本属性,即明度、色相和纯度。色彩三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人眼看到的任一彩色光都是这三个特性的综合效果,这三个特性即是色彩的三要素,其中色调与光波的频率有直接关系,亮度和饱和度与光波的幅度有关。

中文名

色彩的三要素

外文名

Elements of color

适用领域

心理学、工业等

所属学科

美术学科

三种基本属性

明度、色相和纯度。

视觉效果

表示色彩的前后、大小、胀缩等通过色相、明度、纯度、冷暖以及形状等因素构成;

1﹑明度高的颜色有扩大,膨胀,向前的感觉,明度低的颜色有缩小,收缩,后退的感觉;

2﹑暖色有扩大,膨胀,紧迫,向前的感觉,冷色有缩小,收缩,开阔,后退的感觉;

3﹑高纯度色有向前的感觉,低纯度色有后退的感觉;

4﹑色彩整有向前的感觉,色彩不整﹐边缘虚有后退的感觉;

5﹑色彩面积大有向前的感觉,色彩面积小有后退的感觉;

6﹑规则形有向前的感觉,不规则形有后退的感觉。

作用机制

色彩三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其中一个要素的改变会引起其他两个要素的相应变化,同时影响整体画面的观赏性。取色相、明度、纯度单因素试验结果分别作为分析数据集。进行三要素之间的Pearson相关、三要素与观赏效应之间的二阶偏相关分析。

色相、纯度、明度之间的相关性为极显著(P<0.01)且均为正相关,即色彩明度增加,有提高纯度、增加绿色倾向的作用:纯度提高,也有增加画面亮度,增强绿色倾向的效果,反之,明度(纯度)降低,则有促进纯度(明度)降低,画面变暗,紫色倾向加强的作用。

应用领域

色彩研究所涉领域广泛,艺术色彩研究的历史悠久,迄今已建立起成熟的理论与方法,色彩系统便是杰出成果之一。

19世纪德国生理学家赫林首创心理学原色理论,指出青与黄、红与黄、黑与白是影响人的感觉、情绪和思想的原色: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mheih)运用格式塔心理学分析视觉艺术,将心理研究纳入视觉知觉心理研究的科学系统中;日本色彩学家小林重顺运用色彩图像指标从事色彩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拓宽了色彩学的研究范围和应用域。

参考资料

1.色彩在地图设计中的应用·参考网

关键词:色彩的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