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辖自治州)
临夏历史悠久,是远古人类生息繁衍地之一。1949年8月22日临夏解放,1956年11月19日成立临夏回族自治州,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截至2021年5月,全州总面积8169平方公里,辖1个县级市、7个县。州内有回、汉、东乡、保安、撒拉等42个民族,东乡族和保安族是以临夏为主要聚居区的甘肃特有少数民族。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临夏回族自治州常住人口为2109750人。
临夏地处中国西部地区,甘肃省中部西南面,黄河上游,是古丝绸之路南道要冲、唐蕃古道重镇、茶马互市中心,是文成公主进藏的途经之地,素有“西部旱码头”、“东有温州、西有河州”的美誉。临夏紧靠兰州、毗邻藏区,是内地连接藏区的重要经济通道,2019年在西藏、青海、四川等藏区经商务工的临夏籍人员达30多万人,成为藏区与内地贸易的主要承担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20年,临夏州地区生产总值331.3亿元。
中文名临夏回族自治州
Linxia Hui Autonomous Prefecture
河州、河湟雄镇、枹罕
622900
自治州
中国甘肃省
甘肃省中部西南面
8169平方公里
1个市、7个县
临夏市红园路84号
731100
大部分属温带半干旱气候
和政太子山、黄河三峡姊妹峰等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
临夏站
甘N
0930 86
临夏方言
三泡台盖碗茶、发子面肠、酿皮子、甜麦子 扣牛肉、东乡手抓羊肉、糊羊肉、粉丝鸽蛋、羊肉葫茄
2109750人(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331.3 亿元(2020年)
地形地貌
临夏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中原农区与西部牧区的过渡地带,境内山谷多,平地少,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递降,呈倾斜盆地状态,平均海拔2000米。
气候
临夏州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半干旱气候,西南部山区高寒阴湿,东北部干旱,河谷平川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均气温6.3℃,最高气温32.5℃,最低气温零下27.8℃;年均降雨量537毫米,蒸发量1198至1745毫米;年均日照时数2572.3小时;无霜期137天。
水文
临夏全境属黄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和生态安全屏障。黄河自西北入境贯穿临夏北部、流长124公里,境内有洮河、大夏河、湟水河等黄河一级支流6条、二级三级支流18条,著名的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电站库区均在州内,保护生态环境,遏制水土流失,对于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截至2013年,临夏州境内已发现的矿产资源达43种。主要是:金属矿产17种(铁、锰、铬、铜、镍、铅、锌、钨、钼、锑、金、银、铂、钽、铌、铍、磷钇);能源矿产2种(煤、泥炭);非金属矿产24种(重晶石、蛇纹岩、硼、磷、砷、盐、钾长石、萤石、白云岩、硅石、耐火粘土、花岗岩、水泥灰岩、饰面大理岩、石膏、滑石、沸石、硅灰石、方解石、玄武岩、辉绿岩、砖瓦粘土、闪长岩、建筑砂石)。发现矿产地87处,其中: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3处、小型矿床17处、矿点44处、矿化点21处。
水能资源
截至2013年,临夏州境内水资源总量336亿立方米。其中过境水32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自产地表水资源总量12.15亿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516毫米。河流落差集中,水能理论蕴藏量225.5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264.32万千瓦。
人口
2019年末,临夏州常住人口为 207.14万人,比上年净增 1.2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6.7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5.5‰,人口死亡率为7.8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61‰,城镇化率为37.04%,比上年提高1.02 个百分点。
截至2021年4月,临夏州户籍人口243.7万人,常住人口207.1万人。有123个乡镇、7个街道办、1111个行政村、97个社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临夏回族自治州市常住人口为2109750人。
民族
截至2021年4月,临夏回族自治州内有回、汉、东乡、保安、撒拉等42个民族,东乡族和保安族是以临夏为主要聚居区的甘肃特有少数民族。
政治
州委书记 | 郭鹤立[2] |
州委副书记、州长(代) | 何东 |
州委副书记 | 李海默 |
资料时间:2021年10月 | |
副州长 | 鲁泽、钟文标、张承平、李明海、张自贤、韩玉林、李勇、毛鸿博、丁肃静 |
资料时间:2021年9月 |
综述
2020年,临夏州地区生产总值331.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高于全省增速1.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7亿元,同比增长5.4%,与全省增速持平,居全省第8位;第二产业增加值61.3亿元,同比增长4.1%,低于全省增速1.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第三产业增加值216.3亿元,同比增长5.5%,高于全省增速3.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182.1亿元、同比增长27%,增速位居全省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7亿元、同比增长0.7%,增速位居全省第2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2亿元、同比增长17.1%,增速位居全省第1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9.3亿元、同比增长15.9%,增速位居全省第3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38元、同比增长4.3%,增速位居全省第12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13元、同比增长8%,增速位居全省第3位;规上工业增加值24.8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位居全省第3位;被省政府授予2020年“市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步奖”、“市州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奖”、“2019年度省长金融奖”。
第一产业
2020年,临夏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2.4万亩,同比增长1.1%。其中,夏粮面积37.14万亩,比上年减少0.97万亩,同比下降2.5%;秋粮面积145.26万亩,比上年增加2.87万亩,同比增长2.0%。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9.98万吨,同比增长2.5%。其中,夏粮总产量10.39万吨,同比增长1.5%;秋粮总产量59.59万吨,同比增长2.7%。
全州种植结构调整面积为86.7万亩,占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38.76万亩的36.3%。其中,百合种植3.6万亩,金银花种植2.0万亩,藜麦种植1.4万亩,草莓种植0.6万亩,西瓜种植0.5万亩,赤松茸种植0.4万亩,其它(薯、药、菜、菌)78.2万亩。
全州大牲畜存栏34.2万头,同比增长9.8%;牛存栏32.8万头,同比增长10.3%;猪存栏27.9万头,同比增长67.1%;羊存栏160.1万只,同比增长10.9%。肉类总产量达6.7万吨,同比增长19.1%;牛奶产量5.2万吨,同比增长16.0%,蛋类产量0.9万吨,同比增长11.1%。
第二产业
2020年,临夏州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8亿元,同比增长11.4%,高于全省增速4.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完成增加值0.4亿元,同比下降26.2%;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0.2亿元,同比增长16.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增加值14.2亿元,同比增长10.9%。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增加值5.0亿元,同比增长11.4%;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9.8亿元,同比增长11.4%。分企业类型看,中央企业完成增加值10.0亿元,同比增长13.0%,地方企业(含省属)完成增加值14.8亿元,同比增长11.0%。
第三产业
2020年,临夏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7亿元,同比增长0.7%,高于全省增速2.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8.0亿元,同比增长6.3%;限额以下单位消费品零售额78.7亿元,同比下降1.2%。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6.7亿元,同比增长1.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0亿元,同比下降0.9%。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4.7亿元,同比增长0.4%;商品零售92.0亿元,同比增长0.7%。全年旅游接待人数1198.2万人次,同比下降55.8%;实现旅游收入59.2亿元,同比下降55.6%。
交通运输
公路
截至2017年末,临夏州公路里程6743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里程646公里。
213国道、309省道横穿临夏州。兰州到临夏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兰州经永靖至临夏市、临洮至康乐至和政、临夏市至积石山、东乡至临夏市二级公路正在建设,兰州至永靖一级旅游公路、临夏至合作高速公路开工建设。
铁路
兰州至合作铁路是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是国家高速铁路网“八纵八横”兰州至广州高铁通道的起始路段,承担甘肃、宁夏、蒙西等地与西南地区之间以及兰州与临夏、甘南等地之间的客货交流,该项目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兰合铁路在临夏州设有临夏站、临夏南站等,投入运营后将彻底改变临夏州的交通现状。
航运
截至2015年底,临夏港有刘家峡、盐锅峡两大港区、主要通航水域有黄河和洮河,其中刘家峡港区是甘肃省水运重点地区和全省水域面积最大的地区。
临夏港运输量主要集中在刘家峡、盐锅峡、海甸峡等水库,水域面积达248平方公里。黄河流经积石山、临夏、东乡、永靖四个县,总里程148公里,已全线通航。全州开辟营运航线15条,水上运输主要以短途客运、旅游运输和渡运为主。全州有海事部门登记管理的船舶340艘,乡镇人民政府登记管理的乡镇自用船344艘,政府有关部门登记管理的景区、园林水上娱乐船艇、设施389个(艘)。年完成客、货吞吐量分别达到72万人和44.5万吨。
航空
临夏机场项目是列入《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和《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项目按2030年旅客吞吐量4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200吨、飞机起降量4396架次目标设计,飞行区指标为4C。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新建1条长3200米×45米的跑道及2条垂直联络道,6个(6C)机位的站坪,航站楼面积5500平方米。建设工期为4年,项目申报投资估算约16.3亿元
教育事业
截至2018年底,临夏州有各级各类学校2019所,在校学生43万人,专任教师2.5万人,学校数是1950年的11倍、学生数是39倍、教师数是47倍。全州适龄儿童入学率99.96%、适龄少年入学率98.51%,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2.1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6.2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78.75%,人均受教育年限8.1年。
2019年,临夏州报名参加普通高考的考生共计11677人,本科一批上线834人、上线率7.14%,本科二批及以上上线4599人、上线率40.1%;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被评为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成临夏州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达到157名。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53.3%。
科学技术
2017年,临夏州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21项,其中国家级、省级29项,州级92项;全年共取得科技成果16项,其中5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年申请专利543件。
文化事业
截至2017年末,临夏州有州级文化单位民族歌舞团、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影剧院、民族文化艺术研究所、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各1个;县(市)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8个,博物馆(纪念馆)47个,文物管理所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23个,农家书屋1149个;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分中心8个。全州广播电视转播台11座,千瓦以上广播电视转播台4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8.69%,电视人口覆盖率98.86%。
体育事业
2017年,临夏州共举办各类群体活动620余场(次),参加人数达95万人(次),建成县级全民健身中心1个,可拆卸式游泳池1个,乡镇和社区健身中心10个,乡镇和社区健身广场8个,笼式足球场5个,行政村农民健身工程181个,配发健身路径30套。
在甘肃省篮球、足球、射击、田径、乒乓球、游泳、武术、摔跤、跆拳道、柔道、曲棍球、排球16个大项的锦标赛中,获得金牌20枚、银牌24枚、铜牌15枚。
医疗卫生
2019年,临夏州覆盖州、县、乡、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全州7个县级综合医院整体迁建,临夏市医院迁建项目正在实施。新建4个县级中医院建设项目。实施了87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和1138个村卫生标准化建设项目。全州免疫规划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90%以上。
2018年以来,先后对全州67.5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脱贫不脱政策人口制定“一人一策”“一病一方”帮扶措施,开展“送医上门”“送人就医”服务。集中救治25种重大疾病患者2899人,救治率98.91%。省级8家三甲医院在8县市医院挂牌成立分院,按照建设二甲医院标准开展组团式整体帮扶,建成检验、病理、消供、心电、影像等县级区域医学中心21个,建成薄弱学科34个。
实施医改以来,全州共招录1533名医学类大学生和执业医师充实到乡镇卫生院工作,2019年全州医疗卫生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902名,提升了各级医疗机构诊疗服务水平。
社会保障
2019年,临夏州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4.7亿元、同比增长30.1%,整合涉农资金43.4亿元、增长56.1%,全年有13.49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78%,403个贫困村退出,继临夏市2018年脱贫摘帽后,广河、康乐、和政、永靖、积石山5个县脱贫摘帽。
2019年,临夏州集中开展“3+1+1”冲刺清零行动,持续推进控辍保学,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到97.23%,实施教育扶贫项目280个;完成123个乡镇卫生院、999个村卫生室标准化改造,贫困人口参保率达到100%;改造3488户四类重点对象和1551户新筛查危房,完成“十三五”1.47万户7.51万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建成7项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和22项攻坚清零维修改造工程。扎实推进产业扶贫,落实到户产业资金7.1亿元,扶持9.8万户贫困户发展种养业。培训劳动力3.4万人次、输转51.3万人次、劳务创收101.2亿元,新建扶贫车间158家、累计建成266家、吸纳就业近万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246个,聘用护林员和草管员4769名。
2019年,临夏州扶持发展旅游扶贫重点村8个、乡村旅游示范村4个。新改建农村公路343.2公里,硬化村组道路2018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安保工程981公里。全州排危拆危5.6万处,改造卫生户厕2.8万座,新改建行政村卫生公厕829个,创建清洁村庄270个。
2020年2月,被民政部和财政部共同确定为第五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3]
历史文化
临夏花儿
临夏花儿是源于临夏的一种高腔山歌,曲调高亢、悠长,别致,语言朴实、生动、丰富,演唱形式别致,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鲜明。以爱情为主线,广泛展现了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活,多侧面地反映人民群众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和渴求幸福生活、追求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穿插反映风俗、时政等方面的内容,不但在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表现水平,而且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珍贵的史料性;不仅有绚丽多彩的音乐形象,而且有丰富多彩的文学内容。[4]
临夏州群众演唱花儿河州贤孝
河州贤孝又名河州调,是临夏本土的一种说唱音乐方式。以书编唱,唱本大都采集于《三国演义》、《杨家将》、《封神演义》、《东周列国》、《西游记》、《二十四孝》、《绿牡丹》等小说、评书、戏剧故事。
穆斯林婚俗
临夏的回族一般只在伊斯兰教内通婚,也允许回族男子娶非穆斯林女子为妻,但必须要女子遵守回族习俗。婚俗首先提亲,由男方聘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第二步是送“订茶”,男方要送羊肉、冰糖、衣料及化妆品,女方宰鸡、煮羊肉盛情款待男方来宾,并回赠衣料、鞋袜等,同时确定送“大礼”的日期。第三步是送大礼,女方提出所要彩礼,聘金的数目,由媒人出面协商后置办结婚礼品。
穆斯林节日
穆斯林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开斋节是甘、青等地回、东乡、保安、撒拉族又称之为“前尔德”,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大节日。古尔邦节,即“献牲节”、“宰牲节”或称“忠孝节”,是伊斯兰教的第二大节日。第三大节日圣纪节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诞生纪念日。
河州包子
河州包子是临夏特产,面皮好、馅子考究,有包子、合子、角馍之分。以牛羊肉和韭菜或胡萝卜或白萝卜混合剁碎搅匀为馅,装笼蒸熟,盛入盘中,淋以椒油,看上去晶莹剔透。
河州包子河州面片
河州面片,按制作工艺可分清汤面片、酸汤面片、河沿面片、炒面片等。先将面粉用水调和、揉搓、捏团,捏成粗条状,之后掐成小团,蘸油搓成小条,稍发片刻,压扁之后在沸水中揪入面片。待熟后用笊打入碗中,放入清汤或臊子,撒上蒜苗丝、香菜即可食用。
油炸馃馃
油炸馃馃是临夏回族的面点之一。以面粉为主料,辅以糖、食用颜料,捏成型后,经食用油烹炸而成。
河州彩陶
河州彩陶制品多为盆、壶、钵、瓮、罐等日用品,在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和寺洼文化中都有分布。其中,马家窑文化时的双耳四鋬彩陶瓮,为国家一级文物,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河州砖雕
河州砖雕,端于北宋,成熟于明清,是临夏民族建筑装饰艺术的体现,多以梅兰竹菊、山水花鸟、珍馐佳肴、八宝博品等物象为题材。
风景名胜
临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山青水秀、生态良好,共有各类旅游景区、景点107处,其中国家A级旅游景区17处,既有黄河三峡、松鸣岩、莲花山、大墩峡等雄奇秀美的自然风光,又有炳灵寺石窟、齐家文化、八坊十三巷等绚丽多彩的文化名片,还有东乡手抓、盖碗茶、酿皮子、甜胚子、油炸食品等民族特色饮食,和政古动物化石的数量、品种、规模和完整程度占据了六项世界之最,被誉为“古生物的伊甸园”,是中国西部重要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形成了“观山水美景、赏河州牡丹、游八坊民居、享冰雪激情、溯化石秘境、御风云滑翔、听临夏花儿、品民族美食”的对外形象。
2019年,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通过国家5A级评审,和政法台山和万兽谷获批4A级旅游景区,创建黄河三峡省级旅游度假区,举办“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推介、全国滑翔伞锦标赛、河州牡丹文化月、临博会、花儿临夏马拉松、冰雪体育旅游节等活动,接待游客2711.5万人次、综合收入133.2亿元,分别增长28.9%和37.9%,临夏州被评为“最美中国旅游城市”和“2019中国最具魅力人气旅游城市”。
花儿临夏,在河之洲积石关
积石关,旧名临津关,为前凉张轨所置,位于积石山县大河家乡关门村西,是河州二十四关之首。关内“积石神工”,又称“导河积石”、“积石奔流”、“积石锁钥”被列为河州八大景之首,绘有“积石神功图”。
松鸣岩风景名胜区
松鸣岩风景名胜区位于和政县南端陡石关口,面积约33平方公里。景区由西方顶、玉皇峰、南无台、鸡冠山四峰组成。
黄河三峡风景名胜区
黄河三峡风景名胜区位于永靖县境内,面积214平方公里。由炳灵寺石窟以及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座水电站等组成。2007年,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王竑
王竑(1413-1488)字公度,号戆蓭,亦号休蓭。1439年会试,赐二甲进士。后官至兵部尚书。著有《戆蓭集》、《休蓭集》。
朱贵
朱贵(1778-1842)字黼堂,一字君山。祖籍金陵(今南京市)。17岁中循化武秀才。后累官至守备、游击、参将。鸦片战争时,朱贵为浙江金华协副将,以身殉国。
马福禄
马福禄(1854-1900)字寿三,回族。1876年中武举人,1880年中武进士,留京侍卫。八国联军侵华时殉国,时年46岁。
喇世俊
喇世俊(1865-1946)字秀珊,回族。1893年中恩科举人。先后任四川东乡县知事、灌县知事、甘肃实业司司长、甘肃财政司司长等职。著述《榆泉书屋日记》、《榆泉书屋诗集》手书本,均已无存,仅存所撰《马星垣将军墓志铭》一文。
马辅臣
马辅臣(1879-1968)回族。历任宁海矿务局、盐务局局长,西北军骑兵第3旅团长,临夏抗日救国理事会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副部长,青海省人民政府副、副省长。
马鸿宾
马鸿宾(1884-1960)回族。曾任宁夏镇守使、甘肃省政府代理、军长、集团军副总司令、西北行辕副主任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西北行政委员会副,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第一届政协副。
马惇靖
马惇靖(1908-1972)国民党陆军中将。抗战时期,任第八十一军参谋长、第八十一军第三十五师师长。抗战胜利后,任整编第八十一师师长、第八十一军军长、固海兵团指挥官等。
鲁瑞林
鲁瑞林(1912-1999)原名鲁瑞麟。1931年11月参加革命,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军军事学院毕业,少将军衔。
黄德魁
黄德魁(1910-1992)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警卫排排长、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江汉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城市荣誉
最美中国旅游城市。
2019中国最具魅力人气旅游城市。
2018年7月11日,临夏回族自治州(以临夏县、积石山县为重点)入选第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名单 。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5]
参考资料1.临夏州概况·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门户网
2.领导之窗·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3.民政部 财政部关于确定第五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的通知·民政部
4.文史: 大西北之魂——临夏花儿·中国临夏新闻网
5.关于表彰2018-201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获奖者的决定·国家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