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猯(西猯科动物)

西猯西猯科动物

西猯,动物界属西猯科动物,西猯外形及习性和猪科动物野猪非常相似,发达的吻部延伸在鼻孔处呈盘状,有拱地掘食的习性,粗暴凶猛的性格,灵敏的嗅觉,遇敌鬃毛竖立等。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哺乳纲

亚纲

真兽亚纲又称有胎盘亚纲。

偶蹄目

亚目

猪形亚目

西猯科

西猯

中文学名

西猯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生活习性

食性

西猯是杂食的,特别喜爱水果(尤其是棕榈果)、种子、根、茎和蔓生植物,偶尔也吃昆虫、其他无脊椎动物、腐肉甚至小型哺乳动物。草原猯的主要食物是仙人掌,而仙人掌也是某些环领猯的重要季节性食物。

社会行为

西猯喜群居,草原猯群由2~10头组成,白唇猯群则多达50~400头。西猯的社会关系靠相互之间用脸摩擦对方的气味腺来确立。白唇猯在遇到敌人时常会留下几头御敌,大群则可以顺利逃生。

雌性的环领猯需要33~34周达到性成熟,而雄性需要46~47周。野外的白唇猯和草原猯在出生第二年就可以初次生育。它们的交配只持续几秒,之前也不需要热烈的示爱。雌性可以和很多雄性交配,而成年雄性会在群体中建立等级制度,以便限制雌性与下级雄性之间的交配。环领猯的幼崽需要被养护50天,最多可达74天。雌性一般只看护它们自己产下的幼崽,而白唇猯中则存在那种被公共混合哺育的幼崽。

西猯是群居动物,草原猯生活在由2~10个成年和年幼个体组成的群体中,环领猯群包括6~50个个体,白唇猯群则通常能达到100只,从50~400只不等(人类的过度猎杀导致现在极少出现400只的大群体)。这种庞大的群体觅食时会分为亚群,然后重回到总群里。美洲印第安猎人报告说,白唇猯群跟随在一个年长者的后面前进,后面紧跟着带幼崽的雌性,然后是未成年的雄性,拖在最后的是那些老弱病残。它们会通过相互在尾巴上侧标记信息素,来加强群体内部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个体从后到前分排,同一排并肩地站立,精力旺盛地用它们的颊去摩擦彼此的腺体。

环领猯和草原猯群体有着较少重叠的固定的生活范围,表明它们是有领地的。环领猯的领地范围为0.3~8平方千米不等,而草原猯的领地范围估计能达到平均11平方千米。环领猯和白唇猯将尾部腺体的分泌物标记在它们领地范围以内的树干或者其他东西上,那些优先使用的核心区则被粪便标记着。白唇猯生活在22~110平方千米的更大领地里,尽管有些情况下它们是游动或者迁徙的。

西猯的主要天敌是美洲狮和美洲虎,但一些南美农民声称,美洲虎仅仅会杀死那些离群的白唇猯。白唇猯遭遇猎杀它们的人类及其猎犬时,其中的一只或几只会留下来面对这种有相当大风险的威胁,以便让群体中的其他成员得以逃脱。这些留守者一般都是雄性,但是雌性会回来照顾那些受伤的同类。在掠食者发现它们之前,环领猯会发出警报声,然后群体向各个方向分散,以此迷惑攻击者。相比之下草原猯会留在原地直面危险,在面对大型猫科动物时,这或许是一种很好的战略,但此举却会把整个群体都置于人类猎杀者的枪口下。

物种分类

环领猯

分布地从美国西南部到阿根廷北部,栖息于热带森林、热带多树大草原、多荆棘灌木林地、茂密的树丛等。

体型:体长78~100厘米,肩高40~49厘米,尾长2~6厘米;体重16~35千克。

皮毛:灰白色,背部颜色较深,四肢呈黑色;从背部中央到胸部的对角有展开的白色环领;年幼的呈黄褐色,环领呈散开状。

繁殖:怀孕期145天;每胎产崽1~4只,一般为2只。

寿命:野外可生存16年(圈养最长可达24年)。

白唇猯

分布于墨西哥韦拉克鲁斯州东南部到阿根廷北部,栖息于热带森林、热带多树大草原、多荆棘的灌木林地。

体型:体长90-135厘米,肩高56厘米,尾长3~6厘米;体重27~40千克。

皮毛:深棕色到黑色,唇上、下颌和喉部有白色的刚毛;年幼者为略带红色的深棕色。

繁殖:怀孕期158天;每胎产崽1~4只,一般为2只。

寿命:野外能生存15年(圈养可达21年)。

草原猯

分布于格兰查科,栖息于干旱的有隔离草原的多荆棘森林。

体型:体长93~106厘米,肩高52~69厘米,尾长3~10厘米;体重30~43千克。

皮毛:呈灰色、深棕色或黑色,从背部中间到胸部有模糊的白色环领镶边;年幼者为茶色和黑色,有散开状的环领。

繁殖:怀孕期5个月;每胎产崽1~4只,一般为2只。

寿命:野外至少生存9年。

巨大西猯

荷兰一位科学家宣布,在巴西境内的亚马逊河东南地区发现了一种像猪似的新种西猯。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猯,大小与大狗差不多。此新物种被命名为巨大西猯(Pecari maximus),是在一处盆地发现的,经荷兰环境科学莱顿中心通过基因分析,证实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新物种。

虽然相对科学来说它是新的,但当地人对它已经耳熟能详。图皮印第安人称它为“Caitetu Munde”,意思是“成双入对的大野猪”。

此发现发表在10月29日出版的《伯纳尔动物学报》(《Bonner zoologische Beitrage》)上。西猯是一种像猪似的有蹄哺乳动物,具有又长又黑的浓密鬃毛,与猪和河马是近亲。科学家此前只知道3种西猯,通过测量新种西猯的身体和骨架,证实新种西猯比其它西猯品种要大些。这种巨大西猯有更长的腿,且皮毛花纹也完全与众不同,新种西猯的行为方式也不同于其家族成员。这些物种非常爱群居,通常是一群群的发现它们,甚至有的白嘴西猯一群多达数百只。而新种西猯只发现它们成双入对或以小家庭出现,小家庭带有一二个孩子。此外,其它西猯以地上的种子和根茎为食,而新种西猯主要吃水果,很少有掘地挖根的行为。再者,其它西猯通过腺体分泌一种气味,彼此给自己的领地打上标记,做到互不侵犯。然而,新种西猯却没有气味,这可能是另一种适用来自大型猫科捕食动物压力的进化方式。通过进化,它们不再发出这种难闻的气味,从而避免猛兽的捕食。

这种巨大西猯的生活区限制在干燥的森林区,范围较小。因此,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巨大西猯的数量会很少,提议将此新种西猯列入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IUCN)濒危物种的红色名单中。

参考资料

1.西猯科(Tayassu)·化石网

关键词:西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