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公寓(胶囊型房间)
胶囊公寓类似于日本的“胶囊旅馆”,因其形状酷似一排排摞起的“胶囊”而得名,空间小、彼此紧挨是其形象化的表现。2010年3月底,一位78岁老人黄日新在北京海淀区六郎庄建造了8间“胶囊公寓”,胶囊公寓每间面积不到两平方米,却可躺、可坐、可看电视和上网;黄日新是2009年在报纸上偶然看到日本的“胶囊旅馆”后,萌发了自己建造“胶囊公寓”的想法;他表示建造这样的公寓不为赚钱,只想找到一种解决刚毕业大学生过渡房问题的办法。
中文名胶囊公寓
黄日新
中国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
北京市
产生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日本为了解决加班晚了赶不上末班车及酒后不能开车的人临时住宿过夜的一种快节奏地旅宿形式,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逐步完善,由于他的高度节省空间及运营成本,低碳、环保形式的先进模式,现已被许多国家的商家及人们所接受,是大多低收入人群及游客的经济旅宿场所。[1]
历史
2010年3月,8间“胶囊式”公寓出现在海淀区六郎庄的一栋出租房内,它们的设计者黄日新是一位78岁的老人,他说,设计建造这些公寓不为赚钱,只为找出解决毕业生过渡性住房的办法。黄日新是2009年在报纸上偶然看到日本的“胶囊旅馆”后,萌发了自己建造“胶囊公寓”的想法。他表示建造这样的公寓不为赚钱,只想找到一种解决刚毕业大学生过渡房问题的办法。
始末
创建初衷
看到关于唐家岭“蚁族”的新闻报道,老黄和他的爱人心里都很不是滋味儿,老黄希望能够用毕生最后的时间为这些“80后毕业生”做一件好事。
他山之石
老黄在网上看到关于日本的“胶囊旅社”的报道,认为可以把胶囊旅社的模式借鉴过来。然后,他找到“胶囊旅社”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
申请专利
通过对日本“胶囊旅馆”的设计进行系统研究,完成了自己的设计,并已经申请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公寓诞生
老黄在六郎庄建了8间“胶囊公寓”,他说这是给刚毕业的大学生住的,是一个过渡,“在他工资没有多少钱的时候一个暂时安身立命的场所”。
引起关注
老黄在网上发过租房信息,也贴过小广告,但当前8间公寓都还没租出去,社会上对胶囊公寓的讨论也呈现出不同的意见。
黄日新简历
1933年生,广西荔浦县人,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能源部和电力工业部电站阀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级工程师,著名的工业专用阀门专家和电站热能动力装置专业专家,长期在华北电力设计院从事热能动力装置工艺管道、阀门的设计工作。负责主编和编着我国第一部工业大型工具丛书。
概念
“胶囊公寓”就是在保证住客睡眠、休息舒适度的前提下,将私人空间做到合理的最小化,并把节约出来的有效空间供多人共享,从而来达到有效旅宿环境的最大化。“胶囊公寓”绝不是简单的群租房。由于他的相对高密度及配套服务的多样化,必须是在专业旅店服务模式管理的条件下才可正常的运营。“胶囊公寓”有宽大、私密、安全、卫生的胶囊床来保证睡眠休息品质,又有休闲活动区、桑拿洗浴区、公共卫生间、投币洗衣机、经济简餐等设施配套。
这些就都是胶囊寝室的延伸。具备这样的专业设施,才可能做到安全、舒适的高密度生活空间,符合政府的相关政策法规。国内一些有远识的商家也非常看好这块潜在的大市场,西安、上海已经有了专业厂家的产品配套,推出了多款“胶囊卧房床”。如果再加上政府的规范化管理,相信这种低碳、环保、节能的“胶囊公寓”一定能丰富市场供给,利国、利民、利商家,必将掀起一场“胶囊公寓”投资热潮。
第三代胶囊公寓的学名是砖砌式小小间旅店式单元间,是总结了第一代、二代胶囊公寓的缺点设计的,在延续前两代胶囊公寓基本功能(有私人空间、可以上网、安全)的基础上,在建造方面进行了升级,用防火泡沫轻型砖体取代原来的钢结构混凝土板,用席梦床思取代硬床板。[2]
特征
整体一览
六郎庄胶囊公寓每间长2.4米、宽0.72米,里面只容一张单人床,床头可当凳子,在一个小隔板上上网。房内有灯、插头、电视插口和宽带口,电磁炉、锅灶。租金200~250元/月。
仅能容纳一人
可躺、可坐、可看电视、上网,一间这样“五脏俱全”的青年公寓面积却不到两平方米。
不足两平方米
这些“胶囊公寓”紧邻西北四环,在一栋有百余间出租房的楼房二层。记者来到这里时,黄日新老人和他的家人正在整理新买来的各种厨具。“1米9的人躺在这里也没问题,床头可以当凳子,桌子上摆上笔记本就能上网。”黄日新老人亲自躺进里面,给记者示范。记者看到,一间十来平方米的房间内并排建有3间“胶囊公寓”,每间长2.4米、宽仅0.72米,里面只容一张单人床,床头也可当凳子,人坐在床头,在一个小隔板上上网。房间内有照明灯、电源插头、电视插口和宽带口,每个“胶囊”还都装有防盗门。
黄老2009年在报纸上偶然看到日本建造的“胶囊旅馆”,便萌发了自己建造的想法。“报纸上一直在报道刚毕业的大学生居住条件很差。”他说,“大学毕业生下班回来需要上网、看书,有的喜欢早睡,有的喜欢熬夜,但那样拥挤的出租房里没有任何隐私可言,我设计的这种公寓强调给人隐私。”
适用人群
由于“胶囊公寓”合理科学的利用了有效空间,降低了这种公寓的投资及运营成本,使商家在得到丰厚利润回报的同时,给消费者提供了只相当于正常酒店三分之一价格的住宿。对于创业初期,事业非稳定期的年轻人而言,这种“外包”部分生活责任的方法既能让人没有合租居民楼中事必躬亲的“麻烦”,又能用很少的资金获得一个相对稳定舒适、安全的住所。也是低收入旅游者、公差、环保人士的理想住所。
初衷
不为赚钱只为解决年轻人住房
“我不为赚钱,只想找到一种解决刚毕业大学生的过渡房问题,为社会解决点问题。”老人曾是电力工程师,参与过几十座电站的建设,也曾写过不少专业着作,从他开始有建“胶囊公寓”的想法,就遭到家人朋友的反对,甚至建好之后还有人给他泼冷水。
“北京人多地少,我觉得我的想法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相信它一定能得到认可。”对于那些泼冷水的人,老人并不介意,“社会接受新鲜事物需要时间,我希望以后这种公寓能被推广使用,让年轻人住得更好一些。”此外,老人已经准备好2万元钱,继续为这里的房东付房租,直到有人入住他的“胶囊公寓”。
第三代
第三代胶囊公寓的学名是砖砌式小小间旅店式单元间,是总结了第一代、二代胶囊公
寓的缺点设计的,在延续前两代胶囊公寓基本功能(有私人空间、可以上网、安全)的基础上,在建造方面进行了升级,用防火泡沫轻型砖体取代原来的钢结构混凝土板,用席梦思床取代硬床板。实体的墙给人带来的感受是有固定住所,席梦思则增加了舒适感,而且新材料更隔音、防火、隔热。
第三代胶囊公寓同样分为单人间和双人间,有三种规格,宽度分别是1米、1.25米、1.5米,长度为3米,高度为2.2米。加上辅助空间如厨房、卫生间、活动间,人均使用面积可以达到6平米。
目的
建造第三代胶囊公寓的目的是黄日新老人希望能够为弱势群体做一些事情,为来北京打拼的流动人口提供一个过渡性的居住地,找到工作了,有能力了,就可以搬走。
各方反映
第三代胶囊公寓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就是资金问题。安河桥北的这处厂房,虽然符
合条件,但黄日新老人无法承担一年15万的租金,他希望可以和开发商合作,把第三代胶囊公寓推向市场。
黄日新老人给开发商算了一笔账:建造一个胶囊的成本大约为1000元,45个胶囊总造价大约为45000元,每月管理费3000元。如果按照250元/月来算,一年的收益是135000元,这样就不仅收回成本,而且开始盈利。黄老认为北京流动人口非常多,六郎庄8间胶囊公寓推出后,租住情况比较乐观,而且升级后的胶囊公寓更舒适、更方便,所以一定会有市场。
黄日新老人希望通过专利和商标授权的方式与开发商合作,开发商向黄老支付专利费,按照黄老的设计和意图建造胶囊公寓。由此解决当前的资金问题,既帮助了弱势群体,开发商也合理获利。但从由于开发商盈利空间小,大型房地产企业并没有反应。
2010年8月15日,78岁的黄日新老人再次推出第三代胶囊公寓。在石景山麻峪东街8号院8号,50多平方米的民房墙外,挂出“黄日新胶囊公寓示范点”的牌子。与此
前的六郎庄胶囊公寓相比,第三代“胶囊”的空间扩大,增设厨房、餐厅、淋浴间等。
刚刚推出第三代胶囊公寓的老人黄日新决定再次“尝鲜”,将位于石景山区的四间胶囊公寓单人间以月租金100元的价格起拍,租期自2010年11月至2012年4月,共计18个月。拍卖会定于10月16日响锤。此外,老人还计划将已取得专利证书的第三代胶囊公寓推广至全国30个省市开“连锁店”,各省市独家使用权也将以1元的底价进行拍卖。
参考资料1.胶囊公寓的优点·太平洋
2.第三代胶囊公寓·华律